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城最不尋常的一年

過年了,不管是皇室,還是尋常的百姓之家,這個時節什麼事都是吉祥爲準。朝廷所羈押的那些本來要殺的犯官,也會安排到下個秋決,之所以這麼做除了吉祥的原因外,那也有顯示皇恩蓋天之意。

可今年不同,京兆府在長安各坊間都張貼的告示,要在節前的最後一天,處置一大批貪官污吏,地方還是老地方-長安東市。

歷來東市口殺人的都是刑部或者大理寺的堂官,偶爾來有點重犯也是一兩個大員就算頂了天的了,什麼時候長安把長安城四品以上的官兒都聚齊了,這可是多少年遇不上的新鮮事兒,是以到東市口看景的人,那可真是人山人海。

東市口-監斬臺,李承乾端坐在位子上,兩個侍立着李晦、李崇真兩位六率驍將,他們一人手持長槊、一人持刀,是太子的“佩劍將軍”。下面侍立的是以長孫無忌、戴胄爲首的大理寺衆官,他們的神情無比肅穆,即使天寒地凍,但腰板還是挺直直的,隨時等候太子的命令。

至於,那些來觀刑的官員則被安置在右側的一個臺子上,而且連個座都沒賞,在咧咧寒風的“關照”下,這些嬌生慣養的老爺們已經瑟瑟發抖了。當然了,天氣寒冷是一方面,更爲主要的是心中的膽怯,今上和太子出手太狠了,整整一個州府的官員,從大到小,自下而上,不詢輕重,一律處以極刑,這在大唐立國以來可還是頭一回!

午時初刻的時候,大理寺少卿孫伏伽拿着本子在臺上喝曰:“貞觀十一年十二月,大理寺奉命審結永昌府一案,並請中書省上報批紅。上諭明詔,對韓奎、張琮、李度、長孫安業等一百名貪官污吏明正典刑,以正國法,以安黎民。......”

就在孫伏伽陳述永昌一案的始末時,李承乾提了一罈子酒從監斬臺走到長孫安業和韓奎的面前,讓劊子手給他們餵了兩碗壯行酒,這兩個人一個是自己的舅舅,一個是自己親自逮回來的孫猴子,這要走了,不喝上一口怎麼行。

李承乾淡淡道:“舅舅,錢是個好東西,可也不是個東西,你呢,福享慣了,酒色方面是樣樣爭先,這排場比一品親王差不了多少。可論到操持家業上,連內宮派出來的太監都不如。韓奎呢,是投其所好,姜子牙釣魚,你呀就是那白搭的,死了也是個糊塗鬼!”

說完了長孫安業,李承乾又把頭扭向了韓奎:“韓奎,你是人才,看看這些被你拖下水的傢伙就知道了,平時那都是朝中的人精,愣是讓你這老小子一坑到死,明知道是坑還跟着你手拉手的往閻王殿走,其手腕之高明,就是當朝宰相也自談不如啊。

你要是把心放在正道上,那肯定是國家的棟樑,其成就不必馬周、王治之輩差,孤賞你這兩碗酒就是看中了你的手段,貪官多能吏,可惜了啊!”

聽到太子的話後,跪在地上的韓奎莞爾一笑,隨即回道:“太子殿下,有道是殺人、放火、受詔安,這是自古來不變的規矩,您當朝中的那些山匪出身的文臣武將對朝廷能有多忠心。

他們也是看人下飯的主兒,只要價錢給合適了,不要說包庇罪臣了,就是弒君那也不在話下。韓奎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人情冷暖,官場現行,太子爺,您且慢慢地看吧!”

哈哈......,“韓奎啊,你夠種,孤這酒還真沒白賞,比孤這窩囊廢舅舅強多了,看看這還沒開刀就特麼嚇尿了,就這也是見識過軍陣的將軍?不過,韓奎,你下去後也彆着急投胎,在下面等着,看看孤能不能把天下的貪官都送下去!”,話畢,一拂袖子,李承乾又回到監斬臺坐了下來。

待孫伏伽那忙活完了,李承乾拿起案上牌子,隨手一扔,下面早已等的不耐煩的劊子手們則一刀一個的砍着,那人頭亂滾的場面,不僅讓圍觀的百姓們看了咋舌,就是臺子上那些當官的也低着腦袋不敢看。

就在衆人心裡犯嘀咕的時候,同樣觀刑,剛剛被複職的魏徵,很不適宜的站了出來,大聲呵斥低頭的衆官:“都把頭給老夫擡起來,不做虧心事,沒收人家的黑錢,你們怕什麼啊!”

聽了魏徵站着說話不腰疼的話,衆官的心裡都罵開了,特麼的,你魏徵是油鹽不進的老頑固,沒什麼人情可講,也沒人跟你將人情,你自然是不怕了。可咱們呢,誰沒有個三親四故的,這特麼回頭要是說不清楚了,那不和下面這些倒黴蛋一樣了。

嘁哩喀喳,砍了一地的人頭後,大夥以爲都結束了,可沒有想到差役們竟然又拉上一批老弱婦孺,這些人都是永昌犯官的家眷。本來依着李承乾的意思是充軍發配,與披甲人爲奴也就算了。可長孫無忌卻帶來了皇帝的話,既然選擇幹,那就幹大的,乾的徹底一點,讓天下官吏都知道朝廷對於貪官污吏是什麼態度。

砍男人尚且哭的都不如月裡的娃娃,現在砍這些婦孺,那水襠尿褲的樣就別說了。行刑前,李承乾特意叮囑過劊子手,幹活的時候,手都特麼利索點,招子都放亮些,儘量別讓那些婦孺多遭罪。

稍時,行刑完畢後,李承乾站在監斬臺大聲喝道:“諸位臣工,鄉親,過年了,本該討個吉利,不應該殺人,而且還殺這麼多人。可陛下說了,貪官污吏不殺,那些受禍害的百姓就一日不得安寧,爲了社稷安寧,爲了百姓康寧,不得不在這個喜慶的日子動刀。

今後,不管他是朝廷重臣,還是皇親國戚,只要幹了那些禍害老百姓的勾當,你們都可以到皇宮前的銅櫃裡投檢舉章,一經查實,不算以民告官,而他們則一律抄家、砍頭!”

待李承乾的話說完,圍觀的百姓紛紛跪地高呼:大唐萬歲,吾皇萬歲!其歡呼之聲震徹九霄,是以,長安城的百姓就在這滿地的鮮血和人頭中迎來了新的一年。.......

第七百九十九章 你沒聽錯,就是造反!第七百九十七章 滾出去,開府!第九百七十三章 “外賣員”惹得禍!第八百六十九章 言不由衷!第三章 做客秦府第一百二十八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三百二十四章 寶誌,又見寶誌第二百三十章 父皇,有個新買賣,您看怎麼樣?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城最不尋常的一年第一百八十三章 老子就打你了第九百七十八章 亂花迷人眼!第三百六十六章 放屁砸腳後跟的裴律師第二百八十章 有個故事叫侍郎是狗第五百七十四章 知道你崔爺是混那的嗎?第一百九十五章 王爺,您的事兒發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我死之後,那管洪水滔天?第一百五十三章 你能閉嘴嗎?第八百六十一章 道長,你算的真準!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鮮出爐的城門官第五百零一章 萬國來朝(一)第八百一十九章 是胖折,還是砸折?第八百六十七章 不可逆轉的轉型!第九百三十一章 有認乾爹的!第九百八十八章你敗了!第七百六十九章 咱們可是親兄弟!第七百五十四章 改變歷史的一刀第五百二十九章 天誅地滅第九百三十三章 杜如晦搞事情!第六十章 新造紙術帶來的影響(2)第三百六十章 長袖善舞的許敬宗第三百九十一章 李績的小心思第二百七十章 貞觀朝第一孝子第五百三十八章 密道?第一百八十七章 睚眥必報的李承乾第九百二十六章 他想搞什麼幺蛾子!第九百五十章 全力向西!第三百四十二章 什麼時候都有不信邪的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李佑的新生第一百九十一章 李淵的風流事兒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婚進行時(2)第六百七十五章 別給臉不要臉第九百一十三章 對不起,我無能!第六百三十二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五百九十四章 臨海公主的最終決斷第七百六十章 羈押二王第一百三十八章 長孫皇后是菩薩第四百章 校場記事第五百三十章 好久不見第一百六十九章 寸步不讓的孫伏伽第九百三十九章 破壞“氣氛”的房遺愛!第一百八十三章 老子就打你了第三百三十章 鬼精鬼精的狄仁傑第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還沒餓死啊第三百六十四章 都是褲腰帶惹的禍第九百七十六章 病秧子,你不中用!第九百四十七長孫之殤!第五百三十八章 密道?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承乾的反擊計劃第一百二十八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六百九十四章 別有洞天第五百三十九章 瘋狂的太監第五百九十九章 申州府的新年第四百六十七章 世襲刺史制度第四百二十四章 魏王搶親第一百三十三章 進退維谷的李績第五百九十四章 臨海公主的最終決斷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陽風暴之收利息第六百四十四章 不會讓你爲難的第七百三十二章 禿尾巴鵪鶉第七百四十三章 有一個智者曾這樣說過!第二百九十二章 坑人絕不含糊的李麗質第二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李綱後悔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世上最陰毒的詛咒第八百一十章 賴上門的長孫衝!第四百五十一章 程家雙“虎”第四百章 校場記事第六百零四章 有一種人叫添頭兒!第四百四十三章 禮部的官司第五百八十章 反轉第二十二章 胡人犯邊第八百六十三章 傷害不大,侮辱性極強!第五十七章 並省官吏(4)第九百九十一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六章 承慶殿定策第四百五十一章 程家雙“虎”第五百二十六章 明德殿裡的大耳刮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他就是個壞種啊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天被呲了兩泡尿的李恪第九百七十四章 河間王府中的暗流!第九百四十六章 天上掉下一名副帥!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一百零二章 征服天絕之路第六百二十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第八百五十五章 想不通死去!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念成魔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激怒的唐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對李靖還是不放心啊第九十五章 倒黴的荊王第七百一十二章 太子妃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