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陛下,還記得您表叔嗎?

對於李承乾來說,今兒是美好的,老在長安城憋着,就是早晚把人給弄神經了,有仗打,還能領略不同的風光,這不比每天和官員較勁要有意思的多了。輕車熟路的他,叫上房杜等人在尚書省商討兵馬、錢糧等具體問題,處理完這些瑣碎事後再呈報給皇帝允准。

同樣一件事,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心情自然是不同,這也正應了那句有人歡喜有人愁,尤其是像魏徵這樣的倔老頭兒,這不,聯合虞世南、于志寧、褚遂良等一班就跑到紫宸殿去規勸皇帝,讓他改變西南戰場的主帥,換成誰都行,就是不能用太子。

如今在朝的臣子,不少人都經歷了隋唐兩個朝代,親眼看到大隋那樣一個強國是怎麼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土崩瓦解的,成爲和秦一樣二世而亡的大一統王朝。皇帝和他那位煬帝表叔在行事作風上相同之事太多了,用魏徵的話說那就是胸中同樣有一隻無法束縛的猛虎。

這樣的君主能爲國家建立功業,也能爲把國家帶入毀滅,那國運可真就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了。作爲見證了那場動亂的過來人,魏徵他們可不想再經歷一次,尤其還是按着折騰方法培養太子,這麼一來,下一代也消停不了。

曾經有人把皇帝和楊廣作過這樣的比較,不僅朝臣們覺得有理,傳到皇帝耳中,他本人也是一笑而過。其一,兩人的皇位都來路不正,都是搶了自己的兄長的儲君之位。

其二.兩人在當皇帝前都曾立下赫赫戰功,楊廣爲揚州總管時,率領韓擒虎、賀若弼等名將南下伐陳,併成功滅亡了陳朝,實現了中國的統一,創下了不世之功。而李世民也絲毫不差,他在隋末亂世中南征北戰,平定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勢力。

其三,兩人都非常有文采楊廣不僅是一個政治家,還寫的一手好詩。他的很多詩篇都被後世傳頌,尤其是那一句“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而李世民除了擅長飛白外,更是善填詞作賦,蕭瑀就曾在不同的場合把皇帝讚揚他的那首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傳示於諸人。

其四,兩人都曾臣服突厥楊廣和李世民都派軍遠征絕漠,令突厥聞風喪膽。楊廣巡遊西域,使突厥的啓民可汗俯首稱臣。而李世民則被突厥奉爲“天可汗“,開創了貞觀一朝的盛世。

其五,兩人都出身關隴,都有鮮卑血統楊廣和李世民都出身於北周的關隴貴族集團。楊廣的祖父是北周的十二大將軍之一的楊忠,而李世民的曾祖則是北周八大柱國之一的李虎。

其六,兩個人都是雄才大略,楊廣營建東都洛陽,建大運河貫穿南北,將國家的經濟和文化重心向東方和南方遷移。而李世民加強科舉,實現民族交流,開創貞觀之治,爲大唐的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二位帝王身上的共同點如此之多,大臣們能睡得找踏實覺就怪了,所以事事都跟頭把式的看着他,也就沒有什麼稀奇的了。

紫宸殿,得這了魏徵等人的來意後,李世民面色凝重,放下手中的奏本,聲帶不悅的說:“玄成,吐蕃國主已經指名道姓了,難道我大唐的國儲就要縮頭烏龜嗎?真要連仗都打不了,那這個儲君他也不要乾了,朕不要窩囊廢來繼承大唐的江山。”

見縫插針是皇帝的強項,他當然不可能告訴魏徵等人,他們父子老早就商量好了,現在有這麼現成的藉口要是不用,那朕豈不是白白辜負了松贊干布的一番心意了。

再說,自家的那小混蛋是什麼角色,李世民太知道了,那是個一聽到刀槍聲骨頭都跟着癢的人,就算自己不讓他掛帥,這小子也能想出一萬種方法隨軍,與其這樣還不如成全他呢。

“陛下,兵者兇危也,太子殿下身爲國本,一絲一發都關乎社稷的安寧,有道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萬一戰場上有什麼閃失該怎麼辦呢!朝廷培養一個合格的儲君不容易,這種風險是擔待不起的,是以臣懇請陛下跟換主帥。”

待褚遂良的話說完,虞世南又把話接了過去:“陛下,我朝能征善戰的將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陛下爲什麼一定要用太子呢。雖然殿下在武功上異於常人,有很強的天賦,可畢竟年幼此戰關乎大唐在西南的根基,是不是選任一位老成持重的老將前往呢。”

聽到二人說要換帥,李世民不由的一笑,慢慢悠悠的進了一口茶,捧着茶盞,淡淡地說:“幾位卿家,高明不是第一次率軍出征了吧,以前不也打的挺好嗎?如果他不是太子,而是一般勳貴家的子弟,立了這麼多戰功,朕一定給他一個三品大將軍乾乾。”

李世民這純粹是在扒瞎,要是有勳貴家子弟精明跟這小子一樣,李世民做的頭一件事就是把他的家族滿門抄斬。留下這樣的年輕臣子那就是養虎爲患、荼毒無窮,歷朝歷代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李世民絕對不會讓這種情況在大唐上演的。

看到兩位隊友把話題扯遠了,一旁的魏徵不由的翻了翻白眼,你們說的和咱們進言的主題差的太多了吧。

於是,魏徵則進一步言道:“陛下,以前讓太子從軍出征是讓他懂得軍國之事的重要性,現在你這樣縱容太子率軍征討,養成了習慣,那我大唐將來就多了一位喜好征伐的帝王。

域雖大,好戰必忘,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四處征討,那大唐豈不是永無寧日了。百姓得不休息就會心生抱怨,揭竿而起,前隋的教訓就在眼前。陛下,你難道忘了自己的表叔了,你想讓大唐步前隋的後塵嗎?”

聽到魏徵說的如此大逆不道之言,竟然把於國有功的太子比喻成亡國之君,這不是在詛咒大唐亡嗎?

只見李世民的額頭上青勁暴起,站起身來指着魏徵大聲喝道:“田舍翁,信不信亡國之前,朕先殺了你一家老小!”........

第九百五十九章 胖子的桃色新聞!第五百三十章 好久不見第五百四十二章 朱門酒肉臭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特麼也要拿命去拼第八百六十八章 宣政殿外的戲劇!第四百九十章 哎呀,讓您見笑了!第八百六十四章 呦呵,綁了個爹回來?(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流氓也是要有傳承的第六百二十五章 從何處而來?第三百零八章 女人嘴,騙人的鬼第四百五十二章 在大唐也是有城管的第七百七十四章 另有其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都想當這個官(1)第七百七十八章 這操作,太溜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底線再次刷新的程咬金第三百九十六章 愛卿,你得多讀讀書啊第三十六章 出使風雲(2)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下掉下來的餡餅第九百四十八章 碾死那些混賬!第八百二十九章 你們,給老子放尊重一點!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個真不行!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李綱後悔了第三百七十二章 曲江池的奇景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宮版“知新錄” (二)第九百一十二章 罪魁禍首是你們!第六百一十章 魏徵vs竇寬(一)第二章 東宮的新主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陳家四少爺第五十一章 李承乾造反了?(3)第六百一十六章 下官請你們吃肉!第五百五十八章 漢中風雲第七百零七章 老好人不是那麼好當的第四百三十八章 母妃說不讓我吃你的東西第八百九十九章 驃騎營(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申州府的新年第三百四十四章 殺人者、馬周也第五百九十九章 申州府的新年第三百二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九百四十四章 安康公主的哭泣!第八百四十章 錯綜複雜的賀蘭山!第五百七十八章 遲遲露面的欽差副使第七百七十三章 此宴會,非彼宴第八百三十五章 劉員外!第四百四十九章 承慶殿外的棋局第二百七十六章 你是誰家養的狗第六百五十一章 希望在田野上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唐豪放姐!(二)第二百章 武德殿中的蒙面女郎第九百五十六章 縱橫天山!第三百五十三章 是男人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第四百七十八章 承慶殿駁論(1)第一百零三章 最後一戰(1)第九百四十一章 橫生枝節!第六百六十六章 死要清高,活受罪!第五百八十七章 杜如晦的難處第五百三十五章 李世民的後手第二百一十六章 庫山之戰(1)第三百二十三章 新的疑雲第七百六十八章 苦思之時蹦出來一個哪吒!第一百九十一章 李淵的風流事兒第七百五十五章 詭異的勝利與勒石燕然第九百八十章 滿堂彩第九百八十六章 強烈的對比!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三十一章 蕭瑀的新爸爸第一百四十八章 給皇家丟臉的賤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兩個死腦筋的老頭兒第六百三十六章 上官儀攤事了!第九百六十二章 樹倒猢猻散!第九百三十一章 有認乾爹的!第八百一十二章 “道門”由來的真相!第七百六十四章 沒完沒了第四百一十章 我特麼就是竇娥啊!第九十五章 倒黴的荊王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唐豪放姐!(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反正你得幫忙第四百九十六章 奇葩的一老一小第三百二十九章 買豬肉的小男孩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個人,一個活法!第四百六十五章 自作多情的太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真假李承乾第五百二十一章 底線再次刷新的程咬金第三百零五章 大哥,你能給點反應嗎?第二百三十二章 歷史第一個房地產商第五百四十八章 吳府作客第五百二十章 大唐運動會(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抽絲剝繭第七十五章 岷州終戰(2)第九百八十二章 推心置腹!第七百零五章 父子之間是要糊塗着過的!第一百四十七章 化胡爲漢的方法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靠譜的國舅爺第九百八十一章 腐儒之見!第四百四十章 白衣報喪第一百九十五章 王爺,您的事兒發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掉井裡就撈出來嘛!第二百三十二章 歷史第一個房地產商第九百七十八章 亂花迷人眼!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九百五十五章 你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