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你知道聖人的名諱嗎?

臣子之間的博弈從來都以來我往,沒誰能一直壓着誰打,換句話說都是給皇帝打工的,誰對誰真正服氣呢。官場上三起三落的事常有,爲官要是不和氣,那遲早是要吃虧的。

也不知道皇帝今年是怎麼想的,竟然把魏徵點爲今年科舉的主考,這不僅讓李承乾詫異,更是讓滿朝的臣工都詫異。誰不知道魏徵和馬周因爲吃食的問題讓不少功臣和世家官員餓了整整三天,管天管地,管到人家嘴上去了。

他們倆的名聲如今可謂是爛大街了,同僚見着他們都躲着走,活脫脫地成了孤臣,讓魏徵來任主考主持一屆春闈,這不是找不自在嗎?

得,等這個消息傳出去後,不少彙集長安的儒生和學子竟然出現了示威、拒考的事件,他們舉着孔子的牌位在鄭國公府面前聚集,列舉了魏徵不尊孔孟的仁恕之道,橫行朝野的諸般罪行。

他們說魏徵每有芝麻綠豆大的事便百般折辱同僚,仗着皇帝的寵幸便目中與人,在朝中以強項令自居,官員們無不人人自危,多年來折在他手上的官員不計其數,有這樣的官員在朝爲禍,士子們不敢入朝爲官。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誰能保證自己一生不犯小錯呢,即便是聖人也是不能免俗的吧,有魏徵這如同獒犬的傢伙看着,那這官兒不當也罷,省得讓魏徵折辱聖人子弟。

知道魏徵吃癟後,皇帝整整在紫宸殿樂了半天,魏徵啊魏徵,你總是找朕的麻煩,不管大夥兒幹什麼都順不了你的眼,這下好了吧,讓人家堵在府中了吧,活該。

你不是總把聖人的教化掛在嘴邊,標榜自己是清高的道德名士嗎?這回好了,讓聖人的子弟把你反駁了,朕倒是看看你以後還怎麼進諫。

笑歸笑,樂歸樂,駁回了魏徵請辭主考的條陳後,李世民隨手把這件事打到麟德殿交給李承乾處置。反正科舉考試居中操持的事都是太子的活兒,不管好壞,今年的這屆都得讓魏徵來作,至於怎麼解決那就不是朕考慮的事了。

對於父皇的一退六二五,李承乾只能表示無奈,人是他選的,黑鍋還得咱揹着,這當兒子就特麼的吃虧了。在此刻,李承乾的心裡產生了一種報復心理,他第一次盼望着獨孤妙音肚子的孩子快快長大,等他能辦事了,老子也享享清福,這就是當老子的特權啊!

據長孫衝說,士子們之所以有這種逆反心理都是因爲前些日子被整慘了的世家大臣,他們都是文官,門下有不少學子都是要以科舉入仕的,可聽到恩師們的遭遇後,紛紛出言連安生飯都吃不得這官兒不當也罷。

隨後,又和交好的士子們這麼一傳,很短的時間內就傳遍了整個考生圈子,朝廷的宰相竟然如此的折辱聖人的子弟,這還得了,所以就有了今天這燎原之勢。

讀書人是不好得罪的,李承乾殺儒家那幾個學者的時候,有憑有據,即使誰不服氣,也只能在心裡忍着。畢竟唐律對於謀反的界定放在那裡呢,誰求請都沒用,弄不好還引火燒身,所以說士子書生們也都背後說說罷了。可人家今天在鄭國公府鬧事卻是合理合法的,咱不能說人家爲了信仰討公道犯法吧!

就在李承乾頭疼怎麼解決這樁尷尬之事,廉政部尚書竇寬卻說:“孔孟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陰陽、立三極、謀長久,是治國理政的必循之道。

士子們的積極參與國事,殿下是不能親自出面打壓的,要想解決這事,那就得反其道而行之,找個不懂孔孟之道的人領這個差事。不懂就沒有那麼多束縛,也不必遵守那些規矩,做起事來方可事半功倍!”

竇寬的話剛說完,一旁的長孫衝把話接了過去:“我說竇尚書,允文、允武,只要你能劃出個道來,咱都可以找到,可要說找個完全不懂“孔孟之道”的,那可真是難爲人了。就算粗俗如魯國公,也是能整上幾句的,咱們東宮上下那有這樣的人啊!”

竇寬的意思,李承乾當然明白,可這一時間他真是想不出朝野上下,有誰是啥也不懂,不着四六,威望還能壓制衆儒生、士子的官兒。隨即擡起了手指了指竇寬,淡笑道:“彥集,別賣關子了,你就直說有誰適合領這個差事。”

呵呵......,“殿下莫急,臣聽聞鄂國公少時貧賤,以打鐵維持生計,就是因爲吃不飽飯所以才從軍征伐,歷經百戰才換的今日榮華的。飯都吃不上,那有時間去學習孔孟之道呢,斗大的字都不拾得一籮筐,不信您把他叫來了,估計他來孔子叫什麼都不知道。”

聽到竇寬的話,李承乾不由點了點頭,不愧是多年的老吏,這眼光不是一般的毒,自己怎麼就沒有想到這個庶族出身的大將軍呢,以堂堂的南衙大都督之遵還收拾不小一些鬧事的士子,那不是開玩笑嘛,完全是拿大炮打蚊子。

可長孫衝偏不認這個邪,在他看來就算尉遲敬德不識的什麼字,可在朝站了二十年的班了,和孔穎達那老傢伙也掐了十年的架了,還能不知道人家祖宗是誰,所以當即和竇寬立定了一桌酒席,看看到底是誰看人更準。

稍時,接到詔命的尉遲敬德樂顛顛的趕到了麟德殿,近來西面可是動靜不小,自己在那平定過獠族叛亂,看來一定是皇帝讓太子來跟自己打招呼了,有仗打,能特麼不美嗎?

見禮之後,尉遲敬德大咧咧的問道:“太子爺,是讓老臣出征嗎?您放心,但有俺尉遲敬德的長槊在,絕對不讓那些賊子踏入國門一步。”

看到老尉遲胸脯拍的當當響,請戰的興頭如此之高,李承乾趕緊讓他坐下來,喝一杯茶先消消火氣,這些老將都一把年紀了,怎麼還和年輕人一樣好勇鬥狠呢!

“鄂國公,打仗的事不着急,今兒找你來是一事相問。”

聽到不是出征,老尉遲的臉上興奮之意瞬間就蕩然無存了,隨便拱了拱手回道:“殿下客氣了,你想問什麼就問吧,只要老臣知道一定告訴你!”

“鄂國公,孔子的名諱,你知道嗎?”

孔子?大老遠的把自己叫來就問這個?在此時,尉遲敬德在心中不由鄙夷了下李綱、張玄素二人,還什麼天下名師,連孔子叫什麼都不教自己的學生,這不是誤人子弟嘛!

於是,在爲儲君攤上了只會空談的老師,讓人同情的心裡作用下,尉遲敬德隨口回了一句:“回殿下,孔子的名諱天下誰人不知啊,孔老二嘛!”........

第八百零三章 算是個商量!第八十二章 論糧道(2)第二百五十二章 看你是不是東方朔一樣的弄臣?第七百六十二章 追本溯源第五百八十三章 該敲打的時候就得敲打第七百零二章 路有凍死骨第七百一十三章 小風變大風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頗思蜀否?第四百七十五章 君臣閒話第四百四十七章 魚兒終於浮出水面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專業的事兒,還得找專業人士第六百零六章 我說你是咋想的第三百九十三章 利是一把雙刃劍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唐運動會(一)第四百零一章 奇人袁天罡第一百四十四章 帝王心術第一百四十八章 給皇家丟臉的賤人第六百八十七章 送上門的小媳婦第九百零二章 孩子,你着相了!第八百七十三章 靚麗的風景線!第六百一十七章 硬氣異常的史仁基第四百一十五章 杜老頭,老子看錯你了第三十一章 你們真是讓夫子蒙羞啊(2)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泰掃黃第八百五十三章 不一樣的爲政之道!第八十六章 真有排面啊第八百零六章 老冤家,新思路!第八百一十章 賴上門的長孫衝!第九百七十八章 亂花迷人眼!第八百二十八章 該不該給面子!第六百六十八章 假貨坑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壽星公吃砒霜第七百一十三章 小風變大風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鄭觀音第三百三十七章 別跟老子來這套第四百七十六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五百七十九章 貪官多能吏第二百六十二章 媒婆皇帝李世民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陽風暴之收利息第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還沒餓死啊第五章 朝堂爭鋒(2)第二百一十五章 奔襲計劃第三百一十一章 別矯情了,喝吧第三百九十二章 easy模式都贏不了的突利第三百七十四章 殿下,我勸你善良第十四章 將折騰進行到底第八百九十四章 你的舒服日子過多了!第八百一十二章 “道門”由來的真相!第二百六十三章 沒有同類的李承乾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兵永遠不死第二百七十章 貞觀朝第一孝子第七百四十四章 請你牢牢地記住這一天第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還沒餓死啊第三百章 我想當個女狀元第五百五十五章 長史進門是非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到底是誰幹的?第三百五十六章 賢后風範的獨孤妙音第四百八十五章 魏徵vs王珪第六百八十六章 送禮也是一門學問第三百二十四章 寶誌,又見寶誌第五百七十五章 頗思蜀否?第六百二十五章 從何處而來?第四百四十七章 魚兒終於浮出水面了第九百二十二章 及時文書!第六百八十二章 被揍成豬頭的阿使那步真第三百三十二章 倭國使團的要求第九百六十一章 我真的不瞭解你!第三十章 你們真是讓夫子蒙羞啊(1)第一百三十三章 進退維谷的李績第二百九十七章 花落獨孤家第五百六十四章 退守麥窪第八十一章 論糧道(1)第八百三十一章 馬車內的交易!第五百零八章 這個年,誰也別想過好第八百零九章 啥玩意,鬧鬼!第一百六十一章 和道門的交易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世民的花邊新聞第三十七章 出使風雲(3)第六百零四章 有一種人叫添頭兒!第七百八十章 家貧出孝子第八百五十五章 想不通死去!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十一條 (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馬屁高手李麗質第七百九十六章 有來,纔有往!第六百五十二章 錦上添花第八百八十七章 大唐豪放姐!(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寸步不讓的孫伏伽第八百七十三章 靚麗的風景線!第五百章 你到底是誰家的丫頭?第九百一十二章 罪魁禍首是你們!第六百七十九章 險中求富貴第六百八十六章 送禮也是一門學問第一百三十六章 暗流涌動(1)第八百六十九章 言不由衷!第七十二章 岷州之戰(6)第七百二十三章 真神計劃之倉皇逃竄第三百九十六章 愛卿,你得多讀讀書啊第四百三十二章 瞅你那點出息第三百二十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八十八章 病老虎也是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