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自作多情的太子

李世民這個皇帝很奇怪,不,準確來說是讓人捉摸不透,剛還說的好好的讓自己給他出謀劃策呢,這會兒聽完了計策就翻臉不認人,這不,好心好意幫忙的李承乾是被他的大腳送出來,額外還贈送了他一個“滾”字。

拍拍屁股上的灰塵後,李承乾一臉無奈的對侍立於門外的甘鄖和劉竣說:“以前,孤總是聽人說伴君如伴虎,哎,咋整,出了注意還被踹出來了,孤真是冤枉啊!”

額,這話李承乾說的,可他們這些作臣子,當奴才是說不得,要知道那可是要掉腦袋的。內侍總管甘鄖低聲陪着笑臉回道:“太子爺,您可別逗奴才們了,摔疼了沒有了,要不要老奴傳一個御醫來給你看看?”

擺了擺手示意自己無妨後,李承乾對劉竣正色道:“你的事解決了,記住,今兒的恩典是陛下給你的,你以後要忠心侍主,心中要時刻感念。”,話畢,對正在殿前玩耍的狄仁傑招了招手,一大一小,溜溜達達的向東宮的方向走去。

剛走進明德殿,就見長孫無忌、張玄素和高士廉三人在殿中面面相覷,連連嘆氣,好像是出了什麼了不起的大事。真是奇了,還有什麼事能把這三位紫袍大員難成這樣呢?

見禮、入座之後,李承乾趕緊喝了兩口開茶水,心中還不由感嘆道自己費力不討好,爲皇帝出了這麼大力,結果呢,不僅捱了一腳,甚至連杯茶都不捨得給賞,哎,倒黴啊!

“舅舅,你們今兒這是怎麼了,怎麼都垂頭喪氣,來,孤給你們說點高興的事,剛纔在承慶殿,父皇問。”

還沒等李承乾把話說話,嘆了一口氣的張玄素,站了起來,對長孫無忌二人說了句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後,對李承乾拱手言道:“殿下,老臣三人今日是來向殿下稟告,朱桃椎他們再次拒絕殿下的招攬,不僅將殿下的賞賜仍原樣奉還,甚至還告訴去迎的官員,以後不必再去了。......”

話畢,張玄素將手中攥着的信,呈給了上去,從他面目上的表情就可以知道,老夫子並不想讓李承乾看這幾封信的內容。

張老夫子說的這件事,還得從他掌管蒼文書院開始,因爲今年擴招大量的學生,所以就不得不多請一些先生,除了崇文館調用之外,李承乾還想巡一些高人隱士來執教。

於是就向交好的王公大臣打聽,看他們有沒有相熟的隱士,這樣人不僅品格高尚,其才學更是過人,有他們來教授那些學子,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後來,經過高士廉等人推選十數人,其他的人都應詔前來來,唯獨名聲最著的朱桃椎、田遊巖、王友貞三人,不管去的人怎麼說,人家就是不挪窩。

聽到回報以後,李承乾並不氣餒,高人隱士嘛,誰還沒有點脾氣呢,這脾氣越大不是說明其本事越大嗎?李承乾隨即讓張宏寫了三道更加謙和的手諭,又加了一倍的禮品送去。

本以這次總可以成功了吧,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又讓人家給撅了回來。思來想去後,李承乾覺得還是自己的態度不夠誠懇的緣故,於是以後進學子的身份親自寫了三封私信,請三位先生來蒼文書院看看,要是看過之後還不滿意,東宮一定以禮送家。

就這樣,來來往往折騰了三次,人是一個沒見到不說,就讓人捎回來這三封信,這不看還不氣,看完了,李承乾的額頭上青筋暴起,一把就捏碎手中的茶盞。

這三封信中說,自李承乾入主東宮以來,一來,多次鼓動皇帝與鄰國作戰,國帑消耗無算,士卒死傷無數,造成無數的孤兒寡母。二來,不敬士族,屢屢以小過嚴懲士大夫,動不動就斬殺全族,或抄滅家產,動搖了朝廷與士大夫共天下根基。

第三,大肆花費財帛修書,其目的就是爲了博得在民間的些許虛名,由此可見是個志大才疏、貪功好名之徒,絲毫沒有看出李綱的弟子應有的風采。

最後一點,也是讓李承乾最爲生氣的一項,他們認爲,李承乾的父族是西涼後裔,母族又是鮮卑後裔,身上的漢家血脈連三分都沒有,和那些五胡十六國的君主在本質沒有任何區別,所以他和石虎一樣幹出什麼天怒人怨的都不稀奇。

而且,其太子妃同樣是鮮卑後裔,將來生下世子勢必又是一個完完全全的胡人,這樣的天家不配讓他們漢家德才輔佐。

看着張玄素的臉上又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李承乾咬着問道:“張師傅,有什麼話一塊說出來的吧,孤都讓人罵着這樣了,還有什麼是接受不了呢!”

“回殿下,朱桃椎三人爲了證明其無入仕之心,紛紛剁下拇指一道隨信送來,老臣怕驚了殿下,所以就沒有讓人送來。”

張玄素絕對是說謊,不僅他自己清楚,長孫無忌二人也都清楚,李承乾是什麼人,那是在屍山血河中殺出來太子,別說一個拇指了,就是當面把他們剮了,他也照樣喝酒吃肉。

可不這麼說怎麼辦呢,要是把這三個人的拇指一開始就放在案子上,太子還不直接把案子掀翻了。

哈哈......,“三位,大唐開國已經二十年了,李氏祖孫三代人在戰場浴血奮戰,爲了難道僅僅是一家一姓的榮耀嗎?

看看,倒了現在竟然還有人以血統爲由低賤李家,這就是人們口中的道德高人該說的話。不但如此,連孤那沒出世的孩兒都被他們罵了進去,這就是他們的德行嗎?”

看到太子動了真怒,高士廉在心中不由的埋怨起他們三個來,你說你們不有病嗎?不當官就不當唄,幹嘛如此的折辱太子呢,人家可是禮賢下士、折節相交,你們這些人是不是在山中呆傻了,太不知道好歹了。

“太子殿下,您不必動怒,他們說的那些不過是腐儒之見,代表不了民心。殿下的愛民之心,這是人所共知的,要不然怎麼會貼了大筆的錢財去修堤築壩呢!”

待高士廉的話說完,長孫無忌趕緊把話接了過來:“殿下,其實換個角度來看,他們之所以跺指不過是怕進京之後暴露他們是浪得虛名之輩的事實。不僅讓其顏面掃地,更是可能被殿下問罪,今兒斷了指,總比明兒掉了腦袋要好吧!”

李承乾當然明白他們這麼說是爲了寬慰自己,可現在已經不是貞觀元年了,而李承乾也不是當年那個他了。

搖了搖頭後,將恆連喊了進來,把那三封信扔他後,咬牙道:“和外面那三根手指一起交給三法司以謀反罪審定,然後交由內衛府督辦,既然如此看不起我李氏,那就下去投胎吧!”.......

第九十七章 戰事初開 先失要地第三百零八章 女人嘴,騙人的鬼第四百六十九章 湯泉遊獵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沒有翻身的機會第二百九十三章 頹廢中的希望第八百章 誰纔是真正的勝利者!第十七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五百五十六章 表哥,能賞口湯喝不?第九百零七章 狄知遜織的鐵網!第二百三十三章 殿下,你可不太純潔啊第七百零五章 父子之間是要糊塗着過的!第五十八章 並省官吏(5)第八百五十九章 東宮版“知新錄” (三)第六百一十章 魏徵vs竇寬(一)第八百七十三章 靚麗的風景線!第二百零三章 千刀萬剮第一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收受賄賂的李世民第四百章 校場記事第四百五十三章 坑爹、坑全家第二百五十四章 食民而肥的鴨子們第四百六十八章 舅舅,你糊塗啊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衙的第一場血第九百七十四章 河間王府中的暗流!第二百五十二章 看你是不是東方朔一樣的弄臣?第八百六十七章 不可逆轉的轉型!第三十章 你們真是讓夫子蒙羞啊(1)第六百六十五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四百四十三章 禮部的官司第六百八十三章 應天門兵權第九百八十章 滿堂彩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們都被他騙了?第七百四十六章 一路向北第一百三十二章 鄭家有女名麗婉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泰掃黃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到皇家的無名劫匪第七十一章 岷州之戰(5)第三百七十九章 金雞下蛋第七百六十九章 咱們可是親兄弟!第三百零七章 不省心的家事,不省心的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認識喬峰嗎?第七百九十二章 長孫家的另一個外甥!第四百八十章 老頭兒,你太放肆了第五十七章 並省官吏(4)第三百三十八章 活閻王長孫衝第七百零八章 龍門陣不是那麼好擺的第六百三十八章 人間最惡莫過於此第九百八十一章 腐儒之見!第九十一章 爭糧打井(1)第四百七十八章 承慶殿駁論(1)第九百零八章 手腳乾淨的“賊”!第六百八十八章 你這老匹夫耍滑頭第七百四十二章 我們只是好久不見第三百二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八十九章 坐收漁利的李恪第四百一十九章 前世冤家第六百八十五章 流氓也是要有傳承的第三百九十四章 屁股下面找草了第九百八十八章你敗了!第六百六十九章 冤大頭-李元嘉第七百零六章 長安“義盜”第二百零三章 千刀萬剮第一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纔是殺人兇手?第八百一十章 賴上門的長孫衝!第五百零二章 萬國來朝(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截殺第五百一十二章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第八百九十章 沒想得那麼簡單!第四百六十三章 長樂門前的小校第九百零三章 拿病當由頭!第八百六十三章 傷害不大,侮辱性極強!第七百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第六十四章 還有爺們嗎(1)第二百零八章 弘文殿選將第二百三十六章 太子到底想幹什麼第五百一十四章 鹹吃蘿蔔淡操心第四十章 岑文本的警告第二百九十七章 花落獨孤家第一百九十八章 嶺南來的土皇帝第六百零一章 單道真立威,分全羊第一百零一章 大隋公主的末日第一百一十二章 到處都鬧幺蛾子(1)第五百九十九章 申州府的新年第一百九十四章 專業的事兒,還得找專業人士第五百三十章 好久不見第五百九十四章 臨海公主的最終決斷第八百七十七章 別特麼給臉不要臉!第一百六十四章 到底是誰幹的?第五十章 李承乾造反了?(2)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屁話到底是誰說的!第七百九十三章 長孫家也有蠢貨!第八百章 誰纔是真正的勝利者!第九百三十九章 破壞“氣氛”的房遺愛!第五百二十七章 要是孤咽不下這口氣呢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只配給孤當一條狗第八百二十三章 你話咋那麼多呢!第三百四十二章 什麼時候都有不信邪的人第九百八十六章 強烈的對比!第八百六十五章 呦呵,綁了個爹回來?(二)第八百一十二章 “道門”由來的真相!第三百八十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