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李恪的春天

事後對於羅藝的死頡利矢口否認,既然答應了大唐,他是不會反悔的,只是說最近馬賊猖獗,貴我兩軍都有義務肅清匪患。

頡利的說法讓李績也沒辦法,畢竟朝廷不會因爲一個羅藝就倉促的和突厥開戰。

當李恪順利贖回被擄邊民的消息傳回長安的時候,長安城呼聲震天,百姓都稱讚漢王仁義,不顧自身安慰,舌戰胡虜,真是長了唐人的氣,長了唐人的臉。

一連幾天,李世民都是笑不攏嘴,因爲李恪的密奏上說明了自己和突利達成的協議,

這讓苦於李世民不瞭解突厥內情的李世民異常的興奮,對於戰勝突厥的信心又多了一分。

弘文殿每天都會接到贊表,一是說皇帝愛民,不惜用自己的皇子去敵營談判,

二是稱讚李恪的忠君愛民之舉,請求皇帝要大大的嘉獎漢王。

就連長安城的茶館說書的,也把李恪的這件事編成了段子,每日都有成羣的百姓擠在那聽漢王怎麼在萬軍之中驚倒頡利的。

自從李恪功成的奏本送到弘文殿的時候,岑文本的心才真正的放下了,眼下羣臣的讚美並沒有讓他迷失了雙眼,他死死的盯住了長孫無忌,可讓他意外的事,東宮一系的人只是上了贊表,其他的什麼也沒說。

這讓岑文本有些糊塗了,這麼好的機會捧殺李恪,東宮爲什麼不做呢。

東宮李承乾書房

李承乾放心了李績給朝廷的奏本,“舅舅,羅藝將軍殉國了,真是讓本宮心痛啊,早之如此就應”,

李承乾說不下去了,他原本以爲救下羅藝後,將來這位大將好在北伐的戰場上爲大唐開疆拓土,可他沒有想到是這樣的後果。

長孫無忌知道這個外甥愛才,只要是有才華的李承乾從來不問出身,統統的委以重任。

羅藝父子是他救下的,本來打算今年就調回啦,唉,要怪就怪那些該死的胡人吧。

“殿下,這事誰都不想的,戰死沙場對他來說也許是最好的歸宿。”,“好在陛下也下旨將羅藝將軍葬在昭陵,也算是對他的褒獎。”

李承乾深吸一口氣,穩定了下心神:“這次羅成將軍扶靈回來就不要再回李績軍中了,和杜大人打個招呼調入東宮六率。”

長孫無忌:“好,殿下放心,克明那臣會去說的。”,

“這次漢王是得意了,原本臣還是想在封賞一事上做些文章的,可衝兒說你不同意,這是爲何呢,長安城現在可是都在傳唱漢王的威名啊”

李承乾擺了擺說:“舅舅,算了,這是利國利民的事,咱們不能做的太過了,再說就當還岑文本個人情,畢竟李孝常反案的時候他還是買了咱們面子的。”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他是從李世民那知道李承乾和岑文本的交易的,既然人家幫過自己,那長孫家也是應該還的。

“等三弟回來的時候讓遺直帶本宮去送些東西吧,本宮要去應羅藝將軍進昭陵,看不到他下葬,本宮這心安不下來”

從東宮出來的長孫無忌回頭看了一眼,長嘆一聲,向公外走去,在路上長孫無忌的心還是寬慰的,李承乾今日的表現讓他非常滿意。

對待羅藝這個昔日的仇人都能這樣,跟不要說自己這個親孃舅了,你看看李恪的奏本絲毫都沒有爲羅藝請功的言語,通篇都是自己如何的在頡利營中如何驚倒這草原梟雄的壯舉。

至於李恪和李承乾簡直沒有什麼可比性,當初華州之亂的時候,李承乾不管是活人還是死人都照顧到了,這樣的人才能收得住人心,象李恪這樣的,也就是那些牆頭草去投奔吧。

朝中的這些重臣那個不是在隋末戰亂走出來的人精,他們要連這都看不出,早就不知道埋在那漚肥了。

你看程知節就知道了,崔家選擇了李泰,可程知節立馬就向李承乾示好,闡明自己擁護太子的立場,這樣的人才能長久的生活在這吃人不吐骨頭的朝堂之上。

崇德坊,翼國公府

秦懷玉:“父親,三日後叔外祖的遺體就到長安了,太子殿下讓兒子通知父親一起去接,殿下要親自祭祀,看着叔外祖藏入昭陵。”

“不是說漢王也在三日後到嗎,殿下不去接嗎”,“殿下說了,漢王那送些禮就好了,看不到叔外祖入葬他安不下心。”

秦叔寶長嘆一聲:“殿下仁義啊,懷玉,你要記住,只有這樣得人才值得我們去效忠,至於漢王之類,不過爾爾”

三日後,明德門外

李恪一行人被趕來恭賀衆官員圍在中心,真真是一片攢聲,李恪不厭其煩的和每一個官員打招呼,充分表現了皇室親王的親和。

就在不遠處,羅成一身孝衣,看着不遠處受人恭賀的李恪咬緊了牙,雙目寒光閃現,

對於羅成來說自己的父親是白死了,是註定會被人忘記的,他們只會記得漢王李恪在貞觀二年,如何在突厥軍中救回數萬百姓,而不會記得自己父親是爲了大唐戰死的。

這時從明德門出來一行人,他們身穿孝服簇擁着這一個少年向羅成走了過來。

“羅成將軍,本宮和各位大人來送老將軍了”,“殿下,您怎麼來了,家父當不起啊”,羅成被李承乾等人感動的落淚,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直到現在羅成才真正的明白。

等羅藝安葬好後,李承乾命匠人在羅藝墓側豎起了一面石碑,上書:貞觀二年四月,中護軍羅藝陣亡於定襄前線,皇太子李承乾率麾下文武扶靈至此。

贊曰: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羅將軍

第二百一十章 瘦骨嶙峋的長孫無忌第六百一十五章 爲子孫前途計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有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第二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可不能忘恩負義啊第三百零五章 大哥,你能給點反應嗎?第十二章 酒鬼長孫無忌第一百三十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六十一章 新造紙術帶來的影響(3)第九百四十八章 碾死那些混賬!第八百七十一章 南衙的異議!第七十六章 我胡漢三又回來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皇帝有旨,攻擊立止第三百一十六章 譙公之殤第二百五十六章 爺今兒就想在這耍耍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城最不尋常的一年第七十七章 慶功宴上的風波(1)第八百四十章 錯綜複雜的賀蘭山!第三百三十三章 隴西王府的夜宴第六百九十六章 目標-陳家?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小看讀書的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徵的棒子和大棗第四百零四章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第九百四十二章 新紀元,新開始!第四百九十一章 地也不種了?第三十九章 李恪的春天第七百一十七章 真神計劃(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不把朕放在眼裡嗎?第九百五十章 全力向西!第四百七十七章 見微知著者-馬賓王第三百四十二章 什麼時候都有不信邪的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曲江池的奇景第五百一十章 蒼天饒過誰(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皇帝有旨,攻擊立止第四百五十九章 太子盜牛-稱心立功第六十七章 岷州之戰(1)第一章 初臨貞觀第七百二十三章 真神計劃之倉皇逃竄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徵的棒子和大棗第八百零六章 老冤家,新思路!第九百六十二章 樹倒猢猻散!第五百零六章 竇寬的新職務第五百二十四章 你就說敢不敢吧!第二百六十章 你只有當狗的資格第五百九十九章 申州府的新年第九百零二章 孩子,你着相了!第三百九十章 靦腆的長孫無忌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帝也聽牆角第六百五十五章 哎,算卦得給錢啊第四百四十三章 禮部的官司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纔是殺人兇手?第六百四十五章 忘恩負義的魏徵第六百四十三章 我們只是好久不見第五百二十九章 天誅地滅第二百零一章 這是逼死人的節奏啊第八百一十四章 男人之間的友誼!第四百三十四章 疑神疑鬼的長孫衝第三百一十八章 老子是你們活祖宗第九百三十二章 他爹當年也是這麼過來的!第五百六十章 多餘嗎?不一定第二百三十六章 太子到底想幹什麼第八百二十五章 這老不死的到底是誰?第五百九十九章 申州府的新年第九百一十四章 明德殿的沉寂!第七百二十七章 醉打金枝(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倭國使團的要求第七百四十四章 請你牢牢地記住這一天第三百一十四章 趙節,貧道日你大爺第二章 東宮的新主人第四十五章 貞觀二年的蝗蟲第五百六十七章 反攻,反攻,再反攻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天被呲了兩泡尿的李恪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上的撕逼大戰第四百零七章 禽獸不如啊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沒有翻身的機會第六百二十四章 初抵南陽境第八百零三章 算是個商量!第一百四十章 都想當這個官(2)第八百四十二章 鐵騎王!第八百二十四章 臣不能白拿殿下的東西!第九百五十三章 你覺得能過的去嗎?第一百五十四章 千金買骨的李世民 (1)第四百四十一章 感恩者-李世民第六百九十三章 地頭蛇的作用第二百七十一章 來,美人給朕笑一個第九百二十四章 今生父子,前世冤家!第四百五十五章 道友請留步第二百七十三章 有些毛病是不能慣的第一百五十五章 千金買骨的李世民(2)第三百八十六章 世上最陰毒的詛咒第一百零七章 長安城瀰漫的陰謀(2)第八百四十八章 當面砍,別客氣!第三十四章 不服氣,也有招(3)第五百八十二章 父與子,不同也第三百一十四章 趙節,貧道日你大爺第二百五十七章 來,本官給找個爹第九百七十九章 好言相勸!第三百八十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三百二十四章 寶誌,又見寶誌第九百五十章 全力向西!第七百七十一章 九屍迎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