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零九 移民開發
大唐貞觀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清河崔氏降,清河崔氏原家主崔章服毒身亡,家中元老七爺上吊自盡,崔家三郎繼承家主之位,率衆出降,盡數被收押,押回長安等候處置。
博陵崔氏家主崔孝禮自殺而亡,兄弟崔孝義“畏罪自殺”,崔氏嫡脈沒有合適的繼承人選,便改由崔孝禮之父二弟之嫡長子繼承家主之位,率衆出降,盡數被收押,押回長安聽候處置。
范陽盧氏家主盧澧莫名其妙的身死,這一點真的和蘇寧沒有關係,蘇寧沒有指示盧澧身邊的人幹掉盧澧,而崔孝義的消息也是一樣,看來幹掉盧澧的是盧氏內部的反對勢力,不願意陪着盧澧一起死,這才殺了盧澧,然後推翻盧澧的勢力,自己當政,開城獻降,保全所有人的性命……
四大家族,三大家族換了族長,只有一個鄭氏老老實實地開城門投降,還受到了李世績的優待,得到了比較好的待遇,所有人坐着車子去了長安,接受審判,山東中小家族數百家不是被夷滅就是被全數逮捕,全部押往長安受審,而後李二陛下派遣的官員迅速進入權力真空地帶,掌握住了地方政權。
糧食,錢財,快速進入山東各州縣,作爲皇帝的彌補給百姓,迅速安撫了人心,沒有發生想象中的動亂,山東平穩過渡到了大唐真正的管制之下,然後各地官員着手開始反攻倒算,對於山東世家當政時期那些被庇護的奸商開始清洗,然後大唐商業力量進駐,從軍事政治經濟三方面全面掌控山東,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其歸化。
與此同時,山東地區開發奏議也在同步進行,李二陛下在等候山東的罪人們抵達的時間裡面,召開了六次大型會議,就蘇寧之前提交的關於華北平原開發利用計劃展開討論。最終一致決定,將勞動改造在山東地區優先推行,尤其是四大郡望地區,推行勞動改造。有限廢除當地百姓的徭役,以示皇恩浩蕩,收買人心。
一直以來,因爲山東士族的阻撓,李二陛下想在山東地區推廣勞動改造的政策都難以實行,這個政策要是推廣了,皇帝的威望會在短時間內極大提升,不利於山東士族的統治,所以山東士族竭力阻止勞動改造的推廣,這也間接的便宜了關中地區和蜀中地區的推廣以及江南的開發。
關於勞動改造。貞觀六年也有一部相關法律《勞動改造律令》頒佈,就勞動改造的各個方面做了詳細的規劃和命令,包括合理利用戰俘人力資源和關於戰俘的待遇問題,着重強調這些都是珍貴的勞動力,雖然是我大唐的敵人。但是到底還是珍貴的勞動力,死一個就少一個,爲了最大程度壓榨這些戰俘的勞動力,以及杜絕戰俘集體鬧事的可能性,《勞動改造律令》應運而生。
長期以來爭執不斷的關於勞動改造中戰俘的待遇問題終於得到了規定,公奴司獲得了勝利,戰俘的最基本待遇獲得了保障。戰俘的生存率翻了好幾番,這也是大唐目前並不缺乏免費勞動力最大原因,畢竟戰俘工作不需要付工錢,只要保證一餐一碗稀粥和一個大餅就可以了,順便給點兒鹽補補身子,別累死了就行。
伴隨着山東的解放。華北平原巨大的潛力走入了大唐君臣的眼中,三國時代天下糧倉徐州正是位於此處,李二陛下在此之前竭盡全力想要控制這片肥沃的土,卻仍然難以得手,如今終於得手。山東地區的華北平原,那麼一大片肥沃土壤終於可以開始正式的規劃了。
按照蘇寧的意見,這些地方都可以用來種植稻米,因爲大量的河流分佈於此處,華北平原並不缺水,所以適合種植高產稻米和其他糧食作物,至於貧瘠的土地爺可以劃分出來專門種植土豆,而肥沃的土壤則用來種植稻米,另外,爲了確保華北平原的用水充足和安全,避免水災的發生,建議朝廷調集大量人力物力整修黃河。
唐初時期的關中和山東,也就是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地區嗎,都是非常肥沃,未經充分開發的地區,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絕對不是如今的這份慘狀,隋唐時期的黃河也並非像如今這樣泥沙量巨大,而且時常斷流,因爲植被被破壞從而導致水土流失嚴重,這些現在的巨大問題隋唐時期都不存在。
蘇寧在回來談判的過程中走了一遍華北平原地區,意外的發現因爲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就較少開發的華北平原經過數百年混戰和人口銳減,兩漢時期的天下糧倉已經有了漸漸退回原始狀態的情況,人類活動的減少伴隨着生態環境的恢復,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幾乎就將天下糧倉恢復成了未開發前的狀態。
爲了應對這個情況,蘇寧緊趕慢趕趕回了長安,趕上了第三次和以後數次的關於開發華北平原的會議,都來不及向李二陛下報告有關山東士族的事情,就投入了緊張的會議當中。
會議上蘇寧提出,經過了實地勘察,發現自從曹操攻打徐州與官渡大戰之後,數百年的混戰導致沒有統一的政權可以用心開發維護山東河北地區,前隋享祚甚短,又爲山東士族所掣肘,難以開發山東,所以兩漢時期的天下糧倉華北平原已經有恢復爲兩漢開發之前的趨勢,山東士族被夷滅以後,山東地區的權力真空被填補,但是隨即發現的重要問題也相當嚴重。
大唐現階段百分之七十的人口集中在關中地區,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分佈在山東河北蜀中和江南,人口分佈極其不平均,就目前得知的情況來判斷,無論是蜀中、山東、河北亦或是江南,每一處的開發潛力都遠遠超過了關中,而且就人均土壤佔有量來說,也是關中最低,而其餘幾處平均一下,有些地區的人均土壤佔有量甚至比我們這些擁有數千畝封地的人還要多,而這些地方根本沒有人耕種。
這就是一個嚴重的有人沒地種,有地沒人種的問題。這個問題必須要予以解決,關中之地天府之國,然而土地所有量是固定的,伴隨着關中地區人口的增加。土壤人均佔有量將繼續減少,最終引發土地問題,而就在關中之外,大量肥沃的土壤卻沒有人去耕種。
當年秦始皇平定嶺南之地以後,向嶺南移民百萬,以充實和確定佔有嶺南地區,兩漢時期爲了應對北方少數民族,也有移民實邊的政策提出,所以縱觀目前的大唐現狀,光是將關中地區的人口往江南地區遷移已經不足以支持目前的危機。山東與河北之地也必須要立刻開始移民政策,蜀中的問題可以等待蜀道修繕完畢之後再去討論,而山東河北之地則是必須要解決。
就此,蘇寧提出了移民一百萬往山東而去,一百萬往江南而去的想法。大唐全國登記在冊人口如今有千萬,而七百萬人口集中在關中,只有三百萬人口分佈在其餘國土上,所有有些地區根本難以說實際管轄,只有有人的地方,才能建立實際的政權,而沒有人。只是在地圖上存在的地區,根本不能算是大唐的真正管轄地區,就好像江南的大部分地區,明明土壤肥沃的要命,卻千里無人煙,這是何等的嚴重問題?
這個建議一提出。所有人都沉默了,移民兩百萬到其他地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蘇寧給出的理由非常充分,關中地區土壤問題如今還沒有顯現,但是伴隨着人口的增加。這個問題遲早出現,到時候均田土地政策難免要面臨挑戰,到了那個時候卻如何是好?
而在目前,我們可以抓緊時間,將兩百萬的人口轉移到山東和江南地區,配合朝廷開發山東與江南的國策,以關中地區爲基礎,五百萬人口的生產力量支持最初移民的數年或者十數年,等到這些地區的移民站穩了腳跟,可以自己生產糧食彌補自己的時候,下一代子民也就誕生了,這些人將開始在山東和江南地區紮根,真正開始開發江南和山東,到那個時候,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巨大生產潛力會慢慢體現出來。
大唐到時候就會有數個產糧重地,每一個產糧重地都可以支撐一場戰爭的話,絕對好過如今單單靠着關中地區的生產能力支撐戰爭一樣,要一年才能儲備一場到兩場戰爭的糧食物資,這還不算其他國家的進貢。
但是若是江南和華北開發出來,每一年大唐都可以儲備五場以上戰爭所需要的資源,雖說戰爭多了不好,但是並不僅僅是我們打別人需要糧食,別人打我們的防禦作戰和平叛戰爭也需要糧食,多一個產糧重地絕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爲此我們需要付出二十年的時間,但是僅僅是二十年,大唐將不再缺乏糧食,這個代價,值得付出。
而且如今的情況是關中遭災,全國饑荒,那就是沒有其他產糧重地的原因,若是有了其他的產量重地,完全可以利用那些富裕地區的糧食救災,北糧南調,或者是南糧北調,東糧西調,亦或是西糧東調,總而言之,只要不是全國範圍內都發生大災害,大唐就不會像以往那樣千里餓殍。
若要開發山東和江南,就必須要治理水文,在修繕黃河堤壩的同時,也要在江南地區繼承前朝的基礎,尋找適合的河流,修築堤壩,防止洪災氾濫,詢問當地老人當地的氣候問題,蒐集成冊,綜合判斷,總而言之,這是一場需要二十年去完成的巨大工程,我們要作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和人力物力準備。
蘇寧的建議相當中肯,繼續探討了三次之後,絕大部分人都支持了這個觀點,對於移民開發江南山東的政策表示支持,當然需要擔憂的問題也不少,首先就是故土難離,有些時候就算是遭了大災難,民衆也會在災難結束之後回到故鄉,這是多少年的習慣了,大唐不能向大秦那樣用強制手段遷移民衆,那麼如何使民衆自願遷離,就是重要的問題。
其次,治理黃河和江南治水,無一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和物力,物資的話大唐目前可以支撐,但是勞動力方面,卻有了不小的短缺,公奴司侍郎的報告指出大唐目前可以動用的勞動力數量並不足以支撐如此龐大的工程量,明明已經廢除了徭役,難道要朝令夕改,損毀朝廷威信徵召百姓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