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李治,陳飛回家以後長舒了一口氣,命人關上院子大門後,操着掃把追殺了孫得義“十里路”。
“該死的孫得義,老子都再三關照了!不管是誰,一律不見,你還把晉王殿下引進來!是不是找抽?站住!聽下來!”
陳飛將掃把揮舞的“虎虎生風”,加上他無與倫比的速度,將孫得義追殺的那是上天無能下地無門,鬼哭狼叫響徹整個陳府。
下人們第一次見到陳飛發這麼大脾氣的火,嚇得戰戰兢兢的躲在一旁,不敢上去阻撓。老爹瞧見院子裡雞飛狗跳的,又是抓耳又是撓騷,想要上去阻止,奈何追不上二人的速度,所以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這一場“悲劇”的發生。
當然,掃把打人一點也不疼,陳飛也沒有真的生氣,只不過是給孫得義一個教訓而已,省的在未來的幾天又放人進來,攪得他不安寧。
論速度,十個孫得義加起來也不是陳飛的對手,因此捱了十幾下以後,孫得義累的喘不過氣來,乾脆趴在地上不動彈了。
陳飛見到這一幕也是很無奈,人家都趴在地上了,自己總不好意思再出手吧?教訓到此爲止也差不多了。
恰好這時候燕雲兒被外面的動靜驚動,從內院走了出來,見到這一幕很是時候的叫停了陳飛,結束了這一場鬧劇,也給了陳飛一個臺階下,將掃把一扔,回內院睡覺去了。
孫得義從地上起來,拍拍灰以後就和沒事人一樣,大大咧咧的招呼下人幹活,不要圍觀等等。
因爲掃把打人不疼,陳飛也沒用力,所以他根本沒受什麼傷,就是跑的久了,氣有點兒喘不過了
簡單點來說,兩人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經過這麼一鬧騰之後,陳府慢慢歸於平靜。李治乘坐馬車回到皇宮,本想着快點告訴陛下陳飛的想法,可是去往兩儀殿的時候卻發現,父皇還在與大臣們爭論高句麗的事。
無非就是李世民想要趁機攻打高句麗,但是大臣們不同意,在殿外就能分辨得出,那是老大臣魏徵的聲音。看樣子這次,又是老大人爭做先鋒,勸阻父皇。
Wωω¸ тт kдn¸ ¢ ○
李治微微搖了搖頭,忽然覺得陳飛真的很厲害,他似乎從來不在朝廷上發言,但是他的思想總是能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到朝堂的衆人面前,不顯山不露水。相比於這些直來直去的老大臣,簡直就像是個.......小奸巨猾的狐狸?
李治的詞彙有限,也只能這麼評論他了。
得到宦官的稟報,李治被准許入殿,走進去以後才發現,現在召開的,是一場小型的朝會,魏徵,房玄齡,長孫無忌,孔穎達,程咬金,李績,太子,魏王等一干文武大臣俱在,都在商討如何應對高句麗此事。
李治雖然是被中途允許加入進來的,可是走進門的時候並未引起任何人的關注,大家的焦點都在李世民那裡。
李治站在最後觀察了一下,發現現在的局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場的從一開始的所有大臣都是反對戰爭,到現在的有部分大臣同意戰爭。
雖然同意戰爭的大臣只有寥寥幾個,但是很顯然,李世民是站在他們這一邊的,而且太子和魏王也在其中的陣營裡,居然可以和以魏徵爲首的一干直諫大臣分庭抗衡。
李治稍稍聽了下兩撥人爭論的內容,發現大部分時間都是雙方在互相扯皮,試圖在氣勢上壓倒對面,什麼史書,經書,甚至還有些前朝傳記上寫的一些內容都被搬到這裡來,只是爲了能壓制對面的氣勢。
但是卻很少去爭論到底該怎麼去面對,去解決這件事。
距離新羅使臣求援已經過去了三天,大家居然還在討論這些有的沒的,並且雙方都還樂此不彼,甚至覺得這纔是其中的意義,李治這個局外人忽然有點迷茫,如果將來有一天,他也面對這樣的場景該怎麼辦?
不過很快,他就甩去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將注意力重新收回到雙方的爭辯上。
辯論總會有一個結果的,無論是哪一方佔據了道理,對李治來說都無所謂,他只需要等衆人都散去了,單獨向李世民稟報就可以了。
可是令他沒想到的是,李世民似乎對大臣們的扯皮不耐煩了,擡頭的時候剛好看到了站在最外面的李治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隨即心中一動,點名讓李治來談一談這件事。
“兒臣?父皇剛纔是叫兒臣嘛?”李治莫名被點到,心裡沒啥準備,有點慌神。
這時候,所有文武大臣都將目光聚集在了李治身上,想要退走都不行。
“兒臣...兒臣.......”
“治兒,大膽一點。”李世民鼓勵道。
聽到李世民的鼓勵,李治的心情頓時好了不少,長舒了一口氣,調整了下緊張的心態,緩步穿過大臣們走到前方。
迎着大臣們輕蔑,質疑,嘲弄,無所謂的眼神,拱手向李世民行了一禮,“父皇,兒臣請求呈上一副地圖與一副棋子,兒臣小訴下自己的觀點,若是有不得體之處,還望父皇,各位老大臣們指出,治定當改之。”
這是李治第一次在這麼多人面前向李世民提出這麼正式的要求,而且看他的樣子,似乎胸有成熟,這不由的讓李世民感到奇怪。
他熟知李治的性子,按照道理,這個兒子膽子應該沒那麼大才是,這個時候不是應該尷尬笑着然後推脫麼?看現在的樣子,似乎...真的有主意要講?
李世民眼睛一亮,不管李治是不是有主意要說,既然他提出來了,自然要滿足他。
“來人,鋪地圖,取來棋子給晉王。”
左右宦官取來兩樣東西,待地圖鋪好以後,李治深呼吸了幾口氣,開口道:“父皇,孩兒略抒己見,還請父皇上前一觀,由兒臣親自爲父皇演示。”
李世民點點頭,從龍椅上下來,走到李治對面,在李世民的首肯下,其他大臣們也紛紛上來,圍觀李治到底會說出什麼主意。
李治調整自己的心態,然後抓起棋子,放在地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