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新羅女王當着滿朝文武宣佈,新羅正式歸降大唐。消息一出,官員們譁然。
這太意外了,好好的國家爲啥突然就要投降大唐呢?兩國也沒爆發衝突啊,說起來,大唐還是盟友呢。因此當場就有許多大臣辯駁,希望女王能收回成命。
可惜,新羅女王態度非常堅決,大臣們勸說無果,只有乾着急。不過有少數的大臣猜想到了一些,女王這麼做,恐怕是受到了唐軍的脅迫。
雖然他們不知道中間具體發生了什麼,不過從女王如此堅決的投降大唐來看,中間的過程恐怕不是那麼美妙。
何況,他們也收到消息,大唐已經派出了一支隊伍,一直在他們的國土上游蕩,稍有不慎,戰爭恐怕就會爆發,這讓這些大臣心裡惶恐不安。
一方面,他們不希望就這樣投降大唐,爲自己的未來感到擔憂,另一方面,他們又害怕和大唐開戰,就憑他們現在的實力,恐怕連大唐派過來的那五千士兵都打不過,更不要說和大唐的主力交戰了,簡直就是自取滅亡!
在這種揣揣不安的情緒下,大臣們選擇了沉默。要改變女王的命令是不可能的,外面逐漸逼近的唐軍也不是開玩笑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除了沉默還能怎麼樣?一切都只能聽天由命。
新羅歸降大唐的消息很快在民間傳開,新羅的子民喜憂參半。
喜的是,一但有了大唐的庇護,他們再也不用害怕遭遇可怕的戰爭,憂的是,他們不知道大唐會怎麼對待他們。
在這種半喜半憂的氛圍中,新羅王都迎來了唐軍。
陳飛率領軍隊,在王都城外接受了新羅女王的歸降,答應女王優待她的子民,幫助新羅戰後重建。不過女王本人以及王室成員需要前往長安,聽候陛下的冊封。新羅國內的官員暫且保持不變,等到大唐的任命下來了,需要遵守大唐的命令,由大唐對他們進行管理。
新羅女王應允,正式簽署協議。至此,大唐正式將新羅納入版圖,且不費一兵一卒。整個朝鮮半島,也全是大唐的地盤。
一個月以後,李世民頒佈詔書,將原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地界設立東海道,由朝廷直接領導管理,新任官員不日將會去前去赴職。
大唐以橫掃的姿態消滅了高句麗三國,將三國納入大唐版圖,此舉意義重大,讓李世民高興了好幾天。歸來的將士統統收到了褒獎。
隋朝就是因爲三徵高句麗,最後把自己給搭進去了。而李世民能如此順利的征服高句麗等三國,豈不是意味着他治下的大唐已經完全超越了隋朝?這對他來講有特別的意義,必須……嗯,必須擺個慶功宴慶祝下!
等到唐軍班師回朝的時候,已經是兩個月以後的事情了,征伐完高句麗三國,大唐又陷入了寧靜。不過有一個國家,在見識到了大唐的強大以後,削尖了腦袋往大唐鑽,一年的時間,已經派來了兩撥“遣唐使”。沒錯,就是大唐海上的鄰居,倭國。
不得不說這個年代的小鬼子還是讓人心裡感到舒服的,他們不管見到誰,都是一副點頭哈腰的奴才相,對誰都是笑臉相迎,就算你把鞋子拍在他的臉上,他也會笑嘻嘻的撿起來,重新交到你手上,關切的問候你:“剛纔拍的爽不爽?我的臉有沒有磕到你的手?如果不爽還可以做再拍一下,免費的哦。”
就這態度,真的讓人反感不起來,因爲……打臉的感覺實在是太爽了。
陳飛最近就被一夥小鬼子纏上了。因爲他的名聲太響亮了,現在大唐還有誰不知道陳記的招牌?還有誰不知道陳記的許多東西都是這個大掌櫃的發明出來的?所以陳飛成了小鬼子重點糾纏的對象,一天到晚蹲在他家門口,看到他出來了就點頭哈腰的迎上去,做牛做馬不嫌累,反正就這樣跟着你,跟到你樂意和他交流爲止。
一開始陳飛覺得欺負欺負小鬼子還是很有成就感的,但是兩三天被他們跟蹤下來,心裡也覺得不爽起來,於是讓胡地帶着人,蒙上面以後,趁着夜色把這夥小鬼子痛扁了一頓,確定他們半個月下不了牀,這才揚長而去。
他也終於清靜了一點兒,不過小鬼子的事情倒是給他提了一個醒。既然小鬼子已經來大唐學習了,那麼他有必要去阻止一些事情。比如遣唐使來學習先進的文化……嗯,之乎者也這些你們可以帶走,兵法,器物的製造秘方這種你們就不要多想了,絕對不可以傳給你們的!
作爲一個穿越人士來說,他太瞭解倭國這個變態的種族特性,就是一個翻臉不認人的陰險小人。如果有一天他發現自己可以挑戰你的時候,會毫不猶豫的撲上來咬你,並且會將之前對你的卑躬屈膝,統統討要回來!
所以爲了大中華民族千百年後的民族大計,陳飛覺得有必要給這些小鬼子添點堵,如果無法阻止,那也不能讓對面太順利!
於是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倭國人的居住處經常發生各種鬧劇,整的他們是雞犬不寧,而且官府放佛受到了什麼命令,拒不管此事。
在見識到了大唐的黑暗以後,倭國人忽然覺得大唐似乎並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國內的日子雖然窮苦,但是至少不用受氣,於是他們一把鼻涕一把淚,飽含着對大唐戀戀不捨的熱情……逃回國去了。
能把以忍耐著稱的小鬼子逼得回國,陳飛的功力實在是......越來越近精湛了?
當然,這不過茶餘飯後的閒談笑話罷了,在這個年代,倭國在大唐眼裡,甚至還不如東南亞的小國家有分量。
貞觀十七年,冬天第一片雪花飄落的時候,朝堂傳來了一個噩耗,以納諫著稱的名臣,魏徵病逝了。李世民深感悲痛,親自爲魏徵立碑。
性情耿直經國之才。
這是對這位老臣一生最直白的評價。他來自民間,深知民間疾苦,做官不爲自己,只爲人民,雖然有時候直言不諱得罪了許多人,但他確實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真真切切爲百姓造福。
有官如此,百姓何愁不福?天下何愁不興?
陳飛去了魏徵的葬禮,認真的在這位老大人的遺體前跪拜。起身踏出靈堂的時候,天空中的烏雲剛好散去,一縷陽光灑在陳飛的臉上,光耀無比。
大唐的上一輩已經老去,年輕一輩的時代,纔剛剛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