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自尋死路

而原來李霖山海縣縣令之職卸任,以唐宏任之,也算是對唐家此次受難的一種補償,唐宏原本是準備繼任臨海州刺史的,如果沒有劉辯發動兵變的話,唐宏有很大可能會順利接替其父成爲臨海州刺史。

現如今唐家已經敗落,自然不可能再把臨海州刺史還給唐宏了,所以江楓考慮了一下之後,最後決定把山海縣縣令之職賜給唐宏,算是對唐宏的一種補償,畢竟唐家雖然敗落,但是在臨海州之中還是有些人望,還是有些人爲他說話的。

對於李霖目前麾下的兵馬,江楓準其改編成爲臨海州州軍,額員一千二百人,分作兩衛,外加一驍騎營,一親兵營,這樣的定員和之前臨海州州軍的定員基本上相同,但是考慮到接下來李霖還要率軍參與進討湖州,暫時准予李霖另外留用一千鄉兵充當輔兵使用。

至於其他人,比如此次跟隨李霖進討劉辯的幾個人,也各有封賞,着李桐、周成爲臨海州州軍衛將,而餘虎繼續留任驍騎營營正,李威爲州軍虞侯,基本上維持李霖對這些人的任用,不做改變,等於是承認了李霖對於州軍的實際控制權。

另外又任命了幾個臨海州的屬官,從郡中調了一個人到臨海州充任司馬,還有調了一個人到州軍之中接替唐宏的參軍之職,其實算是江楓派到李霖軍中的監軍。

另外又給山海縣補了一個縣尉,充作唐宏的副手,把臨海州的官吏的構架重新搭建了起來。

除了官職的任命之外,還賞給了李霖三千貫賞錢,供李霖賞功之用。

就在江楓擬定了這份賞功的諭令,剛剛派人送往臨海州的第二天,李霖卻派人給江楓送來了一份條陳,江楓看罷之後,頓時就露出了怒色,重重的把李霖的這份條陳給拍在了桌子上。

“這李霖果真是膽大妄爲!剛剛打下州城,便又要興兵進討樂安縣!簡直是豈有此理!難道他不知道現如今討平湖州纔是重中之重嗎?”江楓怒氣衝衝的喝到。

這份李霖送來的條陳,被交給幕僚、屬官們傳閱之後,衆人的臉色都變得有點不太自然了起來。

李霖在這份條陳之中,歷數了樂安縣縣令謝聯章種種不是,給謝聯章扣了一堆的罪名,其中最大的罪名就是暗通劉辯,在李霖奉命討逆的時候,拒不接受調派,並且還暗中襄助劉辯作亂。

另一個就是謝聯章勾結樂安縣境內的禮佛寺的僧人,參與劉辯發動兵變,事後還勾結禮佛寺的僧人試圖暗害李霖。

這兩件事都可以說是罪證確鑿,條陳還敷上了一些口供筆錄,上面有抓獲的罪犯的簽字畫押,更有幾個縣令的聯署。

這麼一來,這謝聯章的罪名似乎就已經坐實了,罷免一個謝聯章其實並不算多大的事情,李霖其實這件事可以陳請江楓下令將謝聯章給拿問就行了,但是李霖卻非要用動武的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

如此一來,就不由得這些人不多想一些事情了。

江楓於是立即吩咐青衣閣徹查李霖這份條陳之中李霖給謝聯章以及禮佛寺扣的罪名是否屬實。

很快青衣閣就給江楓了一個回覆,說李霖所說基本屬實,禮佛寺確確實實參與了劉辯在臨海州發動的兵變,劉辯被俘之後,也承認了此事。

而且禮佛寺也確實曾經派了一批僧衆,潛入山海縣,試圖對李霖在山海縣的李家堡不利,佈置了一座聚陰大陣,試圖滅殺李家堡一帶的全部生人,這件事在山海縣影響比較大,李霖還抓獲了幾個禮佛寺的僧衆。

至於謝聯章暗通劉辯這件事,卻並不盡是實言,謝聯章在劉辯作亂前期,確實給劉辯提供了錢糧以及縣兵,在劉辯兵發山海縣被擊敗之後,也曾經奉劉辯之命,給臨海州送了一批糧秣,但是數量不多,後來就沒有再給劉辯提供更多實質性的幫助。

但是謝聯章也確確實實拒不接受李霖的調派,在李霖獲授招討使之職以後,拒不給李霖提供壯丁和錢糧支持,多次不肯前去進見李霖,招致了李霖大怒。

對於謝聯章的罪行,其實基本上算是不敬之罪,算不上太大的罪行,而且沒有實證可以證明,謝聯章參與了禮佛寺暗中謀害李霖的事情。

江楓聽罷之後,對於謝聯章這麼做倒也理解,謝聯章畢竟是四十來歲之人了,而且已經爲官多年,並不服氣李霖這樣新晉之人,當初李霖也只是山海縣縣令,雖然頭上有一個招討使的帽子,但是卻並非實職,謝聯章看不起李霖的出身,所以不給李霖面子,這倒也說得過去。

謝聯章這次最大的錯誤,就是誤判了形勢,認爲李霖拿不下臨海州州城,而且不把李霖放在眼裡,拒不給李霖提供壯丁和錢糧的支持,招致了李霖的憤怒。

這件事其實是可大可小,朝大處說,謝聯章有抗令不遵之罪,延誤軍情,確實該殺,但是從小處說,他這麼做,也就是目中無人,倒也罪不至死,罷了他的官也就算了。

但是對於禮佛寺的事情,就又引起了江楓的忌憚,雖然江南道門不昌,可是江南也不是不受道門的影響,只是相對於北方來說較輕一些罷了,江南還是有些規模小一些的道門的,這些道門對於地方政權還是頗有一些影響的。

而且道門歷來對於梵門很是敵視,始終壓制着梵門的發展,這些年來和梵門明爭暗鬥,不允許梵門在江南坐大。

所以江楓對於梵門也並無好的印象,畢竟這梵門乃是從西方傳入到中土的東西,而且青衣閣也曾經提醒過他,說這禮佛寺在臨海州一帶近些年來擴張速度很快,當地一個小道門在十餘年之前,曾經和禮佛寺發生過沖突,但是後來一夜之間,卻被禮佛寺滅門,這禮佛寺行事作風很是狠辣,明裡吃齋唸佛,口稱要普度衆生,可是暗地裡卻行事乖張,做了不少不法之事。

可是當年江楓因爲忙於其他事情,也沒把小小的禮佛寺放在眼裡,但是沒想到禮佛寺這些年發展下來,已經在臨海州有了這樣的影響力,而且還已經直接插手到了地方官府的事務之中,甚至於膽敢用歹毒的手段,來對付他親授的官員。

也難怪李霖這次非要兵發樂安縣,將這禮佛寺給滅掉,他們雙方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這謝聯章某種程度上也是受了這禮佛寺的牽連,被李霖遷怒而已,正好謝聯章又對李霖不敬,便被李霖抓住了把柄,要趁勢把謝聯章也一併給弄死。

弄清楚了這件事之後,江楓接着就收到了謝聯章派人送來的自辯的條陳,對於李霖扣給他的罪名一概不認,並且說李霖有擁兵自重不臣之心,請江楓罷去李霖招討使之職,並且着令李霖不得擅動兵馬進犯樂安縣。

江楓考慮之後,便立即擬令,令李霖暫時不要對樂安縣動兵,另外又給樂安縣謝聯章下了一道諭令,對謝聯章前段時間所作所爲進行了一番申斥,令謝聯章立即把境內的禮佛寺那些妖僧全部拿獲,就地正法。

可是江楓卻還是低估了禮佛寺的能力,現如今禮佛寺已經控制住了整個樂安縣,並且控制住了謝聯章。

江楓的諭令一送達樂安縣,前去下令的令使便立即被禮佛寺的和尚給當場斬殺,謝聯章看着令使被禮佛寺的和尚當着他的面殺掉的時候,頓時變得面色如土,心道這一下算是徹底完了,他現在上了禮佛寺這條賊船,算是徹底下不來了。

當青衣閣在樂安縣的細作暗中派人將這個消息送回餘杭城的郡守府的之後,江楓也沒料到謝聯章居然果真和禮佛寺勾結在了一起,甚至於敢直接把他派去傳令的令使給殺掉,這一下算是把江楓也給徹底惹怒了。

就算是餘杭郡之中的道門,對他這個郡守也都是客客氣氣,並不敢正面和他作對,更不要說擅殺他的令使了,而這個禮佛寺居然囂張到了如此程度,連他的令使都敢殺,這已經是擺明了要造反了。

而且青衣閣在樂安縣的細作,還一併給江楓送來了樂安縣全新的消息,禮佛寺在獲知李霖準備發兵進討樂安縣的時候,便和謝聯章勾結在了一起,以禮佛寺的名義,開始大肆蠱惑梵門信衆前往樂安縣護法,短時間就聚集起來了一大批梵門信衆,還將這些信衆武裝了起來,並且把整個樂安縣都給控制了起來。

江楓聽罷之後,更是震怒不已,小小的梵門禮佛寺,居然就敢做出如此之事,那麼也難怪李霖要將他們誅滅了,於是江楓立即就再次派人,傳令給李霖,命李霖立即率兵將樂安縣禮佛寺給誅滅。

這一次禮佛寺算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原本按照江楓的想法,他們還有一線生機,但是現如今他們連江楓也徹底得罪了,接下來便只能面臨着來自江楓和李霖兩方的雷霆之怒,可謂是標準的自尋死路。

第六十章 栽贓第五十二章 傲老二第八十三章 梵門和尚第二十八章 誰是兔子第三十七章 紅燒豬蹄第六十六章 餘家的決斷2第三章 一切有我第五十一章 醫官第六十一章 荊州軍第六十二章 授職(求票)第十四章 埋骨之地第一百一十八章 奉招第一百三十三章 修衙第六十三章 爭搶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一樣的鐵作第二十一章 要價千貫第四章 兵破洛陽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血口噴人第一百二十章 恩威並施第七十五章 斬將奪關第一章 試劍石第七十章 巨砲第二十四章 鬥法屠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吃相難看第九十一章 踹門而入第二章 李家棄子第四十八章 收個妖精小弟第七十五章 年底盤點第七十五章 年底盤點第一百五十八章 晴天霹靂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桐破陣第一百一十七章 震怒第三十章 餘胖子回來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八十七章 克敵之術第七十九章 餘家老頭子第五十二章 傲老二第十五章 圈殺第四十一章 辭行第六十九章 襄陽堅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成刀第一百四十二章 當頭棒喝第四章 兵破洛陽城第八章 湖州兵變第八章 湖州兵變第十七章 詭異第一百六十八章 誅心強逼第一百零四章 殺官第三章 醫癡第七十四章 撿漏的蜀軍第一百五十一章 攻防第一百二十章 死士第三十七章 圍三厥一第十九章 人氣第四章 罵戰第八十八章 軍氣第四章 罵戰第四十七章 小白鼠第七十三章 出鹽第五十七章 甘拜下風第一百五十章 惱羞成怒第八十一章 授職第一百四十三章 優柔寡斷第六十九章 初見成效第三十九章 結交第九十四章 交易第一百零一章 鴻門宴第二十六章 死亡之網第一百一十六章 司徒之怒第八十三章 梵門和尚第七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三十四章 路見不平者第八章 湖州兵變第十九章 僧兵第三十五章 遷族第二十九章 僥倖第二十六章 激鬥第三十四章 路見不平者第一百零五章 控兵第二十六章 暗手第一百一十章 攻莊第四十五章 險象環生第一百二十八章 自辯第十三章 逐出家門(求收藏)第三十章 權力劃分第八十三章 北伐第三十章 鬼雄末路第六十八章 天賜八品第一百二十一章 真兇第三章 前嫌盡釋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局第四十七章 小白鼠第二十四章 功德(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九章 道途艱難第一百一十章 攻莊第二十四章 逼供第三十一章 湖州司馬第七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十八章 逍遙第十三章 決戰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