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遼民迴歸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間便到了崇禎四年的春天,冰雪消融、萬物復甦,山嶺曠野滿是綠意。

過去的這個冬天建奴很消停,也許是去年從大明搶回了無數的物資財富安於消化,並沒有在寒冷的冬季對遼西以及遼南展開進攻,這也使得遼南有了充分發展壯大的時間。利用這個冬天,王業泰建成了火銃和火炮作坊。

當然,大明境內依然不太平,趁着冬季黃河冰封之際,越來越多的陝西義軍渡過了黃河到達山西,使得山西境內的義軍達到幾十支,從河東到太原,山西境內一片大亂,山西官府根本無力平叛,紛紛指着陝西軍隊以鄰爲壑,驅趕流賊到山西之舉。

義軍們在陝西被洪承疇殺怕了,然而洪承疇只是陝西兵備道,無權越境擊賊,崇禎遂任命楊鶴爲三邊總督,總管陝山兩省剿賊事宜。楊鶴爲人正直、素有清望,但並不知兵,言說流賊都是大明百姓因生活無早落才鋌而走險,上任之後一力主張招撫流民。然招撫需要銀子,而大明這一年來先是經歷建奴入關搶劫,京畿地區被打成一團糟,然後又是陝西流民之亂,陝西山西兩省亂作一團,國庫空虛,根本拿不出太多銀子。

十二月初一日,戶部尚書畢自嚴因度支大絀,上疏十二事,要求增關稅,捐公費等。兵部尚書樑廷棟則以兵食不足,上疏言民窮之故,皆因官貪。使官貪風息後,再加派田賦,百姓纔會同意。然崇禎思量再三,還是決定增加田賦以彌補國用,遂定下每畝加三釐,於是新增田賦一百六十五萬餘兩。

國庫空虛,朝廷用度緊張,而遼南的日子也不好過。

就在春節剛過不久,朝廷回覆下來,同意王業泰請奏從山東遷回遼民。然而朝廷沒有撥付一兩銀子的錢財,其中發生的一切費用都有遼南和登萊商量解決。

王業泰和孫元化商量了,孫元化卻大倒苦水,言說去年爲了支持遼南爲了支持金州築城,登萊付出了太多太多,實在無力負擔十萬遼民遷回,最多給遷回的遼民提供數日口糧。

然而遼民遷回需要的錢財太多,遷回後一窮二白,即便能及時開墾出田地種上糧食,等到秋收也得半年時間,半年生活所需,開荒用的工具耕牛種子,百姓們的房屋住所,等等都需要考慮。

粗略算下來,要想遷回這十萬遼民,沒有個五六十萬兩銀子根本不成。而對現在的王業泰來說,別說五六十萬兩銀子,就連五六萬兩銀子他也沒有。

“大帥你想的有些多了,”瞭解了王業泰的想法後,李彥直笑了,“哪裡需要咱們出那麼多銀子啊,咱們免費給他土地開荒,給他們當兵做工的機會,他們應該感恩戴德才是,什麼安家費,一兩銀子也不用出。”

“這是怎麼說的?”王業泰驚問道。

“那是大帥您根本不知道這些遼民在山東過得有多苦。”李彥直嘆道。

遼民渡海到山東後完全成爲了外地人,沒有任何根基沒有任何門路,大部分人靠着給人幫傭幫工艱難的度日,男的幫着種地或者出海打漁,女的給人當下人,年輕的當窯姐,年老的成羣結隊的出去討飯,總之做什麼的都有,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山東本就人多地少土地貧瘠,地方官府對這些人也管不了太多,爲了防止出亂子只能把青壯召入軍中當兵,登萊兩府的官兵一半都是遼人。

“所以,只要咱們給他們地種,給他們工做,不用出一兩銀子,便會有無數遼人哭着搶着回來。”李彥直道。

“可是他們回來後靠什麼生活啊?”王業泰問道。當兵做工還好,每月有薪水餉銀,可遼南也沒有那麼多做工的機會,種地的話則週期太長,從種下到莊稼成熟至少要半年時間。

“這些人生命力很強的,野菜獵物,海邊的魚蝦貝殼,現在天氣轉暖萬物復甦,餓不死他們。至於住所,地上挖個坑,坑上面蓋些樹枝樹葉也能住人。”李彥直嘆道。

王業泰沉默片刻後,發現也只能如此。遂發文往登州,請登州官府遍告遼民可以返回遼南生活,王業泰承諾凡是開荒種地者,開出的土地歸自己所有,免除三年的田賦。不願種地的可以去鹽田做工,按月給予薪水酬勞,年輕力壯考覈合格可爲戰兵,入伍吃糧拿餉。

所有這些一律自願,官府不作任何強迫,而除了十日的口糧外,官府也不承諾再給任何其他費用。當然這十日口糧由登萊官府支付。而對於登萊的地方官員來說,能把這些遼民清除出境,給這些糧食他們也願意承受。

果然,從發文到登州起,便不時有百姓乘船跨海來到旅順,開始數日會有一艘船隻過來,到最後來的船隻越來越多,每艘船上都載滿了遼民。

王業泰專門派葛洪負責這些百姓安置工作,凡是到來的遼民,先是進行考覈,身強力壯又老實者召入軍中,其他的願開荒者由專人帶到能開荒的地點。願去鹽田工作者,則由負責鹽田的王慶派人帶走。爲了安置這些遼民,王業泰決定把鹽田規模再擴大兩倍,遼南的海岸凡是地勢合適者都開爲鹽田。產的鹽一部分以開中法的形勢換取糧食,多的則由東江商行運到朝鮮販賣。

在這個年代,食鹽這種東西只要有根本不愁銷路。

從三月初開始有遼民渡海來到旅順,到達六月份,來到旅順的遼民數量達到五萬之多,其中青壯也有一萬多人,王業泰又從中招募了六千人,編組爲兩營新兵。

現在遼南的人口超過了十萬人,王業泰手中的戰兵也有兩萬四千人,實力初具規模!

ps:上一章寫的三十萬斤銅確實有些多,嗯,我修改一下。然後便是科技樹問題,有讀者質疑發展有些快,其實用的技術都是明朝時就有的技術不算太超前,我也不想用太多篇幅寫這些東西,就只能這樣了。

第112章 細作(上架第二更)第64章 一面倒的殺戮第104章 這個冬天有些忙第28章 救出滿桂第38章 王先通回家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180章 克復遼東全境第35章 朝堂上第145章 議封侯、李彥直的決定第46章 東江詳情第45章 登萊巡撫第126章 海州之戰第30章 崇禎跌宕起伏的一日第5章 情債第122章 虛實第172章 議復遼陽第41章 出發第84章 水泥(第一更)第114章 朝廷議增援第170章 平定登萊第105章 鑽牀(第一更)第115章 中計第100章 人心亂第137章 絕望的鏖戰第114章 朝廷議增援第122章 虛實第36章 遭人陷害第97章 冬日第162章 最好的辦法是推倒重來第10章 賺大了第54章 建制第167章 旅順第123章 急行軍,進入遼陽腹地第53章 招賢令(新書求收藏)第152章 沒糧去找棒子國第6章 一幫寄生蟲第48章 糧餉的問題第107章 遼民迴歸第131章 王業泰決定增援大淩河第127章 代善的突擊第105章 鑽牀(第一更)第156章第4章 王業泰的退兵之策第8章 坑人第49章 暗地裡的陰謀第73章 劉興治佔據皮島第134章 血戰大淩河(六千多字更新)第101章 忙逃離第55章 種田第35章 朝堂上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65章 勝局第93章 建奴退了第172章 議復遼陽第8章 坑人第95章 大明第一戰將第11章 一百家丁第171章 彈劾王業泰第128章 大獲全勝,兩軍會師第82章 凌遲處死第57章 以八旗兵爲磨刀石第11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11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49章 暗地裡的陰謀第53章 招賢令(新書求收藏)第55章 種田第156章第45章 登萊巡撫第59章 鼓舞士氣(新書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六章 決戰(1)第119章 攻打鎮江堡第156章第113章 祖大壽的憂慮(第三更)第99章 真正的手段第43章 手下被抓第151章 日子過得難啊第10章 賺大了第95章 大明第一戰將第85章 合作(第二更)第51章 平定叛亂第62章 各懷心思第70章 捷報傳京城第66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107章 遼民迴歸第53章 招賢令(新書求收藏)第62章 各懷心思第17章 激勵士氣第61章 擊退第一次攻城第72章 東江內亂第16章 新軍編制第69章 李彥直入幕第103章 一統東江第85章 合作(第二更)第62章 各懷心思第69章 李彥直入幕第62章 各懷心思第176章,戰前(第二更)第37章 請鎮東江第170章 平定登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