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帆天涯》中,知善住持是個分量很輕的角色,但作者覺得這個人很有意思,所以纔拿出來說說。知善在要自己結束性命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潘勇,你我因武爲友,卻又因武而盡毀,業障業障……”這段話其實是表達了“武之俠者,修己利人”的思想。
1、知善住持第一次露面,在第107章,只是一句話帶過,武林大會前四十五強的紅榜上,其中就有:福建勝出的三人是開元寺知善住持、東山島劉島主、萬石會潘會長。也就是說,知善住持的武功在福建排名前三,已經相當不錯了。
作者曾經說過,武林大會出場人數較多,但打醬油的少,有的人物是借武林大會這個擂臺,露一下臉,後面還要在不同場合再次出場。知善住持也是如此,他的武功在177章有這樣的交待:知善本就好武,驚羨萬花劍法的精妙,兩人招呼幾句,拆起招來。潘勇也被知善的“八荒神功”所折服,兩人打到三百個回合,同時收手,可謂惺惺相惜,一見如故成爲摯友。
什麼是八荒神功?八荒,指未開化的邊遠地區,而八荒神功,當然是一種開化武功。開化什麼?自然是作者所希望的人性的善。因爲他不僅是“開元寺”的住持,而且法號還叫知善。知善的名字取自老子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也;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大意就是天下都以爲美就是美,這就不美了;都以爲善就是善,這就不善了。
2、知善住持第二次出場是在第127章和128章。他和潘會長、劉島主參加完北京武林大會,被潘、劉二人拖着去景德鎮尋仇,先是蘇州門樂門主、南京棲霞寺雲相方丈出來調解,雲相方丈是這樣說的:“阿彌陀佛!知善住持,你我都是佛門中人,爲何要染指這些俗事?不若進來喝一口香茗?”
知善住持在門外答道:“阿彌陀佛!雲相方丈所言甚是,我只不過與潘會長、劉島主自北京結伴同行,本無尋仇之心……不過,雲相方丈不在家過年,大老遠的從南京跑到這裡,當真只是爲了喝一口香茗?”
這段話表露出兩層意思:第一,知善住持本意不是來鬧事的,即使鬧事也是被拖下水;第二,他停留江西也是聽說了廬山要有佛燈出現,這和雲相方丈的目的相同。
景德鎮婚宴上的糾紛,被王厚化解,雖然王厚化解了雙方的矛盾,卻因此和福建三大高手結下了樑子,這給他翻過年去福州,帶來了很多的麻煩。
有意思的是,王厚雖然三招打敗了福建三大高手,倒並不是真的武功天下第一,而是有取巧的地方,首先王厚心裡清楚,必須要速戰速決,一旦糾纏起來,景德鎮鄭家這邊難免會援手,到時再阻止難度就大了,最好的辦法是一出手就能鎮住雙方,讓他們不敢動手。其次,王厚的獲勝,在於他首先攻擊的是三人中較弱、站得最前的劉島主,將他推向潘會長,趁潘會長招架之際,一式“舟去行不窮”將兩人同時引向知善住持,三人力量自相沖突,趁機再擊倒三人。這一戰,勝在讓對手混亂起來,他自己卻是亂中取勝,坐收漁利。
所以說,並不是三大高手Lang得虛名,只是王厚有些狡猾而已,成功地利用了他們的相互牽制,借力打力。王厚取勝後,知善說了這樣一番話:“施主武功高強爲老衲僅見,得勢卻不逞強,更顯心胸過人,想來施主定非池中之物,他日若有機會,請光臨泉州開元寺。”他的本意是想結交王厚,可惜後來發生的事情,對知善來說卻是個悲劇。
3、知善住持再一次正式露面,是在第161章,當時百合仙子帶着王厚等人去沙縣的淘金山遊玩,一行人本來想進定光禪院看看,燒燒香,拜拜佛,結果卻遇到定光禪院的和尚刁難,雙方發生打鬥。其中寫道:
臺階上的四人,除了中毒和尚外,另外兩人拔出直背刀,準備圍攻莫功,只聽一聲喝問:“住手!”山門內並排走出兩個身穿茜色袈裟、五十多歲的和尚,兩人的後面還跟着幾十人。王厚、百合仙子看到其中一人,均是一愣:開元寺住持知善?他怎麼會在這裡?
知善出現在這裡,是因爲廬山佛燈事情結束後,和潘會長、劉島主一行人回福建,到了沙縣後,他知道潘、劉二人要搶鄱陽幫價值十萬兩的瓷器,所以他不願再摻和,藉口要看望師弟,也就是定光禪院的無印禪師,沒想到卻意外碰以王厚等人,雖然王厚戴着斗笠,他還是能感覺到與衆不同的氣息,畢竟大家都是高手嘛。
其中寫道:無印禪師張嘴想說什麼,知善住持舉手製止他,半晌,知善輕聲自語:“白衣蒙面人極像一個人,奇怪,怎麼跟天香宮混到一塊了?……他可是絕世高手,師弟,咱們惹不起。”
4、雖然知道惹不起,知善住持還是決定把這一消息告訴潘會長、劉島主,免得他們會吃虧,於是他匆匆上路,到了閩清縣,找到積善門的賴門主,告知了事情原委,知善住持是這樣說的:“前天我在定光禪院見到他們,也是驚訝不已,當時他們自稱是天香宮門下,我怎能相信?派人去沙縣城內打探,果真與那個楊幫主同住一家客棧……武當派和天香宮倒不必放在眼裡,若是絕情幫主插手此事,你和潘會長、劉島主絕討不到好處,所以,我怕你們吃虧,這才匆匆趕來。”
賴門主與潘、劉二人是合夥人,所以感謝一番,知善又說這樣的話:“門主不必客氣,我與潘、劉兩人因武而成摯友,再說去北京時,還在門主這兒受到盛情接待,老衲也是想答謝一二。不過,無論什麼情況你都應該出面接待一下,摸清底細,有備無患,若與鄱陽幫無關,那是最好,若是真有關係,千萬不能輕易妄動。”
這裡,交待了知善不同於福建其他兩大高手的地方,他與潘、劉認識,純粹是以武會友,因武成友,這一點很單純,但是單純的知善住持遇到了不單純的潘、劉二人,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
在第172章和第173章,知善住持還勸潘會長、劉島主、賴門主:“三位首領,老和尚一直就不明白,你們都那麼大的勢力和財力,何必還爭名奪利?依我說,趁早罷手,不要引火燒身。”
但是一慣狡辯的潘會長卻說:“住持所說,我們也一直在考慮,只是騎虎難下,不爭奪將會失去已經得到的,就拿上次景德鎮鄭家的事情來說,如果我們不出手,德化白瓷如何立足?丟掉福州不說,泉州和漳州也將被蠶食。”【關於潘會長這個人,我在後面有空再來專門說說他】5、前面說了,知善是矛盾的,一方面,不希望自己的朋友胡作非爲,一方面又怕他們吃虧,這樣的人註定是不幸的人。第177章,以“因武而盡毀”爲小標題,講述知善的不幸下場。
王厚、百合仙子找潘、劉二人要解藥,雙方發生打鬥,因爲有百合仙子的毒霧相助(有點像生化武器),賴門主死在潘、劉的刀劍之下,劉島主受重傷,潘會長躲進屋裡的機關中,這個時候:王厚冷冷注視着知善住持,見他立在原地,閉目合十,身子微微發顫,不再理他,挽起百合仙子躍下屋頂,卻沒有找到潘會長。
知善住持看到眼前的慘狀,特別是大院着躺着很多中毒的幫衆,頓時百味俱陳,生出後悔之意。他和潘會長於十五年前因武而成爲摯友,相交多年,後來才認得劉島主、賴門主,知善曾多次勸誡三人不要過於張揚,當今是太平盛世,唯有本分做事才能興盛門派,只是他們一意孤行,隨着規模的擴大,膨脹得越發難以收斂,以至於落得今天的下場。
知善閉目合十,所做的事情一幕幕呈現眼前,一瞬間似是痛徹痛悟,想到院子中還有幾百人中了毒,以及先前聽說“所以中毒的人都將性命不保”的話,若能爲他們求得解藥,也算減輕了罪孽。想了這兒,他才跳下屋頂,攔在門口向王厚和百合仙子索要解藥。
王厚本意也不想傷人,只想爲女朋友討要解藥,所以很爽快地答應了他:“老和尚,冤有頭債有主,我只找姓潘的算賬。”
知善住持於是說出潘會長藏身的地點,出來給大家一個交待,潘會長跳出來,覺得自己被知善住持給出賣了,於是發怒說:“知善,我一直待你不薄,你爲何要出賣我?”到了這個時候,知善住持就不僅僅是後悔了,而是生出絕望,減輕罪孽的更加強烈,他淡然一笑,說出最後的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潘勇,你我因武爲友,卻又因武而盡毀,業障業障……兩位施主,老衲願代潘會長受過,還請你放過他和院中衆人。”說罷,一掌拍在自己胸口。
6、知善住持一掌拍在自己胸口,死了嗎?作者沒有明說,給讀者去想像吧,畢竟他不算是個壞人,只是交錯了朋友,那麼他這樣的人,算不算是好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