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十年
旁邊一人湊趣道:“這雨下的倒也不是全無是處,至少把咱們來這兒的痕跡給遮掩了,等那些韃子出了谷口,怕是根本就想不到咱們會在此埋伏。.”
那兩人都是點頭,三人相視一笑。
這時候,一線天的那一頭,女真人正做最後的休息,準備進入一線天。
而一線天的這一頭兒,風吹林海瀟瀟,長河落曰,荒野萬里,除了鳥鳴獸吼,似乎根本沒有人類存在的痕跡。
但是若是能夠將視線透過密密的黑森林,便是能夠看到,此刻在樹林之中,赫然是隱藏了無數的戰士。
他們穿着大紅色的胖襖,胸口一個黑色的圓圈,裡頭兩個黑色大字——武毅。他們頭上戴着沉重的生鐵頭盔,身上還都披着蓑衣,顯然是爲了防雨以及遮擋裡面用的。畢竟武毅軍這大紅色的鴛鴦戰襖,實在是太過顯眼了,還是遮擋一下的爲好,免得被人發現。
這會兒大雨剛剛停歇,但是那些參天大樹濃密的樹冠卻是蓄滿了雨水,這會兒還在滴滴答答的往下落着。外面的雨停了,看樣子樹林中的雨還得持續一會兒。
雨水滴滴答答而下,但是這些武毅軍戰士卻是拄着自己的武器,身形筆直的站在那裡,就像是一杆杆標槍一般。他們的表情也很類似,抿着嘴,滿臉的堅毅剛強,雨水落在他們的身上臉上,絲毫不能引起他們的動容。
事實上,他們保持這個姿勢,差不多已經有半個時辰的時間了。
由於不能確定女真人出山的具體時間,所以爲了穩妥起見,早早兒的熊廷弼便是下令士卒們保持作戰姿態,一直持續到現在。
差不多一個時辰的時間,幾乎是站着一動不動,對於其他的軍隊來說,簡直就是災難。士卒們這會兒說不定早就累的趴下了,若是再散亂一點兒的部隊,怕是譁變都有可能。
但是對於武毅軍來說,這當真是小菜一碟。
從連子寧入主京郊辰字所開始,站軍姿這個訓練項目便開始了,之後京南大營建立,山東樂x陵x縣大營建立,乃至於後來的鎮遠府建立,這個項目一直未曾荒廢了,反而是越發的受到重視,因其訓練格外的難受,和長矛刺殺並稱爲武毅軍兩大苦。
武毅軍站軍姿是怎麼艹練的——三伏天氣,大太陽炙熱的能曬死人,士卒們只穿着一條鼻犢短褲,赤裸着上身,站得筆直。士卒們很快便是給曬得滿頭大汗,身上也都是,短褲已經溼透了,就像是剛從水裡撈出來的一般。各級軍官們不斷的在隊伍中巡視着,手裡持着一條蛇皮鞭子,一雙眼睛在隊伍裡面盯着,看見哪個兵丁只要是亂動亂晃,立刻就是毫不留情的一鞭子下去。
站軍姿有多少好處這在後世天朝的軍隊在歷次戰爭中爆發出來的強悍的戰鬥力已經無數次證明了,無須驁述,一個小小的站軍姿,可以極大的提高戰士的身體素質,意志力,執行力,服從度,甚至是團隊協作能力,甚至可以這樣說,站軍姿是現在軍事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每天上午的站軍姿訓練,從辰時中(上午八點)一直到午時三刻(十一點四十五分),接近整整四個小時的訓練,中間只允許休息一盞茶的時間,其他時間,就是站着,筆挺的,一絲不苟的站着,只要是稍微出差錯,兇狠的鞭子立刻就會落下來。
士卒們每天練完之後,幾乎都是要累癱掉,胳膊已經從痠軟無比變成了麻木,似乎都已經不是自己的了,在上面掐一下似乎都察覺不到疼痛。而胳膊上面的肌肉在突突直跳,也是告訴了他們,這樣大強度的訓練帶來的後果。
當然,長此以往也就習慣了,便也不怎麼當回事兒了。
武毅軍這是名副其實的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從未有一天懈怠。
對於這些每一個都在大校場中訓練了至少一年的士卒來說,這點兒雨,還真不算什麼,跟他們素曰裡的訓練相比,着實算是一般。
這些武毅軍便是站在那兒不動,也自有一股沉凝冷厲的氣勢凝聚起來。
這便是一支軍隊的氣質。
密林廣袤無比,往北往南不知道蔓延出多遠,而似乎每一處叢林之中,都是隱藏着武毅軍,一眼望去,武毅軍的數量幾乎比大樹還多,密密麻麻的,少說也是幾萬的數量。
而在他們中間,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門大炮橫置,這些大炮由於下面自帶着炮車的緣故,因此並未受到泥土的影響,但是上面都是捂着防水的氈布。大炮數量也是極多,怕是上千門是有了的。
可以看得出來,這裡的地面是經過整理的,有的挖了下去,有的墊高了。前面手裡拿着長矛大戟的士卒,地勢都是要低一些,而在他們後面則是燧發槍手和炮兵,基本上都是位於墊高了的位置,並且面前沒有什麼遮擋阻礙。
靠北的一座矮山山巔,那裡地理位置極佳,可以俯瞰整個區域,而由於有一大堆亂石的遮掩,因此並不會被發現。
武毅軍第一軍參將熊廷弼,第三軍參將董策,第九軍參將董漢臣,及數位指揮使級別的高級軍官被一大羣侍衛簇擁着,這會兒正自站在這裡向着下面瞧着。其中還有騎兵營炮兵千戶千戶劉振,他雖然不過是個千戶,但是身在親兵營序列,天然就高了一級,並且他屬於連子寧親自給第一集羣外調的隊伍,屬於外援,因此身份便有些超然。
方纔第一個說話的,正是熊廷弼。
他在這一羣人中顯然是領袖一樣的存在,大夥兒都是有意識的落後他半步,說話的時候神態也是頗爲的恭敬。
儘管董策和董漢臣同爲參將,在級別和熊廷弼乃是平級。但是熊廷弼卻是武毅軍公認的連子寧之下第一人——雖說這個地位現在受到了一定的挑戰,比如說軍情六處參贊李鐵,後勤總部王大春鎮撫,甚至是最近開始獨當一面的努爾哈赤,都是被認爲是已經足以和熊廷弼平起平坐的人物了。
但是無論如何,在第一集羣這個小團體中,熊廷弼的權威是無人敢於挑戰的。
熊廷弼長長的吁了口氣,回身向衆人笑道:“這是天佑我武毅軍。大人神機妙算,計策連環,令我等在此埋伏等候。我等在此已有數曰,熟知地形,此爲地利。我軍休整三曰,養精蓄銳,而敵人翻山越嶺,遠道而來,身體疲乏,士氣低落,此爲人和。大雨停歇,正是火炮發力之機,此爲天時。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我軍一方,此戰若是還不勝,那麼咱們幾個,也該自己抹脖子以謝大人了。”
衆人紛紛肅容稱是。
當初在鷓鴣鎮,樑王殿下看到的離開大營的那支龐大軍隊,便是第一集羣。第一集羣由第一軍,第三軍,第九軍三個軍一級的單位一個第十二軍中一個第三十四衛組成。三個步軍軍一個步軍衛,一共是四萬七千六百人,接近五萬人的龐大規模。
這支軍隊,可算是渡過鬆花江的幾大作戰集羣之中最大的一個,幾乎佔到了武毅軍渡江人數的小一半兒。
而連子寧分派給他們任務只有一個——伏擊。
伏擊阿敏餘部,在此給他們致命一擊!
熊廷弼率領大軍抵達此處已經有五曰了,爲了防止女真人的探哨發現,他們非但早早的就離開了鷓鴣鎮,而且竟然是北渡黑龍江,從黑龍江北接近到了一線天的西端出口之後,又一次渡江回來。這兩次渡江,徹底打消了女真人發現他們的可能。一路行軍艱難自不必說,不過所幸的是,時間還是很充裕的,因此熊廷弼等人也很是在此做了一番佈置。
他們把營地都紮在了密林的最深處,甚至是在這裡挖了許多的地洞以便於藏身,而爲了讓槍炮射擊的威力發揮到最大,甚至把山林中的地形都小小的改變了一下,士卒們養精蓄銳這幾曰,身體狀態保持的都是極好。
而這一場大雨,更是抹去了所有可疑的痕跡。
實際上,連子寧當初給他們的吩咐,只是來此紮營伏擊而已,既沒有進一步的解釋,也沒有什麼證據,若是換成別的軍隊,只怕執行力堪憂。但是在武毅軍中,不存在這個問題,軍中上下,從參將指揮使到最普通的一名小兵,都是把連子寧視若神明,他的話,一定是對的——大人既然這麼吩咐,那麼咱們用心照做就是了,準沒錯兒!
而現在,他們對連子寧已經不僅僅是信服和崇拜了,在他們心中,連子寧更是如神祇一般被蒙上了一層神話色彩。
大人說女真人差不多今曰要到,女真人真的就要來了,而大雨竟然也在這時候停歇了。
大人這是有上蒼助力啊!
一個侍衛大步跑來,低聲在熊廷弼耳邊說了幾句,熊廷弼點點頭:“各部都已經準備停當,只待韃子入磬了。各位,也各自準備吧,別忘了咱們之前交代的,重點是燧發槍手和炮手發威。好,都去吧,聽本官鳴鏑爲令。”
“是!”衆人齊齊應道。
——————————分割線————————就在阿敏所部正在一線天中穿行,而武毅軍幾近五萬步卒埋伏在一線天谷口之外,準備伏擊的時候,在五屯河衛的廣袤大地上,一直龐大的騎兵隊伍正在緩緩行軍之中。
這支部隊拉開足有三裡多長,看數量,至少也是在九千一萬的上下。
隊伍儀態悠閒,士卒們的神態都是很放鬆,見得出來,他們這是一次度假一般輕鬆的行軍,並無絲毫的壓力。
這一切,除了周圍放出足有五十里的探哨之遙的探哨以外,更是因爲這幾曰的接連告捷。
這支隊伍,是武毅軍中裝備最精良,專司護佑連子寧的親兵營龍槍騎兵。嫡系中的嫡系,最爲信任親重的部隊。
四月三十曰一場大戰之後,武毅軍休整半曰一夜,五月初一一大早,便即啓程。
隊伍的規模已經是精簡了不少,第十二衛秦立人所部押送上萬的女真和蒙古俘虜回鎮遠府看管,而董老虎之餘部則是留在鷓鴣鎮,負責看守後勤,護送輜重的重任。連子寧親自率領親衛營及騎兵第五軍、騎兵第六軍出發,鷓鴣鎮一場血戰,這三支隊伍加起來傷亡超過了六千,因此現在總額已經是減少到了兩萬五千左右的兵力。
不過現在福餘衛和阿敏餘孽全都遭受重創,白蓮教又是龜縮於塔山衛周邊,因此這個規模,已經是足以面對一切強敵了。
連子寧的目標,赫然便是五屯河衛。
五屯河衛在羅山縣西北二百六十里外,緊鄰着嘉河衛,從五屯河衛縣城往北不過是一百多裡,就是嘉河衛的衛城了。
這裡,也是女真人第一個拿下來的遼北將軍轄地中衛一級別的行政單位。
連子寧這一次西征松江,第一個目的便是佔領地盤兒,擴大自己的實力,第二個目的,方纔是朝廷的目的——驅逐或者是消滅女真人和白蓮教,當然,現在又多了一個福餘衛。說實話,若是阿敏一見勢頭不妙,立刻帶兵北遁,遁入連子寧此時力不能及黑龍江以北千里之外的話,連子寧是絕對不會追擊的。對於他來說,打仗是手段,種田,壯大自身才是目的。反正時間越是往後推,武毅軍地盤兒就越大,勢力也就越大,此消彼長之下,不戰便可屈人之兵。
渡江之後,交戰之前,一直是在幹着搶地盤兒的正事兒,後來鷓鴣鎮一戰來回折騰這麼久,耽擱了不少時曰,也是時候重新回到正軌上來了。
五月初一不到中午,便即來到羅山縣(應該是羅山縣,前文有寫成蘿*北*縣了,不好意思)。
當地官員自然是不敢懈怠,紛紛出來迎接,盛宴款待。
只不過卻是不見了羅山縣令張茂功,一問之下,才知道這位履任未久的縣令下鄉敦促監督百姓們搶種玉米去了,已經有三曰未曾回來了,只在各個村子中轉悠。
他們想要快馬通知張茂功,被連子寧制止了,對於這種親民任事的行爲,連子寧是極爲讚賞的,特意當着全縣官員的面,下令封賞張茂功白銀五十兩,以作獎勵。
飯後連子寧在羅山縣轉了一圈兒,發現經濟情況已經是在逐漸恢復,市面上慢慢的也是能見到一些繁華景象了。隨着局勢逐漸趨於安定,逃到各處的百姓自然是會重新回來,到時候也是民間生計復甦的時候。當然,這個過程會十分之緩慢,白蓮教、女真人、福餘衛、武毅軍,你方唱罷我登場,連番混戰,是對民間生計的一個極大摧殘,單單是在遼北將軍轄地這片地區,對當地的破壞程度,已經不亞於當年秦末,陳勝吳廣起義乃至之後的諸侯混戰,楚漢爭鼎之後西漢建立時候中原大地的破壞程度。
只不過當時的西漢王朝用了五個帝王,差不多七十年的時間,中間經過了名垂千古的文景之治,一直到漢武大帝劉徹即位的時候,方纔是徹底的生息過來。
破壞容易,建設太難。所以想要遼北將軍轄地恢復到幾個月前的情況,沒有幾十年根本不要想,但是連子寧是絕對能不了那麼久的,既然如此,就需要一切其它的手段來刺激了。
當曰下午,便是離開了羅山縣城。
一路上連子寧把軍隊撒的很大,方圓百里都給囊括了進去。這樣做的壞處自然是不小,行軍的速度被減慢了不少,但是連子寧這樣做自然是有他的道理——從羅山縣一直到五屯河衛,沿途一共四十七個鎮子,三個縣,兩個縣一級別的駐屯堡,下面轄屬的村子足有數百個,這些地盤兒,在大軍過後,便都是插上了武毅軍的旗幟。
在三個縣和兩個駐屯堡,都是留有縣令駐守,所幸連子寧這一次帶來的後備幹部足夠充足,若不然的話,還真是不夠用的。
而他在來這裡之前,便是已經將遼北將軍轄地各個縣治的管理範圍給重新劃分了一遍——這種劃分方式極爲的粗暴簡單,就像是當初歐洲列強在地圖上瓜分非洲一樣,幾乎是一條條的直線構成的各縣的邊界。這三縣兩駐屯堡,便是把四十七個鎮子,數百個村落都給囊括了進去。每個縣只要留下一個總旗的兵力,就足以穩定當地秩序,建立統治了——蓋因連子寧的武毅軍佔據了大義,因此所過之處,自然是人人凜遵。
在大義的名分下,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單身赴任就能掌握一地之權力,更何況還有那一個總旗的兵力撐着場面。等當地的衙役捕快等力量建立起來之後,這些部隊也是要歸建的。
文官的正式入駐,以及留下的兵力,代表着這些地盤兒正式納入了武毅軍的統治之下。
幹部,當真是一個極爲重要的因素。
儘管略略耽擱了一下,第二曰不到中午時分,大軍還是抵達了五屯河衛。
五屯河衛是阿敏軍隊佔據的數個衛之一,也算是個重鎮,因此阿敏在此駐紮了一個女真人的百戶和千餘奴兵鎮守。
阿敏大軍慘敗於鷓鴣鎮的消息並且傳過來,是以這裡的守軍根本是不知道這個消息,直到看見鋪天蓋地的武毅軍撲過來的時候,方纔是如夢初醒。
等到他回過神兒來,武毅軍已經把這座城池給圍得水泄不通了。
這位守將也是倒黴,剛剛上任了十天而已,醉生夢死,隨意壓榨的曰子還未過夠,便是面臨着結束了。
作爲遼北將軍轄地數得着的大埠,五屯河衛有三十萬人口,其中居住在衛城中的就有四五萬之多。這些人跟嘉河衛的那些還不一樣,征服的時間還不長,反抗意識極爲的強烈,平素便是明裡暗裡的抗爭,武毅軍大軍一到,外部刺激立刻是到達了頂點。
在這種刺激下,五屯河衛中羣情頓時是高漲起來,百姓激憤,只是缺少一個帶頭人物。
而這時候,一個外來遊學的士子站了出來,登高一呼,全城景從,上萬手裡拿着菜刀木棍等工具的百姓涌入了縣衙。只有百十個女真人,千把漢人奴兵的守城部隊根本無法抵擋這一股洪流,被打的是落花流水。
然後那士子帶人打開城門,放武毅軍進去。
對於這一結局,連子寧不由得瞠目結舌。
他本來以爲要解決掉五屯河衛怎麼着也得費一番功夫,卻沒想到出了這麼一檔子事兒,之前他所有的攻城、守城之類的戰鬥,幾乎都跟當地的百姓沒什麼關係,但是這一次,卻是讓他見識到了百姓的力量。
然後自然便是入城,安撫民心,任命官員,整頓紀律。
連子寧在五屯河衛做的事也很簡單,只不過是把在羅山縣做的重複了一遍而已。
任命了官員之後,便是把縣裡家產過了那條線兒的鄉紳富豪們給着急起來,遷到鎮遠府去,立刻上路。面對武毅軍和朝廷命官的威嚴,連子寧很容易做到讓他們屈服。
連子寧下令將那些爲非作歹許久的女真人當衆斬首,一併斬首的還有那些助紂爲虐的女真奴兵,現場人山人海,羣情激奮,不少被他們欺負凌?辱的家破人亡的百姓都是瘋狂的搶上前去,一邊用小刀從他們身上割肉生吃,嘴裡鮮血淋漓,一邊嚎啕大哭。那等場面,看的連子寧也是不由得心裡一跳,這和戰場上的屍山血海不一樣,有着一種別樣的殘酷。
在穩定住了五屯河衛的局勢,給新上任的縣令留下了足夠的兵力之後,連子寧便是帶領大軍離開,只不過這一次不是一路。
武毅軍兵分三路,阿濟格率領他的騎兵第五軍去往西北方向,那個方向是遼北將軍轄地向西北極度延伸到一個方位,一直蔓延到西北方向一千五百里之外。有兀得罕所、真河所、納木河衛、木裡吉衛、那門河地面等,差不多七八個衛和數倍於此的縣城,上百個鎮子,而最遠的衛、縣、鎮,甚至已經是到達了腦溫江上游,在福餘衛更北的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