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哧”一聲,秦素再也忍不住,笑出了聲來。
這一笑,瞬間便將阿蒲那婉轉嬌柔、欲言又止的神情,給震出了幾道裂紋。
“所謂惺惺作態,兒臣今日算是見識到了。”秦素站起身來,端端正正地向中元帝行了一禮,復又直身而起。
中元帝先還慈和的視線,在從阿蒲的身上轉到她身上時,便立時化作了冷淡。
“你這是有話要說?”一旁的二皇子暫時接替了三皇子的角色,開始在堂上張揚起來。
秦素沒理他,擡手拂了拂緩鬢。
她當然有話要說。
如果說,俞氏的證言還尚有幾分可信,那麼,秦彥柏說出的每一個字,便皆是謊言。
所謂偷聽、所謂秦彥梨的死因,全都是空口白話,無一字實言,其目的麼,無非就是要坐實秦素是假公主一說。
爲了踩死秦素,這位秦三郎也算是費盡心機了。
心下思忖着,秦素面朝中元帝,斂衽一禮:“父皇,兒臣的身上被人扣上了無數罪名,又是殺人、又是欺君、又是謀逆,這罪名一個比一個重。兒臣想着,便是死罪,那刑犯亦有自辨的機會,更何況,這種種罪名壓將上來,靠的也不過就是幾個不成器的證人所謂的口供罷了,殺人的實證、欺君的實證、謀逆的實證,卻是一件沒有。兒臣被人指着名字詆譭到了鼻尖兒上,若是不說上幾句駁一駁,這齣戲光聽着三皇兄一個人唱,卻也沒意思,是不是?”
中元帝的面色微有些發沉。
他大約沒料到,秦素居然還有臉說出這番話來。
通常情形下,一個女子被人扣上了這樣的罪名,應該是要嚇傻了,然後麼,哭一哭、求一求,至多是鬧上一鬧,這也皆是正常的。
可這位晉陵公主倒好,這時候卻玩起了不陰不陽這一套,很是出人意表。
此時,秦素已然斂下了笑容,轉眸流盼,那雙春煙般的明眸,便轉到了三皇子的身上:“三皇兄拿出了一堆人證,指名道姓地說我謀逆,此等奇恥大辱,我豈能白白受着。說來卻也有趣,三皇兄叫來的這一堆人證之中,阿蒲便算了,這阿葵麼,我倒是有話要多問她幾句。”
三皇子愣了愣,旋即便明白過來她說的是誰,一時幾乎失笑:“皇妹妹這是要向阿葵問話?”
秦素點了點頭:“正是。我恰有幾個疑問,需得她解答。”
“好啊,皇妹妹但問便是。”三皇子坐在椅中,一手拄膝、一手扶案,胸有成竹地向秦素笑了笑:“縱然她是我的人證,但我身爲皇兄,自然要讓着皇妹妹一些兒。”
“多謝三皇兄。”秦素作勢向他揖手,水眸微一流轉,便轉出了一室旖旎。
三皇子被這笑容晃得幾乎失神,待他拉回心緒時,那廂秦素已然向阿葵說起話來。
“阿葵,你可還識得我麼?”她首先問道,語聲極爲溫柔。
阿葵跪在地上沉默地點了點頭,卻並不說話。
秦素似也不需她答話,接着又問:“你家郎君此前所說的那些話,可信否?”
衆人一時愕然。
這問題問得簡直就是傻。
阿葵與秦彥柏的關係,那就是郎情妾意,這個所謂公主倒還真有膽子,居然跑去問了這麼個問題,那不是找不自在麼。
三皇子的面上現出了好笑的神情,施施然地端起了茶盞,耳聽得一道清脆的聲線響起:“回公主殿下的話。郎君所言,無一字屬實。”
“我就說麼……”三皇子喝了口茶,驀地醒過神來,“噗”地一聲,滿口的茶水盡皆噴了出來。
“你……你說什麼?”他來不及擱下茶盞,也來不及拭去嘴角茶汁,伸臂指着阿葵,聲音突然就大了數倍,直震得人耳朵生疼:“你再說一遍!”
“回殿下的話,郎君……在撒謊!”阿葵的嗓子不受控制地顫抖着,然她的態度卻是毫不猶豫,語罷便膝行數步,來到玉階之前,伏地顫聲道:“啓稟陛下,賤民有話要稟告。請陛下恕我家郎君無罪。我家郎君他……他瘋了。”說着她便啜泣起來,肩膀一抽一抽地,似是極爲傷心。
衆人全都呆住了。
他們再也沒想到,這個叫阿葵的使女,居然來了這樣一出。
秦彥柏的面色連變了幾變,垂首看向阿葵,脣角驀地浮起了一抹冷意。
只是,他卻是沒說話,而是整肅衣裳、撩袍跪倒,並沒急着爲自己辯解。
此時,便離阿葵哽咽地道:“自郎君的胞妹身死之後,郎君的情緒便有點不穩,總想着要報仇雪恨。他恨漢安鄉侯,也恨公主殿下。只是,漢安鄉侯早就死了,而公主殿下卻尊貴無比,他根本夠不着。郎君是個心思極重的人,自流落到大都後,他就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覺,性情也變得古怪起來,時常一個人自言自語。”
說到這裡,她擡手抹了抹眼淚,語聲越發悲咽:“後來,三殿下不知怎地就找到了我們。從那時候起,郎君就整天唸叨着什麼要把公主殿下踩在腳下,要讓公主殿下給死去三娘子償命什麼的,還迫着我與他一同編謊話誆騙三殿下。”
阿葵擡起一雙淚眼看向中元帝,泣道:“民女在此發誓,所說的話句句屬實。我家郎君委實病得不輕,滿口妄言。我雖沒見識,卻也知道欺君乃是大罪,自不敢明知故犯,我……我不能爲我家郎君作證,我還必須說明實情。只是……我家郎君也是可憐,請陛下看在他瘋了的份上,饒他不死罷。”
說罷此言,她便將衣袖掩了臉,輕聲哭泣起來,那微帶抽咽的哭聲,瞬間便瀰漫在了大殿中。
三皇子的臉幾乎漲成了豬肝色,起身怒道:“好你個賤僕,竟敢當堂翻供,你就不怕受千刀萬剮之苦麼!”語畢又轉向中元帝,急急辯解:“還望父皇莫要聽信這賤僕謊言。秦彥柏所說的纔是實情,這賤僕臨時反口,想來是有人早安排下去的,可恨兒臣愚笨,竟沒能早些識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