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論煌三疏

“先生,有何良策除蝗?”

趙嘉將鄭國引進內屋,略顯擔憂的問道。

在趙嘉印象中,鄭國只是一個擅長修建水利之人,可從來沒聽說過彼會滅蝗。

鄭國從懷中掏出三張文書,將其鄭重遞給趙嘉。

“還請君上過目!”

趙嘉接過文書,發現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小字,篇幅居然不小。

“且待我觀看。”

趙嘉心中熱切,坐下來開始翻看內容,內心從開始的好奇、急切,變成了震驚、歎服。

第一疏上面就寫到:國家不務畜積,不備兇飢,此人事之失也。

兇飢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

地有髙卑,雨澤有偏,被水旱爲災,尚多幸免之處,惟旱極而蝗,數千裡間草木皆盡,或牛馬幡幟皆盡,其害尤慘過於水旱者也。

雖然水旱二災有重有輕,欲求恆稔,雖唐堯之世,猶不可得此,殆由天之所設。

惟蝗不然,先事修備,既事修救,人力苟盡固可殄滅之無遺育。此其與水旱異者也。

水而得一丘一垤,旱而得一井一池,即單寒孤子聊足自救。

惟蝗又不然,必藉國家之功令,必須羣邑之協心,必賴千萬人之同力一身一家,無戮力自免之理,此又與水旱異者也。

總而論之,蝗災甚重,除之則易,必合衆力共除之。

僅僅第一疏,就展露出了鄭國卓越的見識。

相比起這個時代迷信的古人,紛紛將蝗災也當作天災,認爲天災不可抵擋,唯有祭祀上蒼方能消解災難,鄭國反而非常篤定的將其定爲人禍。

何也?

水旱災害乃天災,人們沒有辦法改變,可是蝗蟲卻可以捕殺,只要捕殺殆盡,就不會影響收成。

反之,若坐視蝗蟲將田苗啃食殆盡而不敢捕殺,這不是人禍又是什麼?

不僅如此,鄭國還指出了蝗災爆發的根本原因——旱極而煌,更是大膽的指出,蝗災之可怕甚於水旱災害。

水災可以土丘、山石擋之,可以窪地、湖泊儲之;旱災可以井、河之水灌溉,哪怕衣衫單薄的清苦百姓,只要勤勞一些,也能減輕水旱災害。

唯有蝗災最爲可怕,並非一人、一家、一縣乃至一郡可以消除,因爲蝗蟲是活的,可以遷徙,還會產子。

縱然一家農戶,努力將自己田間蝗蟲捕殺殆盡,若其餘農戶沒有捕殺田間蝗蟲,那些田裡的蝗蟲,還會跑到捕殺蝗蟲農戶的田間。

故必藉國家之功令,必以羣邑之協心,必賴千萬人之同力一身一家,方能滅之。

趙嘉看到這裡,心臟就忍不住砰砰直跳,急忙開始翻看第二疏。

蝗之所生,必於大澤之涯,然多雨水河流之地,卻古無蝗也,故蝗蟲所在必爲驟盈驟涸之處。

湖澤廣衍,暵隘無常,謂之涸澤,蝗則生之。

蝗出於此,必乃蝗蟲傳生者之地。

故涸澤者,蝗之本原也,欲除蝗,圖之此矣。

(註釋:湖澤,湖泊沼澤;廣衍,廣袤、空曠低而平坦的土地。)

吾巡視各方,於大澤之旁,蘆葦之地,葦之所生,水涯之畔,多見蝗之卵,故推測蝗爲水種也。

或言蝗乃魚子所化,而吾獨斷以爲蝗乃鰕(寄生於水中的陸地動物)子是也。

凡倮蟲、介蟲與羽蟲,則能相變,如螟蛉爲蜾蠃、蛣蜣爲蟬、水蛆爲蚊是也。

若鱗蟲能變爲異類,未之見矣,此一證也。

鰕善遊而好躍,蝻(蝗蟲的若蟲)亦善躍,此二證也。

物雖相變,大都蛻殼即成。

若蝗之形酷類鰕,其身、其首、其紋脈、肉味、其子之形味無非鰕者,此三證也。

又蠶變爲蛾蛾之,子復爲蠶,蝗變爲鰕,知鰕之亦變爲蝗也,此四證也。

看完第二疏以後,趙嘉內心無比震驚。

他根本沒有想到,這個時代的古人居然有如此大智慧,將蝗蟲研究的如此透徹,簡直可以說是生物專家了。

第二疏雖只是介紹蝗蟲出生形態與地點,卻包含了鄭國無數心血,也讓趙嘉找到了從源頭消滅蝗蟲的有力例證。

也只有從源頭上消滅蝗蟲,才能真正解決蝗災,否則縱然捕殺了一批,只要乾旱持續,天氣適宜蝗蟲繁衍,仍舊會有源源不斷的蝗蟲出現。

趙嘉屏氣凝神,繼續繼續翻看第三疏。

鰕有諸種,白色而殼柔者散子於夏初,赤色而殼堅者散子於夏末,故蝗蝻之生亦早晚不一也。

江以南多大水而無蝗,蓋湖澤積瀦水草生之,南方水草農家多取以壅田,就不其然,而湖水常盈,草恆在水,鰕子附之則復爲鰕而已。

北方之湖盈則四溢,草隨水上,迨其既涸,草流涯際,鰕子附於草間,既不得水,春夏鬱蒸,乘溼熱之氣變爲蝗蝻,其勢然也。

故知蝗生於鰕,鰕子之爲蝗,則因於水草之積也。

既知蝗生之源,即當於原本之地除之。

凡地方有湖蕩、墊窪、積水之處,遇霜降水落之後,當責令各級官吏親臨勘視本年潦水(雨後的積水)所至。

水涯有水草鰕子存積即多,集夫衆侵水芟刈(殺戮),斂置髙處,風戾日曝,待其乾燥,以供薪燎。

如不堪用就地焚燒,務求浄盡。

此須縣官吏同心協力,方爲有益。若一方怠事,就此生髮蔓及他方矣。

討除不盡者人,不用命此之謂也。

若春夏之月,居民于波湖中捕得子鰕一石,減蝗百石;幹鰕一石,減蝗千石。但令民通知此理,當自爲之不煩吿戒矣。

第三疏記載的內容,更是讓趙嘉欣喜若狂。

鄭國非常精準的預測出了蝗蟲的生長髮育環境、週期,如此就能提前預除去鰕子,從根源上杜絕蝗災的爆發。

最主要的是,鄭國如此精準、細緻的分析了蝗蟲的生長規律,只要將其公佈出去,百姓必然不再將其視爲神蟲,沒有了敬畏之心,爲了保護糧食,百姓豈會不盡心竭力?

最讓人拍案叫絕的是,鄭國並非簡單的除蝗,而是在人工創造適合蝗蟲產卵的環境,隨後誘捕鰕子。

有了這三道除煌疏,只要日後各縣官吏認真辦事,基本就可以杜絕蝗災的爆發。

這簡簡單單的三道除蝗疏,那可是真正的興國良策啊!

第三十四章 老卒第三十三章 斷後(感謝書友‘肅默先生’的盟主打賞)第一百零七章 以弱勝強第二百一十五章 蒙武之死第二百一十六章 暴行第一百六十六章 獻相印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得麟兒第二百二十八章 減除第一百六十一章 流言第十四章 再舉李牧第一百四十七章 塞外第一百八十七章 岐山對(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亡魏第一百六十二章 斬單于首級第一百一十三章 書信第二百五十三章 翻臉第五十章 大捷第四十六章 入城第二百七十章 應允第二百六十章 既分高下,亦決生死第六十八章 聯姻第一百四十八章 南侵(求首定!)第一百七十七章 諡號第九章 舉薦第一百一十三章 書信第二百七十八章 秋耕第一百一十八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二十四章 血染秦都第七十三章 驚變第一百六十二章 斬單于首級第一百五十六章 入彀第四十六章 入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岐山花苑第一百六十九章 以工代賑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版圖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詔奪權第二十三章 狼煙第二百七十三章 蝗蟲盛宴第七十一章 范增第六十二章 絕望第一百八十九章 父子(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盡殺之第二十五章 渡河第五章 廉頗第一百四十章 難以抉擇第一百七十三章 岐山花苑第二百七十六章 論煌三疏第八十四章 永結盟好第一百八十六章 岐山對(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岐山對(下)第九十三章 畏懼啊第一百五十五章 願死戰第十四章 再舉李牧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安君第二百五十四章 問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入彀第二百七十五章 來投第二百三十三章 天馬行空第三十六章 滹沱河畔第七十九章 兩年第一百八十六章 岐山對(上)第十章 燕軍伐趙第一百四十八章 南侵(求首定!)第一百六十八章 希望第一百六十四章 毒計第二百四十四章 英雄遲暮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版圖第二百三十二章 窘境第二百零七章 妥協第一百零三章 不安第二百二十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六十一章 拜相(感謝書友‘江南楠、’的盟主打賞)第一百零四章 入城第六十九章 倒影湖第一百一十章 縱馬斬賊酋第三十八章 爆發第八十六章 養蠱第二百一十六章 暴行第三十二章 棄城第十五章 非其不可第二百六十四章 盡殺之第一百零八章 滅了它第二十二章 任俠第二百零六章 老將斬甘羅(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鄭國第一百四十五章 抉擇第七十章 愣頭青第八十八章 再逼齊國第一百七十四章 趙王病危第二百零一章 太子丹第一百零三章 不安第六十三章 出人預料第二十一章 軍法第一百一十五章 意義第九十一章 平岐君第兩百零四章 謀十萬秦軍第五十八章 李嫣嫣第二百七十九章 秦國大疫第一百三十章 初見第五十四章 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