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弗蘭茨的私兵
蒂羅爾,皇家兵工廠。
雖然外面掛着伐木場的牌子,但是刨削木頭的聲音完全被機械的噪音所掩蓋了。
與皚皚的雪山相對應的是山谷裡一排排冒着黑煙的廠房,本該幽靜的峽谷裡充滿了機械的轟鳴之聲。
外面還下着雪,但是工廠裡的工人卻汗如雨下。他們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無地農民,或者軍人的後代,抑或者是傷殘軍人和退伍老兵。
此外還有一些通過考試進入工廠的(要求小學文化以上),以及一些來自奧地利其他地區的技術工人和武器專家。
這個時代的軍人待遇相對來講並不高,更沒有保險和退休金。士兵們退伍之後,通常來說要麼窮困潦倒,要麼加入幫派充當打手。
因爲這些人普遍沒有生活技能,一切只能從頭開始,但是讓一個三四十歲的人從頭開始,哪裡是那麼容易的?
弗蘭茨受夠了維也納的勾心鬥角,他想找個地方清淨一下。至於維也納的事情,弗蘭茨暫時交給了索菲夫人。
雖然索菲夫人沒有什麼商業頭腦,但是身份夠高,也足夠嚇人,看場子足夠了。
弗蘭茨之前開除和懲罰了很多人,但是這些傢伙實際上沒什麼用,不如說他們走了整個體系的效率反而提升了。
弗蘭茨又用了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構建了一個全新的架構,來抵消那些樂色離開的影響。
索菲夫人要做的就是將這套體系維持下去,隨便解決一些製造麻煩的人。至於在商業和工業上遇到的麻煩,她可以去請西納先生、布魯克男爵和皇家科學院來解決。
其實由於鐵路的連通,如果有突發情況弗蘭茨一天之內就能回到維也納。
而且弗蘭茨並不覺得會有什麼問題,畢竟若是離了自己就無法運轉的組織那也太雞肋了。
住在山北的蒂羅爾人對兵工廠非常滿意,住在山南的蒂羅爾人則是希望弗蘭茨能在他們的地盤也搞一座工廠。
這裡的山指的是阿爾卑斯山的支線多洛米蒂山,雄偉壯麗(翻譯一下就是難走),不過在修了鐵路之後交通問題得到了極大改善。
南蒂羅爾雖然也位於河谷,但是缺乏地形的保護,而谷內地勢過於平坦不利於防守。
不過南蒂羅爾人還是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工廠,弗蘭茨在當地搞了一家麪粉廠,僱傭當地人爲當地農民磨面,但只收取少量費用。
南蒂羅爾實際上在政治上和精神上都是偏向奧地利和哈布斯堡家族的,所以弗蘭茨需要對其進行拉攏。
歷史上的奧地利帝國政府一直將其視爲“溝里人”,地位也不上不下的,被稱爲“不是德意志人的德意志人”。
實際上蒂羅爾確實有不少意大利人,不過弗蘭茨覺得這些並不是問題。忠誠與否才重要,畢竟奧地利的民族問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
弗蘭茨現在想要一些軍隊,因爲有些事情已經不是可以和平解決的了。
雖然他很想以一種對社會和國家影響比較小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接二連三的遭遇讓其覺得可能是自己太天真了。
戰爭雖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卻可以解決一部分有問題的人。蒂羅爾人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可靠的,加上被羣山包圍易守難攻。
所以在弗蘭茨的規劃之中將這裡定成了戰略大後方,雖然背後就是瑞士聯邦,但是首先有阿爾卑斯山的天險,其次瑞士聯邦早就不復當年之勇。
至於巴伐利亞,兩國幾乎沒有任何衝突,其次弗蘭茨也很難將其和危險聯繫在一起,至少在1848年之前是的。
當然防止間諜潛入是十分必要的,畢竟軍事科技和兵工廠涉及到國防根本。
雖然有了鐵路,但是蒂羅爾地區的人口流動性依然不大,除了旅遊很少有人會跑到這裡。
而旅遊路線和嚮導通常都是弗蘭茨規劃好的,並不會暴露兵工廠的所在。此時奧地利帝國最大的旅遊公司就是由弗蘭茨控制,導遊更是經過精心培訓的(前文講過)。
不過爲了安全起見,弗蘭茨還是搞出了居住證明這種類似戶籍和身份證的制度。
理由呢?自然是讓當地居民享受更多皇室恩澤,同時防止他人冒領這些恩澤。
蒂羅爾人自然十分願意配合,畢竟這可是關係到個人切身利益啊。
至於所謂的澤恩,不過是一些磨坊、公共廁所、公園、醫院、噴泉、旅遊景點之類的東西。
而且也不是完全免費,而是減少一定的費用。不過是讓成本轉移,但是吃相相對好看一些罷了。
不過這對於當時的人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恩澤了,畢竟弗蘭茨沒有直接橫徵暴斂,也沒有用暴力驅逐他們。
相反還提供了工作、住所、教育、醫療,以及各種各樣的公共設施。
公共廁所是人類衛生史上的一大進步,看看這個時代到處爆發的霍亂疫情就知道它有多麼重要了。
弗蘭茨在構建這些廁所的時候,順便還給當地搞了一套排污系統,這對於公共衛生來說又是一大進步。
另外說一些小常識,哪怕是到了今天,歐洲的公廁也是收費的。這在歐洲人看來十分正常,其實這也是在某種程度上防止浪費和濫用。
而且在當時廁所的興建和維護費用並不算低,雖然也有一些收益,但是還遠遠無法支付成本和後期維護的費用。
除此再說一下浪費和濫用,實際上在英國就出現過這樣的奇景。有些人因爲付不起睡覺的費用,便寄住在公共廁所之中
當時由於英國城市房價過高,很多人都無家可歸,後來纔出現了很多公益“旅館”。
著名的繩牀便出自此處,人們只需要兩三便士就能掛在繩子上睡上一整夜,真是皇恩浩蕩啊。
再有錢的人可以選擇睡棺材,沒錯就是棺材!弗蘭茨甚至因此一度懷疑英國就是古墓派的歐洲分舵。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睡不起棺材,睡不起繩子的。但是去廁所只需要四分之一便士!雖然味道有些難聞,但好歹有牆有頂能遮風擋雨,並且可以坐着睡!
言歸正傳,興建的這些設施,給大量蒂羅爾人提供就業機會。除此之外鐵路的修建除了帶來更多的收益,還將物價壓了下來。
一些黑心商人再想憑藉一些廉價工業品和“小玩意兒”從山民手中拿走大量物資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這期間最大的受害者便是吉普賽人了,這個“熱愛”流浪的民族。
吉普賽人是英國人的叫法,其實他們還有很多叫法,比如法國人稱其爲波希米亞人,西班牙人稱其爲弗拉明戈人,俄羅斯人稱其爲茨岡人,阿爾巴尼亞人稱他們爲埃弗吉特人,希臘人稱他們爲阿金加諾人,伊朗人稱他們爲羅里人,斯里蘭卡人稱他們爲艾昆塔卡人.
在奧地利,他們有更專業的稱呼“羅姆人”,這些羅姆人也喜歡這樣稱呼自己。
此時奧地利帝國是羅姆人最多的國家,雖然他們不受待見,但這是唯一一個不會把他們往死裡整的國家了。
這個時代有大概一百多萬羅姆人(吉普賽人),其中有30-40萬生活在奧地利帝國境內,剩下的也主要分佈於喀爾巴阡山脈附近(多瑙河兩公國,或者現今羅馬尼亞地區)。
弗蘭茨自然也不會對他們趕盡殺絕,不過工業時代,那種流浪生活該換一換了。
這些活動在北意大利和蒂羅爾之間的羅姆人很快就發現日子過不下去了,不過他們受到了弗蘭茨的邀請。
畢竟搞旅遊業也是需要人的,而且一些事情確實由他們來做比較好。這算是上千年來羅姆人第一次被招安,而不是被直接徵召和掠奪。
雖然按照傳統上,他們不該接受弗蘭茨的提議,但是一面是飢腸轆轆的家人,一面是唾手可得的金飯碗,所以這個選擇很容易。
當然弗蘭茨也不是對他們沒有要求,首先他們要學習德語,實際上這些常年混跡於阿爾卑斯山區的羅姆人德語和意大利語簡直就是必備技能。
其次,要服從命令、聽指揮。沒錯流浪可以,但是要去指定地點,範圍不能離開奧地利帝國,路線隨意。
實際上吉普賽(羅姆人)的大篷車什麼的,對於維也納的貴族子弟來說還是蠻刺激的,蠻有誘惑力的。
這也算是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地區的特色了。
歷史上1859年隨着奧地利帝國戰敗,阿爾卑斯山地區的羅姆人遭到撒丁王國的驅逐。
之後又接連遭受瑞士聯邦和奧地利帝國的驅逐,在1860年夏天有人在阿爾卑斯山消融的積雪中發現了大概兩百具羅姆人的屍體。
當地人認爲這是不祥的徵兆便一把火將他們都燒了,又找來神父進行驅邪儀式。
這些人不過是歷史的塵埃而已,他們的歷史並不會被人銘記。
兵工廠對於蒂羅爾人的影響還是蠻大的,一些人甚至全家都在爲其工作。男人們在工廠掄鐵錘、打螺絲,女人們在包裝子彈、添加火藥粉。
實際上此時的蒂羅爾兵工廠生產了歐洲近一半的線膛槍管,奧地利帝國此時應用的模頭擠壓法,在當時看來是完全無法想象的。
即便是有人能想得出來,他們也要解決液壓機的問題。即便是有了液壓機,他們的壓力也不夠。
不過不管那些工匠如何努力,他們的手工效率依然遠遠落後於奧地利帝國工業製造。
歷史上1851年以後線膛槍管纔開始逐步進入工業化,而且早期的單點拉鉤法效率依然很低,同時非常容易造成次品,甚至直接讓槍管報廢。
密封膠圈的發明讓後膛槍的密閉性得到大大加強,雖然偶爾還是會糊士兵一臉,但是不至於出現大面積燒傷什麼的,最多就是吸入一些粉塵而已。
弗蘭茨並沒有試圖說服軍隊全面列裝後膛槍,甚至壓根都沒提這件事。如果在內戰中雙方都裝備了後膛槍,那麼戰爭的烈度和血腥程度都會飛速提升。
具體可以參考美國的南北戰爭,哪怕只是列裝的線膛槍,其血腥程度也至今被人記憶猶新。
如果在內戰之前全面普及後膛槍,那麼再加上此時盛行的排隊槍斃戰術,其結果便可想而知了。
順便提一句此時奧地利帝國的後膛槍,並非是後世普魯士那種大栓(栓動步槍),而是另一個支線——槓桿式步槍。
槓桿式步槍的特點便是裝彈多、射速快,這裡就不用M1894的每分鐘60發爲例了。
僅僅是後世人復刻的意大利人的M1820,射速也可以達到驚人的每分鐘35發。
不過考慮到這個時代還沒有無煙火藥和金屬定裝彈,射速還是能達到每分鐘15-20發。
相比普魯士的德萊塞步槍射速上存在着巨大優勢,德萊塞步槍射速爲6-10發每分鐘。
此時前裝線膛槍通常來說每分鐘只能發射1-2次,哪怕是以射速爲豪的前裝滑膛槍射速通常也只有3-4發。
弗蘭茨的槓桿式步槍,他只准備裝備給少量部隊。
除了自己的皇家龍騎士團、皇室衛隊、卡爾大公的家族衛隊、弗里德里希的海軍陸戰隊,部分教會武裝和安布雷拉傭兵以外弗蘭茨還準備在蒂羅爾拉起一支部隊。
弗蘭茨從蒂羅爾搞一支衛隊出來,在不知道密詔的人看來再正常不過了。畢竟通常來說在皇帝還在世的時候,皇儲會被安排出維也納到某地當個副王或者總督之類的歷練。
特蕾莎這種女性皇儲除外,通常來說皇儲離開維也納之後建立自己的行宮,再組建一支衛隊都是十分正常的操作。
而蒂羅爾作爲曾經奧地利帝國的首都,旁邊又依山傍水,弗蘭茨選擇這裡也完全是在情理之中。
至於知曉密詔的人,對弗蘭茨行爲就更加理解了。畢竟自己身邊的人接連遭遇暗殺,加強一些警備工作也算是人之常情。
不過弗蘭茨一次招募了兩千人,這讓旁觀者都有些糊塗了,畢竟當時的因斯布魯克(蒂羅爾省會)才2萬多人。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不過弗蘭茨的第一期計劃,他想要的是一支五千到八千人的真正軍隊。
目的前面已經說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錘子打鐵必須自身過硬,這便是所謂的元暴力。
至於軍官的任用上,弗蘭茨只講究一個任人唯親,全部從皇家龍騎團中抽調。
這些人的能力放眼奧地利不見得是最強的,但是一定是最忠於弗蘭茨的,畢竟他們都是老皇帝留給弗蘭茨的可用之人。
這些人也明白自己的立場,如果弗蘭茨日後成爲了皇帝,那麼他們一定飛黃騰達。
如果弗蘭茨失勢,那麼他們不是被強制退伍,就是被送去某個戰場當炮灰。
今天比較匆忙電腦壞了,在網吧寫的。沒有經過檢查,大家幫看看吧。
另外說一下,我的電腦郵過去了,需要14天才能回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