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匹夫一怒
詹姆斯·比德爾率領的艦隊一共有三艘船,分別是四級風帆戰列艦“哥倫布”號和護衛艦“文森斯”號,以及“康納利”號。
三艘木製風帆戰艦此時已經不能給幕府帶來多大震撼了,浦賀所的漁民們甚至還照常出海打魚。
奉行更是一面表示要談判請去長崎排隊,另一面讓人緊急通知江戶城。而實際上此時的阿部正弘已經得知了此事。
這還要多虧了幕府高價從奧地利帝國手中購買的一條電報線,可以讓其在第一時間掌握海邊的動向。
(幕府只購買了這一條,長度大概五公里左右,且功能較爲單一,但是對於這一時期來說足夠了。)
三艘船,沒有鐵甲艦,只有一艘大船,這讓阿部正弘感覺自己受到侮辱。
“這也叫艦隊?!他們憑什麼敢來叫門!派我們的船把他們圍起來!讓阿美莉卡看看我們的勇氣!”
歷史上幕府就是這麼幹的,大概派了幾百艘“戰艦”,除了幾艘大安宅之外,絕大多數都是小早船,一種戰國時期遺留下的戰艦。
此時也差不多,只不過這一次幕府的武士們更有底氣了,畢竟之前見識過奧地利海軍的鐵甲戰艦。
不久之前薩摩藩成功“驅逐”法國人,也給了這些幕府武士莫大的鼓勵。岸邊的日本畫家都瘋狂地記錄着這一歷史性時刻,甚至還有人架起了從奧地利商人手中購買的照相機,只不過洗印照片需要去大洋彼岸的奧地利帝國才行。
詹姆斯·比德爾卻並沒有打算空手而歸,他不顧部下們的勸阻強行靠岸。
結果是幕府方面態度十分堅決,浦賀所甚至鳴空炮試圖驅離美國艦隊。這讓詹姆斯·比德爾十分不爽,但是他並不是一個不懂得變通的人。
對於波爾克總統的強硬命令他就當是空氣,畢竟在清國更重要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沒有必要再在日本這個彈丸之地繼續浪費時間。
然而有的時候就是那麼不湊巧
歷史上詹姆斯·比德爾在離開時的囂張態度激怒了一隊川越藩的武士,好在被幕府的武士攔住了,比德爾也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所以事情並沒有鬧大。
不過這一次好運沒有眷顧詹姆斯·比德爾,此時的浦賀所奉行一萬個看不起這個只派了三艘“小船”來侵略他們的阿美莉卡,他手下的武士們也想砍了眼前這個囂張的洋人。
而詹姆斯·比德爾卻並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依然是一副“我就喜歡你看我不爽,又幹不掉我的樣子。”
此時一隊川越藩的武士剛好要去海邊賞海,與詹姆斯·比德爾的隊伍迎面相撞。
後者非但沒有讓路,反而做出了一些挑釁式的動作。
於是乎匹夫一怒,血濺五步,這次沒有幕府武士的阻攔,發動偷襲的川越藩的武士直接以居合斬掉了比德爾那隻正在做出下流手勢的左手。
其他川越藩的武士也沒閒着紛紛拔刀衝向毫無防備的美軍,後者上岸的人數本就不多,再加上被偷襲立刻就陷入了劣勢。
浦賀所的奉行一看已經見了血,反正自己也要切腹謝罪,索性就直接上吧,便直接唱道。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是當時日本人最崇拜的偶像之一,在民間的影響力遠大於聞名後世的王陽明。
另外,當時的日本人真的是用唱,而不是朗誦。)
一旁的藩兵看奉行大人都上了,立刻也拿着長矛和鐵炮(火繩槍)衝了上去。
很快港口內的廝殺就傳到了碼頭上,美國海軍第一時間想救岸上的同伴,但是很快就被如潮水般的足輕淹沒了。
由於失去了最高指揮官,美軍的三艘船發生了不同程度地混亂。當他們想要逃跑時又發現沒有切斷纜繩,結果造成了護衛艦“文森斯”號和“康納利”號不同程度地受損。
然而最慘的是四級風帆戰列艦“哥倫布”號,一羣武士抱着魚框和麻包衝上了甲板。
不過以上兩種東西顯然不具備防彈功能,但是卻架不住厚度的堆疊,而此時的球形子彈和槍械也不具備很好的穿透力。
結果就是“哥倫布”號上的戰鬥陷入了消耗戰,而人數更多的一方顯然更具備優勢。
這裡必須說一下美軍的組織度實在太低,此時換成歐洲任何國家的海軍都能很輕易地將日本人趕下船。
但美國海軍此時的表現就像是一羣受驚的野獸,雖然叫喊的聲音很大,反應也很激烈,但卻沒有發現問題的關鍵。
“哥倫布”號並沒有啓動,始終在和源源不斷涌上來的日本武士戰鬥。
而“文森斯”號的運氣更差,它在剛剛駛離泊位之後就連續與數艘日本“戰艦”相撞,最終被對方活活用神風特攻的方式撞沉在港口。
“康納利”號雖然也受到了撞擊,但是卻勉強逃出了日艦的圍攻,然而就在他們要駛離江戶灣的時候,卻在一座無人島上發現一排神秘的黑坑。
艦長馬蒂斯一時興起打算一探究竟,畢竟到了海上日本人的那些小船就對這艘近八百噸的護衛艦沒什麼威脅了。
不過當“康納利”號靠近的時候發現,那些並不是什麼黑坑,而是一個個被埋在沙土之中的大鐘。
正當艦長馬蒂斯疑惑之際,突然跑出來一羣人不要命地抱着包裹塞入大鐘之中。
之後大鐘內噴吐出火舌,巨大的衝擊力將那些點燃火藥的炮手都當場震死。
而數個巨大的炸藥包被都拋向“康納利”號,在一片爆炸聲中最後一艘美艦也沉沒在江戶灣中。
當消息傳到江戶城,阿部正弘氣得鼻子都要歪了。老實說他雖然也很討厭美國人,但是卻不想交惡。
因爲如此一來幕府就真的只能和奧地利帝國綁在一條船上了,在阿部正弘的計劃中他只想借後者的力量穩定內部。
“攘外必先安內”,阿部正弘的思路正是從此處出發打算等到日本國內穩定之後就斷絕與奧地利帝國的關係。
畢竟後者與日本相距萬里之隔,不太可能會派兵攻打,而幕府只要不得罪其他列強,到時候一定能找到新的靠山,從而實現“以夷制夷”的大計。
然而這一切都隨着江戶灣內的這一場大勝化爲了泡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