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章 撤軍問題

此時在外交場上奧地利帝國可謂是風光無限,在歐洲大陸上政治影響力甚至都超過了英國。

畢竟那看似強大的英國似乎拿奧地利帝國並沒有什麼辦法,用一個外行人聽着都十分蹩腳的藉口將英國海軍拒之門外。

這在普通人看來就是奧地利帝國強大的證明,這種觀點也在深深地影響着那些小國。

英國方面倒是想過反制措施,海軍大臣弗朗西斯·貝林的想法是從外面封鎖地中海,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然而現實是奧地利帝國的海軍呆在地中海里壓根不出來,而且英國方面也沒有一個合理的藉口,面對近在咫尺且全副武裝的奧地利帝國海軍根本沒有一個將軍願意去冒險。

軍人都不願意冒險,政客就更不可能同意了。

英國此時的行動之所以舉步維艱就是敵人太多,盟友太少,這與歷史上英國的處境剛好相反,英國人拉不來強力盟友,也拆不散敵對同盟。

曾經英國在削弱奧地利帝國影響力之時,後者不但不敢反抗甚至還全力配合。

在英國派兵前往克里米亞之前的那一刻俄國還當英國是自己忠實的盟友。

哪怕尼古拉一世和外交大臣捏謝爾洛夫明知道英國大使雷德克利夫勳爵慫恿奧斯曼蘇丹拒絕俄國的要求,甚至還向其承諾英國會像以往一樣支持奧斯曼帝國,他們依然覺得英國人會站在自己這一邊。

如果是過去,英國對付奧地利帝國簡直不要太簡單,隨便拉上俄、普、法、撒四國,自己甚至都不用派一兵一卒就能把奧地利打個半死。

也許連戰爭都不需要,英國就能輕鬆完成自己的戰略目的。

對付俄國人也是一樣的邏輯

但此時卻完全不同,奧地利帝國牢牢佔據着中歐,俄國人則是癡迷於暴打奧斯曼。

同時對付俄國和奧地利,甚至是整個神聖同盟是不可能的,英國的政客們並不傻,無法讓其內鬥,也找不到馬前卒的情況下,約翰·羅素內閣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就是:

避免與兩國同時交戰。

相對來說奧地利帝國的威脅性並不大,至少對於英國的勢力範圍沒什麼威脅,雙方在貿易上摩擦也不多。

奧地利帝國雖然佔據了不少殖民地,但與英國的主要殖民地卻是交叉開了,在遠東和印度並沒有什麼競爭。

或者說奧地利帝國有意地迴避了和英國的競爭,這樣對後者來說雖然不能吃的更多,但也不會吃虧。

這些年來雙方有過多次明爭暗鬥,但結局多半以英國一方敗北收場。

哪怕是英國針對奧地利帝國殖民地的進攻也沒得到好處,單純的攻佔港口並不能逼迫奧地利人投降,而當地的部族不是早已被驅逐就是根本對奧地利構不成威脅。

另一方面俄國對於英國利益的威脅更加直接,除了對近東的直接威脅以外,俄國還在威脅波斯、印度、遠東,甚至加拿大.

這些地區都是英國相當重視的地區,更是其賦稅和商品來源。

此時阿拉斯加的控制權還在俄國手中,並且爲了驅逐法國人的勢力,尼古拉一世還特意增派了移民和軍隊。

俄國雖然比奧地利帝國龐大得多,但是對於英國來說顯然俄國更好對付一些,至少英國對俄國在海軍上保有絕對的自信。

在陸地上俄土邊界廣闊,最起碼不會像對奧地利帝國一樣無從下嘴。奧地利帝國的海岸線狹窄,強行登陸和送死沒什麼區別。

對付俄國,英國人至少還沒輸過所以英國人選擇了等待。

不過弗蘭茨可很清楚這無限風光的背後是什麼,更多的危機,以及更沉重的負擔。

僅僅是從西班牙撤軍一項的花費就高到難以想象,光是十幾萬神聖同盟軍和其裝備就需要花費數千萬弗羅林。

然而神聖同盟軍卻不是最大的問題,奧地利帝國在西班牙組建了西班牙軍團,在這三十萬人中有超過三分之一願意隨着奧地利的軍隊離開。

如果再算上他們的家屬,以及一些自願移民奧地利的西班牙人,總數就非常可怕了,按照奧地利帝國統計局的粗略計算恐怕有上百萬人。

而這些人弗蘭茨沒法用勞工的身份糊弄他們,需要給予他們國民的待遇,並且給他們生存空間。

把這些西班牙人送去殖民地是不太可能的,除非是發展度很高,又或者距離歐洲很近的地區。

首先安置地區就是奧地利帝國在這場西班牙王位戰爭中獲得的西班牙殖民地,這些地區本身就有着大量的西班牙裔人口安置起來比較方便。

但大多數跟隨奧地利的西班牙人可並不想去殖民地,弗蘭茨只能將其分批送往加利西亞、特蘭西瓦尼亞和匈牙利。

最後就是送往達爾馬提亞和的黎波里,前者在奧地利帝國是一塊沒人願意接手的土地,畢竟環境惡劣,但在西班牙人看來卻沒什麼,破碎的海岸線、羣山聳立簡直和回家一樣。

至於在的黎波里的問題上,弗蘭茨已經懶得裝下去了,畢竟當地那些家族選來選去都是反骨仔,甚至在戰爭期間去主動聯繫英國地中海艦隊。

結果英國地中海艦隊司令爲了自保,第一時間將證據送到了奧地利帝國。

鑑於這些年來的黎波里高層反覆叛亂,底層的仇視情緒也極爲嚴重,奧地利人在的黎波里的安全和利益都得不到保證。

弗蘭茨決定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讓當地政府向奧地利帝國貸款修築鐵路,並且強令原住民參與鐵路修築工作。

在鐵路完工後再借債務問題將其財產沒收,最後由奧地利帝國政府和移民徹底控制的黎波里的沿海地區。

雖說弗蘭茨承諾在三個月內解除警戒,但是這次規模空前的撤軍行動至少需要一到三年的時間。

而且隨着奧地利帝國和新王國政府的交接,政策極有可能會發生巨大改變,畢竟費迪南多二世可拿不出來那麼多錢延續弗蘭茨的政策,到時候選擇移民的人數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對於費迪南多二世將人送走也不失爲是一個穩定局勢的好方法,畢竟人少了理論上講可分配的資源自然就多了。

第803章 消耗戰第384章 電報第132章 天命?呵呵!第1034章 買單第134章 梅開二度第301章 交易第352章 大生意第1283章 伊莎貝爾二世的自救第1235章 圖窮匕見第553章 弗裡蒙特投了第277章 奧地利帝國鐵路二期工程第1337章 黎明前的黑暗(上)第421章 金絲雀第1174章 特蘭西瓦尼亞第741章 “暴行”第712章 總督塔菲第729章 一場演講386第521章 一個小目標第493章 白磷燃燒彈第920章 糧食來源第912章 反面教材第657章 沙遜家族第844章 野火第865章 白刃戰?第580章 拆牆第1053章 裝在罐子裡的人第362章 林肯先生第1087章 這個,大官,值錢!第543章 重逢第1155章 開幕雷擊第574章 弗蘭茨的消遣(下)第118章 酷暑第1338章 黎明前的黑暗(下)第874章 自作孽第906章 復仇者第876章 鷸蚌相爭第996章 “參見”第1070章 各懷鬼胎更新時間調整第286章 俾斯麥的擔憂第909章 國殤第1153章 俄國的野心第724章 分分合合第1035章 意外的破裂第526章 尾聲第38章 武裝傳教第1191章 窮途末路(上)第538章 對手第670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上)第761章 真正的審判第676章 東西 南北第829章 水銀封棺第161章 用魔法打敗魔法第1316章 選擇第433章 一聲槍響第896章 正義之師20第1200章 不安分的盟友第380章 基佐倒臺第402章 女王要出行第129章 水火無情第427章 女王的餐桌第436章 推波助瀾第711章 各奔東西(下)第660章 花海第833章 蔓延第36章 金邊往事第659章 自投羅網第626章 瑞士的寒冬第1230章 改稻爲桑第582章 教父第123章 擦肩而過祝各位五一快樂and請假一天第1294章 幻想破滅(上)第1029章 奧爾加的婚事第142章 《英土商約》第1203章 大吐苦水第991章 背刺第1121章 大失所望第106章 “暗”之女王第887章 逃亡第1245章 掌控雷電第146章 開門紅和閉門羹第729章 一場演講第1198章 鐵路(上)第8章 不服便戰第152章 佩斯大飯店第794章 援軍第1214章 圍城(下)第703章 沙皇的新協議第227章 終章第832章 1847年經濟危機(下)第432章 維也納咖啡館第14章 內憂 (中)第381章 盧森堡協議(上)請假,自己電腦壞了,下暴雨,網吧爆滿。第854章 倔強的法蘭西第1084章 炎熱的晚夏第968章 奏樂第814章 搶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