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蝗蟲艦隊再來。
但這次,人類卻遠不似上次那麼慌亂。
實在是這兩年外域城邦又一次產能激增,技術騰飛,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
比如說現在的新式戰艦。
超高速太空戰列艦,最大作戰巡航速度每小時1000萬公里。
戰列艦全長1200m,正面擁有36孔光矛炮。
外形像是錐形松菌,尾部的蜂巢式推進器看的人眼暈。
由於推進器的佈列方式,當它在慣性運動狀態下,僅使用邊緣的推進器,然後再配合艦身上的姿勢制御噴嘴,就可以較快的完成飛行軌道的調整,甚至可以拐急彎。
在這種第二代名城級戰列艦的設計上,徐長卿選擇了極端方案。
內部不能搭載人員,而是更換成納米機器人工廠,可以根據需要,需要不同類別的納米機器人,對艦船進行修補。
由於運用了高溫力場防護罩技術,近防炮之類的都取締了,只剩一些蜂巢飛彈發射器。
實際上這樣走極端的艦船,稱之爲適用於一擊撤離的高速炮艦更合適,並且跟原本的名城級艦船的設計結構,偏差超過50%以上,已經是另一種新艦,但徐長卿要任性這麼叫,誰也管不了。
新戰艦的總數並不算多,兩年間也就造了1000+。
但另外一種炮艦,卻是造了100萬+。
數量衆多,使得這種艦船沒有艦名而是走編號的,人們則普遍以綽號稱呼這種艦船,叫‘狼眼手電’。
它有着僅次於新名城級的火力,同樣是36門的光矛作爲艦首炮。
差異在於,它是炮臺式,而不是一體式。
炮臺式一如蝗蟲艦船,腦袋是可以動的,內部的光矛激發器也有一定的調節空間,兩者結合,即便不移位,也可以對較大錐形區域的目標進行打擊,尤其是目標距離足夠遠的情況下。
不過他的艦身,跟新名城級比,堪稱是乞丐與富翁的差別。
如果把它的炮臺當做底座,那麼它看起來就像個老實的信號中繼塔。
毫無違和感,就是那樣子,一個長條的錐形的鐵架子,架子上八個方位、從前到後縱列安裝着姿勢制御噴嘴。
尾部是推進器模組,看起來就像信號爪,或者說十字佈局的叉子頭,是以套的方式卡在艦船上的,能夠脫離,方便更換、再利用。
必須說,它的外觀一點都不艦船,如果不是那強勁的光矛炮臺令人印象深刻,估計它的外號會是電叉或鐵蜈蚣什麼的。
看即便是這樣,這種艦船之所以能夠如此量產,也與超導有機物技術的進一步提升有着很大關係。
正是因爲這種超導材料的量產好低成本,纔有了這百萬艦船。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徐長卿的思路轉變了。
經歷了先後兩場太空艦戰之後,徐長卿算是明白了,又是密封,又是載飛彈、載人、多武器,那其實都是裝逼心理。
以外域城邦的情況,那麼玩就是邪路,又或者說,沒有擺脫老舊的理念束縛又或情懷束縛。
戰爭從某個角度講,是把對方大玩具都砸爛的一種遊戲。既然註定要被毀,那麼何須精美全面?只要簡約實用即可。
跟異生物、豹人那樣以量取勝的對手打,又是以逸待勞,傻逼才把武器弄的五臟俱全,面面俱到,怕價值低了人家打着不過癮嗎?
像這種狼眼手電,攻擊能力比過去的名城級戰艦還犀利,36孔光矛齊射,火力絕對可不含糊。而建造成本呢?也就是紅棍級輕巡艦的一半多一點。
就應該像當年比特幣挖礦那樣,機箱都不要,顯卡用主板集成的,然後像大倉庫貨架般一層層的鋪貨,架子上就是一臺臺能運轉的組裝機瓤子,然後開幹。
於是就有了這些狼眼手電。
沒錯,這玩意跑不快,也沒什麼防禦力,被一隊戰機衝進陣列,就能殺的橫屍遍野。
但是,前提是你得能衝進來。
3600萬道光矛齊射,這個坑得多少戰機才能填的起?
當然,要合理的利用這種性能單一的武器,少不得其他輔助設備配合。
考慮到既然是玩以逸待勞的陣地戰,徐長卿覺得由節點能量護罩護衛艦來專門承擔防禦工作是可行的。
這種嘗試在上次戰爭中已經被證明,沒理由不用。
五十層防禦護盾不行,那就建立一百層的,三百層的,專職盾牌防護。
另外,還加強了在羣體遮蔽防窺視方面的投入。
一組組的光幕發生器,構建的是一個又一個的遮蔽區域。除非有探測器闖過光幕,否則看不到內裡的情形。
而內裡的艦船,也看不到外邊的情形,但沒關係,整個太陽系都遍佈眼睛,無需它們直觀就已經是地圖全亮。這是以逸待勞的另一好處。
上次大戰後,徐長卿總結豹人輸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瞎’,正是因爲瞎,才能被ma和導彈驅逐艦坑到。
豹人們並非不重視偵查,它們也先後釋放了好幾次探測器,但都被毀掉了。後來進入超高速,就無法釋放了,因爲探測器的速度不及它們自身快,不能做到先於自己去前方偵查的效果。
吃虧長記性。通過豹人這次入侵選擇的躍遷點,推進方式,鉅艦數量來看,上一支蝗蟲艦隊羣,是有將戰役情報發送給後方的,因此纔有了這些針對性佈局,那麼偵查和反偵察,必然也是其在這次戰役中關注的點。
還好,他在這方面也是有着準備,有專門的母艦幹這種活兒,一旦有需要,它可以像魚產卵般一下子就吐出成千上萬的攔截機,這些攔截機是專門對付探測器的,代號海星,長的也像海星,球形,外面的長刺,都是能量激發器,而長刺之間的空隙中,裝有姿勢制御噴嘴。
姿勢制御噴嘴幾乎遍佈所有角度,超級靈活,鐳射炮也幾乎遍佈所有角度,它甚至可以火力全開的情況下擰轉軀體,如此就能在短時間內在範圍空域內形成一個無死角的鐳射切割區域,能夠同時絞殺火力範圍內的多個目標。
一旦查出射擊範圍,這種鐳射線就會進入超衰減狀態,迅速散開。這也是新研究成果,這一技術保障了海膽量化使用的可能,否則成羣的扔進某個空域,它們會把彼此也消滅掉。
蝗蟲艦隊羣這次是穩步推進,它們的速度不算快,並且是追着行星走,始終保持有行星擋在艦隊羣和太陽之間,然後不斷接近。
同時,也發射了大量的探測裝置。
於是這次,總算有了那麼點戰爭的樣子,而不是一場一上來就直接梭哈的決戰型戰役。
外域城邦一邊調動炮擊艦隊進入適合的戰鬥位置,一邊派遣專業艦船去解決數量衆多的探測器。
雙方在柯伊伯帶大打出手,蝗蟲艦隊羣發射的大量探測器先一步毀掉了不少外域城邦在該區域佈置的隱形探測器。
豹人的探測器雖然主要功能是探測,但也還是有戰鬥力,這種楔形飛行器,完全可以理解成無人機,它雖然沒掛飛彈,但論戰鬥力,卻足以吊打,而它的個頭,類似天朝的6爺,當然是沒有機翼的。
這些飛行的大頭釘被以萬爲單位發射的時候,那種飛行景象,遠比天啥地球反擊戰的飛行器對決要壯觀,安德的遊戲中的飛行器對決同樣不能比。
只不過以太空爲背景,以大艦隊羣爲背景,它們就像是魚羣面前的水蝨,顯得有些不值一提了。
就是這種海洋魚羣般的飛行器,與數量同樣衆多的海膽們遭遇,在太空中爆發了激戰。
儘管星空深闊,可在那一刻,從任何一個飛行器的視角看,都有種無處可逃的感覺,視線所及,前後左右上下,到處是交織的鐳射線和爆炸的光芒,以及四下飛射的碎屑。
那些鐳射線都是海膽發出的,豹人飛行器的鐳射線,仍舊是那種正常視覺無法捕捉的類型。
豹人飛行器的火力、靈活性、打擊效力都不及海膽,它們主要倚仗就是快,洪流一般推過去,很有些軍蟻過河的既視感,外層的不斷被毀滅,而內層的則繼續前行。
相對於它們,海膽們的那點速度,理解成靜止狀態也是可以的,因此留給它們打擊目標的機會不多,經常能看到啓動絞殺,這是鐳射光交織的主要原因。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運載着大量海膽的母艦,就像只邊遊邊排泄的大魚。它們與豹人飛行器擁有相同的飛行軌跡,但卻始終飛在前邊,這樣,豹人飛行器就得不斷面對其撒落的海膽。
而在豹人飛行器的後面,又有母艦收容那些倖存的海膽,爲下一波利用做準備。
豹人見魚羣突進的方式不可行,就讓那些探測器分散行事。
母艦也不會太刻意的去追,外域城邦早就把內太陽系進行了區域劃分,都有相應的艦船負責,尤其是現在海王星公轉軌道區域,堪稱疏而不漏。
ma因不符合戰爭需求,再未生產一臺,目前數量約43000架,分部於各處。
取代ma,專門用於捕捉探測器的,是角螺無人機,它的外形也很像角螺,擁有浮游節點護盾以及小型鐳射炮,狗鬥能力優秀。
浮游節點護盾,也是一年前新推出的技術,通過磁效應,節點球和艦體始終保持一個相對距離,節點球是可移動的,束縛能量爲它充能,它就可以建立防護罩。
這正是超導材料極大富產所帶來的一項應用,角螺的機體殼就是超導材料,這是始終保持機殼與節點球達成磁效應和隨時爲其充能的基礎。
如果說海膽們組成了全方位攔截陣列,那麼角落就是追獵煞星。大量的豹人探測器就是被它們殺死。
而發現這些探測器的蹤跡,則要靠偵察艦的強信號雷達裝置和區域內宛如水雷般佈置的被動式探測器所構建的立體網絡。
這些被動式探測器是豹人探測器摧毀的目標,它們發現豹人探測器,向偵察艦發送信息時,往往也會被豹人探測器捕捉到位置而摧毀,偵察艦負責儘量把這種漏洞補上。
這場較量雖然微型,但卻激烈而殘酷,豹人們充分見識了人類對內太陽系的掌控程度,它們意識到,上次的己方艦隊羣,輸的並不冤枉,被對方盯的死死的,自然是每一刀都能捅的奇準無比,且刀刀不離要害。
雖然偵查方面取得的成效很差,但實際上也不是沒有收穫。
外域城邦用光幕遮斷技術,籠罩出許多個不可視區域,這本身就等於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現在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哪個遮擋區是真,哪個遮擋區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