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咸陽官制

雖然高原己經決定馬上就要發動對九黎族的遠征,但畢竟在咸陽還是有許多事情需要馬上處理,因此就在第二天,高原立刻開始着手重新制定咸陽的官職制度。當然,高原在咸陽施行的官職制度仍然還是以前漢國施行的內閣制度,而不是以前秦國的三公九卿制度。

不過高原重新制定咸陽的官職制度,在咸陽的原秦國官員中,並沒有引起什麼反應,衆官員都十分平和的接受了高原的決議,並且都十分安心的等待着高原公佈自己的新職位。

其實在秦國的衆大臣們決定投靠到高原麾下的時候,在心裡就己經接受了漢國的官職制度,畢竟是端了漢國的飯碗,自然就應該尊守漢國的制度。只是後來高原決議定都在關中,而且遷都之後,高原又急着趕奔白靈族去,因此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內重新制定咸陽的官職制度,因此讓一些秦國的官員產生了一些幻想,認爲高原有可能爲了穩定關中的局勢,在一定時間內,會仍然沿用秦國的官職制度,而不會馬上推行漢國的官職度。

但向李斯、尉繚、蒙武等秦國的重臣卻知道,改變官制,勢在必行,而高原要去出巡,定是有特殊的原因,而只要等高原一空下來,就肯定會在咸陽施行漢國的內閣制度,原因很簡單,既然是漢國取代了秦國,自然就沒有沿用秦國舊制的道理,由其是高原將都城定在咸陽,因化只有重新制定官職制度,才能夠將原來漢國的官員安排在主要的職位上,從而完全控制住咸陽,進而控制整個關中地區。

另外李斯等秦國的重臣也都認真的研究過漢國的內閣制度,也不得不承認,內閣制度確實要比秦國的三公九卿制度合理完善得多,秦國是以法家學說爲主導思想的國家,而法家學說的核心可不是什麼依法治國,而是法隨勢變,在不同的時期,針對不同的情況,施行不同的法令制度,只要是對國家有利,能夠富國強兵就行,因此改變官職制官,也並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何況秦國的官職制度,也並不是這個時代的主流,和其他各國相比,是完全不同的。

於是有些頭腦靈活的秦國大臣己經開始轉變了思想,與其不切實際的想着怎樣保留秦國的官職制度,不如想一想自巳將會在新的官職制度中,會獲得怎樣的官職,怎樣開展新的工作,好在曰後獲得晉升的機會。而誰在這個時候反對新的官職制度,只有一個結果,就是被免職,反正現在漢國的官員都到了咸陽,不怕沒有人補上來,說不定高原還盼着有秦國的官員反對,好騰出位置來。而原漢國的官員就更不會反對了,因此高原宣佈釆用漢國的內閣制度,重新調整咸陽的官員,無人有異議。

高原當然不會考慮原秦官員的想法,其實對於主要的官職人選,高原基本都有了一個基本的想法,因此回到咸陽之後,又和張良、李瑛鴻、淳于鍾秀、淳于博商議之後,正式決定,內閣由甯戚、申慎、張良、李斯、蒙毅五人組成,甯戚仍爲內閣首相、亞相由李斯擔任,其他人爲內閣閣員。

六部之中,由耿忠任吏部尚書、嚴仲任戶部尚書、弱頓任禮部尚書、尉繚任兵部尚書、韓升任刑部尚書、姚少司任工部尚書,馮劫任御史大夫,茅焦任大理司丞。

而軍隊方面,到是設置了許多新的機構,廢除了將軍府,而設立五軍都督府,統管全國的軍權,由蒙武任大將軍,主管五軍都督府的事務,司馬尚任前軍都督、姜桓武任後軍都督、李信任左軍都督、楊端和任右軍都督,各領一軍。其他的軍職,由仲孫奇任咸陽兵馬司,主管咸陽城的治安軍務,凌風任中郎將,付責王宮、王城的警衛;辛勝任衛尉,付責各部、司官署守衛。趙軒仍任錦衣衛,付責情報收集。

這樣一來,在新的職官體系中,原漢秦兩國的官員大體相當,基本達到一個平衡,而各部以下的官員也基本按漢秦官員各半來任命,不過現在漢國的地方擴大了,所需要的官職官位也比以前增加了許多,因此到是能夠把目前漢秦兩國在咸陽的官員全部容納,不過主要的官職只有那麼多,如內閣、六部,有一些官員也就免不了會降低官職,原來是尚書的,降成了侍郎,而侍郎則降成了郎中,諸如此類。高原只能將所有官員的品經全都晉升一級,做爲對這些官員們的彌補。

不過咸陽的官職到是好變,畢竟只有幾百號人,而且有許多官職的職能大體相同,只是叫法不一樣,因此只用了十餘天的時間,就將新的官職人選都安排好了,由於各部門都有原漢國的官員,處理政務到是沒有什麼問題,但對原秦國各地方的官職調整,就要麻煩得多了。

漢國的地方行政和秦國基本相同,都是實行了郡縣制度,現在漢國的地方行政區共劃分爲二十五個郡,分別是:

秦地:巴郡,蜀郡,隴西郡,北地郡;

趙地:太原郡,雲中郡,邯鄲郡,鉅鹿郡,雁門郡,代郡,常山郡;

魏地:上郡,河東郡,東郡,碭郡,河內郡;

韓地:三川郡,上黨郡,潁川郡;

燕地:廣陽郡,上谷郡,漁陽郡,遼西郡,遼東郡;

匈奴故地:九原郡。

一郡長官稱爲太守,主管全郡的軍政大權;而郡下設縣,縣長官爲縣令,主管一縣的事務。不過高原對郡縣制度做了一些小的調整,將縣分爲大縣和小縣,大縣改稱爲州,長官稱爲刺史,而小縣仍然稱爲縣,官職不變。而郡、州、縣的其他官員則按照六部的模式設立,地方的公文也分類送到六部,這就是漢國官制的特別之處。

不過以前漢國只有燕地和趙地的一部份,而大部份地方的官職制度都要進行調整,這可就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不過高原十分聰明的將地方官職調整的工作扔給了內閣,自己安安心心的當起了甩手掌櫃。

而高原又正式在朝中設立了博士的職位,只有公認的名士、學者,或是掌通古今的博學之士才能出任博士,付責備君王、內閣諮詢,掌典籍書卷的收集、整理、編篡等事務,並可以參議朝政事務,但沒有俱體的職責,博士官階都在三品以上。隨後高原一口氣就任命了十二名博士,除了崑崙旁支的九人之外,又從剩餘的鬼谷門人中選出了三人,並設立祭酒一職,負責管理所有的博士,由淳于博出任祭酒。

對博士的設立,衆官員們到也沒有反對,一來這是表示高原對名士、學者的尊重,以及求賢之心;二來這第一批任命的十二名博士確實都是公認的名士,無論是在那一國,混個上大夫之類的官職並不困難;三來是淳于博出任祭酒,官品雖高,但卻不干涉朝政事務,也讓不少官員鬆了一口,因爲淳于博的身份不同,相當於是漢國的國丈了,如果他真的出仕漢國,肯定是入閣的人選,而現在總算是去掉了一個強大的對手。

把咸陽的官職理順,地方的官職可以慢慢的調整,而且己是甴內閣接手,用不着高原操心,因此高原的工作重心也就轉移到進攻九黎族的準備事務上來,畢竟這纔是當務之急。

這次進攻九黎族的戰鬥,高原決定釆用淳于鍾秀的建議,使用精兵戰術,只出動五到六萬的兵力,橫穿楚國,能繞道的地方儘量繞道而行,就算是攻下的地方也不派軍隊駐守,直接穿過,直搗九黎族,因此要求帶出去的全部都是精銳士兵。

現在漢國的常規軍隊約在四十萬左右,原漢秦軍各佔半數,其中確實有好幾支精銳軍隊,如原漢軍的三大王牌軍:背嵬軍、蕃勇軍、重甲騎軍。

不過雖然沒有確定九黎族的俱體位置,但可以確定是在南方的山區裡,因此這一次中騎軍的作用並不大,將是以步軍爲主力的戰鬥,而相對來說,步軍到是原漢軍中較弱的環節,三大王牌軍中只有一支是步軍,其餘二支全是騎軍。而原秦軍的步軍到是十分強悍,也爲高原提供了不少的選擇。

現在背嵬軍分爲兩支,共有一萬餘人,不過高原不可能把所有的背嵬軍全都帶走,總要給咸陽留下一些,以備不測之用,因此高原決定,只帶八千背嵬軍,其餘的留在咸陽。

另外訓獸軍同樣也是高原手裡的另一張重要王牌,從理論上說,訓獸軍的實力要大體相當於三倍於自己的軍隊,因爲離開了白靈族的駐地以後,經過了幾年的休養,白靈族人的實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己經建立了一支人數在五千左右的常規軍隊,每個人都能夠控制三到五隻野獸,這自然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第564章 會戰(六)第71章 秦國使臣(上)第102章 趙秦首戰(一)第190章 造紙術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662章 入城風波(四)第662章 入城風波(四)第74章 陣法第590章 攻與防(九)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44章 邯鄲集市第99章 受挫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第776章 家宴(一)第937章 史前文明(上)第302章 齊國異士上第502章 潛入咸陽(七)第793章 宮中安排第850章 進駐邯鄲(下)第78章 搶糧(下)第2章 強盜第363章 率軍入魏(一)第735章 進攻受阻(三)第659章 入城風波(一)第663章 入城風波(五)第906章 長街之戰(十五)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545章 佈置(下)第405章 修定計劃一第879章 邯鄲攻防(二)第267章 齊國來使(一)第20章 ,遙山(下)第160章 遇險第597章 撤軍第730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三)第878章 邯鄲攻防(一)第654章 遊說匈奴(五)第912章 無衣之曲(一)第954章 進入九黎族尋書*吧第633章 三國合縱(四)第720章 墨家第83章 撤離邯鄲(一)第805章 臨別獻舞(一)第734章 進攻受阻(二)第923章 挑戰(一)第863章 漢秦結盟(三)第835章 各有算計(二)第217章 講和的條件(下)第552章 燕國的希望(一)第23章 ,水軍第60章 鑄劍(下)第427章 再回大梁(上)第896章 長街之戰(五)第676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531章 辭行第481章 報功宗廟第274章 告辭第186章 地方豪強(上)第382章 聯軍作戰(下)第341章 館驛春潮第433章 大梁攻防(四)第614章 訓獸作戰(一)第580章 弱點(上)第937章 史前文明(上)第319章 商鋪開業(三)第761章 訂親(上)第494章 閱軍(九)第947章 崑崙弟子(二)第12章 ,釜底抽薪第608章 撤軍與追擊(二)第950章 三族歸附上第506章 共鳴第262章 匈奴的反撲(一)第894章 長街之戰(三)第909章 邯鄲戰局(下)第59章 鑄劍(上)第128章 挑戰第739章 切斷供應(上)第781章 九黎族的行動(三)第498章 潛入咸陽(三)第274章 告辭第591章 攻與防(十)第304章 安平君府(上)第231章 出巡第178章 秦軍回師第466章 再見白靈族(三)第658章 迴歸九黎族第17章 ,河關第904章 長街之戰(十三)第418章 秦軍出擊第902章 長街之戰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第280章 情報第887章 進軍咸陽(二)第931章 定都(三)第322章 商鋪開業(六)第753章 迴歸第32章 趙都邯鄲第181章 軍隊編制第127章 趙秦決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