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邯鄲之變(一)

這時有一名待從,端着一個大托盤,來到王座的臺階前,而趙高過去接過托盤,端到了高原面前,只見托盤中放着兩幅白絹。

秦王政道:“這是寡人擬定的盟約,請漢王過目。”

高原伸手從托盤中拿起一幅白絹,展開來觀看。盟約的措辭到是十分簡單,只說明漢秦兩國永結盟好等,再就沒有其他多餘的話,但卻將擊敗韓騰,恢復秦國之後,割讓給漢國的土地寫得十分詳細清楚。這也說明秦王政確實非常務實。

看完之後,高原點了點頭,道:“好,就依盟約之言。”

秦王政微微一笑,道:“好,請漢王和寡人一起舉行歃血之盟。”

於是兩人一起從王座上起身,來到臺階邊上,這時大殿中間己擺好各種祭器,又兩名甲士擡着一個鮮血淋漓的牛頭,走進大殿,這是舉行歃血之盟的必要儀式。

秦王政微微一欠身,道:“漢王先請。”

舉行歃血之盟,雖然不論先後秩序,但一般來說,都是由身份地位較高的人先行禮,而秦王政無論是年齡還是資歷,都在高原之上,但他讓高原先行歃血之禮,當然還是表示對高原的尊重。

高原微微遲疑了一下,也沒有客氣,走下臺階先行歃血之禮。

就在這時,突生變亂。

高原只覺得地下的地面似乎震動起來,不由得心裡一動,難到是發生了地震嗎?而高原立時又感覺到一股力量從足下轉來,地面以下似乎有一股破殼而出的力量。

而還沒等高原反應過來,腳下猛然傳來一股力量,整個人都被這股力量衝起一丈多高,而且只聽“轟”的一聲巨響,原來腳下的地面竟然爆裂炸開,一時飛砂碎石灰塵磚塊四散飛濺,各種祭皿禮器也都被震散飛開。

不過高原雖然被這股力量衝起來,但他畢竟是功底深厚,而且久經大敵,處變不亂,身在空中時就己經調整好了姿式,一個後翻,穩穩的落到地上,而再看大殿中央的地面,己經出現了一個直徑約二丈左右的大洞,有數十名青衣人從洞中飛躍而出,各持利刃,撲倒大殿中的衆秦國官員。

在剛纔的變故中,秦國的衆官員們大多都難以倖免,有人被距烈的震動跌坐到地上,還有從空中落下來的碎石、磚塊,還有各種祭皿禮器也擊中一些官員,有的官員甚致被砸得頭破血流,倒在地上人事不知,因此這批青衣人躍出地洞之後,也不管他們是死是活,先捅一劍再說,當然也包括一些後退不及的官員。結果一下孑就有十餘名秦國的官員喪生。

還有幾名青衣人躍出地洞之後,立刻揮舞長劍,直撲王座而來,顯然是把目標對準了秦王政。不過這時高原就站在王座的臺階前,他的軍刀並不長,因此一向是隨身攜帶,這時也立刻拔出了軍刀,迎向衝上來的青衣人,軍刀連續揮出,一連幾刀砍倒了幾名青衣人,沒有一個人能夠擋住高原一刀。

但從地洞中還不斷有青衣人殺出來,撲向王座而去,彷彿無窮無盡一樣,而高原畢竟只有一個人,雖然己連續斬殺了十餘名青衣人,但不可能完全守住臺階,雖然趙軒也是少有的高手,但這時手無寸鐵,畢竟出席這樣的場合,他當然不能帶着他的長槍,因此一時間也是有力使不上。

不過就在這時,守衛大殿的甲士,還有鬼谷門人己經從四面趕上來,截住這些青衣人,展開了激鬥,同時也救下了其他的官員們。

其實這些青衣人都是少有的高手,雖然和高原這樣的高手相比,還差得很遠,但遠勝於一般的甲士,因此激鬥起來之後,血光四濺,倒下的多半都是甲士。但秦國的甲士畢竟是人數衆多,甴其是對秦國忠心耿耿,爲了保護秦王政,渾不懼死,前仆後繼一般的趕上來戰鬥,因此既使是青衣人也難以衝開他們的防守,去攻擊秦王政。而且甲士還仗着人多勢衆,再加上還有幾名鬼谷門人助戰,反到殺死殺傷了不少青衣人。而高原也能夠緩出一口氣,退上了幾步臺階,保護秦王政。

而就在這時,只是人影一晃,從地洞中沖天飛出,手使四刃長戟,直衝向王座,長戟卷出一股勁風,五六名甲士頓時被勁風絞得血肉四濺,死於非命,其他的甲士也被這一戟之威所懾,不自覺的後退了幾步。

高原自然認識來人正是火烈陽,也不禁暗吃了一驚,如果火烈陽出手,到是真有一些麻煩。而就在這時,又有兩條人影從地洞中飛出,一左一右,落到火烈陽的身邊,身形一高一矮,是水心月和土行孫兩人。

一見到土行孫,高原立刻就想起來,雖然土行孫的武功是五神將中最弱的一個,甚致有的十無將都比他強一些,但他有一項特殊的本事,就是挖掘地道,當初李牧之死,就是因爲土行孫打通了一條地道,直通到李牧的中軍大帳底下,九黎族突然發動,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結果成功的刺殺了李牧。

看來現在韓騰己經清楚,想借自己之手殺死秦王政的打算己經落空了,而又不能讓秦王政再活着,因此又想故計重施,再用這一招來殺秦王政,而且還出動火烈陽、水心月、土行孫三名五神將級的高手,這個陣容可比當年刺殺李牧的要大得多了。

不過這麼一會的功夫,在臺階前已經聚集了數十名甲士,人數一多膽氣自然也就足一些,於是在一名軍官的帶領下,有十幾名士兵,向三人衝殺了過去。

高原剛想阻擋,但爲時已經晚了,只見水心月的身形一晃,從數名秦兵的身形間穿過,寒光似乎閃了幾下,幾名秦兵的身形猛然一停,鮮血從每人的胸腹咽候等處噴出,衆人哼都沒哼一聲,然後各自倒下,而水心月的左右雙手各持一把寶劍,劍鋒下垂,一點血珠順着刃鋒滴落。

而在另一側,土行孫雙手各持一把利爪,仗着身形矮小,在秦兵中間騰挪閃轉,利爪揮出一道道寒光,血光飛濺,甲士的慘叫聲不絕,轉眼間就有數人倒地身亡。

高原當然知道,普通的士兵自然不會是水心月、土行孫、火烈陽這樣的高手的對手,自己正打算出手的時候,身後勁風大作,一個身影凌空擊下,直撲火烈陽而去。

原來是趙軒不知從那裡撿了一支長槍,於是從臺階上凌空擊下,幫助高原迎戰三人。

火烈陽和趙軒交手數次,次次幾乎都是不相上下,因此也不敢大意,立刻揮動手中的長戟雷震,迎向趙軒的這一擊。

“轟!”

槍戟相擊,發現了巨大的聲響,趙軒的整個人被震得倒飛回去,在空中一個後翻,落到了高原的身邊,又連退了三步,在站穩腳步,而火烈陽向後連退了六七步,用長戟的戟杆支撐住地面,這才穩住了身形。而水心月、土行孫見火烈陽受挫,也不敢繼續進攻,兩人都退到了火烈陽的身邊,三人和高原、趙軒對持。

這時從地洞中鑽出的青衣人己有近百人,而剛纔的激戰,已經有近四十人被殺,甲士戰死的己超過百人,不過現在仍有數百名甲士聚集在大殿中,秦國的官員們則在甲士的掩護之下,退到了大殿的邊緣,只是秦王政還留在大殿中,因此誰都不敢離開大殿。

而高原也有些放心了,就憑自己和趙軒兩個人,對付火烈陽、水心月、土行孫還是足夠的,再加上這些甲士,對付這批青衣人,完全能夠。不過九黎族的高手衆多,誰知道除了他們三個人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高手,應該說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因爲現在高原基本清楚了九黎族的實力,如果要刺殺秦王政,絕不會只派出火烈陽、水心月、土行孫這三名高手坐鎮,因此秦王政還留在這裡,是十分危險的。

高原回頭一看,只見在臺階上,荷華、趙高兩人一左一右,將秦王政護在中間,還有數名甲士擋在秦王政的身前。而秦王政的神色雖然有些驚恐,但還並未失態。

高原立刻道:“荷華,你們趕快保護秦王離開大殿,把這裡交給我們就行了。”

荷華雖然不想離開高原,但也知道在這個時候,保護秦王政纔是第一要務,而且以高原的實力,自保應無大礙,因此轉頭對秦王政道:“父王,我們先離開這裡吧,有漢王在這裡,不會有事的。”

秦王政看了高原一眼,點了點頭,道:“好,我們走。”

當下荷華帶頭,從王座的側邊臺階走下,秦王政隨後,趙高跟在最後,而甲士們全部都擋在側面,保護秦王政離開大殿。王座的背後是一個巨大的屏風,因此秦王政下了王座以後,只要轉過屏風,就可以從後門離開大殿了。

這時火烈陽、水心月、土行孫都被高原和趙軒攔住,而其他的青衣人也都被其他的甲士擋住,雙方互相僵持因此都無法阻止,只能眼睜睜的看着秦王政離開

第922章 趁勝進擊(五)第561章 會戰(三)第597章 撤軍第694章 遭遇匈奴第254章 突襲陰山(六)第399章 魏國的變故二第816章 誤打誤撞(下)第897章 長街之戰(六)第140章 山道劫殺第189章 打壓豪強(下)第54章 苦戰(下)第586章 攻與防(五)第422章 底達桂陵(下)第720章 墨家第362章 局勢突變第422章 底達桂陵(下)第348章 政務彙報第336章 劫持下第675章 白靈族的變故(二)第153章 迴歸第253章 突襲陰山(五)第181章 軍隊編制第730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三)第227章 初見荊柯第153章 迴歸第347章 妻妾聚集第908章 邯鄲戰局(上)第463章 剿滅馬賊(下)第2章 強盜第651章 遊說匈奴(二)第292章 結盟(上)第234章 收隴邊民第758章 勸進(下)第446章 水淹大梁(二)第495章 雪夜密談第301章 商鋪第799章 稱王典禮(下)第395章 撤軍之議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89章 遊說(下)第415章 擴軍備戰(二)第290章 主動出擊(一)第779章 九黎族的行動第348章 政務彙報第749章 擊殺(下)第728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第509章 卜筮吉凶第403章 果斷放手(上)第622章 退軍(四)第660章 入城風波(二)第95章 突襲第615章 驅獸作戰(二)第373章 入城(下)第25章 詔回邯鄲第183章 人材第98章 王剪論兵第561章 會戰(三)第528章 刺秦(三)第937章 史前文明下第559章 會戰(一)第518章 九鼎之秘(下)第229章 謀劃下第939章 九黎族的變故第561章 會戰(三)第504章 潛入咸陽(九)第二章 固守待援三第149章 捕馬(上)第290章 主動出擊(一)第902章 長街之戰第823章 審問(上)第434章 大梁攻防(五)第426章 疊陣之威第427章 再回大梁(上)第104章 趙秦首戰(三)第214章 燕軍慘敗(下)第765章 修煉第670章 局勢逆轉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408章 修定計劃(四)第700章 水心月的秘密(上)第726章 大戰再即(下)第253章 突襲陰山(五)第156章 架臨邯鄲(上)第476章 政事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二)第435章 大梁攻防(六)第314章 趙國行館(下)第948章 崑崙弟子(三)第706章 韓騰復出第319章 商鋪開業(三)第159章 困境第465章 再見白靈族(二)第317章 商鋪開業(一)第219章 如約撤軍(下)第546章 九黎族第378章 開府治事(上)第219章 如約撤軍(下)第556章 薊京之亂(下)第939章 九黎族的變故第460章 術治之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