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滎口攻防戰(一)

在滎口城裡居住的雲瑤和劍舞姬也早就得到了高原到達滎口的消息 因此兩人也在住所裡等候高原

雖然只和高原分開了七八天但因爲是在異國他鄉而且高原在大梁每天都有消息傳到滎口來因此兩人也知道高原在大梁一開始的時候並不很順利對高原十分擔心好在是得知後來高原總算是控制住了大梁的局面這纔算是放下心來

等高原走進住所裡的時候雲瑤已經按奈不住對高原的想念之情喊了一聲:“夫君”然後幾步衝到高原的面前撲倒在高原的懷裡而高原也感受到雲瑤對自已的思念之情張開雙臂抱着雲瑤的身體連轉了好幾圈纔將雲瑤放下

這時高原才發現劍舞姬正站在雲瑤的身後雖然沒有像雲瑤一樣撲上來但眼睛裡還是充滿了思念之情只是礙於自己的身份劍舞姬在高原的妻妾當中是最低調的一個對誰都是以忍讓爲主從來不爭不搶因此儘管她心裡同樣對高原十分思念但看到雲瑤己撲向了高原更停了下來

高原鬆開了一隻摟着雲瑤的手臂向劍舞姬招了招手劍舞姬知道高原注意到了自已的情緒對高原的細心十分感激也撲上前幾步投入到高原的懷裡

摟着兩女柔軟的身體高原輕輕道:“對不起讓你們擔心了”

劍舞姬忙道:“夫君說那裡話我和雲夫人只是希望能夠陪在夫君的身邊好照顧夫君的生活起居”

雲瑤也道:“是啊下次夫君去大梁的時候讓我們也一起去吧就算不能帶我去也可以把舞姬帶去也好照顧夫君”

高原點了點頭道:“放心吧如果再去大梁的話我一定會帶上你們的”

其實這一次高原不是不想帶她們去大梁而是因爲大梁的局勢太過複雜連高原自己都不知道會在大梁城裡發生什麼事情因此才把她們留在滎口不過現在就不同了至少在短時間裡自己在大梁城的地位甚致比魏王假還高把她們帶到大梁去當然就沒有什麼顧慮了

這時劍舞姬才道:“阿瑤夫人夫君剛到滎口一定很累了我們還是請夫君進屋去休息吧”

雲瑤聽了這纔回過神來笑道:“我都忘了夫君快進屋吧我們己經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餐就等着你回來呢”

高原也笑道:“這麼一說我也覺得餓了看看你們爲我準備了什麼好吃的”說着一左一右摟着兩人走進了屋裡

現在的住所和高原剛到達滎口時也完全不同因爲她們兩人都帶着隨身的待女而且隨她們一起來到滎口的還有韓婉秀帶領的女兵付責起住所的保衛守護事務女人永遠比男人心細那怕是女兵也要強一些因此住所裡不僅被收拾的井井有條而且還帶有幾分溫馨的氣氛也讓高原徹底放鬆了下來

雖然高原己經控制了大梁但在這一段時間裡確實勞心廢力回到了滎口總算是可以放下那些勾心鬥角的事情好好的休息一下也讓高原確實感覺到有女人在身邊確實是好啊

徹底放鬆的度過了一個溫馨的夜晚之後第二天一早高原立刻招集衆將議事代軍方面有袁選、姜桓武、趙江、凌風;楚軍方面是項伯;魏軍方面是蘇護、魏郊等人

衆人到齊之後高原道:“各位將軍前一段時間雖然我不在滎口但各位仍然表現得不錯讓我十分滿意相信大家都付出了不少的心血”

袁選出列代表衆將道:“主公過獎了”

高原又道:“不過現在情況十分緊急我估計最遲三天秦軍就會來進攻滎口而且這一次秦軍將會全力進攻滎口因此我們還要加緊施工的速度從現在開始暫時不要開建新的堡壘而是儘快將在建的堡壘完工以準備迎擊秦軍的進攻這幾天最好是連夜搶工”

衆將齊聲應喏高原又道:“魏郊聽令”

魏郊就押送糧草物資來到滎口的魏將他本來是大梁將軍魏衍的心腹但到達滎口之後就留在這裡聽用徹底和魏衍斷絕了聯絡而魏郊也知道人在矮檐下不得不底頭的道理因此也十分老實對袁選的命令十分尊守表現得很不錯今天高原聚將他也趕來聽令

聽到了高原點自已的名魏郊趕忙出列道:“末將在”

高原道:“魏將軍我給你三千士兵立刻沿黃河去徵集船隻將魏國境內黃河上的所有船隻都收羅到滎口附近來並且招集船匠水工到滎口城來聽用”

魏郊忙道:“末將謹尊武安軍之命”

這時蘇護出列道:“武安君秦軍是從岸上進攻過來鴻溝上也有橋樑可通我們要徵積船隻做什麼”

高原道:“雖然現在秦軍是從陸地上進攻過來的但各位不要忘了在河內地區還有秦將楊端和部的五萬軍現在黃河以北己屬秦軍所有如果楊端和渡過黃河就可以直**們的背後我們就要腹背受敵了因此我要徵集所有的船隻就是不讓秦軍有足夠的船隻渡河而且就算秦軍有船渡河我們也有足夠的船隻可以在半途攔截秦軍”

衆將聽了這才明白高原的用意紛紛點頭而魏郊也趕忙道:“請武安君放心末將一定會將黃河上所有的船隻都收集起來”

高原點了點頭又道:“凌風”

шшш ¤TTkan ¤¢O 凌風也出列道:“末將在”

高原道:“注意派人到黃河對岸去打探秦軍楊瑞和部的動向由其要防止楊端和部偷渡黃河”

凌風道:“是請主公放心末將立刻就安排人員到黃河對岸去打探消息”

隨後高原又下令派出一支軍隊請除鴻溝上的所有橋樑只保留接通滎口和大梁的四座橋樑並且沿着鴻溝建造堡壘以防秦軍渡過鴻溝

分派完這些事情之後高原又帶領着急風三十六騎在陣地四處巡查並且又觀看了魏軍、楚軍的訓練其瀆魏軍、楚軍的素質並不算差只是缺少嚴格的軍紀和有能將領的指揮而這段時間在代軍的帶動之下楚魏兩軍的士兵也十分難得的認真訓練動作到是一板一眼頗有氣勢雖還不及代軍那樣的氣勢但和楚魏兩軍以前相比巳經有很大的進步了

總體來看全軍的士氣都很不錯也讓高原十分放心如果秦軍敢來進攻一定可以讓秦軍碰個頭破血流

雖然高原估計秦軍在三天之內會來進攻滎口但實際就在第二天秦軍就向滎口發動了進攻

原來就在大梁一戰之後的次日秦軍的兩支運輸隊伍到達了中牟給秦軍帶來了三百架雲梯車、三百架牀弩、二百架投石機二百架衝城車以及大量的攻城梯、工兵車等等攻城器俱另外秦軍南路的李信也率軍趕到了中牟這時秦軍在中牟的兵力己達到十三萬多人

不過王剪十分清楚大梁城高牆厚易守難攻就算是有了這麼多攻城器貝也難以強攻大梁因此還是按照原來的計劃首先攻取滎口然後再用水攻大梁

而且滎口城小當然要比大梁城好攻取得多不過王剪也知道聯軍正在滎口建立了堅固的防禦工地雖然王剪並不認爲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是不可能建立起堅固的防禦工事但王剪也不敢大意就在大梁之戰的第二天王剪就帶領着幾員主要的秦將在親衛士兵的保護下來到滎口附近觀察滎口的防禦工事

但這一看去令王剪大爲驚訝因爲他看到的是用木柵、砂袋、戰壕結合的防禦工事雖然和這個時代的防禦工事頗不相同但王剪畢竟是久歷沙場的戰將一眼就能將聯軍建立的防禦工事的優劣看出了六七成由其是在陣地上建立起數十個大小不同的堡壘都是用砂裝疊壘而成既簡單又堅固更是令王剪歎爲觀止

另外聯軍在城外建立的梭形營寨更是讓王剪驚歎不己一開始的時候王剪還對這種怪異的防線頗不以爲然因爲中國古代講究天圓地方城防營寨要麼是方形要麼是圓形還從來沒有這種梭形的樣式

但王剪很快就發現這種棱形佈局的優勢因爲無論秦軍進攻梭形的那一個面都會遭到側後方的打擊和城防中的馬面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至要比馬面更好因爲一般馬面只有在大型城防才能設置而且在馬面的正面還是會給進攻方留出一定的進攻面而這種棱形佈局幾乎沒有死角再加外圍的堡壘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無缺的防禦儘管外圍的堡壘還沒有全部完工

可以說王剪萬萬也沒有想到聯軍竟然在短短的七八天時間裡就能在滎口附近建立了這樣堅固的防禦工事

因此王剪也不敢讓聯軍把外圍的堡壘全部修完就立刻率領秦軍向滎口發動了進攻

第670章 局勢逆轉第875章 陣前立威二第523章 進見秦王政(下)第740章 內鬨(上)第232章 初戰匈奴第195章 燕國出兵(下)第242章 考驗第945章 重返咸陽(下)第746章 追逐第685章 意外的結局(下)第686章 雲瑤的身世(上)第175章 民暴第669章 九黎族的內亂(下)第458章 秦宮決斷(上)第778章 家宴(三)第92章 密謀第494章 閱軍(九)第210章 豪強叛亂(三)第36章 宴間比武(中)第416章 擴軍備戰(三)第692章 遷移準備第562章 會戰(四)第314章 趙國行館(下)第804章 合縱初成(下)第390章 滎口攻防戰(五)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128章 挑戰第18章 ,遙山(上)第577章 大營失守(下)第345章 縱論天下(下)第766章 修煉(下)第901章 長街之戰(十)第634章 三國合縱(五)第767章 靈壽(一)第233章 石嶺村第752章 處理俘虜(下)第152章 匈奴(下)第227章 初見荊柯第528章 刺秦(三)第644章 匈奴來襲(上)第721章 墨家(二)第357章 伐魏決議(二)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476章 政事第939章 九黎族的變故第806章 臨別獻舞(二)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第54章 苦戰(下)第619章 退軍(一)第782章 燕國亡滅第477章 舉行閱軍第553章 燕國的希望(二)第132章 以旋破旋第5章 ,日月谷之戰第366章 滎口之戰(一)第775章 制度(下)第894章 長街之戰(三)第739章 切斷供應(上)第246章 繼續巡視第732章 突破戰壕第717章 新營地(三)第44章 邯鄲集市第二章 固守待援三第885章 招降秦軍(三)第244章 雲瑤的選擇上第786章 合縱連橫(二)第149章 捕馬(上)第95章 突襲第549章 說服(上)第846章 改道邯鄲(下)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148章 吸收異能第437章 大梁攻防(八)第743章 大破匈奴(一)第319章 商鋪開業(三)第319章 商鋪開業(三)第119章 仇由之戰第236章 迎戰匈奴軍二第684章 意外的結局第880章 邯鄲攻防(三)第499章 潛入咸陽(四)第822章 行刺(四)第703章 合作(二)第254章 突襲陰山(六)第590章 攻與防(九)第183章 人材第614章 訓獸作戰(一)第789章 鬼谷門人(下)第927章 挑戰(五)第216章 講和的條件(上)第545章 佈置(下)第671章 局勢逆轉(下)第895章 長街之戰(四)第162章 重逢第536章 離開咸陽(上)第409章 燕國求和第785章 合縱連橫(一)第807章 臨別獻舞(三)第154章 撤離第310章 秦國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