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楚國之計(第二更)

楚國,郢都。

楚王坐在上首,臉色嚴肅:“諸卿,關於這四國伐齊之事,兩邊的使者寡人都已經見過了,具體究竟該如何,今日都來議一議吧。”

在楚王的下首兩側分別坐着幾名楚國重臣,地位從尊到卑分別是令尹熊子蘭、左尹景翠、上柱國昭雎、大司馬昭常、以及莫敖屈原。

令尹熊子蘭乃是楚王一母同胞的幼弟,面目和楚王頗爲相似,但卻更顯出幾分年輕銳氣,聞言當即道:“大王,臣以爲大楚應當積極參與到此戰之中,以謀取復興之機!”

對於熊子蘭的建議,楚王點頭表示了贊同。

自從上一代國君楚懷王滅掉越國,讓越諸公子不得不奔竄華夏東南、嶺南沿海之後,楚國的領土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得到擴張了。

若是如此也就算了,偏偏這些年來楚國在面對秦、齊等大國之時屢戰屢敗,還丟失了淮北、南陽、宛城、東漢中、黔中等大片土地。

原本楚國之疆域乃是各國之冠,但如今不但被秦國超越,眼看着趙國也馬上就要趕上來了。

至於人口就更不必說了,楚國地處南方原本大部分國土就是地廣人稀不能和中原諸侯相提並論,前幾年又丟失了人口最多的南陽郡,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楚國現在失血過多,急需補血。

怎麼補?那肯定只能從別的國家搶奪土地和人口了。

對此,在場的楚國大臣自然沒有異議。

如今四國聯盟伐齊,雙方展開激烈大戰,楚國身爲眼下七大戰國之中的唯一中立國,不趁機撈點好處怎麼說得過去呢?

想要參戰,選擇其中一方是必然的事情。

究竟要加入哪一邊呢?

在這一點上,楚國的大臣們產生了不同的分歧。

楚國令尹熊子蘭雖然年紀輕輕,但說話向來都是十分敢說的,當下毫不猶豫便道:“大王,臣弟以爲,天下苦齊久矣!齊國當年奪走我大楚淮北地,如今正好趁此機會聯合趙秦等國,一舉覆滅齊國並光復淮北地,如此大楚復強便是指日可待了!”

熊子蘭話音落下,衆臣臉色各異。

左尹景翠欲言又止,上柱國昭雎和大司馬昭常對視一眼,也沒有開口說話。

楚國的政治格局,多年來就是公族(王族)聯合昭景屈三大公族分支家族進行統治,而在場的其餘四人也正好都來自昭景屈三大家族。

熊子蘭乃是楚王幼弟,無疑是在場最得楚王信任之人,事實上這三名老臣心中都很清楚,與其說這熊子蘭之言是他自己的主意,倒不如說是楚王藉助熊子蘭這張嘴巴把想說的話說出來。

既然如此,又有誰敢輕易反對呢?

就算要反對,也不能當這個出頭鳥不是。

但他們不當,還是有人來當的。

第一個出言反對的人便是剩下來的唯一一個人——屈原。

屈原是一個很大膽的人。

在楚懷王之時,屈原曾一度出任楚國左尹(即副相),並在楚懷王的支持下進行變法革新,企圖效仿當年吳起在楚國所做的那般,革除楚國弊病,讓楚國變得強大起來。

然而楚國的弊病大多和把持朝政多年的昭景屈三大家族有關,屈原的改革不可避免的觸動了三大家族的利益,景氏和昭氏自不必說,就連屈原自己所在的屈氏家族也站在了屈原的對立面。

在如此強大的力量反對之下,加上屈原本人的能力也遠遠不如吳起,因此屈原的變法僅僅提出了個口號,做了那麼幾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之後就無疾而終,而他本人也被罷免了左尹,被迫在家賦閒。

直到楚懷王死去之後,由於屈氏家主屈丐在和秦國的戰爭中兵敗身亡,隨後繼任的家主屈通又很快老死,族中無人的屈氏不得已再次將屈原推出來。

於是屈原再度得到起用,成爲了楚國莫敖,掌王族祭祀,並參與議政。

雖然遭遇了這樣的挫折,但屈原依舊初心不改,整個人的性格還是那麼的直率,只要看不爽的地方就會直言進諫。

只見此刻屈原就直接開口道:“令尹此言,粗粗聽來似乎有些道理,但實則對大楚長遠不利。”

熊子蘭眉頭頓時皺起,頗爲不爽的看了屈原一眼:“莫敖這是何意?不妨明說來聽聽。”

屈原侃侃而談:“大王、令尹,齊國雖然是霸主,但也是大楚的盟友,對大楚的威脅其實並不算大。反觀秦國,不但奪了大楚的漢中、黔中、南陽,更是兵鋒威逼大楚的鄢都和郢都,這纔是大楚真正需要關注的生死大敵!若是齊國被秦國擊敗的話,那麼接下來秦國的氣焰就將更加的猖狂,而大楚所受到的威脅也就會變得更加的嚴重了!屆時,若是一個不查,鄢郢二都陷入秦人之手,亦非空談啊!”

屈原這一番話十分激烈,說完之後,在場的楚國君臣無不動容。

聽起來似乎頗有道理。

但並沒有說服令尹熊子蘭。

熊子蘭眉頭一挑,立刻就開口反駁道:“莫敖此言差矣!對於我大楚而言,無論是秦國也好齊國也罷,那都是敵人。秦國確實奪走了我大楚衆多土地,但齊國不一樣也是夥同宋國,奪走了大楚的淮北地嗎?如今若是站在齊國一邊和四國聯軍相抗,且不說能否得勝,就算齊國真的勝了,大楚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相反,若是站在聯軍一邊,則齊國必敗無疑,大楚必定能夠奪回淮北地,這難道不好?”

屈原正色道:“令尹,淮北地能否奪回,都是無關大局。但若是秦國繼續強大以至於鄢郢二都被包圍甚至攻破,纔是真正影響到大楚國運之事!令尹的眼光怎麼能夠如此短淺呢?”

熊子蘭被屈原的這句批評搞得大怒,喝道:“屈原,你休要在此胡言亂語。鄢都依山傍水,有數十萬軍民據守,就算是秦國傾國之師來伐也根本無計可施!秦人過不了鄢都,又談何攻到郢都之下,威脅大楚國運?況且,如今奪回淮北地以增強大楚國勢,難道不比你去站在齊國一邊和四國硬碰硬更勝一籌?若是和四國聯軍相抗,一場苦戰下來齊國是保住宋地三郡了,大楚除了損兵折將,又能得到什麼?”

屈原道:“既然大楚能夠保住齊國,那麼等下次大楚出兵光復南陽之時,齊國自然也會出兵相助的!”

熊子蘭哼了一聲,道:“與其指望齊國將來的相助,還不如現在就奪回淮北,將土地真真切切的握在大楚手中!”

兩人一時間爭執難下。

楚王咳嗽一聲,道:“好了好了,都不要再吵了!”

看着熊子蘭和屈原,楚王的心中多少也有些頭痛。

好好的商議國事,吵成這個樣子幹嘛?

在制止了兩人爭吵之後,楚王將目光投向了其他三名重臣:“諸卿也都來說說,究竟怎麼樣一個辦法!”

楚王都已經點將了,其他三人自然也就不能再無動於衷。

左尹景翠微微猶豫了一下,道:“大王,臣以爲……莫敖所言,頗有道理。秦國來勢洶洶,南陽秦軍近在咫尺,而淮北地卻距離郢都千里之外,能否奪回其實意義並不算太大。不如賣齊國一個好,將來和秦國若是開戰也可以得到一大臂助。”

兩鬢斑白的景翠說話之時目光沉穩,透着一股堅定的意味。

景翠是楚國大將,在楚懷王之時就已經官至上柱國,秦楚之間的多次大戰都有參與,對於秦國向來是痛恨不已。

聽完景翠的話,熊子蘭臉色一冷,看了一眼旁邊還沒有開口的昭雎和昭常。

昭雎稍微猶豫了一下,道:“老臣以爲,秦國雖然拿下了南陽郡,但鄢都乃是大楚經營了數百年的重鎮,又有重兵把守,秦人去歲的試探性進攻就已經證明了秦國對鄢都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爲今之計,倒不如先協助四國諸侯拿下齊國,光復淮北地纔是。”

另外一名昭氏重臣昭常不必多說自然也是和自家人昭雎站在了同一個立場,都支持伐齊。

票數變成了三比二,伐齊一派佔優。

景翠見狀,不由得微微冷笑。

昭景屈三大家族之中,也是有先後順序之分的。

比如說像屈原所在的屈氏,一直以來就是三大家族之中墊底,屬於那種兩位老大哥做什麼決定它就只能在後面喊六六六的角色。

而昭氏和景氏就不一樣,這兩家基本上是並駕齊驅,有時候昭氏出任令尹,有時候景氏出任令尹,兩家風水輪流轉,各自把持朝政幾十年。

所以昭氏和景氏之間的競爭是很激烈的。

昭雎昭常這番言論,多半並非爲了什麼家國利益之類的東西,就單純想要跟景翠擡槓罷了。

但偏偏如此,才讓景翠無可奈何。

有了昭雎昭常兩兄弟的相助,令尹熊子蘭頓時就硬氣了起來,挺直胸膛看向屈原和景翠,目光之中不乏嘲諷之意。

就在此時,坐在上首的楚王也咳嗽一聲,做出了最終決斷。

“令尹所說,乃是謀國之言。淮北地十分重要,若是寡人能取而不取,豈不是讓天下所笑?這樣吧,昭常大司馬,寡人給你十萬兵馬,你且前往徐州一行。”

屈原一聽就急了:“大王……”

楚王擺了擺手,打斷了屈原的話:“等寡人說完。莫敖方纔之言,也是有些道理的,所以這一次寡人倒也不打算直接和秦軍聯手。大司馬,等你到了徐州之後,先不要出兵,且靜觀其變。若是四國聯盟得勝,你便趁機奪了那淮北地回來。若是齊軍獲勝,你便和齊軍相互策應去攻打魏國,一來能從魏國那邊奪得一些城池,二來也算是寡人對齊王有個交待,明白了嗎?好了,今日之議到此爲止,都散了吧!”

第290章 我和你說,這個蘇秦有問題(第一更)第108章 韓魏各有憂愁第483章 廉頗發威,景陽發怒(第一更)第247章 屈原獻計,子蘭受斥(第一更)第161章 藺相如,寡人的和氏璧呢第448章 大趙明年先滅誰?(第一更)第310章 宜陽見韓王(第二更)第19章 寡父欲分封二子於趙、代第382章 讓秦國人永遠回不去(萬更完畢求訂閱)第362章 趙何這個無恥之徒(第一更)第31章 李兌,不要說寡人沒有給你機會第309章 白起獻計,趙王見鼎(第一更)第372章 秦國人幫了大忙(第一更)第531章 平月氏(第二更)第392章 咸陽居大不易,雲陽令有趙周(第二更六千字大章,萬更求訂閱)第520章 箕子朝鮮(第一更)第432章 楚王震怒,昭齊算計(第一更)第359章 趙氏祖孫同出遊(第二更)第432章 楚王震怒,昭齊算計(第一更)第99章 樂毅VS白起?不如……第125章 大王,主父打義渠,行不行啊第356章 秦王昭氏各有計(第一更)第506章 冬至(第一更)第210章 燕王,你這點東西讓寡人很難辦事啊(第二更)第60章 主父出兵,蘇秦到訪第428章 荀況趕考記(第三更)第11章 太傅,你這個人思想出了問題第98章 勾心鬥角的秦國政壇第136章 主父趙何共商國是第256章 勸降,屠城第138章 藺相如,寡人終於等到你了第481章 宛城之戰揭幕(第一更)第384章 暴鳶之死(第二更)第126章 義渠城破第221章 田單,即墨(4.5K章節,第一更)第471章 白起不找寡人,寡人就去找他(第一更)第15章 安陽君的五百甲士第173章 蘇秦妙計安齊王(第三更)第67章 齊國撤軍第481章 宛城之戰揭幕(第一更)第200章 白起攻,秦開守(第二更)第65章 是否回援邯鄲?主父的猶豫。第366章 肥義求見(第一更)第451章 太上皇這個稱號如何(第一更)第261章 啓封城的夜晚靜悄悄(第一更)第465章 克魯關(第三更)第525章 龍城(第二更)第204章 短兵相接(第一更)第395章 決定勝負的一刻鐘(第一更)第534章 禪讓大典(第一更)第198章 決戰日第171章 趙王,寡人今天吃定你了(第一更)第481章 宛城之戰揭幕(第一更)第273章 魏冉怒於前(今天就一更了)第197章 白起議戰(第二更)第307章 趙何的突然暗示(第一更)第25章 死間樂毅?第505章 白起亡(第二更)第92章 樂毅,不過如此第239 給穰侯的天大好處(第一更)第359章 趙氏祖孫同出遊(第二更)第513章 東胡王(第二更)第447 昭齊回師,白起復土(第二更)第511章 單單滅掉秦國好像沒有什麼挑戰性(第二更)第230章 諸卿,寡人打算親征(萬更求訂閱)第487章 不愧是你(第一更)第221章 田單,即墨(4.5K章節,第一更)第67章 齊國撤軍第427章 邯鄲紙貴(第二更)第195章 匡章要反?(第一更)第505章 白起亡(第二更)第25章 死間樂毅?第55章 齊國當真會內訌?第106章 會盟事成第45章 十六歲的大王,懂什麼兵事?第374章 殺田文,振薛國(第三更,萬更完畢求訂閱)第108章 韓魏各有憂愁第430章 幸福的一天(第一更)第300章 武陽降,燕國滅(第一更)第524章 匈奴(第一更)第20章 齊穩,秦出(求推薦票)第70章 敵進我退第459章 破新鄭(第一更)第518章 東胡亡(第一更)第286章 燕國大危機(第一更)第473章 寡人還有別的選擇嗎?(第三更)第220章 恭喜薛王,賀喜楚王(6.7k章節,一萬一更新完畢求訂閱)第104章 巫術破趙人邪術!第193章 蘇秦計(第二更)第224章 尷尬的蘇秦(一萬五更新完畢,求訂閱)第508章 邯鄲暗潮,絕望季節(第一更)第370章 薛公,我們趙國是講道理的(第二更)第135章 鄒衍的五行之秘第426章 開科舉(第一更)第291章 宜陽破,武遂陷(第二更)第82章 看看王兒究竟搞的什麼名堂第57章 固陽城破第399章 初攻城(第二更)第239 給穰侯的天大好處(第一更)第79章 秦齊各有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