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淮泗楚宣王立威,競王冠商鞅背約盟
楚宣王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342年,時淮北、泗上之間仍有十幾個小國,楚宣王率三十萬楚軍東進淮北,齊威王則率二十萬齊軍南下泗上,越王之侯也率二十萬越軍出廣陵(揚州),北上淮北,就連宋君偃也率軍十萬東進徐州,四國軍隊爲爭奪淮北、泗上的千里膏腴之地而展開了激戰,楚宣王審時度勢,首先與越王之侯的二十萬越軍戰於淮北,於江蘇的淮安、鹽城大敗越軍,越王率着敗兵退回廣陵。楚宣王隨揮師北上,于徐州大敗宋軍、齊兵,奪得了徐州,宋君偃率着殘兵敗將逃回商丘。然後,楚軍與齊軍大戰於棗莊、臨沂,雙方相持數月,互有勝負。最後,楚軍集中優勢兵力,於棗莊大敗齊軍,接着又在臨沂打敗齊軍,齊軍向東撤走,奪得了山東日照、江蘇連雲港等海岸地帶。淮北、泗上爭奪戰以楚軍全面勝利而告終,除了山東的幾個小國外,淮北、泗上的十幾個小國盡入楚國版圖。
正當楚宣王與齊、越、宋三國軍隊大戰淮北之時,秦鞅不顧楚、秦兩國姻親聯盟,竟然率着二十萬秦軍,乘楚軍主力東進,於藍關兵分二路,一路東出洛南,一路東出商洛古道,二路秦軍會合於商州,趕走商州西南面丹江一帶的數百名楚軍,接着又揮師東出,奪取具有數千名楚軍把守的丹鳳和少習關(武關),並派大軍駐守商洛、丹鳳和少習關。把丹江以北,少習以西,連同整條商洛古道都併入秦國版圖。楚宣王聞訊,隨命十萬楚軍駐守淮北、徐州、泗上,率領二十萬楚軍班師回荊州。楚宣王派使者質問秦孝公說:“楚、秦兩國世代姻親,推心置腹如兄弟,昔日我出兵幫助秦國打敗三晉,並將洛南至靈寶七百里地讓與你父獻公,約定商州和商州古道乃楚、秦二國所有,共同經營管理。今你乘我率師東進,興兵東出商洛,趕走我商州、丹鳳、少習駐軍,是何道理?莫非你想撕毀楚、秦兩國世代姻親聯盟,存心要與楚國交惡嗎”?
秦孝公聽後竟裝落淚地說:“這些都是秦鞅揹着我乾的,只怪我當初把二十萬大軍的兵權交給了他,而今悔之已經不及呀”!楚國使者隨回到楚都荊州稟報楚宣王,秦孝公見楚國使者一走,立即八百里快傳衛鞅說:“你有大功於秦,我本欲與你共同分享秦國,可現如今楚宣王派使者前來質問,它日必定興師問罪,奈何!奈何。現在我將商州、洛南、丹鳳七百里地都賜給於你,命你爲侯,封你爲商,你可自立,不必再回咸陽了”。秦鞅不知是理,隨號商君,自立商國,並改姓名爲商鞅,接着令軍士大興土木,建造了從商洛到商南的第一座規模宏大的城池商邑(在現丹鳳縣),阻斷商洛到商南的商州古道,並增高加固少習關,並以大軍十萬駐紮在商邑、少習,大軍十萬駐紮在商州、洛南,並招兵買馬,擴軍備戰。楚宣王大怒,正想舉兵討伐商鞅,前方快馬來報,齊威王正聚集軍隊,南下泗上,魏惠文王舉兵南下週口。楚宣王西伐商鞅的事隨暫時放下,令大將屈武(屈匄之父)率十萬楚軍駐守商南、浙川,然後移師十萬於周口、阜陽,十萬于徐州、淮北。魏、齊軍隊聞訊,隨不敢南下。翌年,楚宣王重病,歲末死,在位三十年。臨死前,乃念念不忘商州的祖上楚地。
楚宣王死前,楚國疆土東至山東南部的臨沂、徐州、淮北、鹽城至廣陵與越國接壤,北至河南周口、方、葉,西至洵陽、山陽和巴、黔。地闊四千餘里,人口二千多萬。楚宣王在位三十年,拓地淮北、泗上近千里,卻丟失了禹州、古城、丹鳳、少習關和商州古道數百里之地。楚宣王死後一年,秦孝公病死,太子惠文君立,是爲秦惠文公,十三年後纔開始稱王。秦孝公死前,秦國疆土二千餘里,人口五百萬,拓地至關東的華陰和洛南以北至靈寶以及陝東南的商洛、丹鳳千里之地,但商州、洛南與丹鳳周長七百里地便成爲秦鞅的私人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