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宮筵(二)

以平和的語氣,委婉道出其實暗藏機鋒的言辭,最不可思議的是此子的面色從始至終不起波瀾,這即是宋王偃對蒙仲“言辯”的印象。

而在惠盎看來,他義弟蒙仲方纔的“言辯”似乎是間乎道、名兩家之間:道家的辯論主張“以理服人”,即用最樸素的道理說服對手;而名家則過於注重“辯勝”,可能有些話其實沒什麼道理,但就是說的你啞口無言。

就拿方纔來說,蒙仲借宋王偃的“想法”來反制仇赫,其實是不合道理的,但乍一聽卻讓人感覺:嘿,似乎還真有點道理。

這就是名家的虛辭之辯,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亦不難找出其中的漏洞。

這不,在愣了半響後,仇赫回過神來了,問蒙仲道:“你這小子好是無禮。你又不是宋王,哪裡曉得宋王的心思呢?”

蒙仲立刻平靜地回答道:“仇大夫又不是小子,又怎麼曉得我不知大王的心思呢?”

“呵。”

惠盎在旁忍不住笑了出聲。

他是惠施的族侄,又與莊子關係親近,當然知道發生於惠施與莊子之間的“濠梁之辯”,非但他知道,宋王偃也知道,因此他二人皆忍不住露出了幾絲笑容。

說實話,仇赫並非是以辯才著稱的趙王重臣,但能將這樣一位趙國的重臣逼到這份上,足可見蒙仲這位莊子弟子在“言辯”方面的才能。

可能是覺得與蒙仲似這般鬥嘴般的辯論頗爲掉價,仇赫擡手做了一個停止的動作,對蒙仲說道:“在下素知惠子、莊子兩位夫子善於雄辯,小兄弟乃莊夫子的弟子,又學了惠子的論著,自然善於雄辯,在下甘拜下風。……在下只是不解,莊夫子亦是宋國人,難道他不想宋國變得更加強大麼?”

聽聞此言,蒙仲平靜地說道:“僅憑這句話,小子便知仇大夫不瞭解夫子。夫子乃‘求道之人’,追求的是天地至道,天道之下,皆是凡人,無有國界之分。在夫子眼中,只有兩類人,即得道者與失道者。不凝滯於物,遊心於德之和,方得逍遙。”

“……”

仇赫抿了抿嘴脣,沒有說話。

說實話,蒙仲最後那句話,他是真沒弄懂。

這就很尷尬,明明感覺似乎被人教訓了,卻又不知對方究竟說的什麼,也就無從反駁。

而事實上,不單單是他,別說宋王偃,就連惠盎也不是很明白,畢竟惠盎學的太雜,道、名、儒、法、墨等各家學術皆有涉及,但並沒有空暇深入學習道家的思想,不像蒙仲有莊子在旁授業解惑。

當然,儘管沒有弄懂蒙仲最後一句話,但後者整段話的大致意思,仇赫還是能聽懂的,即莊子思想境界高,懶得參與俗世的爭鬥。

於是他問蒙仲道:“既然莊夫子自己不願參與俗世的爭鬥,而你作爲其弟子,卻服役從軍,究竟是夫子的問題,還是你的問題呢?”

蒙仲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夫子乃得道之人,精神已超脫於俗世,自然不可再用‘宋人’束縛之;而小子尚未得道,未能領會夫子的思想,身爲宋人,爲宋國而戰,名正言順,這又有什麼疑問呢?反觀仇大夫,既已擔任宋國國相,卻屢屢爲趙國謀利,小子覺得……名不正言不順吶。”

仇赫再次語塞。

說實話,他擔任宋國國相,其實只是趙宋兩國的一場交易,但此刻偏偏宋王偃與惠盎都不及時出面解釋,這就讓仇赫顯得很尷尬,顯得他有點“吃裡扒外”的意思。

仇赫不傻,當然明白宋王偃與惠盎沒有及時出面爲他解釋,其實就是暗惱他最近一個勁地慫恿宋國與齊國開戰,因此才樂得讓他被年僅十幾歲的蒙仲說得啞口無言。

他想了想,接着向蒙仲解釋的機會,再次向宋王偃表明立場:“小子,你這話不對,在下受趙王之命促成「趙宋同盟」,乃是爲趙、宋兩國的利益,二十幾年前,趙王初繼位,諸國試圖瓜分趙國,當時全賴宋王仁義相助,與趙國並肩而戰,這份恩情,趙王銘記於心。趙王曾對左右言,秦燕韓等皆不可信,唯宋王仁義,趙國可予信賴。今齊國傲立於東,爲趙、宋兩國心腹之患,兩國當精誠攜手,若能如此,雖齊國勢大,又何足懼哉?”

此時,惠盎突然插嘴道:“然而,我宋國攻伐滕國,死傷無數,可趙國卻遲遲不攻伐中山,試圖讓我宋國全盤牽制齊國,這即是仇相所謂的‘精誠攜手’?”

仇赫搖了搖頭,說道:“惠大夫此言未免狹隘,戰爭之事,哪有不死人的,若因此便輕言放棄,如何鑄成霸業?”

『反正橫豎死的不是你趙人是吧?』

惠盎臉上露出不悅之色,旁邊蒙仲亦皺了皺眉。

蒙仲淡淡說道:“戰爭之害,並非是一場戰役死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母親喪失了兒子、子女失去父親、弟弟失去兄長,且這樣的悲劇,又反反覆覆重複了多少回。仇大夫以「戰爭哪有不死人」一言蔽之,小子以爲……相當不妥。”

頓時間,殿內鴉雀無聲,惠盎驚訝乃至動容地看着蒙仲,仇赫則更多是驚訝,唯獨宋王偃,深深看了一眼蒙仲,沉默不語。

待片刻的死寂後,仇赫問蒙仲道:“小子,你誇誇其談,可有攻陷滕國之法?”

“當然有。”

蒙仲絲毫不怵仇赫的刁難,正色說道:“滕國乃仁義之國,當首用「文伐」。”

“文伐?”宋王偃亦產生了幾許興致,問蒙仲道:“何謂文伐?”

“因其所喜,以順其志。苟能因之,必能去之。再者,離間其所親,賄賂其左右,輔其淫樂,養其亂臣,此謂之文伐。”蒙仲平靜說道。

“此……《周書陰符》?”仇赫在回憶了一下後,驚訝地問道。

所謂的《周書陰符》,其實就是蒙仲所觀閱的《太公兵法》。

旋即他又笑着說道:“說了這麼多,你卻還沒道出破滕國的計策。”

見此,蒙仲便淡淡說道:“「易地」即可。……用我宋國的陶邑,去交換滕國,滕國君主若允許,則我宋國不費一兵一卒,即可得到滕國。”

聽聞此言,宋王偃、惠盎、仇赫三人皆微微一愣。

旋即,宋王偃頗有些難以置信地說道:“你要寡人用陶邑去交換滕國?你可知陶邑是何等城池嗎?”

“陶邑乃曾經曹國的都城,極爲殷富。”

“那你還讓寡人用陶邑去交換滕國?”宋王偃樂了。

沒想到蒙仲卻說道:“若付出區區一個陶邑,就能讓宋國以全盛的國力面對齊國;而滕國縱使易地得到陶邑,夾處於趙宋兩國之間,亦只能與趙宋兩國爲盟。試問,爲何不能?”

“……”

宋王偃聞言一愣,旋即皺着眉頭陷入了沉思。

殿中,惠盎亦小聲唸叨着「易地」,臉上不由地露出驚愕、迷茫、懊悔等複雜的表情。

不可否認,用陶邑去交換滕國,那肯定是宋國吃虧,可反過來說,此計能讓宋國不費一兵一卒就交換到滕國,可直接將軍隊部署到「南湖」的北岸,既能威脅齊魯,又能直接威脅到薛邑,簡直就是上上之策。

“若是滕弘不肯交換呢?”宋王偃忽然問道。

蒙仲當然知道滕弘是誰,聞言回答道:“小子方纔道出此計,大王難以置信,由此可見,滕國遠不如陶邑,相信世人也如此認爲。……這般優厚的條件,滕國君主仍不肯接受,那就是他理虧,此後大王聲討,可謂名正言順。……再者,我宋國若提出此事,亦等同於向滕國釋放善意,若最後仍難免戰爭,則滕人或會責怪其君主貪婪,而滕國君主,或亦會心中後悔,不像眼下,滕國自上而下萬衆一心,聯合抗擊宋兵。”

聽聞此言,宋王偃面上閃過一陣青白之色,旋即低聲對惠盎說道:“惠盎,這是你的責失!”

惠盎滿臉羞愧,訕訕地點了點頭:“臣慚愧……臣沒有想到。”

見此,蒙仲心中暗自感慨。

他能理解宋王偃、惠盎這等人物竟沒有想到這麼簡單的辦法,其原因就在於人性想要“奪佔”卻難有“割捨”——誰願意將自己得到的東西再讓出去呢?

然而世上有很多事就是這樣,只要稍稍退後一步,那就是另外一番天地。

就好比滕國這件事,若宋王偃能剋制“奪佔”的慾望,宋國可能不費一兵一足就能得到滕國那塊土地,早早在那裡部署好兵力,又豈會弄到眼下的下場,苦戰兩年餘,卻仍未徹底掃除滕國,甚至於,還促成了滕國上下一心抗拒宋國的局面。

“這就是道家的智慧啊。”

宋王偃感慨了一句,被蒙仲一番話說得心煩意亂的他,再也沒有心情繼續今日的筵席。

筵席結束之後,仇赫告辭離去,而惠盎與蒙仲二人,則被宋王偃留了下來,後者領着二人漫步走在夜空下的宮廷。

惠盎本以爲宋王偃打算賞賜他義弟蒙仲什麼,卻沒想到宋王偃將他們二人領到偏殿的走廊轉角時,忽然轉過身來問蒙仲道:“小子,據寡人所知,你祖父蒙舒、父親蒙瞿、兄長蒙伯,皆亡於我國的戰役,是故此番徵兵纔會由你前來……你,恨寡人麼?”

惠盎聞言一愣,驚愕地看向蒙仲,畢竟蒙仲並不曾告訴他祖父、父親、兄長皆亡於戰役的事。

目視着眼前的宋王偃,蒙仲眼中閃過幾絲複雜之色。

良久,他緩緩張開嘴脣。

“恨!”

第247章:戰場立信(二)【二合一】第71章:三月第422章:七月第153章:沙丘事變【二合一】新的一年,新的目標!第320章:大戰前夕(二)【二合一】第392章:戰局驟變【二合一】第155章:沙丘事變(三)【二合一】第173章:九月(二)【二合一】第148章:事與願違(二)【二合一】第451章:諸國紛爭(二)第198章:蒙仲與田章(四)【二合一】第66章:孟子(三)第291章:方城初戰(二)第330章:深夜追擊【二合一】第394章:門水之戰【二合一】第266章:食邑之酬【二合一】第252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二合一】第364章:魏王遫六年【二合一】第42章:宋王偃第304章:攻城戰【二合一】第49章:抵達滕國(三)第231章:初會【二合一】第440章:五國伐齊(三)第191章:劇變的形勢【二合一】第133章:蒙仲與趙王何第275章:屈原【二合一】第249章:“先手反制”vs“後發反制”【二合一】第274章:誘拐楚民【二合一】第84章:決定(二)第150章:七月下旬【二合一】第347章:抽暇故里【二合一】第187章:抵達高唐【二合一】第193章:抵達逼陽【二合一】第62章:拜訪孟子第348章:馳援郯城【二合一】第297章:大戰前夕【二合一】第281章:口頭約定【二合一】第46章:宮筵(三)第50章:人心第261章:交鋒!【二合一】第248章:入夜【二合一】第308章:攻勢暫止【二合一】第300章:秦軍暫退【二合一】第101章:巡視軍營第96章:點兵(四)第37章:再次徵兵第157章:各方事態【二合一】第323章:泄露【二合一】第84章:決定(二)第422章:七月第244章:暴鳶【二合一】第363章:三晉抱團?【二合一】第183章:萬分之一的機會【二合一】第127章:風起邯鄲第419章:僵持第62章:拜訪孟子第68章:入冬(二)第298章:初戰【二合一】第304章:攻城戰【二合一】第54章:墨者與井闌(三)第247章:戰場立信(二)【二合一】第438章:五國伐齊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218章:婚事罷【二合一】第181章:負隅頑抗【二合一】第160章:窺營【二合一】第267章:回國慶功【二合一】第190章:返回宋國【二合一】第411章:形勢大變第123章:匡章(二)第277章:巧說屈原【二合一】第143章:賭鬥【二合一】第423章:抉擇第397章:明修暗度第233章:追殺【二合一】第269章:劇辛之信【二合一】第383章:糾結【二合一】第145章:事後第191章:劇變的形勢【二合一】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278章:暴鳶來訪【二合一】第289章:出人意料的白起【二合一】第33章:喪禮(二)第38章:拜別莊子第4章:家境第453章:秦白起、魏蒙仲!第206章:孤注一擲(二)【二合一】第134章:蒙仲與趙王何(二)第68章:入冬(二)第244章:暴鳶【二合一】第9章:籌謀第349章:再見樂毅第223章:段幹氏【二合一】第321章:翟章抵達【二合一】第365章:再回大梁【二合一】第24章:王欲興兵伐國第257章:騎兵vs步卒【二合一】第159章:來臨的決戰【二合一】第450章:諸國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