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楚策三(1)

蘇子謂楚王

[原文]

蘇子謂楚王曰①:“仁人之於民也,愛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於親也,愛之以心,事之以財。忠臣之於君也,必進賢人以輔之。今王之大臣父兄,好傷賢以爲資,厚賦斂諸臣百姓,使王見疾於民,非忠臣也。大臣播王之過於百姓,多賂諸侯以王之地,是故退王之所愛,亦非忠臣也,是以國危。臣願無聽羣臣之相惡也,慎大臣父兄,用民之所善,節身之嗜慾,以百姓②。

“人臣莫難於無妒而進賢。爲主死易,垂沙之事③,死者以千數。爲主辱易,自令尹以下,事王者以千數。至於無妒而進賢,未見一人也。故明主之察其臣也,必知其無妒而進賢也。賢臣之事其主也,亦必無妒而進賢。夫進賢之難者,賢者用且使己廢,貴且使己賤,故人難之。”

[註釋]

①蘇子謂楚王:這裡的蘇子和楚王都是假託人物,不能指實。②以百姓:“以”下恐有缺文。③垂沙之事:指前301年,秦和齊、韓、魏共同攻楚,殺死楚將,攻佔垂沙的事。

[譯文]

蘇秦對楚王說:“仁愛的人,對於百姓,總是真心去愛他們,用善良的言辭去撫慰他們。孝子對於自己的父母,總是真心敬愛他們,用財物供養他們。忠臣對於自己的君主,一定推薦賢人去輔佐他。現在大王的宗親、臣子們,總是喜歡誹謗賢人,以此作爲提高自己的資本,對百姓加重剝削,使大王受到百姓的怨恨,他們可不是忠臣啊。大臣在百姓當中指責大王的過失,又把大王的很多土地割給其他諸侯,因而排斥受到大王重視的人,這也不是忠臣的作爲,所以國家就處於危險的境地。我希望你不要聽信任羣臣互相攻訐之詞,慎用大臣與宗親,要用百姓喜歡的人,節制嗜慾,以此來親睦百姓。

“作爲人臣,最難做到的是不忌妒而推薦賢才。爲君主而死並不難,像垂沙戰役,死了的有好幾千人。爲君主忍辱負重也容易,像從令尹以下,爲大王辦事的人也有幾千人。至於能不妒忌而推薦賢才的,卻沒有見到一人。所以,明主考察他,必須瞭解他能否不妒忌而舉薦賢才。賢臣爲他的君主辦事,必須要做到不妒忌而推薦賢才。推薦賢才之所以很難,是因爲一旦賢才受重用,會使大王不再重視自己,賢才受尊崇也會使自己的地位降低,所以人們很難做到這一點。”

蘇秦之楚

[原文]

蘇秦之楚,三日乃得見乎王①。談卒,辭而行。楚王曰:“寡人聞先生,若聞古人。今先生乃不遠千里而臨寡人,曾不肯留②,願聞其說。”對曰:“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謁者難得見如鬼③,王難得見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聞命矣。”

[註釋]

①三日:一說,作“三月“;一說,作“三年”②臨:猶言見。③桂:又名木犀,珍貴木材。謁者:官名,掌管爲賓客傳達的人。

[譯文]

蘇秦到了楚國,等了三天,才被楚王接見。兩人談完話,蘇秦就辭別楚王,準備離開楚國。楚王說:“我久聞先生大名,如同仰慕古代的賢人一樣。現在先生不遠千里,來這裡見我,竟然不肯停留片刻,希望知道您不肯留下的原因。”蘇秦回答說:“楚國的食物比美玉還珍貴,柴火比桂樹還金貴,傳達的官員像鬼一樣難以見到,大王像天帝一樣難以拜見。仙子阿您是讓我拿美玉當糧食吃,燒桂樹當柴禾,通過鬼去見天帝,難道可行嗎?”楚王打斷蘇秦的話,說;“請先生到客館安歇吧,我聽到您的命令了。”

楚王逐張儀於魏

[原文]

楚王逐張儀於魏①。陳軫曰:“王何逐張子?”曰:“爲臣不忠不信。”曰:“不忠,王無以爲臣;不信,王勿與爲約。且魏臣不忠不信,於王何傷?忠且信,於王何益?逐而聽則可,若不聽,是王令困也。且使萬乘之國免其相,是城下之事②也。”

[註釋]

①楚王逐張儀於魏:當時張儀相魏。②城下之事:此處謂楚令魏免其相,有如城下結盟之恥。

[譯文]

楚王讓魏國驅逐張儀。陳軫說:“大王爲什麼要驅逐張儀呢?”楚王說:“作爲人臣,他不盡忠也不守信。”陳軫說:“他不能盡忠,大王可以不用他做臣子;他不能守信用,大王就不要與他結約。再說魏國的大臣不忠不信,對大王有什麼壞處呢?如果他既忠誠又講信義,對大王又能有什麼好處呢?如果您想驅逐他,魏王採納了你的建議還好,如果不採納,這倒成了大王的命令不能受諸侯重視。再說您讓萬乘之國罷免他的相國,這就好像讓魏國遭遇城下之恥。”

張儀之楚

[原文]

張儀之楚,貧。舍人怒而欲歸。張儀曰:“子必以衣冠之敝,故欲歸。子待我爲子見楚王。”當是之時,南後、鄭袖貴於楚①。

張子見楚王,楚王不說。張子曰:“王無所用臣,臣請北見晉君。”楚王曰:“諾。”張子曰:“王無求於晉國乎?”王曰:“黃金珠璣犀象出於楚,寡人無求於晉國。”張子曰:“王徒②不好色耳?”王曰:“何也?”張子曰:“彼鄭、周之女,粉白墨黑③,立於衢④閭,非知而見之者,以爲神。”楚王曰:“楚,僻陋之國也,未嘗見中國之女如此其美也。寡人之獨何爲不好色也?”乃資之以珠玉。

南後、鄭袖聞之大恐,令人謂張子曰:“妾聞將軍之晉國,偶⑤有金千斤,進之左右,以供芻秣⑥。”鄭袖亦以金五百斤。張子辭楚王曰:“天下關閉不通,未知見曰⑦也,願王賜之觴⑧。”王曰:“諾。”乃觴之。張子中飲⑨,再拜⑩而請曰:“非有他人於此也,願王召所便習而觴之。”王曰:“諾。”乃召南後、鄭袖而觴之。張子再拜而請曰:“儀有死罪於大王。”王曰:“何也?”曰:“儀行天下遍矣,未嘗見人如此其美也。而儀言得美人,是欺王也。”王曰:“子釋之。吾固以爲天下莫若是兩人也。”

[註釋]

①南後:楚懷王后。鄭袖:楚懷王寵夫人。②徒:就。③粉白墨黑:形容女子面如白粉,發如黑墨。④衢(qú):大道。⑤偶:我。⑥芻秣:馬食用的草料。⑦見曰:相見之日。⑧觴:酒杯,這裡是說飲酒。⑨中飲:喝酒喝到一半的時候。⑩再拜:拜兩次。便習:左右親近的人。

[譯文]

張儀到楚國以後,身上的盤纏都用光了。舍人們都很生氣地打算回去。張儀說:“你們一定因爲衣帽破了,所以想回去。你們稍安勿躁,我替你們去見楚王。”這個時候,南後和鄭袖很受楚王的寵幸。

張儀去拜見楚王,楚王很不高興。張儀說:“大王如果覺得我對您沒什麼用處了,我請求到北面去拜見晉君。”楚王說:“好吧。”張儀說:“大王對晉國有什麼要求嗎?”楚王說:“黃金、珠璣、犀角、象牙都出產在楚國,我對晉國沒有什麼要求。”張儀說:“大王就不好美色嗎?”楚王說:“你說什麼?”張儀說:“鄭國、周國的女子,面如白粉,發如漆墨,站在街市上,若是沒有見過她們的人,一定會認爲是神女下凡了。”楚王說:“楚國是一個偏僻鄙陋的國家,從沒有見過中原女子像你說的那麼美麗。我爲什麼偏偏不好美色呢?”於是楚王送給張儀不少珍珠美玉。

南後和鄭袖聽說此事之後,十分害怕,於是便派人對張儀說:“我們聽說將軍將要動身到晉國去,我這裡有千斤黃金,送給您身邊的隨從,作爲養馬的草料錢。”鄭袖也將金石五百斤贈送給了張儀。張儀在楚王辭別的時候說:“現在各諸侯之前的交通阻隔,道路不通,不知道我何時才能夠再和大王相見,希望大王能賜給我酒宴踐行。”楚王說:“好的。”於是就設酒宴款待張儀。酒喝到一半的時候,張儀對着楚王拜了兩次,請求道:“現在這裡也沒有外人,希望大王可以將身邊親近之人邀請過來一起暢飲。”楚王說:“好的。”於是就將南後和鄭袖兩人招來,一同飲酒享樂。張儀又拜了兩次向楚王請罪說:“我對大王犯下了死罪呀。”楚王說:“爲什麼這麼說呢?”張儀說:“我走遍全諸侯各國,還從來沒有見過像南後、鄭袖這樣漂亮的美人,之前,我還聲稱要去爲您找美人,這就好比是在欺騙大王您哪!”楚王說:“您放心好了。我本來就認爲天下的美女美人沒有一個能比的過她倆。”

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張儀

[原文]

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張儀①。未至,惠王死。武王逐張儀。楚王因收昭雎以取齊②。桓臧爲雎謂楚王曰③:“橫親之不合也④,儀貴惠王而善雎也。今惠王死,武王立,儀走,公孫郝、甘茂貴。甘茂善魏,公孫郝善韓。二人固不善雎也,必以秦合韓、魏。韓、魏之重儀,儀有秦而雎以楚重之。今儀困秦而雎收楚,韓、魏欲得秦,必善二人者。將收韓、魏輕儀而伐楚,方城必危。王不如復雎⑤,而重儀於韓、魏。儀據楚勢,挾魏重,以與秦爭。魏不,合秦,韓亦不從,則方城無患。”

[註釋]

第82章 韓策三(2)第6章 秦策(1)第76章 韓策一(2)第70章 魏策三(2)第76章 韓策一(2)第66章 魏策二(1)第7章 秦策(2)第13章 秦策二(2)第10章 秦策(5)第92章 燕策三(2)第7章 秦策(2)第37章 楚策一(2)第55章 趙策三(1)第28章 齊策四(1)第22章 齊策一(1)第20章 秦策四(2)第57章 趙策三(3)第65章 魏策一(3)第68章 魏策二(3)第59章 趙策三(5)第91章 燕策三(1)第74章 魏策四(3)第63章 魏策一(1)第5章 西周策(2)第66章 魏策二(1)第62章 趙策三(8)第14章 秦策二(3)第24章 齊策一(3)第63章 魏策一(1)第16章 秦策二(5)第60章 趙策三(6)第64章 魏策一(2)第27章 齊策三(2)第26章 齊策三(1)第81章 韓策三(1)第1章 東周策(1)第29章 齊策四(2)第44章 楚策四(1)第75章 韓策一(1)第40章 楚策二(1)第80章 韓策二(3)第40章 楚策二(1)第68章 魏策二(3)第30章 齊策四(3)第77章 韓策一(3)第95章 宋、衛策(2)第91章 燕策三(1)第56章 趙策三(2)第22章 齊策一(1)第31章 齊策五(1)第34章 齊策六(2)第29章 齊策四(2)第91章 燕策三(1)第63章 魏策一(1)第24章 齊策一(3)第71章 魏策三(3)第33章 齊策六(1)第52章 趙策二(2)第35章 齊策六(3)第72章 魏策四(1)第91章 燕策三(1)第54章 趙策二(4)第34章 齊策六(2)第61章 趙策三(7)第43章 楚策三(2)第1章 東周策(1)第60章 趙策三(6)第69章 魏策三(1)第63章 魏策一(1)第5章 西周策(2)第61章 趙策三(7)第39章 楚策一(4)第60章 趙策三(6)第85章 燕策一(2)第30章 齊策四(3)第14章 秦策二(3)第31章 齊策五(1)第57章 趙策三(3)第5章 西周策(2)第6章 秦策(1)第58章 趙策三(4)第15章 秦策二(4)第45章 楚策四(2)第46章 楚策四(3)第54章 趙策二(4)第39章 楚策一(4)第7章 秦策(2)第38章 楚策一(3)第96章 中山策(1)第66章 魏策二(1)第29章 齊策四(2)第80章 韓策二(3)第72章 魏策四(1)第95章 宋、衛策(2)第43章 楚策三(2)第32章 齊策五(2)第22章 齊策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