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錦衣衛

第701章 錦衣衛

“陛下說了,今夜不逗留休整,直接趕赴遼陽。”

李若鏈策馬上前,看向一旁勇衛營都指揮使黃陵。

對這一任勇衛都指揮使,李若鏈算不上熟悉。

尤其是自御前營建立後,他對禁軍的關注,自然就集中在御前營之上,誰能想到,天子出行,隨行護駕者,竟非是御前營,而是勇衛營。

這一點,李若鏈顯然沒有預料到。

待到反應過來後,顯然就已經遲了。

他自然清楚,錦衣衛的地位,在很早以前,就有所變化。

雖還是天子禁軍序列,但在前明之時的諸多錦衣衛職能,都被剝奪。

如祭祀典禮諸多禮儀大事,在以往,皆是錦衣衛爲首要護衛,亦是錦衣衛地位的象徵。

當下,這些職能,早已不屬於錦衣衛。

哪怕是情報一項,錦衣衛的職能,也被劃分。

東廠有實無名,但其勢力,早已隨着內廷所屬的那覆蓋天下的商行錢莊而徹底覆蓋整個天下。

總參情報部有名有實,且還有諸多武勳支撐,財力人力皆不缺,天時地利人和也不缺一樣。

大恆疆域之外,與錦衣衛,已經沒有絲毫關係。

大恆內部,還有“東廠”虎視眈眈。

且,李若鏈很清楚,往日一直伴天子駕前的御前營,爲何這一次未曾隨駕而行。

大恆的御前營,就是前明的錦衣衛!

天子親軍,執儀仗禮儀,專祭祀大事,這是御前營替代的錦衣衛職能。

同時,御前營還有着如東廠那般有實無名的情報體系,這一點,雖說極其隱秘,李若鏈估計,滿朝文武,察覺到的,也沒幾個。

甚至連他,若非機緣巧合,也難以察覺。

但事實上,就是如此。

御前營,就是一個有實無名的錦衣衛。

如此,御前營留於京,靖國公坐鎮於京,其中意味着什麼,無疑很是清晰。

其中詳情,他也不敢打探太多。

同樣清楚的一點,那就是錦衣衛,也絕非他的一言堂。

盯着他的,盯着錦衣衛的,也絕對不在少數。

當年魏忠賢批示的一場死士培訓,成就了大恆,同樣,也成就了錦衣衛……

當下的錦衣衛,亦或者說,當下的他,似乎經過處在了一個極其尷尬的地步。

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一切,都由不得他操縱絲毫,他的一切,一舉一動,皆在天子掌控。

要他進,就得進,要他退,就得退,要他死,就得死……

時至如今,他也只希望,能夠繼續維持住錦衣衛,他自己,能夠安安穩穩的直到告老致仕。

能夠到這一步,加上他這些年的苦勞,以及與朝中文武的人脈聯繫,也足以保他李家數代興盛了。

而這一切的前提,那就他這個錦衣衛指揮使,能夠安穩直至致仕。

這一點,就連他自己,也沒信心。

之前諸多內亂,已然讓天子對錦衣衛,對他李若鏈,產生了極其嚴重的信任危機。

那東廠,御前營的出現,這方面的原因,必然不在少數。

他之所以還能存在,無非就是天子還在顧及往日之情份。

若司職再出錯,這情份,還能維持多久,顯然就是一個未知數了。

“行,我去安排。”

黃陵點了點頭,也沒有與李若鏈多言。

禁軍將帥,最大的禁忌,就是與外臣有過多聯絡。

文也好,武也罷,哪怕與京軍,也是完完全全的兩個體系。

這一點要是弄不清楚,那黃陵也到不了勇衛營都指揮使這個位置。

此時暮色已臨,風雪漫天之間,火光閃爍,車隊緩緩前行,

天子雖是微服,但隨行護駕者,自然不在少數。

勇衛數百鐵騎,錦衣衛百餘銳士。

如此軍力,莫說還是在大恆境內,就算是在草原,也足以面對大多數意外情況了。

舟車前行,天子也未曾歇息,桌面政事倒也未曾處理,天子透過車窗,望着車外昏暗的風雪之景,儼然一夜無眠。

時至翌日正午之時,天子之駕,才堪堪抵達遼陽府。

遼省的天氣,亦是說變就變,本還風雪交加,似轉眼便已烈陽高照。

白茫茫的天地,再加上刺眼之烈陽,入目之處,儼然有種難言的不真實之感。

天子依舊是在地圖上隨意選了一村落,便下令讓車隊朝其駛去。

李家村,位於遼陽府知河縣,村落七十八戶,共四百五十三口人。

天子桌案之上,這一本戶籍黃冊,儼然將天子此行的目的地之情況,記錄得一清二楚。

只不過,這一次,村中之景,較之以往,卻儼然有些不同。

“秋收,應該已經過了吧?”

相隔老遠,天子看着村中官吏收糧之景,皺眉問道。

“回稟陛下,農稅收取時間,一般都在秋收之後至年末這一段時間……”

一旁李若鏈立馬回道。

天子眉頭一挑,卻也明顯來了興趣。

每年朝廷彙總的數據,是農稅商稅年年新增,但具體到基層,這稅,如何收,收取的程序爲何,天子還沒有親眼見過。

“都在這侯着,你們幾個跟朕去。”

天子擺了擺手,便走下馬車,翻身上馬,便策馬而去。

此刻,村中盡是喧囂,百姓們排着隊站在打穀場,一排長桌擺在一側,有官員執筆而坐,也有官員清點上繳之糧,更有官員提着稱稱着百姓上繳之糧。

天子幾人突然到來,在這人羣匯聚的喧囂之際,也沒有引起絲毫波動。

“朕記得,文宣司,每年都有至基層宣傳朝廷農商之策的任務吧?”

望着這喧囂之景,天子似是想起了什麼,突然問道。

“回稟陛下,每年都安排了。”

李若鏈抱拳應聲。

天子點了點頭,大恆的農稅之策,很是簡單。

沒有其他的任何苛捐雜稅,對百姓而言,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田畝稅!

按畝徵稅,畝產多少,由朝廷擬定。

而這個畝產的數據,則是由朝廷統計歷年田產數據,得出一個平均數值而定。

至於百姓是繳實物,還是繳錢銀,這一點,在之前,是必須繳糧,不得折銀,而隨着紙幣推行,朝廷對天下統籌之力加強,對此,也就沒有了強硬規定。

要繳糧,就按朝廷制定的田畝地產數量,按比例繳稅,要折錢代替,那就按朝廷糧行收購糧食的價格折錢代替。

當然,其他沒有任何硬性規定,但這個錢,卻必須是大恆紙幣,金屬貨幣一律不允許作爲稅款繳納。

如此之政策,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讓政策儘可能的簡單易懂,文宣司每年宣傳,也是讓政策儘可能的讓每個百姓都明白,都能懂。

只有如此,官員上下其手的區間,也就才更小。

……

(本章完)

第518章 廣撒網,多撈魚!第715章 禁忌第543章 災情與戰爭第611章 災情 3000第14章 煉體境第91章 登基大典第585章 雲貴土司第519章 國之根本!第524章 時不我待第126章 陝西第678章 顧慮第256章 遼東的虎頭蛇尾。第296章 林丹汗之榮光!第591章 稅法與稅案第534章 南攻北守!第273章 洪承疇第297章 錯誤的信號第34章 安排第297章 錯誤的信號第671章 財富流通第719章 倭國第711章 官第376章 袁崇煥,林丹汗,代善!第111章 歷史再次分岔第529章 官與商第258章 堪用,不堪用……第73章 現狀第438章 未來可期第452章 白龍魚服 (4000+)第380章 海外第173章 戰後收穫第275章 文人的手段第613章 急功近利第705章 仁義禮智信第98章 幾筆水墨?第9章 樁功三境圓滿第501章 密摺第539章 餘毒未清第117章 推演判斷第254章 局勢第325章 一念定國運!第198章 遼東的新篇章第5章 樁功第635章 劉起元的決斷第392章 再臨大同第13章 破虜刀,提升!第429章 內閣閒議第408章 還有什麼存在下去的可能?第7章 藥房見聞第3章 能量變化第198章 遼東的新篇章第52章 大戰將臨第325章 一念定國運!第396章 最艱難的路第104章 農民軍的本質第297章 錯誤的信號第238章 輿論風向第234章 抵京第699章 六朝何事,只爲門戶私計。第90章 武學第567章 一個時代的落幕第638章 山海第133章 黨爭再起第378章 落幕第429章 內閣閒議第720章 起因經過第422章 必死無疑第514章 與國同休,世代尊榮!第492章 自古未有之權利第387章 前明宗室與土地兼併第60章 了結第679章 突如其來的念頭第284章 倒黴蛋第51章 襲來第372章 立國之劫第634章 天子的心思第657章 西北驟變第428章 滅我們的國,絕我們的種!第658章 草原第387章 前明宗室與土地兼併第243章 宴會與思考第142章 分之第284章 倒黴蛋第107章 膽大包天第29章 客棧第241章 封賞朝議第44章 謀劃第695章 遼省大開發第424章 一個月第422章 必死無疑第364章 入宮!第321章 福要雙至!第352章 愚蠢至極第689章 時間不夠第332章 朝鮮第136章 後金只有一個選擇第72章 街面上第164章 捷報抵京第472章 就沒有稱心如意的事!第409章 不折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