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戰臨

信陵君聽聞司莽所獻戰策,仍不滿足,定要他細述。司莽十分無奈,知道這位公子也和張輒一樣,雖飽讀兵書,卻未臨陣,對軍陣之事,無半點常識。只得從最基本的說起。

華陽城爲整個防禦體系的核心,所有糧秣、兵仗皆在於此;且城牆堅固,防禦體系完備,如以千人據城而守,雖萬人難以猝下。防守華陽不失,雖是全軍作戰要點,但相對而言,後軍的基本任務就是防守華陽。這一任務是難也難,說易也易:秦軍要出現在華陽城下,並形成圍攻之勢,必須突破前軍和中軍的防線;在沒有擊破前、中二軍之前,華陽城基本不會受到攻擊,這是易的一面;另一方面,一但華陽城遭到攻擊,那就說明魏軍受到重大損失,這時,信陵君作爲全軍首將,必須要以後軍獨立堅守華陽,以尋求戰場轉機,這將是全部戰爭最困難的一環。次一級的任務,是保證我軍側背不受秦軍進攻,並在戰局需要的時刻,投入增援力量,扭轉戰局。

信陵君再問:要如何佈陣,才能完成這些任務,特別是警戒側後和提供增援。

司莽道:“秦軍首日,必以試探爲主,多與前軍遊鬥,以窺吾隙。若得其隙,旦日必強力突之;若吾無隙可乘,則戰局遷延。複次,若前軍營陣失利,中軍猶可彌縫其間。秦難得手。以吾而言,首日作戰,必能察敵我之強弱而應之。故首日,後軍以四面策應爲要。”凡透過我陣的小股敵軍,必須主動加以殲滅,勿使成患;凡迂迴我軍的秦軍,必要堅守不動,勿使全軍受挫;凡前線需增援時,必須及時抽調兵力,趕到增援。在前幾天,還不需要考慮守城的事情,主要是依託城池,打一場主動防禦。

司莽解釋了一兩個時辰,才勉強讓一衆門客覺得心裡有底。信陵君道:“旦日整頓左營,及佈陣之事,皆卿任之。張先生執斧鉞爲卿前驅。”

司莽道:“臣豈敢,願附張先生後,爲一小卒。”

張輒道:“臣奉君命,爲司執斧鉞,但有所令,成則司之功也,有過,輒一身擔之!”

信陵君道:“豈敢勞先生若此。邂逅不如意,孤願擔之。願卿等及諸先生助我!”

司莽不敢再辭,隨着衆先生拜道:“敬喏!”

與司莽約定明日之事,司莽辭去。再與衆先生等約好各自任務,一衆先生亦相繼辭去。

待衆人離開,信陵君問張輒道:“曾兄處何如?”

張輒道:“未得音訊。臣敢問,勞軍糧車爲何尚未入城?”

信陵君道:“似聞唐叔有言,糧車夜來行走不便,可擇近處暫歇,明日再歸。”

張輒道:“臣所憂者,呂氏昆仲尚未入城。臣令其隨呂伯階往拜其親,不知虛實若何。”

信陵君不知所謂,用疑問的眼光看着張輒。張輒簡要介紹了自己晨起往赴呂氏車行,徵集車輛人員的事,說到呂伯階突然提出要隨隊赴鄉下會外室。“夫外室者,人之所私,多不足與外人道。而伯階再三求之,此爲可疑。故臣令呂氏伯仲隨其同往,以窺虛實。二人至今未歸,臣甚慮之。”張輒道。

信陵君道:“敢遣人往探之?”

張輒想了想,道:“軍事急迫,暫無餘力。……現曾兄縱至,亦無從入啓封矣。”兩人各辭禮而去。

華陽城在一片平靜的焦灼中,渡過了大戰前的夜晚……

次日鼓聲大作,各營齊集營前,開始列隊點名。經過一夜的勞碌,前線各營的防禦陣地已經修築齊備。前出警戒的武卒全部撤回。後軍是最爲安全的地方,雖只有五千民軍,但也修築起一座座點狀的營壘——這自然是根據司莽的建議,由張輒安排的:由於後軍有四出支援的可能,不能修築起連續的濠溝,以免妨礙機動;同時,由於司莽沒有建議,張輒也就沒有派出警戒部隊,——好在一夜無事。

各營的軍使紛紛馳往晉鄙大夫的帳中,而晉鄙大夫也派來簫間先生,親自向信陵君報告整個戰役的部署。在這之前,張輒已經領着幾位先生,執着信陵君的節鉞,和司莽一起,前往左營整頓。

簫間的介紹要言不煩,信陵君聽得懵懵懂懂,周圍的先生也沒有什麼表示。信陵君強行記下簫間所說的所有的話,準備在空閒時再“吐出來反芻”。最後,他對簫間先生道:“大夫處置甚當。吾軍性命,全賴大夫干城其間。但有所命,孤不敢辭!”簫間也不多言,辭去。

郭先生已經向四下派出了哨探,大約一個時辰一趟;四面城樓也都派出了瞭望,一班二人,按時輪換。華陽尉府周圍,固定安置一百門客,各有值司,也是按時輪換;華陽尉被要求留在內宅不得外出。信陵君身邊,常有十來個門客環繞,這個由各門客隨意。華陽城並不關閉,方便軍使往來。

晨起點軍,大梁尉託病未來,只委託了尉僚代行應點。信陵君送走簫間後,先到了大梁尉的房舍,向大梁尉表達慰問之意,並親自再面對面說了一遍自己對左營的處置。大梁尉顯得很有些疲憊地道:“於營中,臣不敢言老,然疲病,不由自己。……勞公子親至。……臣無德少才,一以公子之命是從。”

信陵君道:“大梁尉勞於國事,一病至此。敢請公子回城,親侍湯藥。”

大梁尉道:“孺子不堪重任,惟可效犬馬。臣爲君上之累,心甚不安,願以是兒奔走,鋒鏑不避。”

信陵君道:“願以大夫之意相告。”

大梁尉道:“適家老已轉其意,安置穩妥,臣心甚慰。營司莽及司空,皆可堪任,願君上信之、任之。”言甫畢,四下鼓聲大作,衆皆變色。大梁尉道:“戰起矣,恨不能驅馳左右!……不敢爲君上累!”信陵君一行趕緊辭出,直奔東城樓而去。路上,信陵君派出一名先生去請須賈大夫上樓。

登上東樓,迎面一輪朝陽正冉冉升起;朝陽下,一個個舉着節符的軍使在其間往來奔跑。

後軍由五千民軍和連新到的武卒共三千多武卒。得到命令的民軍在求生慾望的驅使下,已經克服所有的困難,連夜掘築出溝壘;鼓聲響起後,各營均開始列隊。信陵君登上城樓,向北望去,見左營塵土飛揚;塵土中,隱約可見整齊的隊列。復向南望,西營隊伍也整齊列隊。看來,新來的武卒雖然素質不高,士氣受到打擊,但畢竟是“老兵油子”,各種動作都還是到位的,在各級軍官的率領下,執行起來也像模像樣,看不出什麼破綻。信陵君心中一塊大石頭落了地。後軍在戰鬥初期,任務不重,主要是向四方警戒,與敵接觸的可能性很少,各營壘只是放出警戒人員,對戰鬥力要求不高;只要軍紀嚴明,就能起到安定全軍軍心的作用。

華陽城不過方里許,城牆上早已有一卒武卒佈防:東面城牆最爲接敵,安排一夥五十人,南北兩面各二十人,遠離戰場的西門只安排了十人瞭望;東城牆的五十人中,三十人常在城上,二十人則分兩隊在城中巡查,街坊之中,無節符嚴禁行走,否則直接斬殺;其餘人均在營中安坐,無戰則按時上城換防,戰時則依旗鼓出擊;各城門依然不關閉,以方便軍使往來。——所有這一切都是在夜間司莽與張輒商議妥當,回營後下令安排的。

不多久,張輒、司莽帶着左營的幾名軍使進了城;幾乎同時,右營的司空也進了城。他們立即被在四門守城的門客引到東城上。張輒二人先到,信陵君問了幾句,張輒道:“左營司勝甚得其力,敵襲之夜,已假司什伍夥卒,甚齊備。吾等至,但分二營,各假營司,而以司勝總督之。中營指爲將軍親營,司莽隨將軍左右。”

信陵君道:“此策甚合吾意。司勝處事有方,當記此功。”

這時,右營司空上了城。信陵君轉頭問道:“樑尉公子何在?”

司空道:“公子自守大營,命臣至將軍帳下聽令。”

信陵君道:“公子爲士卒先,忠義可嘉。公子何言?”

司空道:“公子願將軍無憂,但有使命,水火不避。”

信陵君道:“善。”

城外又響起了第二通鼓聲。

司莽道:“請令左右二校入陣。”

信陵君道:“可!”

司莽遂令道:“左右二校入陣!”

身後有軍使向兩側跑去。隨即,南北城樓傳來英節奏明快的鼓點聲;隨後,城外營中也傳來鼓點聲;隨即兩個軍營鼓聲響起,兩隊武卒分別向前、側方的營壘開進。信陵君高居城樓之上,視界開闊,對兩營的動向看得清清楚楚:隊列基本整齊。

不久,軍使來報,“左營二卒分駐營壘”“右營二卒分駐營壘”。信陵君只讓衆先生及二營司去處理,自己只顧眺望軍隊的調動。

第38章 列陣(一)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66章 濮陽呂氏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16章 巡哨第369章 賜婚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50章 防民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65章 梁氏賈米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168章 夜襲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78章 帳議第318章 退兵第16章 巡哨第162章 離啓封第82章 出城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9章 有刺客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92章 整軍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19章 夜襲第235章 貴公子第1章 鄭安平第88章 武卒第240章 蓋聶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363章 韓警第357章 管祭第298章 離華陽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21章 籌謀第155章 共其利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35章 貴公子第16章 巡哨第318章 退兵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14章 定計第333章 積竹柲第91章 美酒美姬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244章 慰功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182章 爭武卒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156章 過橋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6章 囿中第193章 將相和第4章 信陵君第262章 傷營第372章 巴姊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234章 旦夕評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16章 巡哨第356章 訪圃田第70章 蔡澤第89章 壯行第71章 吹臺第20章 行刺第261章 秦箭第20章 行刺第73章 樽俎折衝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138章 席次第221章 除警第27章 降服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294章 陰謀第87章 武將第6章 囿中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244章 慰功第22章 俠客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165章 破臉第78章 帳議第358章 夜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