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圃田徵糧

bookmark

呂伯的籌糧商隊大約拉了二三十人,除呂氏兄弟、鄭安平、麻三外,曹包和唐叔從車伕中挑選了十人,隨大梁尉來的公子中選了芒申和須伯岸,門客郭先生和其族子郭仲謹隨行,另外從武卒中選了十名忠厚可靠者,都集於仲嶽先生的院中。食畢,俱悄然從後門離開。避開軍使、哨探,一直向南而去。

而在城主府,隨大梁尉來的其他公子們被張輒領進大堂,一一與信陵君見禮。有與信陵君舊識的,信陵君便寒喧幾句;與信陵君不熟的,畢竟父輩都在朝,也能搭上幾句話。待諸公子坐定,信陵君道:“大梁尉奉王命運糧至軍前,已得千石。諸君辛勞,建立功勳,乃國之棟樑。”深拜下去。諸公子行禮。

信陵君道:“大梁尉於途染疾,甚兇險,另居別院醫之。惟軍中糧食不可一日或缺,還要煩勞諸君催促。”

諸公子聽到這話,個個瞠目結舌,不知所以。年齒最長、坐在最前面的一人起身問道:“敢問公子何意?”

信陵君道:“諸君當知,十萬之衆,日費千金。其他不論,人日食三升,十萬人日必得三千石而後可。今只得千石,乃十萬人一餐食也。故需諸君源源接濟,勿使斷絕。”

最前面的公子又道:“敢問公子,臣等如何接濟?再返大梁乎?”

信陵君道:“非也。大梁尉本壓千乘而來軍前。惟軍情緊急,千乘難以猝發,故賈米千石以爲緩急。入軍後,調集軍中車乘,直入圃田運糧,接濟軍前。兩不相誤,且兩便。”

諸公子齊道:“大王英明!”

信陵君道:“然所困者,大梁尉染疾,難以入城。惟願諸君有與圃田守近者,可以督車入城,以勤王命。”

一公子問道:“既勤王命,但以節符質之,無不奉行。何以必與圃田守近者?”

信陵君道:“公子以爲尋常徵糧,何必大梁尉親至而後可?此事非比尋常:正值戰時,非心腹誰能入關;圃田非比他倉,實王田之所在,少府之所司,豈區區一節符所能必辦!故也,非日常親近如大梁尉者莫辦。”

信陵君話音剛落,一名公子即從座起,道:“臣魏氏誠,少府族子也。少與圃田守熟識,願請令督車入關運糧。”

信陵君道:“公子青春幾何?”

魏誠道:“臣一十有五。”

信陵君道:“公子意志慷慨,吾魏之風也!恐年少,爲人所輕。願有老成者予之爲善。”

座中一片沉默。魏誠道:“臣但傳令耳。圃田守但得公子符令,又爲大梁尉親辦,焉得不從!”

座中一公子道:“如大梁尉親至,圃田守自無不從。若他人麼……”

座中另一公子道:“但推請王命,即可拒人於千里之外。”

信陵君道:“圃田守長守圃田,與朝臣疏遠;其人剛直耿介,親近者少。是以難也。然國難當頭,願諸君勉爲其難!有誠公子領銜,惟願一長公子輔之。”

座上一公子起道:“臣等隨大梁尉至軍前,願殺敵立功,以光大魏。押糧運草,匹夫之事也,君子恥之!”

信陵君道:“此事與他日不同。十萬大軍淹留無用武之地,日耗千金,無糧則難以爲繼。故今日之糧,實軍機之樞要也。但得陣前糧足,與破敵者同功!”

見信陵君許下大功,座次最前的公子道:“臣魏氏合,馬齒徒長,願爲之副。”

信陵君道:“公子將以何說之?”

魏合道:“臣之父舊與圃田守遊,臣亦得睹其容。幸其不棄,常與之學。”

信陵君道:“公子何幸如此,正立功之時也。敢問青春幾何?”

魏合道:“三十有一。”

信陵君道:“子曰三十而立,正其時也。敢問以何辭說之?”

魏合道:“辭不可預知,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已。”

信陵君道:“正要請教情理何在?”

魏合道:“大軍無糧,深陷絕境,非圃田之米不能救也,此理也。公子身爲王弟,臣久侍其側,以私情告之,情也。”

信陵君道:“如此正副使便由二公子擔當。圃田尉當守長城,何人相近?”

座上一公子直起身道:“臣魏氏猛,正圃田尉族子也。”

信陵君道:“公子來陣前,圃田尉知否?”

魏猛道:“大梁尉出陣,事出倉猝,朝外無人知曉,圃田尉亦不得知。”

信陵君道:“公子何由得隨大梁尉?”

魏猛道:“臣從學於大梁尉,非獨相隨耳。非獨臣也,座上諸公子,多從大梁尉學。”

шшш⊙ttκǎ n⊙℃ O

信陵君道:“原來俱爲大梁尉弟子。既同座而學,義同兄弟。今大梁尉有事,弟子有服勞之宜。二三子其同往!”

魏猛道:“臣等三人俱大梁尉弟子,其各選一二人爲輔。”

信陵君道:“猛公子性爽行速,有古士之風,其爲儐相可也!再得二三子相助,即以重車二三乘,先行入城,辦理一切。吾隨發輜車百乘,卒百人,約於日暮入城。”

魏誠、魏合、魏猛應諾,各於席間邀請了自己的好友二人,分爲三乘,各選了御者和車右。張輒發下節符,命人領到營中備重車三乘。餐後啓程。

九人走後,席間只剩下四五名公子,眼中有些失落的神情。信陵君道:“國難當頭,正壯士建功立業之時也。但問願不願耳,其機豈有窮期!大梁尉雖有疾,孤與諸君獨無厚乎!願以騎士相隨,可乎?”

席間諸公子應道:“敬諾!”

張輒也給剩下的公子發下節符,命人領去營中,各選良馬一匹,餐後再到營中應承。

大堂空了下來。信陵君向張輒笑道:“先生以爲如何?”

張輒道:“諸貴公子雖種種不堪,惟借勢壓人爲其長也。入城辦糧必能成功。”

信陵君道:“惟吾所憂者,在其少不更事,每思老成者隨之方定。”

張輒道:“不必。此一行只是入城催糧,一應糧草交割瑣事,自有他人辦理。此人老成,事必無憂。”

信陵君道:“先生必有良策。”

張輒道:“無他,惟得人耳。今輜車百乘,需卒百人,車伕百人,人夫二百。車伕、人夫,臣皆有人,惟領卒者未得其人也。位卑則言輕,位貴則職低。是以難也。”

信陵君道:“先生思之過矣,今吾營諸卒,乃什伍長充之,百什伍則率、司也。何職低之有!”

張輒道:“必得一偏裨領之,事方成也。”

信陵君道:“卿謂大梁營衛充之可乎?”

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92章 整軍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60章 議連衡第28章 降服(二)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285章 見陳公第144章 訪老第85章 軍市第357章 管祭第162章 離啓封第365章 執帚第245章 入韓第308章 救暴鳶第199章 歸華陽第194章 追蹤第234章 旦夕評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302章 報喪第247章 魏使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150章 陳筮第1章 鄭安平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24章 調兵第320章 封賞第65章 梁氏賈米第68章 城北驛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219章 夜襲第222章 善後第142章 刺探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334章 訪友第94章 再入小城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136章 宴前第132章 晉見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92章 整軍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128章 階父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88章 武卒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90章 整頓軍務第21章 籌謀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120章 俠士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209章 乘其隙第357章 管祭第126章 傭車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221章 除警第206章 洗塵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155章 共其利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98章 敵乎友乎第262章 傷營第344章 神蹟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12章 張輒第334章 訪友第327章 夜守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158章 女閭第195章 覆命第12章 張輒第77章 聚兵第240章 蓋聶第292章 書名第169章 誘供第282章 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