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故事重溫

bookmark

送走信陵君,鄭安平和大梁尉在親隨弟子嶽安的引導下,回到後宅安歇。後宅設三席,下鋪秸草,上設衾枕。鄭安平在東,大梁尉在西,嶽安居中。

三人在門口敘過禮,次第入室,到各自席前臥下。嶽安道:“大夫、公子如有欠安,只管呼喚小子侍候!”

大梁尉道:“一路心中煩悶,心神失守,一覺過後,倒覺神清氣爽。令父果系國手。得侍魏公子門下,亦得其所也。不知所用何藥,其妙如此?”

嶽安道:“其物甚賤,不過酸棗、柏子、桃核之屬,所貴者,惟龍骨耳。”

大梁尉道:“龍骨者,何物也?果龍之骨乎?”

嶽安道:“龍骨者,天生地藏,可大可小,變化無常。不知出於何處,得之者幸也。故貴而難得。”

大梁尉道:“令父何以得之?”

嶽安道:“仲父交遊四方,所結者衆。但有所出,即高價索之,故得耳。”

大梁尉道:“餘聞丹砂亦安神之品,果耶,非耶?”

嶽安道:“然也。”

大梁尉道:“如孤之疾,可得而服乎?”

嶽安道:“丹砂如主,在失驚抽搐,非大夫所宜也。”

大梁尉道:“卻如此,領教了!餘府中頗餘丹砂,令父可有意乎?”

嶽安道:“丹砂入藥,非精不辦;如雜以他質,必殺人矣。大夫所賜,定系精品。”

大梁尉道:“但織染之餘耳,恐難入藥。令父之丹砂所來何處?”

嶽安道:“丹砂雖貴价,市所不缺。如遇精者,仲父自賈之;公子入庫之精者,亦時時賜之。”

大梁尉道:“公子府所藏,其精必勝敝府百倍。”

嶽安道:“但百不擇一也。”

大梁尉道:“孤但歸府,必擇其精者相贈,以酬今日之德。”

嶽安道:“大夫如此,仲父不安!”

大梁尉道:“難酬其萬一。”似乎意識到室內還有別一人,大梁尉道:“幸與鄭公子同居一室,敢請相見。”

嶽安道:“大梁尉高臥,不及引見。鄭公子安平,捨身救公子信陵君,爲刺客重傷。今幸得無事。”

鄭安平聽見提到他,已經從席上坐起,見嶽安介紹完,快趨至大梁尉席前,躬身行禮,道:“樑西驛卒鄭安平,謹奉大梁尉命!”

大梁尉坐起,道:“公子坐,何至如此。孤幸得與公子同室,聊相見耳。”

鄭安平道:“臣布衣,不敢當大梁尉之坐。”

大梁尉道:“公子臨危不顧身,忠義之屬也。孤非敬公子之爵,敬公子之義。但坐不妨。”

鄭安平在席前跪下,道:“公子之稱,臣實不敢當。大梁尉直呼賤名安平可也。”

大梁尉道:“孤與公子,相遇與危難之際,同居一室,幸也。公子見義忘身,孤深敬之。願與公子交耳,願公子勿辭。”

鄭安平道:“臣何幸得與大梁尉同室,萬望不及,何辭也。”

大梁尉道:“公子儀禮嫺熟,必也士也。公子被創初愈,但坐於地,孤心不安。願公子高臥闊論,如適才嶽生故事可也。”

鄭安平見大梁尉提到與嶽安交談的事,不好再說什麼,只得退回自己席上,深施一禮道:“謹遵大梁尉命!”翻身躺下。

大梁尉道:“樑西驛該當西門尉節制?”

鄭安平道:“臣入城,只向西門衛和大梁門衛交差。”

大梁尉道:“樑西驛吏何人?”

鄭安平道:“驛吏麻三。”

大梁尉道:“麻三?公子盡忠,以身衛君侯,其功不小。來日敘功,必有封賞。”

鄭安平道:“謝大梁尉!”

嶽安道:“鄭公子被創甚深,幸不及肺腑。今得如此安康,甚可欣也。”

鄭安平道:“多得諸先生相救,大恩難忘,俟圖後報!”

嶽安道:“生清夜難眠,願聞鄭公子救信陵君之詳!”

鄭安平推託道:“此易事耳,何足道哉!”

大梁尉道:“孤亦難眠,願聞其詳!”

鄭安平見推託不過,只得道:“那日,臣侍於帳口,有三人入帳勞軍。臣彷彿見過此三人,似廢城外秦人銳士。正彷徨間,一人直向公子而去,臣遂高呼‘有刺客’,直撲而前。後二人遂棄公子,以劍刺臣。臣被二劍,頭又遭重擊,暈厥於地。餘事不知。事後公子謬讚,許以忠義,臣實難當。”

大梁尉詫道:“軍營之中,竟有如此之事,荒唐!彼時營督何人?”

鄭安平道:“臣不知。彼營新立,民武相雜,晉大夫、芒公子亦在帳中。”

大梁尉道:“汝識得晉大夫、芒公子?”

鄭安平道:“公子出城,晉大夫先行到驛,徵全驛以爲公子前驅。後隨大夫以馳騁,故相識也。至囿中,大夫命全驛隨芒公子出城,以爲軍使,臣隨最久,故識之。”

嶽安道:“此三人似秦銳士,公子從何識之?”

鄭安平道:“此亦一奇事也。吾等隨芒公子出城,公子沿途安置軍使,以通消息,吾最後,置於廢城之外,距芒將軍營不過十里。時值黃昏,有五人沿河岸而來,吾伏於草莽之中,隱蔽未見,而觀其身帶長短雙劍,身行如一,故知其爲秦銳士。月下恍惚睹其面容。後爲芒將軍巡哨兵所驚退。旦日至小城又遠遠窺之。故此三人入賬時,依稀秦銳士也。故一口喊破,幸得成功。”

嶽安道:“公子此前曾見過秦銳士乎?”

鄭安平道:“不曾親見,但耳聞耳。”

嶽安道:“小子淺識,敢問秦銳士何似?”

鄭安平道:“聞秦銳士,乃選精悍之士,嫺習劍道。藝成乃授妻室田畝,遣人耕之,而復其稅。人佩兩劍,一短一長,非尋常人家所能有也。”

嶽安道:“此與魏武卒頗似。”

鄭安平道:“非也。武卒,習於戰陣弩戟,非劍也;閒時自耕其畝,但復其家而已。”

大梁尉道:“公子自忖,與秦銳士誰勇?”

鄭安平道:“於廢城之外,時臣伏於暗處,得哨卒相助,以弩傷其一人,未與交鋒。後在帳中,情急事迫,手無寸金,又不得以交鋒論也。故不敢稱其勇也。”

大梁尉道:“以吾觀之,公子之勇,勝其多矣!彼衆我寡之時,公子伏於暗處而彼不知,其智勝也;帳中情急事迫,千鈞一髮,公子一怒而危局解,此勇勝也。”

鄭安平道:“大夫之論,臣何以當!”

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97章 月下清談第49章 庭議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345章 除夕第94章 再入小城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66章 濮陽呂氏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78章 帳議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282章 疑雲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28章 降服(二)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75章 陳留司士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158章 女閭第202章 倉城第164章 失散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96章 張祿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86章 尉府第124章 華陽城第78章 帳議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67章 交酒第270章 賞罰第195章 覆命第42章 失機第83章 俠士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129章 草舍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52章 私議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333章 積竹柲第344章 神蹟第63章 商賈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74章 將相和第358章 夜聚第130章 烤肉第229章 初戰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143章 夜行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56章 計謀第82章 出城第298章 離華陽第215 歃血爲誓第72章 節鉞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235章 貴公子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50章 防民第228章 戰臨第6章 囿中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55章 段子幹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369章 賜婚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84章 侯嬴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79章 掌兵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177章 點軍第171章 信用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318章 退兵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84章 侯嬴第320章 封賞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52章 賈匏第69章 芒氏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