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修,你姑丈與元讓他們還在城外的軍營中嗎?”曹操對立在一旁的曹昂問道。
“回稟父親。姑丈他們確實全都在軍營中。”曹昂回答道。
“這些傢伙,便是妙才已經回長安半月了,他們還是沒有明確的結論嗎?”
“回稟父親,結論倒是早就有了,可是……”曹昂欲言又止。
曹操之前一直在批閱這公文,曹昂剛纔也是將一大堆有關樞密院方面需要曹操批示的公文送到了曹操的案頭。如今曹操正好感覺有些疲倦,他對張遼等人近一個月都長時間泡在軍營中的欣慰也很感興趣,便乾脆藉着與曹昂閒聊的機會放鬆一下。
“是不是還在馬車與馱馬的成本上糾結?”曹操放下手中的卷宗笑着問道。
張遼和衆將研究戰術雖然對外界是要嚴格保密的,可是對於曹操卻沒有保密的需要。甚至張遼、夏侯惇等人還儘可能的將每一次研究的內容都詳細的記錄下來並由曹昂送交曹操處存檔。所以,曹操對於張遼他們的進度以及內出也是一清二楚。
“正是。姑丈說要確保步兵能夠跟上騎兵的速度,就需要馬車和馱馬。但是製作能夠運載多少士兵的馬車?又如何合理的配備轅馬和馱馬的數量?如今姑丈與元讓叔、子和叔他們就是在不停的試驗每一種可能性。”曹昂回答道。
“唉!”曹操搖着頭嘆了口氣,但臉色卻十分欣慰的說道:“原本爲父也算是精通兵法,善於帶兵打仗。可是與你姑丈一比,卻總感覺差了很多。原本不爲人所關注的那麼多細節,原來竟然全都是能夠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幸好在這之前也從沒有人注意過,否則……”
曹昂如今也是就要三十歲的人了,自己父親語氣中那欣慰間卻有充斥着一絲淡淡的失落之感也沒有逃過曹昂的感覺。曹昂對曹操的心情十分理解,畢竟經過張遼這些年的改革,曹軍與原來的軍隊可是有了天翻地覆般的變化。如果說以前的軍隊根本就是依靠將領來維繫,戰爭的勝負也多取決於將領的勇武和謀士的智慧。而如今的曹軍就猶如那軍中構造精密的攻城器械,一環一接一環的緊密連接。配合默契。戰爭的勝負也不再過多的依賴武將的個人勇武和謀士的奇思妙想,更多的是依靠戰前的訓練和樞密院、樞密司的參軍周密的計劃以及戰爭時各軍兵種之間的默契配合。用張遼自己的話說那就是“以前我們需要大量的謀士,如今我們只需要少量的頂尖謀士,其餘的事情,由樞密院說了算。”如今樞密院與各地樞密司的參軍們在平日裡根據各軍實際戰鬥力水準,再結合模擬的戰時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最終制定出來的作戰方案完全要比謀士們一拍腦袋想出來的主意更具有操作性,也更能得到軍中將士們的認可。畢竟這些個參軍也大都是從軍中抽調上去的,那些個世家子弟也被下方的軍中實習過一段時間,他們並不是對現實情況一無所知的睜眼瞎子。
“父親,用姑丈的話說,您是最高統帥,需要做的就是務虛,只要能夠爲全體將士和麾下的文武官員把握住大的戰略方向就已經盡到了責任。那些具體的事務自然是要層層分解、層層落實,由屬下去完成的。否則若是讓您親自去指揮一支軍隊戰鬥,那不是等於說我軍無人矣!況且減少爲具體事情操心,也是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的行爲。您的身體已經不完全屬於您自己了,而是屬於您麾下的全體官員以及全軍將士的,爲了這些人,您也必須保重自己的身體啊!”曹昂走到曹操身邊,言辭懇切的說道。
面對着兒子的孝順,曹操心中極爲滿意。他如今已經是位極人臣,再下去會如何他自己也不敢隨便亂想。如今他最希望的就是家中一切都要和睦,索性家中的妻兒也確實讓他滿意。丁夫人主持家務,卞夫人及其他的夫人們從旁協助。長子曹昂已經正式成婚,次子曹丕的婚事也提上了議事日程。至於孫輩。他的長子、次子和三子各有姬妾早已經誕下曹家第四代,加上如今正在家中悠哉養老的曹嵩和鄒氏夫人,他們曹家也算是四世同堂了。
“呵呵呵!這番話必然是子修你從文遠那裡學來的。也只有文遠這個生性懶散的傢伙,纔會找出這麼多的理由啊!”曹操心情十分的愉快,樂呵呵的笑道。
“父親,別的不說,就說您的身體,也是孩兒與弟妹們最關心的嘛!父親不但是朝廷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樑,也是曹家的頂樑柱。若非父親爲孩兒們撐起了一片天空,兒等要想獲得今日的地位勢必難於登天啊!”曹昂這話說的不錯,若不是曹操如今的權位,曹昂他們撐死了也就是軍中的軍候或者地方上的縣丞、縣尉一級,至於中郎將、議郎一類的中樞官職那是想也別想。
“呵呵呵!”曹操今日的笑聲可不止一次,“子修,文遠這樣整頓軍隊,又修改戰術,他所強調的一直就是戰爭的速度和戰爭的時間。這意味着什麼,你可知道?”曹操看着自己的長子,眼神中滿是期待和慈愛。
“姑丈這些日子的講解兒也一直在聽,兒以爲姑丈強調速度和時間的用意是在於突然的打擊,是敵軍猝不及防之下陷於混亂。繼而崩潰,已達到儘快結束戰爭,減少損失的目的。”曹昂見曹操突然將話題轉到正事上,也面容一整的回答道。
“子修啊!你雖然已經成熟,不過在眼光方面還是有待提高啊!文遠這樣的要求固然是要儘快結束戰爭,減少損失。但是他更大的目的卻是減少軍費開支!”曹操說到這裡,轉身走回自己的座位,從椅子背後的書架上翻出一份卷宗,放在桌上後說道:“黃巾動亂之前,大漢在冊人口就超過了五千萬,接近六千萬,但是如今呢,我軍控制下的八州之地,算上各大家族的隱藏人口,也就是一千萬出頭。即便大批百姓避禍南方,那六家諸侯治下的總人口也絕不會超過一千五百萬。我軍爲何一直在維持着五十餘萬規模的主力軍隊,而將原本人數也同樣超過五十萬的地方守備軍隊削減到了三十萬,以及各地鄉民警衛隊和預備役制度的實施,就是要在不削弱軍隊實力的情況下減小軍隊的規模,最終達到降低軍費開支。這實際上是爲了保證我方的經濟始終處於一種蒸蒸日上的態勢,已達到對諸侯保持着的強勢地位。講究戰爭的速度和時間,也是要在不可避免的戰爭中減少軍費的額外支出,說穿了,還是要維持朝廷的府庫不至於因爲戰爭而是收支平衡遭到破壞。這裡就是這十餘年來全軍以及各地收入和開支的賬目,你回去後好好的研究一下吧。”曹操說着將卷宗推到曹昂面前。
曹操拿出來的檔案資料絕對是屬於保密級別最高的那一類,雖說人口統計算不了什麼,但是各種收支情況就不一般了,雖然這個時代還沒有經濟戰的概念,可是一個對於數字敏感的軍事統帥。諸如諸葛亮、周瑜等人同樣能夠從中發現一些問題。所以曹操能讓曹昂接觸這類資料,也是又一次表明了他對曹昂的認可。
曹軍在雒陽城附近的駐軍數量不少,算上城外的野戰軍以及城內的城防軍——南軍和皇城內的禁衛軍——北軍,總兵力超過了五萬。光是野戰軍的軍營就有三處,城東、城西和城南各一處,張遼他們就是在城東的軍營中試驗着馬車的規格和若要配備軍隊時的數量。
“兩位將軍,經過數次試驗,原本的那些方案如今就剩下兩個了,分別是一輛車運載一什的士兵和一輛車運載一隊的士兵。夏侯將軍、張將軍,二位的意見如何?”徐晃作爲雒陽城外野戰軍的將領,不但親自跟着張遼一同參與了車載步兵的試驗,也同樣希望他的部隊能夠成爲第一支換裝的軍隊。不過要實現這一條,夏侯惇、張遼等高級將領的意見就很關鍵了,徐晃這幾日不是盯着夏侯惇就是跟着張遼,死纏爛打的也要爭取到首批換裝的機會。
徐晃的小心思無論是張遼還是夏侯惇都很清楚,而且他們二人也知道,除了們五大將軍以及曹洪、趙雲之外,徐晃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已經於李典、樂進、甘寧、臧霸這些將領平齊了。而且徐晃也確實不負曹操的希望,不但自己驍勇善戰,指揮軍隊也同樣出手不凡。
“公明,你急什麼。”夏侯惇說道:“車載步兵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跟上騎兵的速度,可以將騎兵打開的缺口鞏固並進行擴大。也就是說,車載步兵的戰場應該屬於北疆和西北。首批換裝也自然要先照顧子龍和妙才麾下的軍隊纔是。”
夏侯惇在曹軍中也是威望極高的一名重將,當初張遼建議設立訓練大營,曹軍如今大部分中級軍官基本上都在大營中接受過訓練。而自從張遼就任青州後,曹操就將這個大營交給了夏侯惇,可以說曹軍如今的基幹軍官大部分出自於夏侯惇和張遼的門下是一點不誇張。而且夏侯惇每逢臨戰,曹操均將後軍重任交與夏侯惇。由此看來,夏侯惇就等於是曹軍的軍校校長和後勤部長,地位之高,威望之重,自然是不言而喻。他的話徐晃也不敢過於反駁,只能用一種期待的眼神。可憐兮兮的看着夏侯惇和張遼。
“哈哈哈!”張遼被徐晃的表情弄得有點受不了了,“公明啊,元讓兄所言非虛,不過除了北疆和西北之外,中央也需要一直能夠高速機動作戰的軍隊,來作爲中央預備隊以及處理地方守備部隊所處理不了的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部隊。所以車載步兵一旦試驗成功並且正式換裝,這支部隊也不會被落下。話說到這兒咱們就到此爲止,至於你怎麼運作,別告訴我們倆。”張遼笑着“提前”給徐晃透了個底。
“多謝張將軍!多謝夏侯將軍!”徐晃一聽,臉上頓時跟綻開了花似的露出笑容,忙不迭的向張遼和夏侯惇道謝。
夏侯惇笑着看看張遼,甩給張遼一個“你好狡猾”的眼神,兩人默契的相視一笑,不再說話。
實際上張遼告訴徐晃的消息已經是經過曹操認可的消息了,而且因爲北疆的相對穩定,車載步兵的計劃一旦進入實施階段,西北的夏侯淵部和雒陽附近的野戰軍將會成爲首批換裝的部隊,張遼這對於是在說廢話,而且還是慷他人之慨。畢竟張遼的徵北將軍府還沒有到需要投入實戰的地步。
夏侯惇的笑容也很簡單,徐晃加入曹軍之後就是夏侯惇的部下,他們的關係就如同張遼與趙雲一般,自己的老部下獲得好處,他這個老上司又怎會不高興?
但是車載步兵的計劃想要付諸現實卻並不容易,車輛好說,只要有工匠,木材多得是,可是馬匹卻並不好找。雖然此時曹軍已經有了幽州、幷州兩大產馬的地區,但是畢竟鮮卑人、匈奴人還沒有被消滅。而且馬匹的增加也勢必會導致軍費開支的增加,這一條若是不解決,即便是馬匹數量足夠了,車載步兵也不可能得到推廣。
“文遠,車載步兵的用處很大,能夠使我軍的步兵在長距離行軍後依然能夠立刻全力投入戰鬥,這對於戰爭的勝負可是一個極大的決定因素啊!可惜這推廣所需要的錢財也實在是太多了,你昨日給我看的那份賬目可是等於再度增加了二十萬人的費用啊!如今好不容易將地方守備部隊的兵力削減了二十餘萬,這一下不就等於全回去了嗎?主公不一定會同意啊!”在從軍營回城的途中,夏侯惇有些憂慮的對張遼說道。
作爲一個將軍。對於提高自己的軍隊的實力顯然是興趣極大的。特別是夏侯惇這位將軍不但是個正直的人,同時還是戰亂時期的將軍,他不會有吃空餉、喝兵血的念頭,自然會將心思全部放在提升部隊戰鬥力上。
“軍費確實是很大的約束,不過我也沒有太過在意。”張遼很輕鬆的說道:“我們不用大批換裝,只需要在特定的地域選擇部分精銳進行換裝就可以了。這樣的話軍費不會增加太多,還能夠激勵起各部將士爭強好勝的心思,也等於變相讓他們再度強化訓練嘛!”
“嗯!”夏侯惇眼睛一亮,“你小子的腦子轉的就是快,難怪郭奉孝那傢伙與你相交默契。這麼簡單的法子我怎麼就沒有想到?”
看着夏侯惇在那裡自怨自艾的嘟囔着,張遼呵呵一笑道:“車載步兵用處最大的地方可不是南方,而是擁有廣袤草原的西北和北疆。我身爲徵北將軍,提前爲自己的部下謀些好處還是可以的嘛!”
“哈哈哈!”夏侯惇被張遼這番明目張膽爲未來的部下謀取好處的話逗樂了,纔剛剛升起的意思憂鬱頓時隨着笑聲一掃而空。
“笑什麼?我可是希望未來我軍的軍隊只要是在地形合適的地區,步兵完全能夠全部成爲車載步兵。而騎兵只要擁有一部分足以確保我軍戰略優勢,能夠保證戰場威懾的數量就可以了。畢竟騎兵的消耗實在太大,尤其是精銳騎兵的戰馬所需,足夠裝備好幾匹轅馬和馱馬了。我還想等主公掃平天下後,便帶兵沿着昔日甘英的足跡也去西域各國玩玩呢,騎兵太多了主公一定會以軍費過大而反對的,倒不如儘量用車載步兵作爲主力。”張遼撇着嘴說道。
“西域?”夏侯惇愣住了。
張遼的話在夏侯惇的心中也激起了波瀾,如今天下大勢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只要曹操自己不犯大錯,數年內統一天下也並非沒有可能。而那時候夏侯惇依舊還是壯年,若就此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夏侯惇等久經沙場的將軍們一定會感到不習慣的。而張遼卻早早的酒味自己找好了退路,他竟然想在天下統一之後率兵西征?這讓夏侯惇頓時感到張遼選擇的這條路似乎、好像、大概、可能,那個張遼一個人恐怕不夠。
想到這裡,夏侯惇瞬間做出了一個決定。
“文遠,某與孟德年幼之時便深爲仰慕昔日班定遠以及陳湯將軍的功績,若要進軍西域,某家也要算上一份!”夏侯惇瞪着張遼,好像一副“你敢反對?”的樣子。
張遼可沒想到一貫穩重老成的夏侯惇也會做出這種恐嚇人的舉動,雖然並未動手,但確實突破了夏侯惇一貫作風的底線了。
“元讓,要是這話是妙才或者子廉說的,我絲毫不奇怪。可是你……”
張遼話未說完,夏侯惇便一揮手將其打斷,說道:“你別管!這也怪你!誰讓你一千總是念叨着‘將軍離不開戰場;將軍應該爲國家和民族開疆拓土,爲百姓打下足夠他們以及他們的後代耕作千年都不會嫌少的土地’這些話,我至於想着這件事嗎?”
“得!怪我就是。”張遼笑了。這樣好戰的將軍多幾個張遼只有高興,就像如今在青島的甘寧,他依舊還在從東瀛向中土運送奴隸,只不過被他這些年向篦子一樣的掃蕩之後,東瀛的人口已經大大減少了,如今張遼正想着是否可以從中土向東瀛移民。
就在張遼口中有一搭沒一搭的對付着夏侯惇心中卻走神到了東瀛問題上時,就感覺戰馬突然停下了腳步,而前方也似乎發生了什麼事情。
張遼回過神來,擡頭向前看去……
月底到了,大郎再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