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來如此。”劉曄的解釋讓糜竺恍然大悟。對於張遼這樣一件早已傳遍全國的功績,他又怎會不知道。何況徐州的士林中對張遼此舉還是極爲欣賞的。
張遼可不願意讓他們再在此事上計較,他對糜竺說:“子仲,一部《呂氏春秋》二十餘萬字,你這部書既是戰國時的,必然是一卷卷的竹簡。要運過來最少也得裝滿一輛大車,我的書房可放不下這麼多東西。”
“原來是這個原因,我還當文遠對我這禮物不滿呢。”糜竺笑道。
“得啦!有這駿馬和鋼刀我就很滿意了。子仲你再幫我尋些好的藥材和好的穩婆,我就心滿意足了。至於那《呂氏春秋》……”
說道這裡張遼突然一頓,眉頭一皺,想了想道:“這書是件寶物,不過我卻不便奪人所愛。但是還是要派人抄錄一份副本,以便和東觀的藏書相校對。然後就可以刻板印刷了。”
劉曄看到糜竺有點不解,向他解釋道:“張將軍自東觀救出的藏書中的《呂氏春秋》不過兩百多年的歷史,應該是孝武皇帝時期的文人所默寫的,或會有所錯漏。糜從事的這部《呂氏春秋》卻是戰國時期秦國的版本,兩相校對,可確保印刷的內容無誤矣。”
糜竺既然參與了張遼的生意,初時一時不解,經劉曄稍一提醒自然就明白了張遼的用意,他當然不會放過能使自己家族揚名士林的好事,忙不迭的答應下來。
這時張遼身邊的張新卻低聲的嘟囔道:“《呂氏春秋》有什麼好的,倒不如《孫子兵法》看着管用。”
張新的聲音雖小,但這大廳不但空曠亦甚是安靜,他又身在張遼身邊,故他的話被張遼三人聽的一清二楚。張遼還好,他原本就在將張新他們帶入軍營的時候抽空教導他們兵法,《孫子》這部被能他流利背誦的千古名著自是教材之一,他對張新的話並不意外。
而劉曄和糜竺卻再度大吃一驚,因爲兵書教導的是戰爭之道,故而皇家和世家將其隱藏甚深,不欲其流傳於世,除了皇宮和大世家外,規模小一些的世家子弟也不見得能看到此書。這也是黃巾軍雖初時聲勢浩大卻很快被鎮壓的原因之一,蓋其因黃巾將領無人精通兵法。而張新卻以隨意的態度談及《孫子》,當然讓劉曄、糜竺感到吃驚。
“張將軍讀過《孫子兵法》?”劉曄問道。在他看來,張新能出此言,必然是張遼讀過《孫子》一書,甚至於張遼就有《孫子兵法》。
張遼這時候知道張新的多嘴多舌又惹事了,他不動聲色的說:“《孫子》一書雖然少見,卻也不是已經絕跡,就我所知,當世就有兩種《孫子》。一是所謂的《吳孫子》,一是所謂的《齊孫子》。相傳前者爲春秋時的吳王大將孫武所作,後者爲戰國時齊威王時的孫臏所作。孫臏的兵書我未曾見過,我看過的是孫武的十三篇兵法。不過這應該是祖上傳下來的,到我手中時都已是些殘片,我只能靠着自己的一點體悟將其勉強補齊,不過倒還是十三篇。”
張遼知道他記憶中的流傳後世的《孫子兵法》是經過很多人註解補充的,其中就有他目前的老闆曹操,所以肯定和劉曄讀過的《孫子兵法》又些許的差別,所以他提前聲明他讀過的都是殘篇,但卻又極其“無恥”的將完善兵書的名頭拉到自己的身上。這要是傳了出去,他張遼日後的名將的名頭是絕對少不了了。
劉曄聽張遼這一說,果然眼中冒出一種仰慕的眼神,能就着殘篇將兵法補充完整的人,不是名將又是什麼。劉曄對張遼說:“張將軍果然文武雙全,劉曄佩服!”說完向着張遼抱拳深深一鞠。
“子揚,這是做什麼?”張遼趕緊將劉曄扶起,嘴裡還說着:“如此豈非折殺張遼了嘛。遼所得《孫子》並不完整,若子揚處有完本《孫子》倒是要相借一閱的。”不過饒是張遼的臉皮夠厚,此時也微微有些紅色。
糜竺雖然也對張遼自行補充兵書一事感到吃驚,但他既不是武將,故並未對此深究,反而對張遼說:“文遠,你亦可將你補充的《孫子》和校對過的《呂氏春秋》一併印刷出版嘛。”
糜竺的話提醒了張遼,他想起了他在後世見過的收藏家和富翁對宋版書癡狂的追捧,不惜重金求購。如今張遼不屑一顧的想道:你們追捧宋版書,老子這裡印刷漢版書,不管是版型和裝訂方法,還是印刷字體,統統採用宋版書的樣子,看誰人敢說我盜版!
“嗯。子仲此言甚善。我想過了,我等不但要印刷《呂氏春秋》和《孫子兵法》,還要將先秦的諸子百家學說,但凡能搜落到的,統統校對付印,且不能讓前輩的心血付諸東流。”
張遼的話糜竺沒有意見,多印書,就能多賣錢。可劉曄卻有些擔心,他對諸子百家沒有歧視,但自漢武帝起,儒家實際上已經壓倒百家,成爲朝堂上的一家之言。雖依然有世家是精研道、法諸家學術,但儒家漸漸獨大卻是不爭的事實。若有士林對張遼此行表示質疑,甚至是責難,恐張遼會遭到整個大漢文人的一片罵聲。
“張將軍,印刷諸子百家,這會不會……”劉曄遲疑的說。
張遼看了劉曄一眼,微微一笑。劉曄的意思他懂,他也不會明目張膽的提倡百家學說,否則不用儒家出頭,道家和法家也不會放過他的。
“子揚且放寬心,我等只是印書,至於誰去買書,於我等無關。”張遼笑道。
張遼這話和“我只是造刀,有人用其殺人與我無關”有異曲同工之妙,劉曄一聽也笑了。是啊,先不說張遼只是印書、賣書。至於何人買書?買什麼書?又怎能和張遼扯上關係。更不用說這印書坊明面上可是糜家在主持,若非他劉曄這段時間和張遼極爲接近,已不可能得知五家合股建立造紙和印刷作坊一事。
事情就到此爲止了,隨着曹操帶着一干部下趕到北海,曹操對青州的掌控也正式進入實質階段。
曹操將臧霸安排在樂安、濟南一線,率兵警戒河北袁軍。于禁則帶着數萬挑選出來的徐州兵在曹洪實地考察過的東萊郡的兩處地域開工建設軍港,這兩個地方分別是後世的劉公島和膠州灣,這其實就是張遼特意向曹洪交待過的兩個地方。而趙雲也因爲在青州一役中表現出色,被曹操實授校尉一職。
曹操自己在安撫了北海的官員和世家後又和孔融有過深談,孔融也隨即病勢痊癒,可以出門視事。接着曹操就趕到齊國,拜訪真正的青州刺史焦和。焦和本是袁家門生,故對袁譚在青州和田楷交戰雖表面視而不見,卻暗中支持。此時曹操已經控制了青州,焦和考慮到後輩的安全和前途,對曹操也一改以往的態度,予以支持。至此,曹操除了黃河以北的平原以外,徹底掌握了青州的大權。隨即,照着兗州和徐州的例子,曹軍對青州軍也開始了整編,在青州軍徹底融入曹軍後,青、兗、徐三州將真正常成爲曹操大業的堅實基礎。
袁紹此時和公孫瓚的交戰已到關鍵時刻,根本無力干涉曹操對青州的控制。雖然袁紹對此極爲不滿,但卻在手下謀士的勸說下暫時聽之任之,只是派人到青州再度重申了和曹操的盟約,並約定以黃河爲界,兩家各守一邊。隨即就將精力全部放到公孫瓚的身上。
而江東之地則戰火紛飛,劉備在孫策圍攻曲阿城時即使趕到,解了劉繇的危難。劉繇此時卻因爲兵力損耗過大,而不得不倚重劉備。太史慈也因爲對劉繇的失望而徹底投向劉備一方,再加上吳郡四家因對孫策殺害陸康一事不滿,在張昭的遊說下大力支持劉備,劉備實際上已經成爲了吳郡真正的主人。倒是陸家因爲繼任家主陸績年紀尚輕,陸遜又在回到江東後隱居不出,陸家則完全以其他三家馬首是瞻。
劉備在掌握了大權後重新整頓了手中的兵力,孫策也在這是利用難得的空隙消化着之前的戰果。
此時揚州變得四分五裂,袁術掌握着江北的九江和廬江兩郡,劉備接收了吳郡和會稽郡,孫策控制着大半的丹陽郡,另有部分在劉繇舊部張英的控制中,而豫章郡卻被荊州牧劉表交給了自家的親戚諸葛玄(就是諸葛亮的叔叔),不過諸葛玄尚未上任就病死在途中,豫章郡變成無主之地,被郡中勢力瓜分。
當中孫策也曾率軍和劉備交過戰,但兩軍兵力相差不多,而劉備軍卻在關羽、張飛和太史慈的勇猛衝殺之下,將孫策軍擊退,程普、黃蓋、韓當在此役中受傷,就連孫策本人也在和張飛的交手中受了輕傷。將是兵之膽,劉備軍因爲有着勇猛的將軍而一掃之前的頹勢,若不是周瑜接手指揮,周泰、蔣欽、徐盛拼死抵抗,劉備軍甚至能一鼓作氣的重奪秣陵城。
兩軍也在此戰後進入對峙狀態。
而我們的主角張遼卻在曹操到了劇縣後得到了曹操親口許諾的假期,立刻就拉着夏侯淵進行事務的交接,其着急的心態讓曹操他們都爲止震驚。接着張遼在部下們對**接時就拉着趙雲開始了他此生的第一次做媒,在他費盡心機,耗去無數口水後,終於讓趙雲接受了與糜竺當面會晤的要求,至於能否成事,張遼就不負責任的扔給了糜竺這個正牌的大哥。
在事務完全交接完畢後,張遼就匆匆辭別曹操和衆人,帶着張新和親衛,向鄄城,向自己懷孕的妻子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