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第585章 爲我做個見證吧

駱觀臨從褚太傅處離開時,已是午後。

蹭了一頓午食的駱觀臨本想再與太傅交心閒談、請教學問,不料太傅聽罷正事之後便沒了耐心,半點不樂意聊閒天,直接就把人攆走了。

駱觀臨回到處理公務處,一羣幕僚文士們起身相迎,圍上前詢問:“錢先生此行可順利見到褚太傅了?”

駱觀臨“嗯”了一聲,道:“太傅已答應相助節使。”

衆人聞言無不驚喜交加,他們原想着,今日能見得太傅一面便已了不得了!

大家望向錢甚的目光愈發折服欽佩:“先生親自出面,果然非同一般!”

“先生之脣舌,可抵三軍也!”

“不知先生是如何說服太傅的?”

好似個爛桃兒,叫人捏在手中,顛來倒去看了又看,再三猶豫,擰眉嘆氣,如何都下不去嘴。

“然而先生能力如此出衆,偏又如此謙遜,實令我等望塵莫及,心生慚愧啊……”

駱觀臨心下有了分辨,他對男女這些牽扯沒有興趣,但他從中看到了可以拿來利用的可能。

“是是……”衆人忙附和:“先生所言甚是!”

美人無分男女,皆是一種資源,在這種政治層面上拿來合理利用,沒什麼可忌諱揶揄的。

他已將洛陽內外悉數控制妥當,如今只等節使回信示下了。

她與李隱乃是同父所出,接觸不多,也沒什麼恩怨可言。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那個意外的少年女郎無一處不合她李容的心意,若非要說有什麼不足,那便是那女郎非是生在李家。

正如此時,他在信上勸說常闊出面拉攏宣安大長公主——【即便忍辱負重,卻皆是爲了家中大業。】

她被扣在京師時,太子幾乎隔兩日就會登門一次,後面應付得煩了,眼見那少年人自己也很侷促,李容直白地嘆氣道:【同是姓李,非我是不願扶持殿下,實是殿下並無擔當大任的能力,我若答應,反倒是害了你我與這天下。】這話等同於“我也想扶持你,可奈何你全然不中用啊”。

宣安大長公主是因形勢急亂纔跟隨來了洛陽暫避,但她到底與其他人不同,她隨時有離開洛陽城的能力。

事實也的確如他們所料,駱觀臨在收到那封傳書後,只瞥了一眼,見得其上那極其不知所謂的“朝拜”二字,便隨手丟進了火盆中,嗤笑出聲——

駱觀臨本有意點頭,旋即想到了什麼,道:“此事由我親自安排。”

常歲寧一旦接受卞春樑的拉攏,天子儲君以及他們這些人只怕就沒命呆在洛陽城了。

此時崔璟便問:“不回洛陽了嗎?”

說起人選,李容難免想到榮王李隱。

大家七嘴八舌地說着,氣氛格外活躍積極。

“……”駱觀臨:他能說,他自己也不知道嗎?

“此事可成,非是某之能。”他如實道:“皆因太傅慧眼,識得節使之才能仁德。”

算一算日子,節使也該收到京畿之變的消息,以及他那封“大逆不道”的書信了。

宣安大長公主手中有實權,有封地,有錢糧,在李家皇室中說話向來很有份量。

“昔日在江都時,宣安大長公主府與江都互通商事,李容與節使也多有往來,算是有些私交在。”他道:“我等若將人貿然扣在洛陽,只怕反倒會丟了情分,寒了人心,適得其反。”

美人計可取,但獻上什麼樣的美人,卻最好是多花些心思,才能使效果利益最大化。

“也不必。”駱觀臨:“李容此人性烈,不適宜軟硬兼施之法——”

李容以一手撐着頭,靠在榻中,疲憊地閉着眼睛,一名侍女跪坐在旁替她捶腿。

寫罷之後,大長公主自己看了一遍,眼見癲得有模有樣,遂才封入信封中。

但人人心中都有一處灰色之地,權勢之爭,從來不只有黑與白,只要明面上過得去,大多數人都樂得裝聾作啞,接着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仁者。

今日那錢甚先生讓人傳話,道是她若想返回江南西道,他們會安排人手一路護送。

今日,太子的人已經來過了,言辭間依舊是希望她能夠扶持太子。

昔日他爲徐正業做事時,也曾去信拉攏李容,試圖獲得她的支持,然而據聞對方根本沒看他的信,直接燒了個乾淨。

可偏偏有那麼一個“意外”在……

其他人也明白了這重用意,於是便有人想將這誠意與善意表達得更細緻一些:“是否要挑選些樣貌上乘的少年人送去服侍?”

卞春樑已將自己即將登基的消息廣而告之,令各方入京朝拜,其中也包括洛陽。

在有情分的基礎上,適當的放手與誠意,是在人心上以退爲進的上策。

駱觀臨也覺得自己有些卑鄙,但他已然是從污泥中走出來的人,又何妨全身抹勻呢?

如此行事作風,也算是受了主公點化影響,上行下效,才能配合得當,不爲不妥。

但稍作思索後,衆官員們又覺得常歲寧應當不可能答應卞春樑的拉攏……那樣囂張不可一世的一個人,怎會甘願屈於一鹽販之下?

但若常闊往死了求她、磨她呢?

不得不說,這個時候,對方狼子野心的好處就顯現出來了……至少就目下而言,這份野心可保他們一時平安。

野心勃勃的,讓人很安心。

再有個可能,萬一對面拿歲安來威脅她呢?

聽得這聲問,李容嗯了一聲:“再等一等……”

着青袍,以銅雀簪挽發,盤坐於沙盤後的常歲寧將手邊來自各處的書信壓下,擡眼看向青年,微微含笑道:“崔璟,你也與我一同,爲我做個見證吧。”

“區區一賊子,也配讓我主朝拜?滑天下之大稽,荒天下之大謬也。”

衆官員無心用飯而沉迷唾罵之餘,心間也難免忐忑,卞春樑讓人送來洛陽的傳書,是給常歲寧的,這顯然是拉攏試探之舉。

遺憾之餘,便又有隱憂。

他們都是文人,皆視德高望重的褚太傅爲心間泰斗,今時得了褚太傅表態同行,心中愈發大定,對前路充滿了鬥志與信心。

她在京師的日子裡,常闊可沒少給她寫信,她如今到了洛陽,也該給他去信報個平安,這叫禮尚往來。

想了又想,她乾脆起身,給常闊寫信。

晚間,駱觀臨對燈寫信,提筆先落下四個工整的大字“常侯親啓——”。

這讓如今身在洛陽的朝廷官員倍覺受辱,今日的飯食都省了好些,但茶水耗費極甚。

在江都時,駱觀臨作爲外書房中的一員,不止一次地聽聞過有關常闊與宣安大長公主之間的隱晦糾葛……他本非八卦之人,耐不過王望山是。

“李容若想返回江南西道,我等便讓人護送她離開,此意也大可向她傳達表明。”

她可以不管常闊,卻不能不管自己的親生骨肉吧?

哎,是個人都有難處都有軟肋。

有人提到了宣安大長公主:“依錢先生之見,我等是否要登門前去拜訪大長公主?”

崔璟尚未解下甲衣佩劍,匆匆便過來了,此刻他向常歲寧擡手,清冽的眉眼間是少見的鄭重之色:“殿下,時機已至,是時候宣明身份了。”

想到這些,李容輕嘆了口氣。

是了,先前還在提醒常歲寧要多加提防常闊父子竊取成果的駱先生,這會子在給常闊的信上,又將自家主公的大業稱之爲“家中大業”了……

此一日,崔璟結束了一場與北狄的戰事,在前線巡看過,初纔回到軍中,便聞聽了來自京師的驚天之變。

若沒有意外,李隱這一局本該是穩贏的。

況且,李潼幾次來信都曾提到,宣州內外幾次動亂,都多虧有常闊相助,有江都撐腰,才得以穩固住局面。這份人情,總歸是要認的。

若是可以,他萬分希望節使能夠採納他那一則大逆不道的提議。

而今卞春樑之亂,席捲得是整個天下,她不能坐視不理。

他對李容這個很難說話的婦人很有些陰影……

崔璟微怔了一下,戰事當前,他不能離北境太遠,而她不會考慮不到這一點——

如今身在洛陽城中之人,除了褚太傅外,最具拉攏價值的便是這位大長公主了。

那次相談後,李容待這個便宜太子便只剩下了無奈憐惜,而不可能將其列入考慮範圍之內。

駱觀臨搖了頭,道:“先不必着急。”

只是說到後面,筆下逐漸“無理取鬧”起來,讓常闊想法子把兒子從北境撈回來,她就這麼一個兒子,兒子比她的命還緊要,如今她即便什麼都不要,也要兒子平安活着。若兒子出了什麼差池,她做鬼也不會放過常闊,有一個算一個,都得給她兒陪葬。

那一刻,李智竟有些終於被理解的喜極而泣之勢。

彼時,那少年人愣了一下,擡起頭來,眼睛裡竟頭一次有了光:【不瞞大長公主,我也這樣認爲……】

“不必特意登門拜訪,只需讓人前去傳話,若其在洛陽城中有何需要,儘管開口便是。”駱觀臨交待道。

也正因對方是皇室中人,他們難免要更多幾分掂量。

起初駱觀臨並不相信,但他後來從王長史的態度中也發現了端倪,王長史謹慎細緻,定然是摸到了什麼真憑實據。

是以,宣安大長公主這封信寫得心安理得,說罷了自己的事,自然而然地詢問起歲安在北境的情況。

負責安排此類事項的文士應下來後,謹慎問道:“如若大長公主要返回江南西道,我等是否要設法阻攔?”

好一會兒,大家才勉強壓制住心中雀躍與翻涌,各自坐了回去,商議其它事項。

此次皇權易主,與明後當年截然不同,明後雖稱帝,卻未推翻李氏朝廷,且其無子嗣,總有還政一日——而當年那般局面下,在李容看來,的確也沒有比明後掌權更好的選擇了。

當晚,駱觀臨便讓人將這封“勸常侯爲大業而獻色”的書信送去了江都。

次日,大長公主讓人將信送出洛陽之時,京師卞春樑的傳書也送到了洛陽。

李容看到這羣人就覺得頭疼。

常歲寧近日在操練軍陣,未去前線,比崔璟更早兩日知曉消息。

她固然可以回宣州,可如今這般局面,她又豈能拋下一切不管?

從前她可以不過問外面的爭端,只在宣州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但今時不同往日,京畿易主,天下動盪……她身爲李家公主,縱然不提擔當,也已然沒有獨善其身的可能了。

那時他真心實意地打着匡復李氏江山的名號,對方尚且如此態度,而今要說服她扶持他家主公這個外姓節使,只會更加困難,不宜急於求成。

李容好幾次都不失荒謬地遺憾,爲何那個孩子不是從她肚子裡出來的,她這肚子怎就不爭氣呢。

“……”

宣安大長公主自顧爲難起來。

一名女護衛將信送下去後,折返時詢問道:“殿下可打算動身回宣州?”

如今各人心思已明,她當真不願和那個孩子走到對立面。可她偏偏是李家公主,她父皇在世時對她極盡寵愛縱容,讓她親手放棄李氏江山,她心中的坎兒並不是那麼好過的……

她未曾瞞過他什麼,這次前來,她便曾與他說過,待穩定住北境的戰局,便返回洛陽認祖歸宗,然而眼下局勢有變——

少年人眼眶微紅,很誠懇也很抱歉地道:【非是李智想來打攪殿下,實是聖人與臣子相逼催促,不得不來。】

李容唾棄此等人,但大局不是可憑心意去任性對待的兒戲,若沒有更好的人選,她也會、也只能選擇李隱。

如今暫居於洛陽宮苑中的宣安大長公主,此時也剛寫罷一封信,讓人送回宣州給李潼。

一羣部將們神情肅重地退下之後,軍帳內只餘下了崔璟和常歲寧二人。

所以當年即便有許多人鼓動她出面,她卻也不曾插手那場皇權之爭。

段士昂之亂,以及嶺南及朔方節度使之死,榮王府已悉數否認與這兩件事的牽扯,但在李容看來,這否認不過是面子功夫,各人心中自有評斷。

常歲寧點頭,眼底閃過一點光芒。

崔璟立即會意:“我這便讓人安排此事。”

看着這個總能第一時間領會自己用意的人,常歲寧省心又安心地點頭:“好。”

593.第587章 昔日贈劍第300章 爲何要救她?(求月票)第197章 斷臂求生第82章 沒事,我心術也不正614.第608章 明洛密信第41章 虎落平陽(三更)第472章 讓我看看你的刀(求月票)第235章 會有援軍嗎(求月票)633.第626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615.第609章 守關血戰506.第502章 在政治婚姻中反客爲主535.第530章 師父定會救我第307章 你時日無多了(月底求月票)第309章 我和長兄是一夥兒的(求月票)第302章 我教舅父第456章 我負責打架(求月票)第310章 站起來跟我走(求月票票)595.第589章 迎天子,入太原第174章 自此將星凋零第76章 人均飯桶第411章 可敢與某正面一戰?第221章 爲敵或爲棋?(渃清涵打賞加更2)第160章 出兵討伐第101章 最足的誠意576.第570章 不喜歡太容易得手的東西?第336章 好多錢呢(中秋快樂)574.第568章 爲破局而入局(求月票)605.第599章 徹底離開了第73章 收穫了新的膽子第382章 發現大人的秘密了第339章 都怪風太大581.第575章 何嘗不是另一種耍弄540.第535章 戰鼓起(求月票)573.第567章 劍鋒(打滾求月票)608.第602章 將這個孩子生下來(求月票)第365章 重生並非偶然(求月票)第134章 雨夜琴聲671.第665章 番外3兒女婚事(上)(羣像)512.第508章 無名之輩不足殺也第370章 看來那個人很特別(月初求月票)592.第586章 李隱義不容辭第314章 告別去(求月票)第400章 這是在交代後事嗎?第286章 萬人空巷(求月票)541.求雙倍月票 )第210章 接阿兄回家508.第504章 栽在畜生窩裡了第412章 你和李效是何關係?第222章 輕舟已過萬重山678.第672章 番外10無悔(聖冊帝)(上)679.第673章 番外11無悔(聖冊帝)(下)第137章 天塌下來有他嘴頂着第288章 不愧是她常妹妹522.第517章 是否對吾主有心?第474章 打得一動不動(求月票)第363章 舊主之物再現(求月票)678.第672章 番外10無悔(聖冊帝)(上)第114章 自證第419章 疑心喻增582.第576章 您知阿效本名否?第430章 就是你最最景仰的常刺史第374章 真相背後的真相(求月票)第410章 沒有運氣,全憑實力(求月票)第655章 盛大熱烈548.第542章 想磕一個(求月票)第276章 他竟對一個男子?(五千大章求月票第463章 唯有殺之(求月票)第278章 她自會守好(求月票)第145章 不可窺測第7章 難逃一瘋第342章 我喜歡讀書(求月票)第146章 是福是禍第236章 這麼囂張這麼莽嗎?第654章 百年不遇情愛腦(含感情戲不喜勿入)520.第516章 必不負相托559.第553章 不該就地誅殺嗎?528.第523章 她看重的人,她來護第483章 先人所留578.第572章 這得是什麼關係?第89章 她想做多大的官?(過年好!)539.第534章 敢欺中原無主第221章 爲敵或爲棋?(渃清涵打賞加更2)512.第508章 無名之輩不足殺也第424章 她好像殺人了(二更求月票)第267章 寧遠將軍(求月票)526.第521章 六郎不傻第453章 哪家的漂亮顯眼包(求月票)678.第672章 番外10無悔(聖冊帝)(上)第99章 作廢(iwannacola打賞加更第121章 東施效顰621.第614章 就送到這裡吧第150章 必要時他會戰死沙場561.第555章 是否對喬大夫有意第456章 我負責打架(求月票)第127章 聖人召見(渃清涵打賞加更1)第123章 讓人知道常歲寧是誰第379章 “無絕,快過來”(求月票)第103章 道德底線有待降低675.第669章 番外7常化年間事(下)(羣像)532.第527章 崔家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