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大盛這是要亡了嗎?(月底求月票)

見長孫寂點頭,鄭潮遂壓低聲音問:“榮王……可有稱帝之意?”

一旁的長孫氏族人不動聲色地看向長孫寂。

長孫寂會意,道:“榮王是否有心,尚不得而知。只是榮王如今乃先皇唯一的幺弟,於正統而言,或是最合適的人選。”

“家中祖父臨終前,曾鄭重囑咐於我,必要從李氏族中擇選明主,以匡復正統,以救天下大勢。”提及祖父,少年人的眼底有些悲沉之色。

鄭潮輕嘆了口氣,頷首道:“如能在李氏皇族中擇選,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名正言順,天經地義……這些禮法正統,是一把很有分量的利劍。

“鄭先生心有大義,如能有幸與先生同行,此道或可更加明晰——”少年眼神誠摯,道出相邀共成大事之言。

如此,鄭潮便不得不直言問道:“敢問令族,是否已經選定了榮王府?”

長孫寂:“不瞞鄭先生,尚在思量當中。只是觀大局,眼下認爲榮王最爲合適,榮王如今在西南一帶,已頗有呼聲。”

見鄭潮目露思索遲疑之色,長孫寂又道:“不過正如晚輩方纔所言,還是想聽一聽先生的看法,故今日才斗膽請先生來此。”

“此事……或不可急於做決定。”鄭潮真誠地建議道:“長孫一族存世不易,經不起再一次震盪……依鄭某之見,不如先暗中積蓄力量,以觀局勢,待時機成熟,再行決策。”

言下之意,是不要被局勢和處境輕易衝昏頭腦,過早站隊,以免押錯了人。

鄭潮疑心,榮王或已經暗中在試圖獲得長孫氏的支持了,只是長孫家的族人暫時不欲同他明言深說而已。

長孫寂點了頭:“先生所言在理,的確不可貿然決定。”

他聽得出來,鄭潮無意急着做決定,卻也是在真心提醒他們長孫家要謹慎選擇——

而積蓄力量,是必然之事。如今亂勢已起,女帝政令難通,正是他們重新蓄力的好時機。

但一族之力終究有限,所以他想力所能及地去拉攏一切能拉攏的人和勢力。

鄭潮是很有價值的,一是他的聲名,二是他背後的鄭家殘餘的勢力和人才,哪怕他被鄭家視作叛徒,但偌大一個鄭氏族中,總有明事理的人,也總有願意爲利益放下隔閡的人。

所以,哪怕此刻鄭潮並未鬆口扶持榮王之事,長孫寂及其他族人待鄭潮也依舊禮待有加,轉而又談到其它勢力。

談話間,長孫寂忽然問:“鄭先生與江都常刺史,在滎陽時,應當有過接觸吧?”

鄭潮一愣,旋即笑着點頭:“是,彼時常刺史曾與我一同祈求雨停。”

這件事早已傳得沸沸揚揚了,甚至成了證明常歲寧乃將星轉世的“佐證”。

“在京師時,我便很欽佩常娘子了。”想到當初小姑被害之事,長孫寂的眼睛黯然了兩分,片刻,才道:“只是當時我無論如何也不曾想到,常娘子會有今時之成就。”

當初,常娘子爲兄長力求清白之舉,實在驚人,他由此也知曉了這個女郎有不凡之處,但怎麼也沒想到會不凡到如此地步。

一經出世,便平定徐正業之亂,據江都,御倭賊,以銳不可當的姿態名震四海。

所以,他和他的族人也在設想,能否將常家也拉入陣營之中。

常家被女帝猜忌已是必然之事,獨木難支,尋人結盟是值得考慮之事。

雖說最終要扶持李氏何人,尚未有定論,但若是可以,他真的很想和常娘子這樣的人物共謀大事,無論是出於利益考量,還是個人私心。

長孫寂委婉地向鄭潮透露了這個想法。

鄭潮的心情有些複雜,拉她共扶明主?

想到那個少女給他的野心勃勃之感,鄭潮覺得長孫家這個盤算怕是註定落空。

當初她還沒去江都呢,就以主人的語氣邀他來日去江都做客……之後果不其然,她果真堂而皇之地將江都裝進了她的麻袋裡。

而如今,她又將江都變作了她的麻袋,把各路人才都往裡頭塞……

這樣的人,當真會輕易甘心扶持他人嗎?

或者說,什麼樣的人,才能叫她甘願稱臣扶持?

長孫家看好的榮王,有這個能力嗎?

鄭潮覺得懸,但還是委婉地道:“既然是舊識,先探一探常刺史的想法也無不可……”

接下來,長孫家的人又向鄭潮詢問崔璟的近況。

鄭潮在心中咂舌,合着,長孫家專想收留被士族唾棄的過街老鼠是吧?

不過,他大外甥,的確是很值得拉攏的對象。

但事關玄策軍,此中分量太重,也沒什麼把握可言,長孫家的人也未敢明言,只是旁敲側擊。

鄭潮並無意替崔璟做任何選擇,他如今不過是外甥養在外頭的窮舅舅罷了,並沒辦法去當外甥的家,做外甥的主。

關於外甥的想法,鄭潮也不多做透露,當然,他也無從透露——大外甥怎麼想的,他了解的還真不算多。

長孫寂留鄭潮住了幾日,這幾日相處下來,鄭潮對這個長孫家的少年家主印象頗佳。

鄭潮離開前,與長孫寂約定,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保持書信往來。

事實上,鄭潮這一路,同不少談得來的人,都做下了如此約定。

長孫寂欲贈盤纏,被鄭潮拒絕了——沒法子,大外甥給得太多,讓他足夠維持衣食無憂的生活,及視錢財爲糞土的清高形象。

說來……明日好似就是中秋了?

於是鄭潮決定給大外甥寫一封家書,信上說了近來見聞,有山水風光,也有戰事疾苦。末了,又提到在峽州時被人拿菜刀威脅之事,並歸結爲:【幸而得吾機智化解】

鄭潮剛將這封家書送出去,欲乘船渡涪陵江時,忽聽渡口人聲躁動,原是有人帶回了東面的戰報——

“……韓國公李獻敗了!今已被卞春樑大軍,逼退至荊州!”

“洞庭已落入卞春樑之手,並佔下嶽州,大行燒殺劫掠之舉!”

“卞春樑大軍如此兇狠勇猛,這可怎麼辦纔好……”

“我這裡有一道檄文……正是出自卞春樑麾下軍師之手,他們還揚言要‘直搗黃龍’,攻入京畿上都,爲昔日道州枉死的百姓討回公道!”

鄭潮忙上前去,同那名着文衫的年輕人借檄文一觀。

去歲初,道州大旱,因賑災不及時,致使無數災民餓死,近年大盛多災,起初朝廷並不曾如何在意這一場旱災下的人禍。至去年秋日,開始有道州災民涌入京師,求天子憐憫主持公道,那時徐正業之亂已現,京師戒嚴並排查徐賊同黨奸細,很多災民被錯殺,或被暴力驅逐。

他們的聲音不被傾聽,生死亦不被在意。

這份民怨,藉着徐正業起事之風,在鹽販卞春樑的帶領之下,很快聚集成了一支亂軍。

到底是民間勢力,亂起之初,朝廷仍未十分放在心上,直到幾撲不滅,愈發勢大,眼看着卞春樑自道州起,先後攻佔了衡州,邵州,今年春日又佔下潭州,舉兵攻往洞庭——

徐正業之勢已被撲滅,反而起初不被重視的卞春樑之勢愈發壯大。

卞春樑的野心是寫在明面上的,高舉報復之旗,誓要攻入京師,推翻當下朝政。

他揚言爲民請命,要爲道州枉死的百姓討回公道,血債血償,因此所到之處,凡官員權貴豪強,皆被他劫殺一空。許多當地士族,家中無論老幼也皆遭屠戮,之後再連同屋宅被一把大火燒成灰燼。

若說當初徐正業尚以匡扶李氏江山之名拉攏官員貴族,卞春樑便是公然站在了官權士族的對立面,他於檄文中言【刀下殺盡貪官污吏,足下踏碎公卿傲骨,不破京畿取回公道必不折返】——

鄭潮看得愁眉緊鎖。

滿紙血性與報復之言,決心推翻壓迫之政……此檄文拿來煽動亂世平民,無疑是極有力的。

再加上李獻此番大敗,卞春樑大軍士氣再漲,必將又引來無數人跟從效仿。

鄭潮的視線越過渡口處惶惶的人羣,看向東面洞庭湖方向,心下憂慮至極。

李獻此一敗,可謂出乎了許多人的預料。

兩月前,李獻將卞春樑大軍逼出洞庭一帶,傳捷報入京,被視作扭轉局面之戰。

之後,李獻乘勝追擊,欲取回潭州,然鏖戰月餘,仍久攻不下。

久攻不下,兵之大忌。士氣衰餒,便必有一敗。

八月初一當日,卞春樑大軍忽然出城迎戰,破開李獻大軍防禦,一連不過十餘日,便一鼓作氣攻下洞庭,並佔嶽州。

李獻大軍死傷數萬,節節退敗之下,勉強在荊州憑藉易守難攻之優勢,才得以穩住陣型。

荊州歷來難攻,卞春樑大軍也已疲憊,此刻紮營嶽州休養蓄力,而嶽州城中,因卞軍的屠戮,已形同煉獄。

失了洞庭與嶽州的李獻,在荊州安置下來的第一件事,便是重責軍中部將。

他認爲自己分明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只因麾下將士無能,履行不力,輕易退卻,擾亂軍心,方致使大敗局面的發生。

這些士兵皆如一盤散沙,若不重責,何談軍規與軍威?

敗仗之下,士氣衰微,李獻試圖以此將軍心拔起。

在如此嚴懲之下,剛吃了一場敗仗的軍中愈發人心惶惶,如一張緊繃的弓,強行支了起來。

同樣負傷在身的李獻,此刻面色沉寒,正於營中執筆書寫請罪戰報。

荊州至關重要,他在請罪書上再三保證,會以己命死守荊州,並定會取回在他手上丟失的嶽州。

收筆之際,李獻手中猛地用力,筆桿在他手中被折斷。

此次他固然敗了,但必不可能再敗!

他定會親手取下卞春樑首級,以雪今時之恥!

洞庭敗訊傳回京師,朝廷上下一片震怒恐慌。

聽官員上稟嶽州戰後百姓慘狀,聖冊帝亦龍顏大怒,嚴斥李獻之過。

“陛下,荊州地處關鍵,乃是攔在山南東道前最有力的一道屏障……若荊州再失,東都洛陽,乃至京師,只怕都要成爲亂軍囊中之物!屆時大盛危矣!”

聖冊帝聞言勃然大怒:“大膽!”

那名官員自知用詞不當,慌張跪伏下去請罪。

但他之言雖聽來不祥,卻也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聖冊帝亦清楚此一點,故而也並未自欺欺人粉飾太平,發落責難這名官員,待冷靜下來之後,即與衆臣緊急商議對策。

感受着金鑾殿中瀰漫着的不安氣氛,在旁聽政的太子李智,半藏在袖中的雙手微微顫慄着。

除了卞春樑大軍的威脅之外,近來幾乎隔幾日就會有各地大大小小的戰報傳回京師,肖旻將軍也再次領兵平亂去了……

怎麼辦,大盛這是要亡了嗎?

太子心下戚懼,簡直快要哭了。

戶部的官員也要哭了。

別的官員或怒或驚或懼,而他們戶部,還要再另加上一條頭疼。

面對持續不斷的鉅額戰事支出,他們真的快要頭疼死了!

湛侍郎看着面前堆積如山的催錢單子,突然理解了老師——老師動輒發瘋的精神狀態,領先他好幾十年!

每天面對這些,哪有不瘋的?

尤其是那韓國公的軍餉催要,他簡直恨不能撕碎嚼碎咽肚子裡纔好,打了這許久,要了這麼多錢,結果憋了個這麼大的敗仗,一座城池都沒拿回來,還把嶽州丟了!

這不是妥妥的賠錢貨嗎?

偏偏更賠錢的還在後面,敗仗並非結束,而是意味着更多的藥材補給,更鉅額的傷亡撫卹,甚至是被拉得更長的戰時消耗……

且聽着早朝上衆臣所議,因卞春樑的兵力再度壯大,接下來免不了還要再往荊州增派兵力。

不增派怎麼能行,荊州是一定不能丟的!

湛侍郎嘆着氣,縱有千般頭疼,卻也只能加緊處理。

湛侍郎翻看公務間,眉頭越皺越緊,不禁就想到了不久前江都常刺史要建官營作坊之事。

建作坊無疑是筆大支出,他剛準備頭疼時,卻聽聞常刺史在奏請中事先已主動言明,一切支出,她自己可以想辦法墊付——

墊付……多麼動聽的兩個字!

(文中道州的位置,在今湖南永州)

第231章 入軍營600.第594章 李氏歲寧(求月票)第111章 女子之師第438章 一介武夫崔令安516.第512章 親自選定的家人第82章 沒事,我心術也不正550.第544章 隱秘的伴生關係第135章 滔天背叛第404章 造出自己想要的天意(補更)第236章 這麼囂張這麼莽嗎?第46章 先太子“遺物”第419章 疑心喻增第418章 怕鬼,但要臉(求月票)第84章 百年不遇的廢物第269章 可敢賭一賭(求月票)第53章 見女帝(二更合一)第397章 從此刻起,此處由我接管第445章 揚帆凱旋第123章 讓人知道常歲寧是誰第394章 大盛這是要亡了嗎?(月底求月票)第492章 記的究竟是哪門子仇?第459章 快逃吧(求月票)第169章 抱歉與多謝第10章 過時不候第94章 長兄真的很需要成家嗎第238章 常闊非死不可第341章 她要兩樣東西(求月票)第339章 都怪風太大第158章 不如指望峨眉山的猴子(求月票)600.第594章 李氏歲寧(求月票)第127章 聖人召見(渃清涵打賞加更1)第182章 相認(補更)第218章 陛下是否會強留?(月票清倉了)第116章 虎第100章 爭一個公正第268章 “早日歸家”523.第518章 更大危機的預演第247章 陽光甚好,正當趕路(大章含補更,第309章 我和長兄是一夥兒的(求月票)第263章 三比第252章 誰是反賊?(春花秋月 打賞加更)533.第528章 你妒忌大郎第44章 正確的,客觀的618.第612章 破陣曲第414章 剪除一切不安分的爪牙551.第545章 是否足以將她打動?第257章 千里共同風第28章 寺中塔第397章 從此刻起,此處由我接管第121章 東施效顰521.今日無更勿等第284章 天爺哦!(求月票)第266章 不對哦(求月票)628.第621章 置之死地第77章 早知他來,我便不來了第141章 堂堂正正比一場第380章 他願救世,誰來救他?第662章 宜遊宜醉(正文完)第13章 救命的來了第399章 他必須要站出去(求月票)576.第570章 不喜歡太容易得手的東西?569.第563章 驚天之秘532.第527章 崔家的決定511.第507章 是天下人的節度使第265章 見過總教頭第389章 擇主沒有瓶頸期第127章 聖人召見(渃清涵打賞加更1)第278章 她自會守好(求月票)第122章 性情天差地別第64章 我的嫌疑的確很大515.第511章 怎麼又活了?(求月票)第123章 讓人知道常歲寧是誰第270章 嚇一嚇自己(求月票)第110章 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姑娘608.第602章 將這個孩子生下來(求月票)第334章 人生四大按不住(求月票)第455章 將我送給常刺史吧(求月票)第478章 以身入局,續以白晝第297章 我不會食言639.第632章 務必殺了她第489章 道理要用刀來講第241章 恭喜大仇得報第65章 只會惹是生非的蛀蟲第185章 謀害(求雙倍月票)第164章 榴火一家564.第558章 自己定下的規矩第345章 大都督那求而不得的大舅哥第195章 起猛了(等待也是行動 萬賞加更)第105章 先太子殿下很風趣第423章 賣上個好價錢第166章 她都知道什麼504.第500章 請陛下止損第259章 《太傅發瘋日常》第398章 一個殺十個(求月票)593.第587章 昔日贈劍第298章 將軍,權力真好(五千字大章)568.第562章 冬月大雪第279章 迎敵!(三更大章,含桃酥與四喜丶第217章 賜封爲公主(求月票)第452章 璟漸貧,無力奉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