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中央之國
城外的墨家工地,此刻那些工坊大多成型了,按照郭興的說法,明年開春定然就能完工。
若非蔣慶之要求高,郭興能在冬季之前就完工。
蔣慶之要求高,可錢也給的爽快啊!
郭興一次喝多了,說自家做了半輩子生意,就沒見過如長威伯這般撒手不管工地的主家。而更令他從未見識過的是,哪怕主家不管,那些民夫卻時常主動加班加點幹活。
剛開始郭興還擔心民夫們會據此索要報酬,可幾次下來,那些民夫卻幹完就走,壓根不提報酬的事兒。
郭興納悶,便問了一個民夫。民夫說:這人是將心比心,伯爺對咱們貼心貼肺,給錢給的多不說,還不收錢教導咱們的孩子。說實話,若非家中等米下鍋吃飯,一文錢不給小人也願意爲伯爺幹。
對於郭興來說,和工匠,和僱工之間的關係就是鬥爭的關係,雙方爲了彼此的利益討價還價纔是王道。
蔣慶之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手法讓郭興頗爲好奇,想學,可學了兩日,手下那些工匠卻學會了偷懶。
臥槽尼瑪,一羣賤骨頭!
郭興大怒,什麼善待工匠……沒那回事,該咋滴咋滴。
昨日,得知蔣慶之回京後,郭興特地檢查了一遍工地,就擔心被那位伯爺找到毛病。
正在檢查着,就聽外面有人鬧騰,更有人叫嚷一把火燒了工坊。郭興大怒,當即帶着人趕去。
當他趕到現場時,只見數十大漢正和十幾個民夫羣毆,民夫們雖然人少,卻不肯退後半步,雙方打的格外慘烈。
就在郭興準備出手時,一個過路的男子突然衝了過來,此人手持一根木棍,宛若狼入羊羣,竟然無一人是對手。
那些民夫在男子的帶領下,把數十大漢打的抱頭鼠竄。
男人都有行俠仗義的夢想,郭興當即挽留男子,說願每月給五貫錢的報酬僱傭男子爲家中護衛。
男子莞爾一笑,這時伯府的護衛過來行禮,口稱見過荊川先生,郭興這才知曉自己鬧了大笑話。
見城門關閉,唐順之便在城外工地上留宿。他讓郭興集結手下的工匠,又讓護衛留下了十餘強壯的民夫。
衆人不知爲何,直至凌晨,警戒的門子突然高呼有賊人,衆人衝出去,只見唐順之手持長棍衝在前方。
十餘賊子趁着凌晨時分準備潛入工地縱火,火油都帶了十餘罐。
這一次郭興發狠想弄死幾個賊人,可沒等他出手,唐順之憑着一根木棍就把十餘賊子打的滿地找牙。
城門開後,郭興便跟着唐順之進城,來伯府稟告此事。
“荊川先生那棍子耍的讓小人眼花繚亂,那些賊子見到不敵,有人邊逃便喊,有種留下姓名。”
郭興一臉豔羨崇拜的看着唐順之,“荊川先生杵着長棍說,在下武進唐順之!”
那一刻,郭興覺得好男兒當如是。
蔣慶之也不感謝,問道:“吃了嗎?”
唐順之把木棍靠牆放着,“沒吃。”
“弄湯餅來。”蔣慶之吩咐道,然後問道:“荊川先生此次遊歷可有所得?”
唐順之看着有風霜之色,臉色黝黑,“我此次遊歷了多處,看到各地民生……失地者越來越多,官道上不時能看到流民,一家子流離失所,面黃肌瘦。我也曾把自己帶的乾糧給他們。可給了一個,其他人呢?”
唐順之眸色中多了些憂慮,“我去了各地暗查,每到一處,都能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象,一邊是豪強驕奢淫逸,一邊是百姓食不果腹。看着那些百姓,我在想……若是此刻來一場天災會如何?”
“朝中能賑災,那麼事兒還好辦。無法賑災……”蔣慶之笑了笑,“那便會烽煙四起。”
數十年後天災人禍集齊了,那位驛卒揭竿而起,最終葬送了大明。
後世許多人以爲大明是滅於蠻清,不是,大明是滅於李自成。
李自成攻破京師,崇禎帝自盡殉國。後續吳三桂開關,放蠻清大軍入關,這纔有了一片石大戰。
所以認真來說,大明是亡於內亂。
“我這一路都在想如何能挽救這場不知何時會爆發的危機,抑制土地兼併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想徹底改變這一切……竟然毫無辦法。”
唐順之苦笑,“心學心學,到了此刻也無計可施。”
“心學是道。”蔣慶之說道:“而這個道更多是個人修爲。”
“你爲墨家鉅子,對此可有法子?”唐順之目光炯炯的看着蔣慶之。
這大清早的你就問這等問題……想給自己放幾天假的蔣慶之說道:“這是個龐大的問題,需標本兼治,但首要是找到問題的根源。”
不知何時,裕王和景王來了,就站在蔣慶之身側。裕王說道:“豪強和吏治是根本。”
“老四!”蔣慶之看着清瘦了些的景王。
“見過表叔。”兩個皇子這才行禮。
“表叔曾說治亂循環的亂,起初必然是吏治糜爛,接着是民生……二者看似有關聯,可根子卻在經濟。”景王說道。
蔣慶之點頭,“所有人都看到了豪強兼併土地和吸納人口的危害,以爲這便是大明當下最大的問題。卻不知這一切都是表象。”
夏言來了,默然在聽着。
胡宗憲和徐渭兩個好基友剛吃完早飯,剔着牙聽到這番話,都靜靜站在那裡傾聽。
這是個大題目,歷朝歷代都無法走出這個治亂循環,墨家能給出什麼解決方案?
“問題的根子在於人口太多。原先十人吃一個大饅頭,人人都能吃飽。如今人口增加到了二十人,三十人,人人都吃不飽。”
蔣慶之的聲音清越,“歷朝歷代對此的解決之道是聽之任之,實則是無計可施。而在我看來,解決之道不復雜。”
他看着衆人,“爲何不把這個饅頭做大呢?”
Wωω¤ T Tκan¤ ¢ O
“把饅頭做大?”唐順之眯着眼,眼中突然迸發出了異彩,“僧多粥少,唯一的法子……要麼減少僧人,要麼就只能把這鍋粥做多些……”
夏言背靠牆壁,喃喃的道:“把饅頭做大。是了,當年老夫秉政時也曾多次思索這個難題。老夫翻閱史書,那些前輩能做的就是無可奈何,只能坐視。如範文正與王安石等人鼓起勇氣發動革新。等等!”
夏言提高了嗓門,正在思索的衆人看向他,夏言說道:“當年前宋兩度發動新政,範文正與王安石等人的新政看似犀利,卻是想從肉食者口中奪食,於是引發了動盪,最終黯然收場。”
裕王身體一震,“這是……錯了!”
“大錯特錯。”夏言說道:“就算兩次新政能成功,可人口依舊在日漸增長。從肉食者口中奪來的食物依舊無法填飽天下人的肚皮。就算是沒有外敵,當飢腸轆轆的百姓忍無可忍時,這個天下必將處處烽煙。而這一切……”
夏言看着蔣慶之,眸中多了異彩,“正如慶之所言,他們從一開始就走錯了道。從肉食者口中奪食沒錯,但更要緊的是……”
蔣慶之微笑,無聲地道:“開源!”
“是開源!”夏言老眼中迸發出了光,興奮的道:“當家中兒孫越來越多,入不敷出時,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讓家人節衣縮食,而是要走出去,去想法子掙錢!”
唐順之閉着眼,“大明當下的局面與歷朝歷代並無差異。人口日增,田地無法承載,肉食者兼併土地,吸納人口只是加快了這個過程。關起門來解決問題,那是緣木求魚。唯有……”
“向外!”裕王興奮的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大明的軍隊,當爲大明的犁尋找田地。”
“這話誰說的?”唐順之問道。
裕王看向了蔣慶之,“是表叔。”
“清洗京衛,重建京衛,重建武學……”唐順之輕聲道:“之後必然就是出擊,擊敗俺答,橫掃北方。讓北方成爲大明的後方,而不是威脅。”
蔣慶之微笑道:“不,北方不但是大明的後方,更是大明的牧場!”
“好氣魄!”唐順之讚道:“是了,有了北方這個大牧場,牛羊將會源源不斷進入大明。大明也能組建強大的騎兵……”
“隨後呢?”有人問。
唐順之說道:“問你們鉅子!”
蔣慶之莞爾,“何爲開源?只看着陸地,爲何不把目光投向海外呢?”
“出海?”
“對。”蔣慶之用蠱惑的語氣說道:“海外有無數良田,一旦種植,大明就算是按照當下人口增長的速度發展,五百年後,依舊能不愁錢糧。”
衆人驚訝。
“別懷疑,這是墨家先輩出海帶回來的消息。海外有無盡大陸,無盡資源。”蔣慶之說道:“而我們要做的便是,在國內革新的同時,打造出一支強大的水師船隊,護送着我們的商船出海,去貿易,去征服……
十年後,二十年後……源源不斷獲得反哺的大明,將會站在這個世界之巔。”
蔣慶之看着衆人,用一種不容置疑的姿態說:
“那樣的大明有一個名字!”
“中央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