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一)

已是三月末,夏天的腳步越來越近。

暮春的微風越發的薰人,少了三月初的花香,卻更添了幾分暖意。

汴河之上,有人來,有人去。與親友相見時,抱頭痛哭;與家人分離時,灑淚而別。官船停靠的碼頭上,這一幕幕活劇天天都能看到。已是不足爲奇。

韓岡也是來送人的。蘇緘要走了,他在京中待了有半個月,兩次入覲面聖,可見天子對南方局勢的重視。而在蘇頌的牽線下,在宮中匆匆一會之後,韓岡也與蘇緘又見了兩次,一起坐下來喝酒聊天,聯絡一下感情。

有了這一份酒桌上培養起來的交情,兩邊的關係也就密切了起來。在蘇緘向趙頊要到了一批軍器之後,韓岡便送了他一個順水人情,答應將邕州的單子放在軍器監出貨的最前面——天子點了頭,樞密院也已批覆,軍器監這邊只要將單子上的軍器生產出來,就不用再送去庫中耽擱時間,只需將幾份公文繳上去走流程,就能直接順着汴河將這批軍器派送出去。

韓岡這算是順水人情,惠而不費。也就是因爲已經歸屬三衙的軍器,要轉給地方州縣在制度上需費更多的手續,而神臂弓這樣的神兵利器總是緊缺的緣故,他纔有得人情做。但已足以讓蘇緘感激三分,也給足了蘇頌面子。

等到蘇緘啓程返回廣西,蘇頌便約了韓岡一起來相送。

三月的春風中,汴水畔拱手相別,當然不會有“寒蟬悽切”;也不會是“滿天風雨下西樓”。但以蘇緘、蘇頌的豁達,分別時也免不了要感慨動情,說一句“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兩人皆已老邁,時日不多,再會面也許已是遙遙無期。

在蘇頌家的子弟送過他們的叔祖之後。蘇緘帶上京來見世面的孫兒孫女,便一個個上前來拜別蘇頌和韓岡。

韓岡雖然年輕,但名聲之大,蘇頌都難以比擬。面對蘇頌,蘇緘的兩個孫子是恭恭敬敬,而在韓岡的面前,則多了幾分崇慕。兩個生長在廣西的孩子,雖然不及京城子弟的能說會道,但勝在質樸,頗得韓岡好感,也出言勉勵了他們幾句。雖然兩邊的年紀相差不遠,但外人看來,卻是半點也不見違和。

另外還有蘇緘的孫女,尚未長到需要避忌外人的年紀,也一起過來細聲細氣地向蘇頌、韓岡道着萬福辭行。小女孩兒乖巧知禮,長得也討喜。看蘇頌直接從袖子裡掏出一個四時慶喜的小金牌來做餞行禮的樣子,就知道他很是疼愛這個侄女兒。

韓岡也帶了一份餞行禮來,但都已讓人送上了蘇緘的官船,現在則是兩袖空空。

“這下可丟人了。”韓岡毫不介意地攤了攤手,半開玩笑地說着:“這樣吧,小娘子可有什麼想要的,金糖、菓子,還是泥人、塑像,我這就派人去買來。”

小女孩兒仰起了頭,張着一對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這些七娘都不要。大爹爹連日愁眉不展,七娘只想要大爹爹能笑起來。”

韓岡被一個六七歲的小丫頭驚到了,轉頭看着蘇緘,見他臉上也是帶着訝異。搖了搖頭,頓時哈哈大笑起來,如此乖巧聰明的小女孩的確少見,不論是不是有人教的,能流利的說出來,已經很難得了。

“這禮要送倒是不難,皇城勿須再擔心。給邕州的軍器,今天早上就已經裝船發出了去,要不然韓岡也沒臉來相送。船走汴河入揚子江,從湘水再轉靈渠下去,說不定會比皇城還要早一步到邕州。”

蘇緘一聽,頓時喜上眉梢。這一件事,半個月來一直存在心上。韓岡雖然信誓旦旦,可不看到實物,如何能放得下心來?

“七娘多謝舍人。”小丫頭裝着大人的模樣,衝韓岡福了一福,等擡起頭,卻又不好意思地躲到了蘇緘的身後去了。

“難得的孝順孩兒啊。”韓岡對着蘇緘誇着,“我家的女兒再過上兩三年,能有七娘一半乖巧,我也能放心了。”

蘇家的這個女孩兒的確很不錯,韓岡看着也喜歡。要不是自家的兒子才三歲,說不定就要跟蘇緘定下親事了。

摸了摸孫女兒的頭,讓乳母帶她先上了船。蘇緘來到韓岡身前,正容行禮:“多謝玉昆。”

“不敢當啊!只是爲國,何敢勞皇城謝。”韓岡還了一禮之後,不由得一嘆,“不過其中神臂弓也只有五百架,幾場大戰下來,差不多就要報廢光了。”

重弩保養不易。其力道往往都在三石以上,幾百斤的力道就藏在弩身中,當然很難保證使用壽命。尤其是在戰場上,集中在短短的時間裡連續射幾十箭下來,總會有一批重弩會報廢。而不像戰弓,其使用壽命要遠遠勝出。

不過神臂弓有個好處,就是筋角之物用得少。“以檿爲身,檀爲弰,鐵爲登子槍頭,銅爲馬面牙發,麻繩扎絲爲弦。”弩身是山桑木,弩臂是檀木,遇水也不會對弩弓損傷太厲害。哪像普通的弓弩,到了溼潤的南方,其中用着牛筋牛角的部分,很快就會因爲吸水而失去彈性。

“能有五百架神臂弓就不錯了,原本城裡還有一百架。有六百神臂弓守城,十天半個月,邕州城決不至於有失,到時候桂州也就能派兵來支援了。”

韓岡臉色有着一分沉重,蘇緘的口氣似乎就是在確定戰事已不可避免:“交趾人當真敢於來犯?”

並不熟悉歷史的韓岡,自然也不清楚交趾人到底有沒有在此時犯界。但他能確信,廣西廣東沒有在北宋丟給交趾過,至少在他的記憶裡並沒有。要麼就是這一仗乾脆沒有打,要麼就是打了,但只是很小的戰爭而已。

“這一事也只能是未雨綢繆,誰也不能說交趾一定會出兵。但劉經略禁漢人與交趾互市,這等於是將邊境的儂人部族全都推到了交趾一方。有了儂人部族的支持,就是多了兩三萬兵力。說不準什麼時候,交趾就會動手了。”蘇緘渾濁雙眼眯了起來,嘆着氣道:“前幾天不也跟玉昆你說了嗎?廣西軍中皆已糜爛,實際兵員不及軍籍簿上的三分之一。邕州以南,也就幾個寨子還能抵擋一下,其餘州縣哪裡還有兵來守?”

大宋南方的軍隊基本上可以當成是笑話,這一點是天下人的共識。要不然當年儂智高叛亂,也不會讓狄青領着西軍萬里迢迢地趕赴崑崙關。而蘇緘當時在廣東征發當地兵員,就是在儂智高的蠻兵手上吃了一個大虧。

不過區區一個南方小國,若當真敢於侵犯大宋疆界,卻也是自尋死路。如今不是太宗的時候,因爲北方戰亂未休,所以放了交趾一馬。現在交趾若敢將動手的藉口送來,天子肯定是要笑納的,韓岡也百分百地支持:“交趾本是漢唐舊郡,如今卻成爲外藩。若交趾當真敢於凌犯中國,那就是大宋恢復前朝舊疆的時候了!”

韓岡少年銳氣,蘇緘、蘇頌聽着倒是一點也不奇怪,便是相視一笑,同聲道:“若交人膽敢逆天犯順,自當出兵重懲之!”

船上的船老大這時過來催促,“皇城,時候差不多了,再遲就來不及趕到雍丘了。”

行船多忌諱,尤其忌諱行不依時。

蘇頌也是時常泛舟於江湖之上,自然知道這個規矩。輕聲一嘆,對蘇頌、韓岡拱手相辭。他在嶺南多年,在京中除了蘇頌,更無親友。這一趟上京,能多一個韓岡,卻是難得至極。韓岡雖無賦詩以表離情,卻還是跟蘇頌一起,照習俗在河邊折下一枝柳枝,贈給了蘇緘。

接過柳枝,別過蘇頌和韓岡,蘇緘走上跳板,登船起航,並不回顧。一艘六七百料的官船,就隨着水流,漸漸南去。

身在宦海,人送己、己送人都是常事,目送着蘇緘的座船遠去,韓岡心中的感慨很快也收了起來。不過他並沒有立刻上馬回京,而是和蘇頌一起在河邊慢慢地走着。

側過臉,望着汴河中的潺潺流水,蘇頌道:“新改制的水輪機,我心中也有了規劃,圖樣也畫出來了,過幾日就去軍器監裡,看着如何與鍛錘配合起來。”

“多謝學士!”韓岡低頭謝過。

蘇頌這是幫了大忙,換做是普通的士大夫,誰會願意去做工匠的活計?韓岡可是聽說了,這段時間,有人背地裡在諷刺蘇頌是貪了他韓玉昆在軍器監貼出來的懸賞。此等言辭,韓岡嗤之以鼻,可不管怎麼說,也足夠噁心人了,相信也傳到了蘇頌的耳中。但蘇頌他卻沒有半點動搖。

“不過我過兩天就要去應天府上任了。若是不能成事,也只能讓玉昆你再另想辦法了。”

“能得學士相助,韓岡已是喜出望外,哪敢再得寸進尺?”韓岡笑道:“何況得了學士指點,此一事定然能順利見功。”

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九)第二百六十五章 長風(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二)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上)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下)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五)第二百九十章 飛信(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七)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五十六章 南北(十六)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一)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五)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上)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三)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八)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七)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五)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下)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梳理(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八)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一)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三)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一)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九)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慶雷(中)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四)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議(二十四)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二)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上)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七)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五)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下)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九)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下)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點畫(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四)第三十九章 追憶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