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

bookmark

“此事還不一定。”韓岡搖了搖頭。

他知道孫永到底在說什麼,不是孫永做得累了想要走人,而是他韓岡在開封府衙中待不久了。

韓岡過去能熟知朝中之事,不光是靠了王安石和王雱的來信,也有王韶的幫忙。樞密副使通風報信,韓岡的耳目照樣能直上朝堂。

韓絳舉薦他韓岡爲中書五房檢正公事的消息,也就兩天的時間,便傳到了韓岡的耳朵裡。

對於此事,韓岡並不準備瞞着孫永——他和王韶的關係,朝堂中誰會不知道!?

因爲羅兀城之事,韓岡其實並不怎麼喜歡韓絳。不過到了咸陽城破,叛軍出降後的那段時間,韓絳卻是很配合地將三千多廣銳叛軍,很妥善的一批批地送到了熙河路。

以韓絳當時的權力,他將這些叛軍全數處決了都沒有任何問題——環慶路經略安撫使王廣淵,當時可是一點證據都不要,就殺了兩千多據說有叛亂跡象的士卒——但韓絳卻是遵守着諾言,讓熙河路得到了如今支撐路中漢人勢力的一個極重要的支柱。

就是靠着廣銳軍這點殘部,韓岡在河湟拓邊的過程中屢立戰功,不論是在渭源堡,還是在珂諾堡,韓岡指揮的幾番大戰最後能得勝,幾乎都是廣銳軍的功勞。從這一點上,韓岡就要多謝韓絳。

韓絳現在的舉薦,並沒有擺出施恩望報的態度,而似乎是一片忠心的爲國考量,韓岡說不得就要承他的人情。

另外,韓絳並不僅僅推薦韓岡爲中書都檢正,甚至隔了一天,就加了一筆,又薦了韓岡爲判軍器監。這不合規矩,但王安石過去這樣薦過曾布、也同樣薦過呂惠卿,有先例在,韓絳依樣畫葫蘆的舉薦韓岡,當然也是一點問題也沒有。

對於韓絳對韓岡的舉薦,呂惠卿能反對嗎?

他不能。

除了在年齡上做文章以外,呂惠卿找不出任何理由來拒絕韓岡。不論從功績、還是能力、又或是官階,韓岡都不遜於甚至要勝過當年擔任中書都檢正的呂惠卿。同時,韓岡對於新黨有恩、有親,世人都看在眼裡。呂惠卿可以不加以舉薦,但當韓絳推薦了韓岡之後,他則不能加以反對。

馮京、王珪有反對嗎?其實也沒有。

馮京、王珪這一相、一參,多半是樂得要看韓絳和呂惠卿打擂臺,坐視新黨自行分裂。新黨分裂,朝堂上必亂,韓、呂這一鶴一蚌讓天子感到失望,到時候,當然是漁翁得利。

所以這項任命,在中書和崇政殿之間的一套流程走得很快。天子批紅、宰輔簽押、御寶一蓋,最多再過兩天,韓岡的新任命就要下來了。

“難道玉昆你不願意?”孫永追問,意味深長地笑道:“難道認爲韓子華的舉薦不妥?”

韓岡抿了抿嘴,“也不能這麼說。韓相公的舉薦,韓岡當然是銘感五內。只是愧不敢當啊!”

孫永呵呵笑了笑,低頭喝了口茶,“玉昆你任此職若有愧,何人敢說無愧。”

韓岡沉默了下來,不是在想韓絳的舉薦,而是在猜度着孫永的心思。

對於這一項舉薦,尤其是舉薦人的身份,韓岡說驚訝也驚訝:韓絳沒跟他打招呼就將他給推薦了上去,讓韓岡覺得有哪裡不對勁。

不過要說有多驚訝,也還不至於到驚駭莫名的程度,前兩天聽說此事之後,他也只是嘖嘖嘴就過去了,眼皮都沒有跳的。

論起能力,朝中能坐穩中書都檢正這個位置的絕不止韓岡一個,而論地位,論聲望,論功績,也都有着複數的人選。但將數者合一,真正細論起來,正擔任着府界提點的韓岡卻是排在最前面。

韓絳推薦韓岡,這一封薦書,這一個人選,從各方面來說,都是無懈可擊、無可挑剔的。

但其後的用意,也是人人都看得明白。不僅是韓岡,他的三位幕僚,加上王旁,都是一眼就看了出來,韓絳這是要跟呂惠卿爭奪對新黨的控制權了。

畢竟是宰相,韓絳怎麼都不會願意看着呂惠卿把持朝政。天子注重新法,所以多加採納呂惠卿的意見,但他韓絳也是支持新法的,難道他不能取代呂惠卿嗎?!他可是宰相!

韓絳這點小心思,根本是不瞞人的,說不定天子趙頊都能看得明白。

只是孫永爲何提及此事,難道是投靠了韓絳?這個念頭一起,韓岡心中立刻給否定了,孫永是潛邸舊臣,背後是天子,沒有必要投效任何人。可是韓絳的兄弟韓維也是潛邸舊臣,與孫永當有一番交情在。若是韓維居中搭橋,也不是沒有可能。

孫永卻饒有興味地看着韓岡的沉默,年輕人少有三思而後行的,能思慮周全的並不太多,但韓岡卻做得很好。不過顧慮得太多卻也不是什麼好事。

韓岡很快則擡起頭來,正視着孫永:“吃苦受累了一年多,大府方纔所嘆,韓岡也是深有同感。而中書事務之繁劇,並不在開封府之下,韓岡想着能先清閒個幾日。”

孫永一下驚道:“難道玉昆你打算出外?”

“下官不敢欺瞞大府,升官如何不願?但中書五房檢正公事,韓岡自知不能勝任。但那判軍器監一職,下官自問還是有些把握,不會愧對天子。”

孫永是韓岡的上司,趙頊打算調動韓岡的時候,照常理也要徵詢孫永的意見,以及要聽取孫永對韓岡的評價。這是應有之理,韓岡現在對孫永將心中的想法說出來,也是有着讓他代爲傳遞的心意在。這等事不足爲奇,想必孫永也能明白。

孫永的確聽明白了。韓岡這是不想給韓絳當打手,也不想變成新黨分裂的開端。所以打算辭一職,受一職。留在京城中,但不會跳進漩渦裡。

“這樣也好,玉昆這一年忙得事情也多,稍稍清閒上一段時間,也不算是壞事。”

“多謝大府垂顧。”韓岡拱手說道。

雪越下越大,鋪天蓋地地壓下來,下了兩三個時辰都沒有見到停歇的跡象。韓岡和孫永不得不在青城行宮中逗留一晚。當然,作爲臣子,兩人不能在殿閣中居住。這一天晚上,他們和一衆隨從都給安排在了宮門內的房間——這也是郊天大典開始之後,普通官員居住的地方。

遣了人冒雪回城去報信,併爲明天的朝會請假,韓岡和孫永就住了下來。一整夜聽着狂風呼號,被風鼓動的暴雪不斷敲打着門窗,寒風從門縫窗中透進來,讓孫永、韓岡不約而同地想着回去後就安排人手,整修青城行宮的駐地。

到了第二天午後,下了一天的暴雪方纔宣告收止。地上的積雪厚達三四尺之多,孫永看着堵上了殿門的雪層,差點就要唉聲嘆氣起來。

不過他也知道嘆氣沒用,急着要回城去,點起人手來清掃道上積雪。這件事情不能拖,越拖越是麻煩。而且暴雪之後,城中民居都少不了會有坍塌,砸死住戶的情況每年都沒有少過,這些事,都要他這位開封知府來調動、來處置。

看着孫永在行宮正門口急得團團轉,來回左右的踱着步子,每走幾步就要望着行宮外看上兩眼,韓岡不由得就有些覺得好笑。最後忍不住出言安慰道,“大府放心,城中此時肯定也在急着,想必很快就有人來接我們了。”

也的確正如韓岡所言,大約一刻鐘之後,從北面東京城的方向,的確來了三輛馬車。兩匹馬在前面拉着,後面的車斗下裝得不是車輪,而是兩根長長的木條。

見着城中的下屬,找了雪橇車來接自己,孫永緊繃的神情終於放鬆了下來。

與韓岡一起坐上同一輛車,前面一聲皮鞭響過,雪橇便在雪地上順滑地開始行駛起來,沒有尋常馬車的搖晃,也沒有尋常馬車吱吱呀呀的輪軸轉動聲,平穩而平靜。

坐在安安靜靜的車廂中,車廂下方只有橇板碾過雪層的絲絲微聲,孫永神情忽然一動,問着坐在對面的韓岡:“玉昆,你是不是還有什麼藏着掖着的什物沒有拿出來?要不然爲何只要做着判軍器監?”

孫永越想越是這個道理,但凡官員,無不喜歡清要之職。不做事、幹拿錢、對朝廷大事又能指手畫腳的職位,那是人人喜愛。而那等事務繁劇的職位,就沒人喜歡去做。

可不論是中書五房檢正公事,還是判軍器監,其實都是忙碌而不得清閒的職位。韓岡雖然說着要閒職,但他接下判軍器監的職位,從情理上是不想摻和政事堂中的紛爭。不過理由要是這麼簡單,也未免太小瞧了如今名震天下的韓玉昆了。

韓岡擡眼看着孫永,見這位開封知府盯着自己不肯放過,嘆了一聲道:“韓岡承襲橫渠先生之教,研習格物致知之說,的確甚有心得。判軍器監雖非合意,但也是與韓岡所學有些瓜葛,若能執掌其事,當不會讓天子失望。”

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變故(二十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二)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中)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一)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三)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下)第八十五章 塵囂(十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新議(八)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四)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三百二十章 無妄(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六)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變故(二十三)第八十八章 塵囂(十九)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五)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長風(十四)第三章 鞏州(下)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變故(十二)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中)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七)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三)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八)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二)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京師(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二)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九)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七)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五)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二)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中)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上)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火箭(六)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中)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五)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四)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三)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三十五章 驟風(二)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中)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中)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五)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中)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八)第二十八章 虛實(八)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上)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八)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五)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六)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九)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五)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五)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上)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下)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三章 鞏州(下)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