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二)

“難怪!”

鄭俠別出心裁的一手,讓韓岡也爲之驚歎。

只是“難怪”二字一出口,王雱和呂惠卿的臉色就都難看了幾分。

“玉昆,這不是佩服人的時候!”王雱陰着臉說道。

韓岡卻笑道:“不妨事的。”

呂惠卿爲人深沉,眨眨眼的工夫就恢復了正常。韓岡的自信讓他可以安心,但他不忘提醒:“鄭俠獻上的那可是圖!”

韓岡收起了笑容,正正經經地重複道,“不妨事的。”

韓岡當然明白流民圖的作用有多大,栩栩如生的圖畫遠比白紙黑字的奏章更有說服力。當實實在在的圖像和空虛的文字擺在一起的時候,哪邊更爲可信,想必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猶豫。

所以呂惠卿和王雱都一下失了方寸並不奇怪,此圖一上,原本好不容易纔穩定下來的形勢完全又都給扭轉了回去。

對於這場從熙寧六年延續到熙寧七年,時間長、範圍廣、受災民衆爲數衆多的旱災,最佳的應對,就是當地的知州、知縣施政得力,將災民安撫在治內——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剩下的招數,就是不能讓大股的流民抵達京師,否則京城中略有動盪,反映到朝堂上時,就是一場大地震。

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如果沒有韓岡,王安石就很難有辦法應對。因爲他手邊,除了曾、呂等寥寥數人,在治政的能力和經驗上,卻也找不到一個合適且可以信賴的人選,總不能讓曾布或者呂惠卿出外吧?

同時從品階上,也只有韓岡最合適。要知道,韓岡的本官品階,一年前還在呂惠卿和章惇兩人之上,只是呂惠卿升翰林學士,而章惇在荊南立功,才又反超了過去。如果將韓岡算進來,新黨中的重要成員中,他的官階排得很靠前,僅次於呂、章,以及背叛出去的曾布。王雱、曾孝寬、呂嘉問等人其實都不如他。

從關係上,韓岡還是王安石的親女婿,雖然因爲薦張載入經義局,兩人有了紛爭。但韓岡在政治理念上,還是站在新黨這一邊。而且王安石和韓岡因爲經義局之事而有了矛盾,還是一個優勢。韓岡出任白馬知縣,在外界看來,是王安石嫌女婿礙事,所以將他踢出去——儘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事實,當時的確也無人能確定旱災一定會延續到此時——想看翁婿倆笑話的人很多,故而爲韓岡的準備工作爭取了不少時間。

韓岡的成功讓人喜出望外,不過若是他沒有成功地阻擋流民,王安石他們的就得再退而求其次了,於京師城外安穩住流民。而那時候,就要設法鉗塞住天子的耳目,不能讓他知道流民的慘狀。儘管這樣做要費些周折,幸而天子不可能出宮視察,兩邊都是空口白牙的說話,到時候就要拼一下天子到底會相信誰了——失敗的例子雖多,但成功的案例也不少。

可誰能想到鄭俠會獻上一幅流民圖?

韓岡沒有看到圖,不過他能想象得到圖上畫的是什麼。

世人都是相信眼見爲實,耳聽爲虛。趙頊作爲天子,沒有隨意進出宮城的權力。他能做的,僅僅是坐在一成不變的宮室中,從冷冰冰的文字裡,瞭解他的國家現在的情況。

他有耳目,他有密探,皇城司可以清查京城內外之事。可趙頊得到的報告,依然是冷冰冰、毫無感情、且經過修飾的文字。

“民情憂惶,十九懼死,逃移南北,困苦道路”這些乾巴巴的文字如何能觸動人心?百姓衣衫襤褸,啃食草木,易子相食的慘狀,區區文字能描繪得出?即便有着王安石、蘇軾一般的筆力,也不可能讓從沒有忍飢挨餓、受困受凍的趙頊,體會到無法獲得賑濟的流民們的困苦。

而一幅繪畫水平不要太高的流民圖,卻肯定讓從沒有見識過的皇帝感到怵目驚心。

如今流民們的整體情況,其實要比所有彈劾王安石的奏章中所描述的情形要強出不少。可文字和繪畫都是藝術的一部分,藝術上的誇張絕不會缺。不論是奏疏還是流民圖,想必鄭俠在其中誇張的程度不會太輕,否則不至於讓趙頊留了王安石到現在。

這個時候,王安石只有兩點還算運氣。

一是鄭俠拿着白馬縣作爲他的論據,第二,他韓岡就在這裡。

韓岡因此而胸有成竹。但王雱卻不放心。怎麼說韓岡也是空口白話,他說白馬縣安置流民穩妥,能不能讓看了流民圖的趙頊相信?天子不可能離開宮中,親自去白馬縣看個究竟。而當皇帝起疑心時,就算身邊的親近內侍,也不會全盤信任。

所以他再一次提醒妹夫:“那可是圖!”

“不妨事的。”韓岡第三次重複着。

……

一封用着非法的手段發出去的奏章,惹了朝堂政局的大變。可始作俑者鄭俠,卻猶在安上門處盯着他的手下兵卒,彷彿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人聲,車馬聲,時時從窗外傳進來,鄭俠安居在城門邊的簡陋廳室中,暗自默誦着奏章上的文字。

“如陛下觀臣之圖,行臣之言,自今已往至於十日不雨,乞斬臣於宣德門外,以正欺君慢天之罪。如少有所濟,亦乞正臣越分言事之刑!”

他擅發馬遞,這罪名是逃不掉的。但如果能讓聖聰不再被矇蔽,使得天子能瞭解到外界流民的慘狀,如他所言,盡廢新法,那麼十天後還不下雨,就算被處以重刑,他也甘願接受。

鄭俠相信他的奏章和畫卷,能對天子有所觸動。前日親自用筆書畫的時候,他的心情激盪得都難以自持,手抖着,壞了好幾副草稿。流民們的慘狀歷歷在目,想必聖君閱卷之後,也會明瞭當朝宰輔阻塞言路、不使下情上聞的罪行,以及新法殘民之處。

原本城南的流民不過數千,救治雖然不利,可也沒怎麼餓死人。鄭俠本有心上書,但他知道這點流民人數,根本引起不了天子的注意。幸好讓他聽說了白馬縣竟有數萬流民!

數萬啊……這兩天過來,說不定就有十萬了!竟然將這麼多流離失所的河北百姓堵在黃河邊上,不讓他們到京城來接受賑濟,此輩奸佞當真可恨!

鄭俠咬着牙,他幾乎都能聽到無數流民們哭號聲壓倒了滔滔黃河水。自家身受朝廷俸祿,哪能不爲百姓申冤?!

“可恨什麼?”

聽着聲音,鄭俠擡頭。一見來人,就收起了臉上的痛恨之色,迎客的聲音說不上熱情:“原來是東美兄。”

來人黎珣黎東美,扁鼻子,一對小眼,下頜突出,碩大的肚腩,卻看不見脖子,臉上還疙疙瘩瘩,乍看起來像只蛤蟆。其綽號也是如此,只是黎珣聽人如此稱呼,卻從不生氣,是個好脾氣的人。所以才能受得了鄭俠的硬脾氣,被王安石三番五次地遣來說話。

看到黎珣來訪,鄭俠開始擔心,他的奏章到底有沒有讓天子看見。

鄭俠知道自己被王安石看重,要不然前日也不會遣了王雱邀自家入經義局做檢討,又讓黎珣三天兩頭地來尋自己說話,但正因爲如此,他就決不能坐視王安石敗壞了國政。如今內外皆憂,難道不是宰相之過?!

“不知介夫在恨着什麼?”黎珣坐下來笑着問道。

鄭俠沉着臉:“只是聽說河北流民阻於白馬,不得安置。”

“介夫,你這可說錯了。”黎珣很驚訝地搖起頭,“韓玉昆在白馬縣,鑿水井,開溝渠,設營地,將數萬流民都安置得妥妥帖帖。要不是他在此事上建有功勞,天子怎麼會將他遷爲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公事?”

“一縣之地安撫住數萬流民?”鄭俠回想起前幾天見到王旁時,說到白馬縣流民多達數萬後就突然收口的樣子,頓時嗤之以鼻,“笑話,真當世人都是瞎子嗎?!白馬縣可只有兩千戶人家!”

“介夫,眼見爲實啊!”黎珣勸道,“韓岡在關西屢有殊勳,亦多發明,去歲從南方運糧而來的雪橇車不正是他所創,還有水晶陽燧、霹靂砲等物就更不用說了,焉知其人不能安撫流民。”

“關西?”鄭俠冷哼一聲,“正是此輩貪功邀利,妄開邊釁,生民膏血耗於無用之事,才讓北狄蠢蠢欲動。素日只見南征北伐,邊地諸將皆以勝捷之勢,山川之形,繪圖而來,卻無一人將天下百姓質妻賣女、父子不保、遷移遠走、困頓襤褸、拆屋伐桑、爭貨於市、輸官糴米,遑遑不給之狀報知於上。”

鄭俠一連串的短句如同礌石一般砸了出來,身在王安石門下奔走,黎珣這位熙寧三年的進士卻自有其才能。他相貌鄙陋,但口才不差,指了指門外,“不知介夫你說的這些,如今在哪裡?”

鄭俠聞言便怒上心頭,雙眉一軒,厲聲反問:“難道沒有嗎?!”

“……難道很多嗎?”黎珣悠悠然地同樣反問着,“如果這一等苦,生民無人不受,天下早就處處烽煙,你我現下如何還能安坐此處?”

鄭俠沉聲道:“東美,須知防微杜漸之理。災患未至時風平浪息,恍若無事,來時便如疾風暴雨,不可復御。流血藉屍,方知喪敗,此愚夫之見。貴於聖神者,爲其能防患於未然,而轉禍爲福也!”

他霍然起身,同樣一指窗外:“如今之事,正是山雨欲來,藏之未發。不罷弊政,逐奸佞,救補於世,悔之晚矣!”

“罷弊政,逐奸佞?”

“所謂弊政,青苗、免役、保甲、保馬是也。所謂奸佞,曾布、呂惠卿、呂嘉問是也……”鄭俠恨聲道,“如韓岡這等矇蔽聖聰,誑言欺君之輩,更是決不可留!”

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八)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九)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九)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九)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變故(十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二)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五)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三)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上)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下)第五章 流水(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二)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一)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中)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三)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四)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一)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二)第二章 鞏州(中)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上)第一十七章 廟堂(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一)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八)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潮(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二)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一)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下)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四)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下)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一)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四)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七)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下)第一十三章 廟堂(四)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二百八十四章 興波(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六)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上)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下)第二百零六章 變故(三)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七)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三百一十章 僞帝(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八)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慶雷(中)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一)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上)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四)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五)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中)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下)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