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五)

達成了共抗宋人的秘密盟約,又同木徵商議了一些細節問題,禹臧花麻便起身告辭離開。

他與木徵今天達成的協議,實質上是取得了木徵對禹臧家染指武勝軍北方地區的認可,讓他得以吞併掉武勝軍北部與蘭州接壤的部族和土地。有了木徵的點頭同意,對於北面的許多蕃部,禹臧花麻攻打和吞併他們,將是名正言順,並不用擔心其他地區吐蕃部族的反彈。

禹臧家掌控武勝軍北方,而木徵則直接控制武勝軍的洮西地區。兩家一起出力,將宋人的統治區域,遏制在臨洮城周圍二十里地範圍內。

武勝軍中,凡是有可能投靠宋人的蕃部,兩家都會組織兵馬全力剷除。並不需要他們出動多少本部兵馬,禹臧花麻和木徵都是準備利用其他部族的人馬,消滅所有附宋部族——只要不搶到自己身上,這裡的蕃部都會把兔死狐悲的心思給拋到腦後,而醉心於這等沒本錢的生意。

禹臧花麻有把握,只要栽這些部族一個投靠宋人的罪名,就能不惹起其他部族反彈的情況下將他們剿除。到那時候,他會再看一看臨洮城的宋軍會不會爲他們出頭,如果坐視,有幾家還會再投靠宋人?但若是宋人會爲之出頭,戰事一起,錢糧的消耗可就要海了去了。

木徵和禹臧花麻已經確認了對方的想法,他們都不會跟宋軍硬拼,只求能消耗宋人的錢糧,讓宋人在武勝軍難以支撐而不得不撤離。至於他們自己,都是準備將本部主力撤回,選留精銳督促此地的蕃部作戰。等宋人師老兵疲,再從中尋找取勝的戰機。

營門處,隨行的從人牽着馬正焦急地等候禹臧花麻出來,渾身繃得緊緊地,手都安在刀柄上。周圍的木徵家士卒,則都是用着不善的眼神盯着他們。自從禹臧家投靠了党項,兩邊的仇怨在幾十年間的已經成了死結,要不是因爲宋人的威脅,禹臧花麻和木徵根本坐不到一處來。

見着自家的族長被人禮送出來,一干從人終於放鬆了。只是又立刻緊張地提防着周圍,防着木徵軍士兵會對禹臧花麻不利。

禹臧花麻只覺得好笑,回身向送他出來的木徵行禮。他今次若不是有了萬全的把握,如何會孤身入敵營?

木徵的形勢比他惡劣得多,如何還會再得罪他禹臧花麻。正如他對木徵所說,無論興慶府能不能支援他,禹臧家至少還是西夏的臣子,而木徵家背後又有誰?

難易有別啊!

在徹底解決河湟之前,宋人應該不會去動他的蘭州。

對於宋廷的既定戰略,禹臧花麻和木徵其實都很清楚。王韶平戎策中的內容,這兩年早在秦州以西傳開了,都是針對自家的計劃,只要有些風頭傳出來,沒哪家蕃部會不重視,會不去着意打聽。

既然知道宋人的計劃是先定河州,禹臧花麻在與木徵的面會上當然就能很順利地佔到上風,但他也不會太過分,木徵的底線,禹臧花麻無意且也不敢去觸碰。

因爲他需要木徵把宋人在河湟多拖上兩三年,至少得等背後的大夏國稍稍緩過氣來。

只是……禹臧花麻更清楚,党項人對蘭州的垂涎不止十年八年了,即便靠着與木徵的密約和協議拖住宋人的攻勢幾年,但河州終究還是難守,等幾年後,宋人北侵蘭州,能幫自己抵抗宋人的党項軍,會不會得寸進尺地在蘭州盤踞下來,禹臧花麻心中也沒底。

眼下在蘭州城中,其實也有一支党項本族的鐵鷂子,雖說被自己死死壓住,也說不準哪日就會裡應外合。

禹臧花麻翻身上馬,離開木徵的營地,猶自暗歎,“這個族長做得還真是讓人頭疼。”

……

王韶並不知道木徵和禹臧花麻的密約,但他從最近木徵的行動中,看出了一點不對勁的地方,“木徵在對岸擴建城寨了。”

高遵裕不以爲然,“純屬浪費力氣,在霹靂砲面前,有幾座蕃人的城牆能支撐下來的?”

“所以說才讓人想不通。”王韶難以理解木徵的做法,“我們現在雖不會過洮西,但眼下冰層漸厚,到了隆冬,不是木徵他殺過來,就是我們攻過去。他修城寨又能如何?即便沒有聽說過霹靂車,難道木徵以爲官軍就沒有其他攻城的手段嗎?”

王韶想不通木徵的想法,吐蕃人有修築城池的傳統——這點跟喜歡住在城外帳篷裡的契丹人不同——但在離洮水只有十里不到的地方增築城寨,等於是跟緊貼洮水東岸的臨洮城針鋒相對。

爲了保護臨洮城的安全,正常情況,他也需要在洮水對岸修築一座小寨堡,以增強臨洮的防禦能力,並且保證臨洮守軍對洮水的絕對控制——就像有了襄陽,還需要修漢江對岸的樊城;控制了江寧,還需要據有長江對面的六合。

而木徵緊鄰洮水增築城寨,等於是明擺着要於此駐屯大軍,不會讓宋軍跨過洮水一步。

難道他真的有心與官軍決戰不成?!

王韶最終還是放棄了去猜測木徵的想法:“先把臨洮城修好,再修好南北門戶的南關堡、北關堡。安穩住臨洮南北,再向西去跟木徵打個交道。”

“最好還能在抹邦山那條路上,也設上一兩處寨子。好歹修一下都能行車,又通向渭源和岷州。”

王韶苦笑着搖頭:“真要連路都修上,沒半年時間都完不了工。”

高遵裕想了想,便放棄了。臨洮本就耗用無數,再拖上半年時間,緣邊安撫司哪有那麼多錢糧。卻道:“玉昆那裡的情況好像不錯。現在他那裡的兩千民夫,已經大部移到野人關了,慶平堡只留了兩三百民夫在那裡築營房。”

“玉昆手腳是麻利,聽說他在羅兀城也出了不少的力。”

“可惜羅兀城還是給燒了。”高遵裕笑得幸災樂禍,突然他又想起了什麼,從自己的桌案上抽出一份公文,“對了,玉昆昨日移文來說,野人關名號粗鄙,想要換一個名字。不如子純你給起個吉利的名字好了。”

“哪有那麼多吉利名號……既然通向大來谷,直接叫通谷堡好了。”王韶起名字不想用腦筋,都是隨口一說,慶平堡如此,現在的通谷堡也如此。

“那就叫通谷堡。”高遵裕也沒什麼反對意見,他提筆在公文上把通谷堡三個字記下,又隨口說道,“不知這座臨洮城最後會給改成什麼名字,希望能吉利一點。”

邊塞大城的名字不是他們這些邊臣能隨便起的,得由朝廷賜予嘉名,許多時候還是天子來拍板。比如甘谷城,初名是篳篥城,修築時的臨時名稱是大甘谷口寨,最後就是如今的天子趙頊給定下了甘谷這個名字。

“別管朝廷想叫什麼,城築好再說其餘。”王韶在座位上翻起了賬本,見着上面一條條用紅色記錄的支出,咂着嘴嘆道:“這錢糧花得如流水一般啊……”

臨洮城比渭源堡的路程遠了百多裡,單是築堡的花費就當即翻了一番。當初修渭源堡時,錢糧問題已經是讓緣邊安撫司殫思竭慮,最後是連蒙帶騙地幹掉了不順的蕃部,同時把渭源堡給修起來。現在雖說朝廷的支持與舊時不可同日而語,但看着幾十萬貫轉眼就沒了蹤影,王韶也不免心生感嘆。

“可築堡的進度還要加快,我都想着是不是要移文轉運司,請蔡運使再徵發一批民夫來。”

“不能了……”王韶搖起頭,“寧可多花錢,不能再徵發。再增添民夫,明年秦鳳轉運司能送來的糧食就很難保證了,不能弄得跟白渠一樣。糧食比錢重要。”

“要不要讓蕃人來幫忙?”高遵裕又提議着。

“就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做事……”

王韶和高遵裕正爲錢糧人手在苦惱着,忽聞帳外通報,韓岡在外求見。

“玉昆,你怎麼來了?!”王韶和高遵裕都驚訝地看着不請自來的韓岡。高遵裕更是站起來急急地追問着:“可是出了什麼大事?!”

韓岡點點頭,“下官從俘虜的嘴裡聽到一個消息,在後面坐不住。文牘傳遞又浪費時間,乾脆直接過來了。”他笑了一笑,“野人關離臨洮又不遠,不過兩個時辰的腳程而已。”

“是什麼消息?”見韓岡神色輕鬆,王韶的心放下了一點來,問着:“是禹臧花麻又在弄鬼不成?”

“禹臧花麻?!”高遵裕驚問道:“他難道又去抄截糧道了?”

“不是!”韓岡搖搖頭,“兩位安撫誤會了。韓岡剛剛聽到的這個消息,是說岷州那裡有鐵礦。”

“這事不是早知道了?”王韶奇怪地問道,“瞎吾叱和結吳延徵兩家的兵甲在蕃部中都算得上第一流的,不是有鐵礦如何能有如此的裝備?”

“但事先得到的消息中,可從沒說過岷州鐵礦的規模……那是遠遠高過我們事前的預期。”韓岡雙眼灼灼發亮,“如果運作得好,一年百萬斤生鐵也是等閒。”

“百萬斤?!”高遵裕先是難以置信地搖了搖頭,但立刻他又重重捶了一下桌子,興奮起來,“如果是真的,那就可以開軍器院了!全軍的刀劍甲冑,直接就可以在河湟這裡措辦。”

“不,不是開軍器院。”王韶搖搖頭,直盯着韓岡,“玉昆,你說呢?”

“軍器院當然也要有,不過當務之急卻是……”韓岡與王韶異口同聲:“錢監!”

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長風(九)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二)第二十章 廟堂(十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八)第三十七章 驟風(四)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下)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五)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中)第九章 君臣(下)第五章 心念親恩思全孝(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四)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四)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四)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四)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四)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五)第一十九章 城門相送轍痕遠(上)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反撲(中)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四)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第八十章 塵囂(十一)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五)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八)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梳理(十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上)第一十一章 廟堂(二)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一十九章 城門相送轍痕遠(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五)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三)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四十八章 南北(八)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九)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五)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四)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九)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八)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七)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上)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借款(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六)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五)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五)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第八十六章 塵囂(十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