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

擁有遠超對方的兵力,敗得卻竟然如此悽慘,不但越過羅兀濠河的近千名步跋子就逃回來了十幾人,在衝擊地方箭陣的過程中,也丟了有三四百人。相對於己方几近一千五百人的傷亡,宋人那一邊的損失,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但西夏衆將,連帶樑乙埋,卻是有着一種劫後餘生的慶幸。就在戰鬥結束了半個時辰後,一支騎軍出現在羅兀城的西北處,在衆目睽睽之下,回到了羅兀城中,那羣騎兵後面還跟着一溜馬車,赫然正是方纔出城南下,引得樑乙埋盡起兵馬的那一支隊伍!

“漢人狡猾!”

“漢人當真太狡猾!”

被這次慘敗打掉了所有自信的將領們,都在帳中一連聲地嘆着。只是他們的私心裡卻在慶幸着:

“都羅馬尾那死鬼死得好,要不是他被一杆槍箭轟碎了腦殼,樑國相肯定不會下令收兵。殺到最激烈的時候,這一千多騎兵突然出現在側翼,不但攻城的步跋子要丟了大半在羅兀城下,攻打高永能的幾千鐵鷂子怕也只有一半能回來。”

“可現在也是一樣,糧草已經撐不住了。”

“不是說契丹人會幫忙嗎,怎麼還沒消息?”

“事不關己,他們樂得看笑話,耶律乙辛的一封信能當真?”

“……該退兵了。”

衆豪族的族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交換着眼色,小聲地遞着話。就等着有人先出頭髮難,其他人好跟着上來說話。

樑乙埋坐在上首,對下面的小動作只能當作看不見。都羅馬尾是他的親信,雖然丟了羅兀,但他畢竟忠心,本來樑乙埋派他出陣是想順便讓他立個功勞,以便能重新大用,誰能想到最後竟會是這樣的局面。

論情況,的確是撐不住了,但要他開口退兵,樑乙埋卻很難下定決心。契丹人的承諾的確不靠譜,雖然他一開始也沒有指望北朝真的能幫忙,靠着遼國權臣耶律乙辛的一封信,把已經因爲宋人近兩年來的強硬攻勢而變得膽怯起來的豪族,重新召集在旗下,就已是達到了他最初的目的。可是眼下進退不得的窘境,卻讓他真切地盼望起契丹人真的能幫上他一個忙。

一名豪族的族長終於站了出來,向着樑乙埋道:“相公,這兩日分到手的糧草已經越來越少,別說肉了,連乾糧都只有那麼一小口。孩兒們都喊着餓,再這麼下去,就只能殺馬充飢了。不知能不能先多給一點口糧,也好讓孩兒們有力氣上陣!”

樑乙埋暗歎了一口氣,這是先用糧草爲藉口,接下來就是逼他退軍。他兩眼一掃帳中,衆將都在等着他的回答。

一名守在帳外的親兵這時突然掀簾悄步走了進來,到了樑乙埋身邊,暫時化解了他面對着的危局。親兵遞上了一封用火漆封口的信箋,“是西面剛剛送來的消息。”

“西面?”樑乙埋狐疑地驗過了火漆,把信封打開。

只是看了兩眼,他便猛然地站了起身狂喜地叫起,“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怪不得高永能突然玩上這一手……”他抖着手上的信紙,向帳中衆將宣佈道:“慶州兵變了!”

“慶州兵變?!”

“沒錯,的確是慶州兵變了!”

這條消息,對樑乙埋來說,彷彿是絕處逢生一般,而衆將則是半信半疑,懷疑者是不是樑乙埋爲了讓他們繼續守在羅兀城外,所耍得詭計。

“是真還是假的,該不會是誤傳吧?”

“再等兩天看看有沒有消息。難道你們心急得兩天都等不了?!”樑乙埋的口氣變得強硬起來,眼神森然,帶着若有若無的殺意。宋人內亂,他現在便有了底氣。

衆將都沉默了下去,暫時不想在風尖浪口上去觸黴頭,反正是真是假,很快就能見分曉。

見到沒人敢反駁,樑乙埋得意地揚起了頭,“羅兀城要撤軍了,今天只是他們在試探。”他說道。

“慶州那裡沒怎麼打就兵變了,難道就宋國的官家和相公們就不擔心羅兀城裡會兵變?肯定要撤軍了!”得到了慶州兵變的消息後,樑乙埋他已經把羅兀城中今日的舉動前前後後都想通了,“今天的第一支是幌子,但第二隊出城的車馬,肯定是正主。他們是要撤軍了,所以先把一些重要的人和物送走。”

“那下面該怎麼辦?”有人問着,“把羅兀城圍起來?”

“讓他們走,讓他們走!”樑乙埋狠狠地說着,“走出城我們纔好追上去,追上去才能把他們全吃掉!”

“要讓他們一個都回不了綏德城!”

……

經過了幾天在馬背上的行程,王中正終於抵達延州城中。

讓王中正感到驚訝的並不是比半年前見面時老了近十歲的韓絳,而是種諤這位主帥,竟然不在綏德,而到了延州來了。他也跟着韓絳,把領受皇命的一行人,迎進了延州帥府之中。

不僅是王中正來了,爲了讓文彥博等一干重臣閉嘴,趙頊不得不另外加派了一名朝臣隨行——只讓王中正這個閹宦一人去體量陝西,就連王安石都不支持。在反對宮中閹人插手政事軍事上,新黨和舊黨實則是有志一同。不過挑出的人卻是明明白白的舊黨,做着開封判官的趙瞻,是陝西人,一年前還是陝西提點刑獄,因爲對陝西局勢瞭解,所以被趙頊看中。

王中正和趙瞻領旨之後,出了京城,便一路向關西趕去。只是當他們一行剛剛抵達潼關,從東京又來了一道金牌,帶着幾份詔書,把王、兩人的體量陝西軍事的差事撤了,而改成了到綏德宣詔,並督促剿滅叛軍。

匆匆忙忙地改變任務,讓王中正和趙瞻都覺得不對。當他們看了給他們兩人的詔書,方纔知道原來是因爲慶州兵變。王中正和趙瞻前腳離開京城,後腳慶州兵變的消息就到了崇政殿中。緊接着就是金牌加急,在潼關終於追上了他們一行。

從天子親筆寫下的幾分詔書上,王中正甚至能從中體會到天子的憤怒和驚慌。若論兵變,其實天下從未少過,但一次超過三千人的大叛亂,自貝州王則叛亂之後,這還是第一次。而且是叛軍主體的都是經歷過戰事的陝西禁軍中的精銳,這一點,尤其讓朝廷上下都感到一陣恐慌。

這場兵變直接導致了橫山戰事的破局,王中正估計着,至少幾年內不可能再有大的攻勢。而眼下就在詔書中,原本爲了得到橫山而攻下並增築的羅兀城,也將會被放棄。同時陝西的官場也會有一個大的變動。

韓絳是宰相,暫時不宜輕動,得等廣銳之亂有個了局纔會奪了他的職位。但叛軍就在長安城不遠處,曾上書反對修築長安城防、增添邠州兵馬的司馬光,他的軍事才能讓趙頊無法信任。秦州知州、秦鳳經略安撫使郭逵取代了他的位置,接下來將會鎮守長安城,統領永興軍路。而負責剿匪的則是燕達,天子任命了這位一年來青雲直上的年輕將領充任招捉使,他留下的秦鳳副總管一職,則由張守約暫代。

從這兩道任命中來看,緣邊諸路的兵將,只有秦鳳一路最得信任。而其他諸路,不僅是環慶,連帶着鄜延、涇原的兵將,只要跟橫山挨着邊,官家都不敢相信了。

至於種諤,官家給他的任務就是棄守羅兀,並把一萬多守軍安然地帶回來,讓他把自己做出來的事,自己處理乾淨。

在大廳中,王中正和趙瞻並沒有急着宣詔,而是先問起了眼下的叛軍軍情。

宣撫判官趙禼代表韓絳,回答着兩位使臣的問題:“吳逵已經繞過了邠州南下,不過前日被燕達領秦鳳軍堵在了渭水北岸,沒能渡河。而在吳逵的來路上,涇原兵已經抵達邠州,正在向南進軍。現在叛軍盤踞在咸陽城中,進退不得。”

“吳逵爲何要繞過邠州?”趙瞻深悉陝西內情,聽得有些生疑。

“因爲叛軍在邠州城外被伏擊,損失不小。吳逵知道城中有了防備,所以才繞了過去。”

“哦……”趙瞻對這個答案有些出乎意料,“想不到張靖還有這個能耐。”

“是軍判遊師雄的功勞,張靖也就棋下得好。”趙禼對邠州知州張靖的看法跟趙瞻一樣。“吳逵久在邠州,與他同舉叛旗的廣銳軍卒,家室也多在邠寧二州,如果真的讓他殺到城下,邠州當是難保。所以遊師雄便率衆出城伏擊了吳逵的前軍,逼得吳逵不敢攻打邠州,而不得不繞過去。”

“遊師雄……”趙瞻點了點頭,把這個名字給記下了,“秦鳳、涇原,走得也算快了。”

從頭到尾都是趙瞻在說話,王中正連句插嘴的地方都沒有。正想說話,趙瞻卻又問道:“爲何種總管會在這裡?”

種諤應聲答話:“四日前羅兀大捷,斬首一千四百餘級,並陣斬西賊都樞密都羅馬尾……末將是來報喜的。”

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下)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一十六章 廟堂(七)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七)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四)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六)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上)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上)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上)第五十一章 南北(十一)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二)第三章 鞏州(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一)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一)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潮(三)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中)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一)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四)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上)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一)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五)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三)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六)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慶雷(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八)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中)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變故(十九)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八)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一)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七)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四)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九)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上)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八)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議(十九)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七)第二百一十章 變故(七)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五)第八十一章 塵囂(十二)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上)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撲朔(上)第一十一章 廟堂(二)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上)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