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八)

秉常今年虛歲十一,雖然蒼白瘦弱了一些,看起來不像是個蕃人的模樣,但他做皇帝——西夏國主對宋遼兩國皆稱臣而被封王,但在國內都是自稱天子,青天子兀卒——也有三年多了,與宋國如今的天子登基的時間差不多長。

對年幼的秉常來說,每隔幾日的朝會,就是一樁痛苦的工作。他背後就是垂簾聽政的母后,秉常唯一的任務就是得像一尊土偶木雕一般老老實實、安安靜靜地坐在御榻上。除此之外,再無他事。朝臣們的奏報、面請,雖然都要帶着對他的稱呼,陛下、陛下地叫着,但實際上他們說話的對象,卻是秉常背後的那人。

一旦在御榻上坐下來後,秉常就不能亂動,只有等到朝會結束後,才能放鬆下來。秉常其實很不滿足於自己現在的任務。這個國家就是他的,他應該有權利執掌朝政。每次聽着母后跟他的臣子們討論政事,秉常都很想試着在其中插上兩句,表現一下自己的看法。他的確這麼做了,但一旦這麼做了後,他便要對上自己母親的冰冷眼神,以及接下來的責罰。

一想起因自己的輕率而受到的懲罰,秉常就有些不舒服。尤其是坐着親生母親的背後,就像有刀子在划着,不由自主地就扭了扭身子。

坐在用着瑪瑙珠串串起的簾幕之後,當今西夏太后梁氏很不高興地看着自己的兒子,像是背癢一樣扭着身子。一對細眉微微皺起,吊起的眼角透着厲色。她的容貌如果放在宋國,的確算不上多出色,只能算是普通的美人。但在西夏這裡,卻沒有幾個党項女子能比得上。相貌出衆,又有心計,若非如此,她也不可能勾引上前國主諒祚,而自己的前夫一家全都送到了九泉之下,自己當上了皇后,乃至現在的太后。

不過要坐穩這個位置,可不是像自己的兒子想得那麼容易。蕃人不像漢人那樣講究什麼忠義,單純的弱肉強食,再無別的道理可言。如果不能讓下面的這羣豺狼虎豹滿意,莫說坐穩現在的位置,甚至隨時都可能把她和整個梁氏家族都給徹底毀滅,絕不是扭着身子就能解決。

前次舉全國之兵五路南下,除了打下了大順城周邊的幾個小寨,基本上沒佔到半點便宜。禹臧家負責的河湟,渭源一戰是無功而返。而無定河那邊,緊貼着銀州修了羅兀城,兩地只隔了一重山,在國人眼裡,這就是步步退讓的膽怯之舉。

儘管自退兵後,梁氏兄妹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才換來了國中局勢的安定,和樑家地位的穩固。但每次上朝時,都少不得有人拿着前次的失敗來說事。

國相樑乙埋拿着一份奏報在朝堂上念着:“靜塞軍司嵬名訛兀急報,近一月來,又有三家部族南逃環慶。自此半年來,叛逃到部族已經超過了十家。如此下去,靜塞軍司恐其難保,不知諸位有何高見?”

一個聲音隨即響起,“在青岡峽修城便是。”

樑乙埋臉色變了變,又拿出一份奏章,“綏州都監呂效忠急報,東朝德順軍聚兵意欲北犯,奏請朝中派兵援助。”

同一個聲音冷笑着:“在賞移口修城便是。”

樑乙埋被擠對得臉色鐵青,終於按捺不住,一手指着陰陽怪氣的搗亂者:“都羅正,這城你去修?!”

都羅正是國中豪族都羅家的重要人物,其兄長都羅馬尾領軍在外,爲一方大帥,軍中地位甚高,連帶着都羅正也是氣焰張狂。他一向看不起梁氏兄妹,對樑乙埋領軍的幾次勞而無功的出陣,從沒有半句好話,“還是相公修得好。綏德城外修了八座連堡,堅固萬分,宋人望而生畏。離着銀州那麼遠,還是把羅兀城修起來了……”

西夏的朝堂就是如此,完全不像大宋那樣有着殿前侍御史緊盯着朝臣的言談舉止。只要背後有着足夠的實力撐着腰桿,就不必給樑乙埋兄妹面子。

而被都羅正如刀一般的言辭划着臉,樑乙埋臉色由青轉紅。他正要發作,高高坐在最上面梁氏終於忍耐不住了,她不能看着她的朝堂變成婦人吵架的菜市口,“兩邊要出兵,今次不打,日後宋人可不會收手,肯定變本加厲,步步進逼。”

一聞此言,一位老臣頓時倚老賣老地叫起苦來:“剛剛打過了一仗,再想把部衆點集起來沒那麼容易。何況下面的孩兒們多累啊,還是歇上一個月再說罷。”

有人領頭,其他朝臣也便一起叫起苦來。不見兔子不撒鷹,不看到好處,就別想讓他們動刀兵,這就是西夏部族的習慣。

不過樑氏兄妹在朝堂上也不是沒有支持者,樑乙埋使了個眼色,方纔沒派上用場的十幾人,一個接一個站了出來,與對手打起了嘴仗,頓時把模仿宋人起名做紫宸的大殿,鬧成了菜市口。

“可惜浪遇不在,不然沒人敢亂說話。”梁氏低頭看着朝堂上的亂局,心中惋惜的想着。

前任都統軍嵬名浪遇資歷極老,是景宗皇帝曩霄【李元昊】的親弟弟。浪遇在曩霄被太子寧令哥所弒之後,本有資格問鼎帝位,但他卻支持了尚在襁褓中的諒祚。他統領西夏大軍垂三十年,是宗室中少有的沒有私心、忠誠天子的臣子。如果有嵬名浪遇在朝堂上坐鎮,只要出來瞪一眼,就沒人敢再廢話。

不過浪遇就是因爲他的威望太高,對梁氏秉政也多有微詞,最近被梁氏兄妹聯手打壓得很厲害,兵權一削再削,已經讓他回家養老去了。

一場朝會沒有商討出個結果,便不歡而散,不過樑氏和樑乙埋倒沒有灰心喪意。這只是通報而已,在政治上要作出決斷,全得要靠在臺面下處理的手段。

少了嵬名浪遇這個位高權重的重臣,在梁氏眼中,方纔殿中的拿些碎嘴的廢物僅僅是聽着煩人。而要分化這些鼠目寸光之輩,也不是太難。

東邊的仁多、西面的禹臧,兩家都不是梁氏的支持者,但兩家的族長沒事都不會到興慶府來。仁多零丁、禹臧花麻,這兩人都不是簡單的人物,而除去他們兩個,剩下幾個,卻沒幾個能拿得上臺面的。指揮軍隊的水平一個比一個差勁,只是要起賞賜來,卻一個比一個貪心。

不過是誘之以利罷了。

“這些都是小事,兩三千人就能處置得了。”

在朝會結束後的,在樑太后實際處理政務的御書房中,樑乙埋的臉上已經看不到方纔被擠對後的狼狽,彷彿方纔的變幻莫定的臉色僅僅是裝出來的一般。

“真正危險的是無定河,是橫山。”

接口的是與樑乙埋一起被留下來說話的翰林學士景詢。他是自張元、吳昊之後,又一個投靠西夏的漢人。

景詢本是延州人氏,犯法當死,所以逃亡西夏。因爲本有才學,受了先王諒祚的看重,授其爲翰林學士。景詢就跟張元、吳昊一樣,最爲窮兇極惡,日夜爲西夏謀算,惹得大宋先帝英宗親下諭旨,“捕系其孥,勿以赦原”,把他留在宋國的妻兒都捉了起來。

其實不僅是景詢,所有在西夏的漢人,對付起宋國的同胞來,都必須比党項人更加狠辣,否則在這個蕃人爲主的國家,就不會有他們的立足之地。就像梁氏,她縱然是太后之尊,也無法像東朝皇帝那樣高高在上地命令臣子。

所以三年前,重臣們逼着梁氏兄妹下令,用景詢交換綏德城的嵬名山的時候,梁氏沒有半點猶豫地便點頭同意。儘管景詢是梁氏兄妹的支持者,但犧牲他一人換取党項豪族們的支持,梁氏兄妹不會有半點遲疑。不過到最後,由於宋臣郭逵的反對,這項交換不了了之。景詢繼續做他的翰林學士,也沒表現出半點芥蒂來——他不能,也不敢。

現在景詢依然是梁氏兄妹的謀主:“近聞陝西宣撫韓絳已兼領河東宣撫,又得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昭文館大學士。他以首相之尊宣撫陝西河東,豈會甘心於守成?若真的要防守,何必要他來陝西?甘谷、綏德、河湟,”景詢一根根屈起手指,“自東朝英宗晏駕,新天子登基,宋人在這幾處步步緊逼。最近又有消息說,陝西緣邊四路要整頓兵馬,分二十萬守軍爲五十二將。這是即將舉兵犯境的先兆!”

“敢問學士該如何應對?”樑乙埋問着景詢。

“河湟那邊,可以聯姻董氈。臣聞董氈有一子最得寵愛,可選宗室一女妻之。”景詢將自己計策獻了出來,和親就是最簡單,也是最節省的方案。

“董氈會願意?”

“宋人步步緊逼,雖然尚有木徵爲其做屏障,但木徵還能爲他擋上多久?難道不會投靠宋人。董氈怎麼會不擔心?若能聯姻大夏,豈有不願之理?”

梁氏皺着眉頭:“不過東朝勢大,又即將北犯。縱然交好董氈,他手上的幾萬兵,對我大夏不過是杯水車薪。”

“太后勿憂,臣亦有良策可備宋人。”

“學士可有何良策?”梁氏有些好奇地問道。

景詢擡頭看着纔不過十一歲的秉常,露出了一個一切盡在謀算中的得意笑容,“陛下年歲已長,轉眼已到了婚配的年紀了。臣請太后至書北朝,爲陛下請婚!”

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六)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五)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七)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五)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火箭(七)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八)第五十五章 南北(十五)第一百七十章 暗潮(五)第一百零六章 微雨(十三)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四)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八十章 塵囂(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三)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四)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六)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六)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下)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七)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反擊(上)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六)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四)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七)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七十三章 塵囂(四)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七)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議(二十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密雲(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二)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三)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八)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四)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變遷(三)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五)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師(一)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上)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二)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六)第八十一章 塵囂(十二)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五)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六)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一)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五)第二十章 廟堂(十一)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七)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四)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二)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議(十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一)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