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廟堂(十一)

與其他議政們一樣,臉上浮着淺淡的笑意,李承之不着痕跡地向黃裳的方向看了一線。

那位韓岡的親信,在開封府上坐了三年的翰林學士,也同樣在笑,可表情中透着一絲茫然,也是一副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

再轉過去看兩位宰相,卻是平日慣常間的凡事都在掌握中的沉穩笑意。

看他們兩人似乎已經把話講明白了的樣子,李承之卻反而不明白了。不僅是他,李承之看了所有人的反應,都帶着幾分隱藏得很好的迷茫。

今天有關大議會的議題是就大議會議員的選舉法進行深入討論,而不是宰相給議政們佈置功課,這等於是把相關決議,至少硬生生地又拖了兩天。

不過聽章惇和韓岡的話,從總體進度上,卻又不是在拖延時間,反而是在快速推動。準備削除幾個預定的環節,直接導向終點。

大議會預備會,基本上都是韓岡在負責。議政會議這邊,除了開封府要打打下手,其他人多不怎麼管具體事務。

可是議員的選舉方法,尤其是各地的名額分配,比什麼憲章條款,都要重要十倍不止,沒有哪個議政會不關心。

預備會也好,籌備會也好,只是爲了大議會而大張聲勢,最終的決定權,其實還在議政會議手中。

大議會議員的名額分配,不論怎麼做,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人越多,口越雜,爭得就越厲害。如果一切依靠預備會的成員來投票,那麼永遠都不可能得到一個結果。

議政們來自五湖四海,各家都有各家的利益訴求,但人數就少多了,加上還在朝廷中任職,還會受到權位上的牽制,相對的,家鄉在議員名額上失去的,自己卻能在朝廷中找補回來,這就讓統一議政的思想,變得簡單起來。

今天的會上,誰都知道,不可能遽刻得到結果,但至少會是再否定一兩個不可能的方案,繼續統一認識,再有兩三次會議,統合所有議政的思想,至少是絕大部分,而後纔會攤牌。

章惇和韓岡,一個說要有新意,一個則重新畫了道道下來,他們的態度已經比較明顯的。可是這個做法,就未免顯得太過倉促了。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他們的決定如此強硬,難道他們不怕惹來下面議政們的反感?

多一張嘴說話,這聲音不一定能大一分,總有人的聲音比幾個人合力還要更響亮一點。

但選舉上的一票之差,就是過與不過的區別。至少從章程上看,議員和議員的選票之間沒有高下之別,不會有宰相議員一次十票,白身議員一次半票的。

投票前,影響力或有不同,但投票後,任何一票都是相同的。就像現在的議政會議一般。有了十年的議政會議爲例證,李承之覺得,韓岡、也許還能包括章惇,他們分享天子權柄的打算,用不着懷疑。

如果一直以來,章惇韓岡兩人的行事作風,都如今天這般強勢,李承之肯定不會有跟這兩位分享天子權柄的想法,那太天真了。

正是兩位宰相,包括已經告病的蘇頌,這些年來時時保持着謙遜和尊重的態度,纔會讓議政們願意相信他們,跟着他們走下去。

所以說,兩位宰相現在到底是什麼意思?

“大議會的議員,是尊位,也是負擔。不是用來爭權奪利的,是要來做事的。”

之前稍稍輕鬆了幾句,韓岡的態度又復強硬。從他的話中,讓人感覺別有意味的成分越發的濃重起來。

“公堂上斷錯一樁案子,受苦的是一家人。議政會議上一條錯誤文案發到地方上,就是千家萬戶受累。外面看位高權重,但哪個職司不是要兢兢業業地去做,一日二日萬幾?”

韓岡偏頭看向圓桌旁,乾瘦病弱的一名議政,“去年潭州報水災,要開倉,要免賦,路中卻說災情不重,指稱潭州知州妄報災傷,是芸叟奉朝廷之命,連夜南下查明瞭真相,水土不服病了一場,身子骨到現在都沒好。”

張舜民沉默地點點頭,瘦削的身子裹在寬大的官袍中,背貼着又寬大一倍的椅背,更是顯得弱不勝衣。

去年潭州的災情並不大,受災範圍不廣,受災人數也不多,潭州知州想討好地方,混個好名聲,刻意報稱災情嚴重,希望朝廷能減免稅賦。正是張舜民前去查清了真相。最後潭州知州被追奪出身以來文字,發配雲南,做出這種事,朝廷沒半點人情可講。

“前年,河北三萬禁軍換裝,是仲謀去了河北督促着編列名錄,注籍造冊,六個月在真定、定州、大名、京師來回往返近萬里,心力交瘁,回來後就病倒了,將養了一個多月才恢復過來。”

樞密院直學士張詢謙遜地點頭,微有自得之色。正是參與整編河北禁軍的這份功勞,讓他一躍進入議政的行列。

“要說吃苦,還要看看存中,景叔。”章惇看着前後兩任鐵路總局主官,三十七位議政,就數他們兩人膚色最黑,“天南海北跑了幾萬裡,一年就有一兩個月能在京師。”

兩位宰相肯定是通過氣了,也達成了協議,所以纔會刻意把默契表現出來。

給議政們的壓力,也越發得大了。章惇、韓岡的表態如此明確,對於他們交代下來的事情,沒人敢不認真對待了。

點選的幾人是不是也另有用意?還只是順口的。李承之猜度着。

他越發的覺得,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肯定有大事發生。使得兩位宰相決定將之前的決定全數作廢,推翻了重來。

是太后嗎?

還是皇帝?!

應該是宮中發生了什麼事,李承之偷眼覷向韓岡,這位宰相,可是剛剛從宮中出來。

李承之既然能想得到,一羣政治動物中的大部分,先後都有了類似的猜測。

一邊跟着宰相的話頭,順水推舟地迎合,一邊開始計較起自己接下來的步調,究竟該如何行事。

只是終究是沒人敢問一問到底發生了什麼。共聽着韓岡最後結尾的陳詞,“議員連接地方和朝廷,又有裁斷國是,選舉宰輔議政,監察大政的權力,若是隻知道謀求一州一縣之私利,最終肯定是敗壞國事。故而議員必須是明瞭大義,胸懷天下之人,怎麼將他們選出來,要好好考量。”

擬定的議題,就在外鬆內緊的氣氛中,被輕輕略過。不過議政們的心中,被沉甸甸地壓了塊石頭。

這就使得另一個議題,也草草了結,本是爲了確定下一屆國是而準備的前奏,並非那麼倉促,放到一邊也不打緊。

緊繃的氣氛,在這一天,一直壓在都堂之上。

李承之一直都豎着兩隻耳朵,聆聽宮中的消息,卻直到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卻都是在報稱一切平安。

在他快要離開都堂的時候,從韓岡的官廳那邊,送來了一份帖子。

李承之看了帖子,以及附在裡面的一張紙條,臉色就是一變,緊繃的神色放鬆了下來,但憂色隨即浮了上來。

就着火燒掉了紙條,李承之應下了帖子上的邀請。回府更衣,繼而在月上屋檐的時候,來到了韓岡的府邸。

走下馬車,又看見了遊師雄和沈括,李承之笑了一下,相信另有一波人,現在正在章惇府上。

但隨即他就知道自己錯了,因爲他接下來,看見了呂嘉問。

這不是韓岡一系的私會,而是兩府宰執和兩制官的集會,按照韓岡的說法,是都堂的擴大會議。

韓岡家宅後園小湖的石舫上,一羣宰輔重臣濟濟一堂。

不再是議政會議的圓桌布置,兩位宰相坐在上首,下面按照官位高低排了下去。

章惇安坐,韓岡起來主持會議,“消息想必諸位都收到了。不過我再說一下,這個消息是今天早上傳來的,還沒有經過密院北方房的確認。”

張璪立刻成爲衆人目光的焦點,他默然搖頭,不說一字。

樞密院轄下二十四房,多少耳目放在遼國,這是大宋的官方情報渠道。

可誰都知道,兩位宰相手底下都有自己的一套打探消息的體系,其中韓岡的情報系統更偏向於北面。

韓岡比朝廷更早一步得到消息,根本不是什麼太讓人驚訝的一樁事。

“不過,早作預備沒有壞事,終究是早晚的事。”韓岡雙目環顧衆人。

李承之輕輕點了點頭,傍晚的時候來自韓岡的紙條上就只有四個字——

——遼主重病!

那個弒君篡位的竊國大盜,那位扭轉遼國國運的中興之君,有千萬人恨他,又有千萬人崇拜他,即使是大宋的販夫走卒都知道他的姓名和事蹟,這樣的一位光輝四射的遼國之主,耶律乙辛,現在就要死了。

這個消息,干擾了籌備已久的會議,打亂了大宋宰輔的佈局,李承之心中的正在想的,就是韓岡現在正在說的:“遼主重病,很可能會一病不起。遼國即將大變,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們或許不太方便關上門做自家事了。”

第八十五章 塵囂(十六)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風(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變遷(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上)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五)第五章 流水(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八)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二)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三)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八)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三)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五)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四)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五)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八)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一)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一)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五)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並行(下)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三)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三)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中)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一)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五)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議(七)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下)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二)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下)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上)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上)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下)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六)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議(二十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二)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上)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中)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九)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二)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三)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七)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二)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中)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變遷(八)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下)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下)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下)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三)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下)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上)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