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七章 廟堂(八)

與李承之的對話忽然慢了下來。

看着這位老參政臉上的表情,黃裳就知道他在想些什麼。

微微地笑了一下,黃裳決定不去打擾他。

轉頭望着正在低聲細語的一名名同僚,再過一會兒,這間大廳內,不知會有多少脣槍舌劍。

就只爲了四個字——工業發展。

這是很時新的兩個詞組成的新詞彙。

太新了,詞彙新,內容更新。

儘管做官也不過十來年,但黃裳也知道,在過去,根本就沒有這種說法。

如果是二十年前,拿出來,不知要有多少人搖頭。

工業,詞出無典,古來只有四業,沒有單一農業工業的說法,但還是能讓人想明白。發展,同樣沒有前例,真想要領會,得要蒙一蒙了。

把兩個詞合起來,即使學識淵博著稱的王安石、呂惠卿那些人來認,他們也只能靠蒙靠猜來理解。

那個時候,即使是宰相,也不會管什麼產業發展。更不知道他們手中權力用對了地方,能帶來什麼樣的利益。

想要多一點的鋼鐵,就下一道文書讓地方上的監司,催逼礦戶、冶戶再賣力點就夠了。

想要礬業興盛,收益能填補國計,就下一道令,將礬業收歸國家專賣,讓本是礬業行會的礬樓,變成樊樓。當然,官辦的礬業之後也完蛋了。

那時候,朝廷每年的稅賦收入,六成半在軍中,兩成半官吏,一成作爲各級衙門的日常開支,所謂冗軍,冗官,冗費,三冗是也。

至於遇到水旱蝗等災異,就少收點稅,情況差一點就免稅,再差一點,就送去幾百百本度牒,作爲賑濟的本錢,也就是拿度牒跟大戶換糧來賑濟。

除非覺得流民造反,派軍出去鎮壓的成本多過開倉放糧,否則朝廷不會同意放開倉庫,畢竟朝廷是量入爲出,很難積存下來,能省則省。

而皇帝的內庫收入,給軍中和官員的賞賜居其大半,剩下的就是雜七雜八的支出,天家自己的花用也包括其中,當然也沒有太多剩餘。

在變法之前,給軍隊換裝,修建寨堡,都只能吃老本,仁宗時期耗光了舊年的積蓄,留給英宗、熙宗的就是一個空蕩蕩的國庫,逼得熙宗不得不決心變法。

至於修橋鋪路的經費,當真是沒有。與韓岡頗有恩怨的李師中,早年重新整修了中原入嶺南的官道,被世間稱爲能吏——那條穿過五嶺的官道,從中唐之後,就沒有再修過。

陝西境內,最爲重要的白渠,灌區糧食產量兩三百萬石,也是自修成後就幾十年沒再整治。

如果讓過去的宰輔,看到如今僅僅是爲了維護幾近萬里的鐵路線,每年就要花去一百八十多萬貫,怕是舌頭都要嚇掉出來。而這裡面,僅僅是日常維修,並不包括日常運營的費用,更不包括建設費用。

要是他們知道,僅僅一個鐵路總局,就有七座牧監,一年出欄上萬匹挽馬,同時還要向外購買三千到五千匹乘用馬,使得馬肉都成了列車上供貨量最大的肉類食品,爲六千匹馬的沙苑監,一年才兩百餘出欄量而煩心的王安石,眼珠子都得瞪出來。

國家現今在冊的各色馬匹,已經有兩百萬,僅是京師就有十八萬。不在冊的其實更多。只要有必要,朝廷隨時可以組織起多達幾十萬人的騎兵。

之所以除去鎮戍西域的兩萬騎兵和龍騎兵,六十萬禁軍中的騎兵僅僅只有十萬不到,只是因爲騎兵的費效比太低。用騎兵三分之一成本裝備起來的神機營,就足以消滅同樣數目的騎兵。在都堂議定的戰略中,官軍騎兵的作用,只是斥候,追敵,還有牽制遼軍騎兵。

這就是朝廷主導產業發展的作用。

爲數衆多的工廠,帶來了軍事力量的強盛,暢通快速的運輸,使得大宋更加富裕繁華。

現如今,朝廷在包括鐵路修築在內的工廠、道路、水利等方面的投入,已經超過軍費。

執掌這個國家的幾十人裡面,沒人會說這筆錢不該花,因爲在座的議政們都知道,這些投資能帶來更多的收益——有大宋的,更有他們的。

黃裳只能苦笑,因爲這一件事,他本身也不能置身事外。

“勉仲?”

耳畔聽到聲音,黃裳一驚,回過神來,就看見李承之探究的眼神。

方纔他因李承之神思不屬而心生感慨,現在他發現,自己神飛天外的時間太長了一點。

“看勉仲你似乎有什麼想法。”。

“沒什麼。”黃裳搖搖頭。

如果是過去,李承之不會刨根問底,但現在,有機會他也會選擇拿捏一下,“哪一樁?”

“啊?”

“今天要議定的兩件事裡的哪一樁?”李承之嘴角的淺笑,帶着看透了的自信,“若是勉仲有什麼想法,你我先通個氣比較好。你看,這樣才方便配合韓相公。”

黃裳敷衍搪塞的笑容消失了,李承之態度的變化讓他警惕起來。

不過在提防和配合兩個選項之間,黃裳很快就選擇了配合。

韓岡即將離任,屆時不可能像還在宰相之位時一樣,對都堂內的政事事事都能插手,能盡力保證時時可以插手,都要費大力氣——他現在的一切佈置,也只是這個目的。

黃裳過去有事要稟報,直接是找韓岡,不會跟李承之打交道。同在韓岡旗下的兩個人,本來就不應該有太多的交流。

但等到韓岡卸任之後,就不能延續過去的行事方式了。至少黃裳得向宰相彙報公事,兩三天一次,頻繁打交道,衝突的機率就大了。

所以韓岡也事先叮嚀過黃裳,讓日後與李承之打交道,切記不要因細故而生嫌隙。

韓岡並不是白擔心。一個黨派的核心因故離開,二號人物肯定要翻江倒海一番,而三號人物、四號人物,又絕不會甘居其下。

最典型的就是新黨。當年王安石第一次罷相,呂惠卿接替,曾布、章惇和蔡確立刻動了心思,內部先鬥得不可開交。被王安石費盡心力纔打壓下去的舊黨,不僅看熱鬧看得眉開眼笑,也看到了反擊的機會。

要不是舊黨太過貪心,想一舉掀翻新黨,也不至於讓韓岡找到了說動皇帝的機會,想方設法將王安石給拉了回來。但新黨內部的矛盾,自此之後,也再也沒能彌合,四分五裂的肇因,就是在此時留下。

不過相對與新黨,韓岡一系有一點是幸運的,就是第二號的李承之,比第一號的韓岡要年長太多,要爲子孫考慮,三號的沈括名聲太壞,四號的遊師雄、根基不深,五號的黃裳地位也還差一點。而韓岡本人,也還會留在京師。正常來說,不會鬧到新黨那般田地。

但前車之鑑歷歷在目,就算情況不一樣,還是要早作預備。即是有八成不會發生,那也是有百分之二十的機率有可能發生,是百分之十的兩倍,是百分之五的四倍。在韓岡那邊,當然是希望機率越低越好,零做不到,也要往百分之一二方向努力。

韓岡會叮囑自己,那是把自己當做自家人。黃裳相信,韓岡絕不會去叮囑李承之。在韓岡幕府出來的是自己,而不是李承之。所以韓岡說的是不要因“細故”而生嫌隙,大事若有分歧,自不用去附和李承之。

黃裳只用了幾秒就做出了決定,他看了周圍一圈,只有正在跟沈括說話的遊師雄轉移了注意力過來,看見黃裳在看他,就收回了目光。

黃裳也把視線轉了回來,“參政你是知道的,在下曾經在西南辦過幾年差。”

李承之笑了起來,“統軍滅國,可不能這般輕巧。”

黃裳在西南數年,在他的配合下,徹底收拾了西南夷,還滅掉了大理。這份功績,是他能夠躋身議政行列的主因。

李承之的順口擡舉,黃裳聽了,搖了搖頭,繼續道,“在下在西南數載,見多了赤貧的農人。有的全家就兩三條外褂,十來歲的半大小子都沒衣服穿,光着身子在外面跑。”

李承之笑意淡了一點點,開始認真地聽着黃裳的話。

“更窮的是山中的西南夷,就是頭人也不過幾件衣服,而下面的娃子,也就是奴隸,幾乎都是赤身裸體,最多有條布料護住私處,跟相撲的男女差不多。”

李承之點着頭,表示自己正專心地在聽着。

“但這麼幾百年,上千年了,娃子們也沒鬧出事來,有些頭人,據說還是從漢時傳下來的家業。”黃裳擡眼看了一眼李承之,“參政知道爲什麼?”

這個問題根本都不用想,李承之道:“有的吃。”

“啊,嗯。”黃裳點頭,嘆息道,“只要有得吃,他們就會老老實實地聽話。自古以來無糧不穩,沒糧吃,人要造反。沒衣穿,沒鍋碗瓢盆用,倒是出不了事。西南山多,物產豐富,人煙稀少,吃飽穿暖難,想餓死卻也不容易。”

李承之皺眉很認真地想了一下,對黃裳道,“勉仲,你這個想法可不對了。說給玉昆相公聽,他肯定會說,不要只看工業在吸納農業人口,要看到工業對農業的反哺,要看到兩者的聯繫。”

黃裳笑了。

韓岡的確經常說,萬物有陰陽,有對立,也有統一。事物普遍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待問題。

這是格物論中最核心的幾條之一。

有識之士,早已認識到,四業並非對立。士農工商相輔相成,能夠相互促進。

說起來,這也是如今朝廷大力發展工業的理由之一。

大量的廉價的鐵製農具,讓內地的糧食產量增長了至少三成,而水車、耬車等農用機械的推廣,也在農田裡節省了大量的人力。

不僅僅是農具和機械的發展。耕作,播種,品種改良,在農事上,更讓成書數百年的《齊民要術》,內容已經顯得太單薄了。

“這話當然對,相公也的確教訓過在下。”黃裳停了一下,又道,“參政可還知道鳥糞石?”

“當然。”年紀老大的李承之,腦筋轉得飛快。“上次聽人說勉仲你家有船。”

“的確是有。”黃裳道,“在下族親買了兩條船,在南海包了一座島,正準備開採鳥糞石。”

李承之點着頭,“做火藥、肥田都是上等,買家可不會少。”

糞壤可做肥,這是誰都知道的。但海島上的石頭,可以做肥料,這是過去誰都不知道的。

南洋的海島上,鳥糞積存成石,積累了成千上萬年無人問津。直至今日,被開發出來。經過各地實驗證明,粉碎後的鳥糞石是上等肥料,比起通常用的糞肥更有補於地力,如果配合糞肥,畝產量都有翻番的記錄。同時鳥糞石還能提煉出硝石,成爲火藥的原料。

黃家小門戶,遠不比上煊赫於福建的章、蘇兩家。但現在,在蘇家的商會中參了一股,正準備一船船地運回來,賣給朝廷,提煉硝石,也可以賣給雍秦商會一等的大客戶,他們在沿海的棉田用得上。

海州等淮南東路沿海軍州,人少地多,田畝少,灘塗地倒是數以萬頃,近些年來被雍秦商會的成員大批地買下來,正逐漸改造成棉田,同時還有配套的棉紡織廠,則聚集在鄰近的一州一縣,十幾家開在一起,勾連起來,使得雍秦商會這個外來者勢力,不費吹灰之力就將一縣之地牢牢掌握。

現在只是剛剛開發,等過上兩年,就會是一船一船的鳥糞石,從南海的荒島上開採出來,運送到大宋各處。

黃裳相信這些事,不用解釋,李承之都知道。但黃裳所看到的,還有已經瀕臨崩潰的糧食生產。

“但這些鳥糞石,有多少會用來糧田上,又有多少會用在棉田上?”

李承之沉默下來,靜聽黃裳說話。

“現在各地的種植,都是在爲工廠提供原材料。江南轉而種植靛草、桑樹、甚至棉花的田地越來越多,而種糧的農戶,卻因爲低廉的糧價而收入減少,不得不轉產。隨着林邑州的開發,以及荊湖廣南四路日漸繁華,涌入中原的糧食將會是現在的兩倍、三倍,到時候,江南這魚米之地,都要進口口糧了。”

還有關隴要不是遠離中原,口糧必須自產,早就都種滿棉花了。就這樣,糧田的數量還在減少。但這一段,黃裳想想,還是沒有說。

爆發一般的糧食產量,讓大宋可以在年年新增數百萬人口的情況下,保證數百萬匹馬匹的草料。

“難道日後大宋億萬子民,都要依靠海外的糧食不成?”

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九)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三十一章 虛實(十一)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九)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四)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中)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七)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五)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三)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議(七)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四)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四)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四)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一)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三)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四)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九)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梳理(十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狂浪(中)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一)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三)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五)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二十一章 虛實(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第二十九章 虛實(九)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下)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七)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二十一章 虛實(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一)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七)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八)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一)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上)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五)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變故(十二)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三)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一)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一)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五)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一十六章 廟堂(七)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上)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九)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一)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六)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四)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