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上)

“不意蘇子容如此決絕。”

散朝之後,張璪回到了樞密院中。

隔着幾重院落,望着中書門下正堂上的青瓦。

回想起今日朝會時最後一段突發的變故,不免暗暗心驚。

天子到底是天子,小小年紀已經懂得分而治之的道理。可惜選錯了目標,算計到了蘇頌的頭上。

或許這並不能算錯,蘇頌在羣臣中,一直都是對天子最爲恭敬的一個。在對太后稟報了公事之後,都不忘再向天子說上一遍,有時還會多解釋幾句。

張璪曾經想過學他,但再一考慮太后會有什麼想法,又不得不停了手。滿朝文武,兩府宰執,也只有蘇頌能夠不用在乎太后的心情,其他人還是要多想想這麼做了,太后心中會怎麼想。

一名小吏捧着厚厚的一疊公文來了張璪的公廳,“樞密,這是今天早上要看的份。”

張璪現在哪裡有心思多看,揮了揮手,“你先下去吧。”

坐在桌後,堆疊起來的公文,擋住了張璪陰晴不定的臉色。

蘇頌這等人物,雖與韓岡相交莫逆,而且志同道合,但他的行事作風和處世風格都與韓岡、章惇之輩截然不同。

旁人看見蘇頌夜訪韓府,今日又在殿上讓皇帝丟人現眼,以爲蘇頌是被韓岡所蠱惑,成了同謀之人。

可在張璪看來,必然是宮中出了什麼變故,才讓蘇頌徹底放棄了置身於外的打算。以蘇頌的性格,絕不是區區言辭可以打動,更不可能是威逼利誘。

只是這個變故,眼下似乎只有蘇頌、章惇、韓岡三人知曉。而天子,則也知道只有那三人才知道。

念頭都成了繞口令,張璪的腦袋裡面現在是一團亂麻。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天子知道這一點,所以纔會故意選擇在朝會上來試探,也試圖示好蘇頌,把蘇頌拉攏過來,但蘇頌卻是極爲決絕地拒絕了。

換個角度來看,也就是說,蘇頌、章惇、韓岡三人,手中握有隨時可以翻盤的手段,根本不怕天子能夠做出什麼事來。

是得了太后手詔?還是打算兵諫?

張璪再也坐不住,站起來在房間裡兜起圈子來。本來在廳中服侍左右的吏員都給他趕了出去,也不怕有人看見堂堂樞密使,竟然如此沉不住氣,一點事就坐臥不寧。

被排除在外的感覺,讓張璪很不舒服,這不僅僅意味着蘇、章、韓三人根本就不需要樞密使的支持,就連天子也沒有拉攏自己這個樞密使的想法。

張璪猛地搖頭,即使皇帝拉攏自己,他也絕不敢應。

太后的手詔算不了什麼,只要拿到國璽,什麼樣的詔書都能寫出來。何況,沒有臣下的配合,詔書就是一紙空文。

最重要的是手握軍權,韓岡、章惇本是宰相,只要能控制得住軍隊,軍政兩方面就都在天子的對立面了。

有王中正、王厚和李信在,就連禁中都在其掌握之中,只要時機一到,把證據對外一公佈,那可就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即使是行廢立之事,也沒人能夠阻攔。

張璪忽然咬起牙,腮幫子都鼓了起來。

任何人想要廢立天子,絕對不會嫌自己身邊的支持者太多,只會嫌手上的力量太少。

蘇頌、章惇、韓岡不會不想要樞密院的力量,只是樞密院已經有人捷足先登,讓中書門下那邊不用再考慮自己。

張璪猛地死死盯着西面的院落,不言不語的,竟然就這麼投效了過去,一點風聲都沒有,還真是會保密!

一想到樞密院已經被人拉走了一半,卻把自己給丟到了一旁,張璪就更加心浮氣躁起來。

他用力扯了一下襟口,心中堵得慌,就連呼吸都覺得不那麼順暢。

不僅僅是西邊院子的同僚,東面那個一年中至少有十一個月空着的院子的主人,肯定也一樣早早投靠了中書門下。

想也知道,不是韓岡的鼎力支持,就憑壬人沈括的名頭,怎麼可能坐到樞密副使的位置上?

就算沈括擔任了樞密副使之後,一直都是利用他在工程修造上的長處在京外督辦鐵路,但多少人不用樞密副使這個好處,也甘願去京外在工地上吃風沙,只爲能對鐵路修造多一點影響力——只要把持了一條幹線,從中得到的好處,可謂是無窮無盡。

不對!張璪突然站定了,頭上冷汗涔涔,面上更是驚駭莫名。

修造鐵路要兵,護衛鐵路也要兵,這幾年,鐵路越修越長,調撥給鐵路督辦衙門的禁軍廂軍也越來越多,到現在爲止,沈括的手上至少有五萬以上的兵員。

雖然說這些兵馬,分佈在全國各地,但京師畢竟是天下至中,是全國鐵路匯聚的樞紐。

僅僅是開封府這一片,護衛鐵路安全的軍隊,就有十一個指揮,一個指揮是騎兵,剩下的也都是裝備完全的有馬步人。由於常年訓練,隨時隨地都有任務,戰鬥力遠不是京師之中那些兩日一操、三日一操的禁軍可比。

而這些兵馬與其說是聽沈括的,還不如說是聽韓岡的。一旦韓岡有所需求,只要他一句話,就能把人都調過來——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其他禁軍,沒有兵符,沒有樞密院簽發的軍令,根本就調動不出來。但鐵路上的護衛兵就完全不一樣了,沿着鐵路巡邏是他們的日常工作,順着鐵路大範圍調動,也是他們的日常訓練,根本都不用經過樞密院,更不用蓋了國璽的詔書,只要宰相的一句話。

張璪呼吸急促起來。

難怪章惇韓岡都如此胸有成竹,蘇頌更是義無反顧。

不論掌握了何等證據,沒有兵權的支持,一切都是廢紙。但有了兵馬在手,指鹿爲馬都可以。

章惇、韓岡早就做得萬無一失,宮中、城中,城裡、城外,全都在中書門下的控制之下,小皇帝都沒有親政,怎麼跟已經齊心合力的宰相們鬥。

怎麼還不天黑。

張璪右腳不安地跺着地,急躁地望着天色。

之前剛剛結束了朝會,離中午還有一個時辰,日頭正好,天光明媚,正是出外踏青的大好時節,卻不是仿效蘇頌,去宰相府上表心意的時候。

不能等了。

如同火燒腳板心一般,張璪再也無法空等下去。

天子今天在殿上已經明明白白地把他對宰相的敵視給表現出來了,三位宰相不會猶豫太久了。

而羣臣之中必然有人想要搏上一把,自己再去得遲了,說不定到的時候,政事堂那邊早就處理好了,再沒自己的事。

中午,中午就過去!

張璪盡力收斂了心中的浮動,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現在去還不是時候,中午是最合適的。

他隨手翻着送上來的公文,想要在中午之前,處理完自己的工作。

突然之間他的手就停了,他盯着眼前的一份調任公文,這是怎麼回事?

……

召王舜臣回京述職,這一份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章惇和韓岡真想做些什麼,他們肯定要把手上最有用的棋子都拿出來,不可能棋局都進入中盤了,還把一邊的車馬炮放在原地不動。

但放李信出京,調任寧夏路擔任兵馬副總管,這是怎麼回事?

沒道理啊。

熊本丟下筆,手撐着下巴,苦思冥想起來。

以李信的身份,雖然權柄極重,地位也十分重要,想要調動他,必須得到太后的許可,不過他名義上還在銓曹四選的審官西院的安排中,政事堂也能就此發一發話。

如果是在平常時節,韓岡這麼安排他的表兄,多半就是想要讓他更上一層樓。

非是外戚、非是勳貴,武將不出外就任路份兵馬副總管一任,那他想要晉升橫班,乃至於側身三衙管軍的行列,那是想都不用想。

李信至今還是在諸司使的行列中,若是一直都在京中,那不知要熬上多少年,才能熬到橫班。想做到太尉,到死都不可能。

可如今是什麼時候?

把領軍控制禁中、把守宣德門的親表兄放出京去,難道還有別的人選更值得韓岡相信?還是說,禁中已經夠安全了,多李信不多,少李信不少?

開什麼玩笑,這是斷頭買賣,只會嫌準備得少,不會準備做得多!少一個李信,成功的機率至少要低了一成。

不管熊本怎麼想,韓岡都沒有理由這麼做。

即使他發了瘋,腦袋裡面有了癔症,章惇也不該一同犯病。

但熊本看到公文的末尾,章惇的簽名有,畫押有,連印信都蓋上了。還都在韓岡的簽名畫押和印章前面。

這是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熊本按着自己的太陽穴,覺得自己再想下去,很可能會跟太后一樣,變得要吃阿片才能止住頭疼了。

如果說李信離京,王舜臣接任,這倒是不用太擔心禁中失控。可仔細看兩份調令,王舜臣是入京述職,並沒有明確接李信的手,李信不會等到他接任後才離京。

即使王舜臣現在就守在距離甘涼路最近的伊州,能在二十天之內收到召喚進京的消息。但等到他抵京,也要在近兩個月後了。而李信,則早就抵達了靈武之地了。

這中間至少差了一個多月、近兩個月的空白。

趙隆也不在京中,沒有王舜臣、李信、趙隆三人,韓岡在軍中的心腹,只剩下一些品級並不算高的大小使臣。

韓岡竟然有如此自信?

可以說,至少一個月的時間,韓岡對城內禁軍的控制將成爲空白。

光靠王厚一個人,根本支撐不起來韓岡在軍中的局面。而章惇手中堪用的武將,就只有一個劉仲武。

一旦韓岡的女兒嫁給王厚的兒子,王厚也必須避嫌。或許韓岡可以壓下來,可萬一天子當着面質問,王厚怎麼回答?

韓岡絕不會不智如此,章惇也不會糊塗到這般田地。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蒲宗孟閉起眼睛,靠上了椅背。

“韓相公的舅舅病重不起,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

他嘴角多了一點笑意,這樣就能說得通了。

停了一下,他重新睜開了眼睛,問着把這一條重要消息帶來的親信。

“這消息是從哪邊聽來的,確認了沒有?”

親信搖着頭,“是從棉行那邊泄露出來的,但確認就沒辦法了。”

也不用確認了。

棉行跟韓岡的關係都不用多說了,京城裡面沒人不知道。如果的確是從棉行傳出的消息,至少有七八分是真的。

而且這樣就說得通了,要是李信還在京中任職,等到家裡傳來噩耗,他就必須丁憂回鄉了,但如果他是在邊地任上,那朝廷奪情可就是理所當然。也就只有兩個月,就能回來了。

而且韓岡還將王舜臣給調了回來。

王舜臣在域外多年,早就是桀驁難馴,除了韓岡,怕是連天家都不放在眼裡。本人在軍中又素有威望,一旦在京中就任,轉眼就能把京中的兵馬都控制住。

一旦王舜臣進京,再加上李信被奪情回京,那韓岡頓時就多了兩大臂助。那時候,不論是誰都無法跟韓岡相抗衡了。

只要韓岡能夠穩住兩個月的時間,讓他的親信抵京,那這盤棋他就徹底地贏了下來。

但這也不能排除是韓岡故意放出的消息,想要迷惑世人。不過只要李信是確實地離京,那他放出假消息就一點意義都沒有。

只是另外一件事,讓蒲宗孟想不通,爲什麼蘇頌和章惇會坐視韓岡如此行事。

一旦手握京中大軍,韓岡就是想篡位都可以。即使不篡位,做一個廢立天子的權臣,蘇頌和章惇都要靠邊站。

蘇頌倒也罷了,今天朝會上的這件事後,他回去就得寫請老的奏章——雖然太后肯定不會批,也批不了。但蘇頌無心朝堂,已經是確鑿無疑了。

可章惇還沒到年紀,只要他願意,再坐上十幾年的宰相也不是不可能。以章惇對權位的看重,怎麼可能坐視韓岡將京師兵馬控制在自己手中?

王中正跟韓岡是多少年的交情,王厚是韓岡的姻親,神機營是韓岡的表兄帶出來的,韓岡更是帶着京營禁軍在河東抵禦遼人。待李信回來,再多了一個王舜臣,章惇還有落腳的地方嗎?只靠一個劉仲武?韓岡跟劉仲武也不是沒交情。

爲他人作嫁衣裳,章惇不應當這麼糊塗啊?

蒲宗孟搖着頭,只要這件事還想不通,他就不能妄下決定。

事關身家性命,就算要賭下去,也必須將莊家和對家看個清楚在下定論。

……

“想必很多人都會意外吧?”

章惇輕笑着,對韓岡說道。

如果不知內情,怎麼都想象不到會是怎麼一回事,即使知道一點內情,也會給誤導出去。

眼下這世上,也就只有包括蘇頌在內的三個人才能全盤瞭解這一次的計劃。

“那是他們的事了。”韓岡沒有笑,“太后的病情還能維持,但阿片不能再多用了,一旦上癮,就再難挽回。”

章惇收斂了笑容。

韓岡和他所領導的《本草綱目》編修局,對罌粟所製成的阿片經過了長年的試驗。得出的結論,也很嚇人。

別的毒藥是毒死人,而阿片,是毒人毒到死。看起來差不多,其實過程卻是天差地遠。

但這個藥有着立竿見影的止痛效果,就章惇所知,韓岡還打算讓太醫局提純阿片,從中找出更加有效的止痛方劑,以便用在軍中。

可即使是沒有提煉過的阿片,用身體虛弱的太后身上,時間一長,也必然會造成他們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不會太久的。”章惇低聲說道,“蘇子容今天做得如此痛快,不會太久了。”

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三)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七)第二百二十二章 變故(十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三)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二)第二章 鞏州(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八)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二百八十六章 旅話(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一)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上)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九)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四)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一)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雲(上)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五)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五)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九)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九)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二)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六)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一)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上)第四章 異世緣從天地成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十)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一)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九)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一)第一十一章 廟堂(二)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中)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七)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三)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上)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上)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七)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七)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五)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二)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