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

韓岡聞言笑道,“當然不是。”

相對於章惇略嫌嚴肅的口吻,韓岡的語氣很是輕鬆。

章惇怎會當真認爲自己會弄錯了制科御試和進士科殿試的考題,不過是在抱怨自己將題目的難度出得高了。

“掄才大典,殿上御前,韓岡怎會把考題弄錯?只是殿試而已。制科會有制科的樣兒的。”

“準備了多久?”

章惇可不會相信,這樣的題目能夠轉個眼睛就想出來。

“體例上,韓岡一直有心,想找出一個比詩、賦、論和策問更合適的考覈方法。但那也僅止於體例,至於內容,不是方纔太后才定下的嗎?”

章惇重又看着手上的考卷,片刻後纔有一句低語:“……玉昆有心了。”

韓岡自然在事前有所準備,不論太后提出的偏向於哪個方向,韓岡都能有與之相近的題目拿出來。

如果太后問的是西北新復之土,韓岡要出的題目絕不會是寬泛的如何做到新復之地的長治久安,或是如何在異族人口衆多的情況下堅持漢人的有效管制,而是更加具體,比如拿交州、隴右爲例,說明籠絡蕃人上層與下層的好處與難點;再比如舉出當年李元昊勸服其父李德明,提倡蕃化、反對漢化的例子,讓考生闡述在經濟上控制蕃人的重要性和如何合理有效地進行經濟控制。

如果太后所關心的是朝廷財計,韓岡則準備了海貿、鑄幣、內庫外庫,甚至是飽受爭議的和買等各方面的題目。

若太后想要了解一下朝廷的物資轉運,尤其是汴河與襄漢漕運,那就更是韓岡最爲拿手的領域。交通、物流、郵政等行業發展中的問題,能給韓岡帶來無窮無盡的出題思路。

一樣是給出材料,一樣是三題連環,難度不會比現在出的這一題要小。

……

站在王中正的角度,能將宰輔們神色全部收入眼底。

王安石、韓絳、張璪、章惇、蘇頌等人的反應各自相異,但看到題目後的驚訝卻是相同的。

事不關己的宰輔們都如此驚訝,恐怕此刻正在殿上奮筆直書的準進士,跟參加熙寧三年進士科殿試的得中貢生們一般,有着同樣混亂的心情。

那一回,儘管爲了進士科的考試內容是否從詩賦改爲經義,朝廷上已經爭論了有半年之久,從新近得到天子信任、正在籌備變法的王安石,到極力反對變法,要依循祖宗之制的朝臣們,都被捲入這場爭論之中。

但參加熙寧三年掄才大典的貢生們,卻沒有多少人擔心他們的考題會由詩賦變成經義。因爲只要稍有見識,就知道朝廷絕不會在距離禮部試只剩數月的時候,更改考試內容,就算王安石得到天子支持後都不敢這麼做。事關來自天下各路的數千貢生的命運,誰敢如此觸犯衆怒?

可是到了殿試上,情況就變了個樣。就連一衆考官,都還以爲這一回的考題依然是詩、賦、論,毫不知情地讓人給每位考生下發《禮部集韻》,作爲詩賦韻腳參照的標準。可是當天子御製的考題宣佈出來後,從考生到考官,全都懵了——那是策問。

王中正也知道,先帝的想法是想要一批能夠有見識有見地的新進士,也希望難得一次的殿試,能讓他了解到外界的信息,而不是經過朝廷內部的過濾。

很難說太后有沒有這樣的想法。反正第一道題,聰明點的準進士們,肯定會拿自己鄉中的情況作爲例子,來說明朝廷的施政需要在什麼地方加強。

即便是王中正也是知道,文實並舉纔是策問的藥典,那些空泛無實質的文章,文辭再好也會被置於後等。

幸好是殿試,換做是禮部試上,不知會有多少人折戟沉沙。

望着集英殿內,一個個皺眉苦思,咬牙切齒,甚至無意識地咬着筆桿的新進士,王中正突然想到,這……算不算殺威棒?

“王中正。”

熟悉的女音突然在身側響起,王中正條件反射地彎下腰:“臣在。”

“今日的考題是不是難了點?吾曾問了好些人,過去的殿試,一個時辰之內就開始有人交卷了。”

若是太宗前期,以上交考卷前後順序來評定高下,那時候的速度會更快。而才思敏捷的考生,什麼時候都不會缺的。

“大概是因爲多了一題的緣故。”王中正答道。

“先帝之前的殿試,不都是有三道題?”

“策問本就難,過去的詩賦論雖是三題,加起來也就跟策問相當。今年在策問上又加了一題。”

“王中正你看這次的考題出得如何?”

“陛下,臣只是在營中久了,知曉些許兵事,至於治政,非臣所知。不過既然能難住考生,王平章、章樞密又都沒有異議,這題目肯定是出得極好的。”

“……有道理。”太后點了點頭,又耐心地等待下去。

……

時間漸漸地過去,終於開始有人交卷。

宗澤的筆鋒動得飛快,心無旁騖。他的第二題已經做好了,接着又開始回去做第一題。身邊上交試卷的考生越來越多,卻都沒有影響到他的集中力。

韓岡也在耐心地等待着結果。

在就任參知政事之後,韓岡除了日常公務之外,只着重關注了四件人和事。

一是參加制科的黃裳,一是棉行面臨的危機,一是樞密副使的推舉,最後一件,就是殿試上的考題。

黃裳能否通過制科,事關韓岡在朝堂上的威信;

棉行面臨的危機,則是關係到韓岡與氣學在經濟上的基礎;

樞密副使的推舉,誰人被選上,韓岡並不在意,他只在意這第二次推舉是否能夠成功舉行。這是實現他未來目標的重要一步;

至於殿試上的考題,同樣是韓岡推行氣學關鍵性的一環。

黃裳在制科閣試上失敗了,韓岡將蹇周輔等四位考官發落出京,不論韓岡的理由多麼充足,在很多人看來,這都是韓岡惱羞成怒的表現,對蹇周輔心生同情。但韓岡至少已經能夠影響制科閣試上的出題,甚至一部分制科的閣試,都有可能改回由政事堂主持。

棉花產業在順豐行每年利潤中所佔據的份額越來越小,但棉布在順豐行中的地位卻依然至關重要。

人只有富足時才需要玩樂,沒有糖也不會餓肚子,少了關隴的特產日子還能照樣過,至於飛錢,那是有錢人的需要,尋常人不會與其有交集。但人不能不穿衣服。在穿過了棉布製成的衣物之後,很難再回到麻布、葛布做衣的日子。而絲織品縱然有着極佳的觸感和色澤,可是在保暖性與耐久性上,還是棉花製品遠遠佔優。

像這樣有着無限潛力的關鍵性的產業,韓岡必須要控制在手中。他也不相信江南的地主們能夠在工業化上有着多高的主動性,樹立起一個榜樣,讓他們去追逐利益,或是逼迫他們去仿效,纔是唯一可行的手段。而在這個榜樣真正樹立起來之前,韓岡還要拖一拖競爭對手的後腿。

連續兩次推舉都成功了。而且還對細則進行了修改,這兩次是四人蔘選,所以可以選拔前三人供太后挑選。若是隻有三人蔘選,就是前兩人出來供太后遴選。當只有兩人蔘選時,就乾脆停止廷推,直到有三人蔘加爲止。

以上三事,兩個成功,一個成功一半,剩下的就看這殿試的結果了。

……

隨着最後一名考生將試卷交上來,考官們立刻開始評卷。

當考卷的數量侷限在四百餘份,考官的人數又不少於禮部試,評閱的速度就是飛快。

結果沒用太多時間就出來了。

百分制是一個優秀的判卷法,儘管批改時讓考官們很頭疼,但太后派了兩名擅長計算的內宦幫忙,立刻就沒有問題了。

而當試卷上有了具體的分數,用來評定名次比之前要更加簡單,也更能服衆。

第一名並非是張馴,第二、第三、第四,一直到第二十九都不是他,他僅僅是三十名——張馴的第二題一分未得,第一題的回答也沒能表現出超出儕輩的水平,這使得他連中三元的夢想破碎了。

張馴其實是運氣不好。如果先帝遲兩個月駕崩,在諒陰之期,太后必須要在宮中服喪,不可能出來主持殿試,那時候,就只能將省試的結果作爲最終結果。

全場考生中,第二題只有一個第三等,也正是考了這一題的加分比他人要多,他最後才得以被考官們排在了第一。

宰輔們並非考官,但是這份考卷也要他們過目。

王安石看了一陣,放了下來,默默地搖了搖頭。

而章惇看了幾眼也丟下來,“一廂情願,只合入第五等。”

“韓參政?”

韓岡回答:“比趙括、馬謖差之遠矣。”

“比趙括、馬謖都差?”太后驚訝道。

“陛下。趙括有才,馬謖有識,若給其十幾年的歷練,未必不能成爲一時名將,只是因爲毫無經驗,方纔會千年下仍爲人所笑。可讓他們議論軍事,馬服君不能勝,諸葛亮亦許之。如今殿上策問、申論,也不過是紙上談兵,望空而論。若是連這些都做不好,當然遠不如趙括、馬謖。”

張璪厚道一點,輕咳一聲:“只看文字,還是能與第四等沾點邊。”

不論考官們如何評定,也不管宰輔們如何議論,最後的結果還是要靠太后來決定。

衆臣靜靜地等待,只聽見太后輕聲道:“吾曾聽說有一個宗澤……”

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下)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上)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五)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一)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四)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下)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下)第七十五章 塵囂(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八)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九)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五)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上)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四)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中)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八)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二)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七)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五)第七十六章 塵囂(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五)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五)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七)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三)第三百零一章 不悖(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四十四章 南北(四)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一)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七)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中)第二十九章 虛實(九)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四)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六)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中)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議(二十八)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九)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三)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九)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一)第八十四章 塵囂(十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九)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九)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