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一)

京師子民天然的就帶着一種優越感,不僅是因爲居住的位置,也是因爲見識。皇城根下,車伕都能指點江山。外人所不知道的宮闈秘聞、朝中議論,隨隨便便都能從他們嘴裡砸出來,讓土包子暈頭轉向。

而縣中、鄉里的居民,相對京城軍民而言,更是有一種自卑感。許多鄉民,一輩子都不會走出百里地,對那些見識過京城繁華,敢於離開鄉里的鄰人,往往都會摻有一份羨慕和敬重。羨慕他們的經歷,敬重他們的見識和膽量。

而現在有一份報紙,區區十幾文錢,就能得到京師最近的大小新聞,這就不僅僅是買消息了,更是在買優越感。

“都沒想到獲利能有這麼多。”蔡確感慨着。作爲一名宰相,不可能避諱財利的話題。言談中口不離財,卻沒有半點不好意思。

韓岡奇怪的道:“雖然賣報利錢不少,可郵政局至少要分去一半,最後還不是要歸政事堂?”

“說的就是郵政局。京城之外,一份報平均能收兩文錢郵費,積攢下來可就不得了了。報紙說多不多,說重不重,上萬份也不過一車拉了。”

蔡確大讚着韓岡。韓岡很多時候都能出人意表,總有些讓人驚豔的想法。只看將事關國家命脈的驛傳投入民用,就是到他根本就不是朝廷舊規能約束的開創之才。

其實現在除了信件、報紙和期刊外,已經有更多人利用起郵政遞送來。過年送拜帖,這是京城年節時的風俗,都是帖子到就算是拜過年了。而在這一個正旦,已經有人用郵政來遞送拜帖。

韓岡則覺得有些納悶,蔡確前面的話和現在的似乎對不上。前面還在嘆着朝廷花銷多,打聽報社賺了多少,現在又爲郵政大唱讚歌。

“不過也要謹防涸澤而漁。”韓岡提醒道。

蔡確搖頭笑道:“玉昆你終是要爲那兩家說話。”

“其實最好的辦法還是儘量降低運輸開支,如此同樣的收入,郵政局的淨入也就可以更高。”

“……怎麼降低?玉昆可有良策?”

“之前就想跟相公說了。過去是朝廷拿不出錢來,可現在不一樣了。修建軌道幹線,正是其時。”

“軌道……”蔡確笑了一聲,道,“還以爲玉昆你忘了。”

“軌道將會是國家命脈,與汴河一般溝通東西南北。軍國重事,韓岡豈敢或忘?相公不也是沒忘?”

“玉昆說的是,這可是忘不了的。”蔡確點着頭。這麼重要的事,他怎麼可能忘得掉?尤其還有比幾萬畝良田還要重要的產業在裡面。

“先修好軌道的縱橫幹線,再從幹線中分出支線,就如同樹木莖幹,將根吸上來的水肥輸送到每一片葉子上。軌道的速度和運載量都遠超現在在官道上的車馬。通過軌道來運送郵件,郵政驛傳的開支就能減少許多。官員都坐有軌馬車行動,就能節省驛站的開支。而各地商貨,更是能由此流通。國家財計自然會更爲寬裕,反過來也就能更加促進軌道交通的發展。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

“也不求那麼多。”蔡確聽着,卻沒有什麼反應,喟嘆道,“現在也只求能公私兩便就好。”

韓岡應聲道:“公私兩便,本是應有之理,做事但求兩全,豈能一偏?”

又說了幾句閒話,韓岡起身告辭,卻沒有再提什麼。

蔡確欲言又止,還是送了他出去,臨別時,他對韓岡道,“本來還以爲玉昆你今日來是爲沈括做說客的。”

“有相公在,何須韓岡多言。”韓岡笑道,躬身行禮,然後辭別出門。

沈括從政事堂拿不到錢,轉求到韓岡門前,知道韓岡與沈括關係的,不用親眼看到都能猜得到他會這麼做。但蔡確只是拿捏沈括而已,終究還是要給錢的。誰敢讓京城亂起來?宰相也不行。所以韓岡沒必要多費脣舌,過來一趟,不管提沒提這件事,之後沈括都會如願以償。

韓岡並不像這麼早來拜訪蔡確,不過既然有個由頭,那也就順水推舟了。

從樞密副使退到宣徽北院使,再退到大圖書館館長,再繼續退下去,真的就有些麻煩了。

當然,就像韓岡常常說的,也只是有些麻煩。

皇帝有生殺予奪之權,的確是很危險。

可天子什麼時候能做過快意事?有可能不經法司,就將一名重臣拉出去處斬?只要他有個動作,所有的大臣都會警惕起來。羣臣聯手,皇帝又能有什麼辦法?

臣子們習慣了對天子的冒犯,日後也不會將手中的權力放下。十年之中,這樣的膽量能不能培養出來?難說得很。但還是有時間去嘗試。就算不行,事到臨頭,也輪不到他們再猶豫了。那時候只要有人出來領個頭,還是都會跟着一起走的。

送了韓岡離開,蔡確的臉便沉了下來。

韓岡到底在想什麼?真的這麼有恃無恐?

蔡確發覺自己真的越來越難猜度韓岡心中的想法。

他知道章惇去過韓家,應該也跟韓岡談論過皇帝的事。可轉天過來,蔡確去問章惇,那位樞密使卻支支吾吾,語焉不詳。

這樣子讓人如何有信心?

韓岡今天過來,蔡確本以爲韓岡會交個底,可韓岡卻只是東拉西扯,將過去的事都說了一通。

日本的金銀,如果真的有《自然》中說的那麼多,遼國幾十年內都不會再爲患中國。而國家財計,有軌道配合驛傳,還能通過鑄幣來補足。財計充裕,商路暢通,加上對外以土地爲目的進行開拓,保證天下不至爲亂。

這些都可算是韓岡的謀劃。

蔡確覺得,韓岡今天過來說了那麼多,其實歸納起來就一句話:聽他的不會有錯。

蔡確知道韓岡這是爲了他安心纔來。沈括不去韓岡家走一趟,韓岡都會找個由頭登門。但蔡確想聽的可不是這些話,而是如何度過眼下困局的手段。而韓岡一個字也沒有說,除非還有什麼給他忽略了。

蔡確想着,重新開始梳理起他與韓岡的對話,分析着裡面是不是藏了些了什麼。

茶葉、遼國、日本、金銀、西軍……

西軍!

蔡確腳步猛地一沉。

難道是要聚兵爲亂,讓皇帝拱手畫諾不成?

這種沒臉沒皮的事要做出來,韓岡還有臉去教徒子徒孫嗎?

完全沒有。有的只是韓岡近乎自吹自擂的話語。

難道是說,他知道小皇帝活不長,根本不用擔心。

“或許有那個可能啊。”蔡確漠然的望着前面的道路,“是啊,可能……”

蔡確腳步沉沉的回到廳中,就見有兩人等在裡面,一個是蔡渭,一個是刑恕。

“什麼時候回來的?”蔡確停住了腳,問蔡渭。

“兒子和和叔到了有一會兒。知道大人在見客,就沒敢進來。”

“都聽到了?”蔡確沉聲問道。

刑恕卻笑道:“軌道通天下商貨,其利百倍,就是刑恕,也不免心動。”

蔡確板着臉,冷哼了一聲。

刑恕的挑撥粗淺得很,但卻正中蔡確的心思。挑撥離間本就是看人下菜碟,精妙粗淺與否只是末節。

刑恕見蔡確的模樣,嘴角微微一翹,“公私財利都給他一手抓了。朝廷、私人但凡有點好處,都是借他的光,要承他的情,還要贊他遠見卓識。”

韓岡今天過來,從遼國說到軌道,從西軍說到郵遞,這分明還是在維護他的勢力範圍,要蔡確做一個表態。

在宰相面前都如此跋扈,刑恕不覺得蔡確有那麼好的涵養。

“軌道一事,有政事堂居中主持,用得力之人,聚州縣之力,也用不着閒官插手。韓館長特特提起,卻是笑話了,不關他的事啊。”

刑恕冷冷笑着。

韓岡此前在朝中的地位,本身的能力是一條,但更重要的是依靠種痘法和冬至夜定儲之功,皇太后對他的信重也來自於此。

如今他在民間的地位沒有變化,但在朝中的影響力隨着他離開朝堂,而爲之大落。

一個名號可笑的宮觀使,莫說影響朝政,就是上朝也是笑話。有見過集禧觀使、太一宮使隔三岔五的入崇政殿的嗎?

皇宋大圖書館,看其心思,是想弄成三館秘閣那樣的儲才之地。儘管韓岡設法掩蓋他的心思,他作爲先導設立的開封圖書館中,沒有編修、修撰,只有管理。但這樣的刻意遠避,反而彰顯了他的用心。

或許到時候,他會將圖書館變成向上晉升的跳板,將能蒐羅來的人才都塞進去,其中的一名管理,都能有經天緯地之才,改天換日之志。

但那又如何?

過去朝廷還念着他的藥王弟子身份,還需要他來保住小皇帝的福壽安康。就是當年先帝在位時,對他心生嫌隙,也沒敢去動他分毫。只能忍着、看着。

但如今,就是原先最想要保住小皇帝性命的一羣人中,大半都盼着幼主早日駕崩的,太后都少不了有這樣一份心。韓岡還有用武之地?

不能順應時勢,卻想着逆流而行,這是韓岡最大的錯誤!

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二)第八章 君臣(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下)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上)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上)第三百二十章 無妄(下)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一)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東行(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第一百四十八章 梳理(十八)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中)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三)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瀾(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上)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三)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八)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二百零六章 變故(三)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上)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九)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二)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四)第二百四十章 新議(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二)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七)第三百一十章 僞帝(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八)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一)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一)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九)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九)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一)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八)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六)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九)第一十五章 廟堂(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長風(五)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四)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二)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變遷(十一)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上)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八)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八)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一)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九)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下)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三)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五)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八十八章 塵囂(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