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

“適者生存?”

用來描述自然的道理,卻被用在了國家制度上,章惇眉頭幾乎打了結,“還是用順天應人。順應時勢比較中聽。”

“意思是一樣的。”

“但聽起來不一樣。”章惇說了一句,又搖搖頭,根究這等窮枝末節沒有什麼意義,咬文嚼字的,又不是漢代酸儒,“要順應時勢,所以要變祖宗之法。適者生存一說,用在國家法度上,也能夠說得通。但是玉昆……你覺得現在是能變的時候嗎?不是變法了,是變天啊。”

“天子還姓趙,天也就還姓趙,哪裡變了?”韓岡笑了一笑,又道:“日本自言其國主萬世一系,百代不易。子厚兄,他們變不變?”

太宗年間,日本國僧侶奝然渡海至中國,面見天子時,曾獻《職員今》和《王年代記》兩卷書冊。其中《王年代記》裡,記錄了日本國主的譜系,自雲二十三代王尊,六十四世天皇,一脈相承,傳承數千載未曾斷絕。

太宗皇帝聽說之後,便對身邊的宰相嘆息道:“此島夷耳,乃世祚遐久,其臣亦繼襲不絕,此蓋古之道也。”

當年舊事本來沒什麼人記得,昔日的記錄也都丟到了史館的故紙堆中,埋得不知有多深了。可前日遼軍渡海入寇日本,朝廷上下立刻翻箱倒櫃,從各個不同的衙門中,將有關日本的記錄都給翻找了出來。韓岡和章惇貴爲宰輔,參議軍事,這些記錄都是必須通覽的。

“四夷哪得與中國同?”

“不同?大者天下,中者國家,小者社會。就比如平日裡都能看到弓箭社、忠義社,其中社首,都是公推耆老或是有名望的士紳來主持,並非官府任命。而蹴鞠、賽馬兩大總社,每年年初都要選舉會首,票多者爲勝。這一選舉之法,卻又與泰西古國類同。”

“泰西古國?大秦?條支?”

從出玉門關開始,一直到大食,都算是西域。西域之南,越過吐蕃,是西天諸國,也就是天竺。而西域之西,便名爲泰西。章惇對那麼遠的地方沒有多少印象,只記得後漢書裡有大秦、條支。

“希臘。”韓岡說了一個章惇很陌生的國家,“小弟近年來蒐集外國書籍,又使人翻譯成漢文,增長了不少見識。泰西有古國名希臘,大約與周同時。其國文教昌盛,賢人輩出,在大食國的書籍中,至今無不稱慕。希臘國中以成年有財產者爲士,其國主由士人推舉而出,任職定有時限,或三年、或五年,時限一至便須卸任,重歸爲士,不復爲君。這個與現如今蹴鞠、賽馬兩大總社選舉會首有多少區別?”

章惇猜疑道:“別的我不知道。蹴鞠、賽馬兩大總社的會首選舉,莫不會是玉昆你借鑑來的吧?”

“借鑑?好吧,小弟就舉個不是借鑑的例子。”韓岡又道,“現如今,希臘早亡。有景教本宗一統泰西。泰西諸國國王若即位,必須先上稟景教教主也就是泰西帝,由泰西帝遣使爲其授冠冕。這與周時很像吧?天下分封建制,諸國皆奉周王爲共主。”

韓岡說得簡明扼要,省去了很多細節。章惇他家是福建大族,與海外交流很多。韓岡說的有關泰西,他隱隱約約有些印象,可是聽起來很不一樣,彷彿哪裡扭曲了,只是用周時的分封建制套上去,卻也的確能合得上。

“不同國家,有不同風俗。不同時期,文法、綱常也不盡相同。可有的時候,相距數萬裡卻又有相同地方。這其實也印證了一點,無論哪國的文法,都並非天生,而是不斷演變,因時而變,因勢而變,符合實際。子厚兄,說句冒犯的話。之所以惶惶不可終日,是以爲不會變,十年之後,又會恢復如舊。但實際上呢?只要習慣了,變了也就變了!”

韓岡說得如同繞口令,章惇卻聽得很明白。

“可能嗎?”他立刻冷笑着問道。

“只要有那份心。”韓岡說道。

“玉昆。”章惇壓低了聲音,卻是聲色俱厲,“如果只是廢立天子,那是一勞永逸,能富貴終老。而你的辦法,卻是要我等冒着殺頭的風險,爲後人開道鳴鑼。愚兄再問你一句,可能嗎?!”

的確不可能,因爲以現如今的兩府宰執,他們根本就不能指望。

後世的西方几大國,其推翻國王的革命,無不是形勢所迫。在這一過程中,又不知付出了多少條性命?參與到其中的人,除了少部分野心家之外,基本上都是迫不得已,纔會選擇這樣的一條道路。

韓岡想要做的事,並不是靠他一個人就能做到。便是集合衆人之力,也同樣可能性不大,必須要冒很大的風險。

而放在眼下,宰輔們哪個願意選擇冒着巨大的風險卻好處不多的路。將犯了弒父之罪的六歲小皇帝換掉,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帶來的好處卻難以計數。前者風險和收益完全不成比例,而後者,收益率實在是太高了。

只是事到臨頭,可由不得他們了,他們必須做出改變。

難道現在他們還能有辦法廢去皇帝不成?就算他們能說服向太后動了念頭,同意將趙煦給廢爲庶人,也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以及合適的人選。這同樣不是簡單的事情。對趙煦的位置虎視眈眈的宗室決不會少,可有幾個能讓向太后看着順眼的?

“的確是難。但皇帝憑喜怒決人生死,這是對,還是錯?如今有機會將之改正,能放過這個機會嗎?”

“改過去也會被改回來。”章惇十分清楚,對天子的畏懼在臣子們的心中根深蒂固。

不論大臣們如何控制朝堂,只要皇帝不昏庸,很快就會將權力搶回來。換做是五代時還好些,沒人會畏懼年幼的皇帝。不過若是五代,皇帝只留下婦人孺子,早就是哪家的都點檢來個黃袍加身了。

但瞅着韓岡充滿自信的神色,章惇疑惑起來,小心地問着:“玉昆,你是不是知道什麼?”

“知道什麼?”韓岡反問。

“天子體弱多病,有不足之症……”

韓岡正色說道:“子厚兄。小弟的確能斷人生死,但那時斷案的時候。人的壽數,卻不是韓岡能知道的。”

趙煦的壽數能有多長?歷史上他駕崩的年紀似乎並不大。韓岡記得那本提及道君皇帝的名著中,還是端王的趙佶繼位時,還是喜歡踢球取樂的紈絝,年紀不會大。從他身上推過來,趙煦駕崩時歲數也不可能有多大。

不過現實是趙頊沒生出道君皇帝就死了,證明歷史已經偏得讓人完全認不出來了。既然宋神宗能變成宋熙宗,又比歷史上早死。那麼誰能保證趙煦不能多活上幾十年?活到花甲,活到古稀,甚至能與梁武帝相媲美,活到八十以上?

而向太后的壽數同樣難說,可能很長壽,也可能有意外。一旦意外發生,就算趙煦還沒到親政的年紀,還有高太皇太后,或是朱太妃,無論哪個,都能讓宰輔們心寒到底。

章惇還想說些什麼,但看着韓岡,心中想說的話,最後都化作長長一嘆。韓岡的想法太過可怕,又難以實現,章惇不敢將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放在他的身上。

“子厚兄,暫且不用擔心。”韓岡安慰着章惇,“我等還是有足夠的時間來想辦法。”

“足夠的時間?”章惇搖了搖頭。既然壽數難以確定,哪裡還有足夠的時間。看着還有十年出頭,可實際上,卻很難說不會有什麼意外。

婉拒了在韓岡家裡留用酒飯,章惇心頭壓着沉甸甸的巨石離開了。

送了章惇出門,韓岡回到書房。

今天晚上與章惇說的話,充滿了太多大逆之言,想必章惇他不會疏口泄露出去。不過連章惇都沒有說服,更別說其他宰輔了。

可韓岡不是那麼的擔心。還有的是時間。向太后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其實沒那麼大,而趙煦本人的問題,比起向太后也要大得多。

趙頊已死,趙煦也孝心可憫,但他從小身上就要揹着沉重的罪孽,旁邊人會怎麼看待他?就算是貴爲天子,也不能當作整件事並不存在。身處那個獨一無二的位置上,世人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到他身上,不論他做得有多好,都逃不過一句“弒父”——他身上的標籤已經定下來了。

宰輔們太過小瞧趙頊已經被曝光的弒父之罪,也太過看輕他們自己的力量。

他們的心性還撐不起局面,就是膽大包天的章惇也一樣,對皇權的畏懼依然根深蒂固,遠遠無法與一肚子謀反之事的韓岡相比,否則根本就不用擔心什麼。但掌握在他們手中的力量,卻是真實無虛。韓岡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慢慢會明白到底能做到些什麼。

而現在的恐懼之心,也能讓蔡確、章惇,甚至包括韓絳在內,都主動去做一些他們本不肯或不敢去做的事,只要他們覺得這麼做對未來有利。

並不需要別人去多費心引導,在時勢面前,他們會自己做出選擇。

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上)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一)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上)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一)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七)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三)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三)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一)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二)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三)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上)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一)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七)第二百七十二章 長風(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一)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七)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中)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八)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下)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七)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變遷(十)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下)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一)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三)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九)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一)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上)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八)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二)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五)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議(二十)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八)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五)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議(十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九)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五)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一)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