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八)

蔡確左一句以國事爲重,曾布又一句以國事爲重。

章惇在旁搖旗,張璪則敲着邊鼓。

可向皇后還是在搖頭,不肯主動出面逼丈夫遜位。

“平章。”蔡確回頭來找王安石,他實在不想找韓岡,也只能請王安石幫忙,“國事爲重。都要四更天了,到了天明還不定下來,明天朝堂上會變成什麼樣?!”

王安石臉色並不好看,像是被人欠了錢——他還不在乎錢,應該是被人燒了滿屋子的書那樣的難看。

作爲地位最高的臣子,軍國重事皆能與聞的平章,事關大宋江山、億萬子民的帝位傳承,王安石不可能置身事外。

他不想看蔡確他們凌迫天子和皇后的樣子,但也清楚這不是唱反調的時候。

而且他也知道,蔡確、曾布等幾位決不會善罷甘休。羞刀難入鞘。到了這時候,只能一不做二不休。退一步都是死路。想想寇準,想想周懷政,那都是在真宗皇帝重病時,謀圖擁立時爲太子的仁宗,以真宗爲太上皇。仁宗也同樣是真宗皇帝的獨生子。但他們最後還是失敗了。結果就是一個去嶺南,一個直接就砍了腦袋。

就是壓倒了蔡確,趙頊照樣不可能起來主持朝綱,站在皇帝一邊根本就沒意義。早一點內禪,國家或許就能安穩一點。

站在王安石的角度,這已經是最不壞的結果了。

“殿下。事已至此,已經拖延不得了。”王安石話說得很勉強,但終於是開口幫忙。

“沒錯。已經拖延不得了。”跟着王安石,蔡確、曾布又開始新的一輪攻勢,力圖說服皇后鬆口。

韓岡和薛向坐在最下首,不發一言,就是在看。

看了一陣,薛向忍不住輕聲對韓岡道:“玉昆,你就在這裡坐着?”

“韓岡在這裡面資歷最淺,地位最低,哪裡有說話的份?”

雖然是玩笑話,但正常的情況下,也的確只有老資格的宰臣纔有資格在這個場合說話。

不過韓岡肯定是例外的。只是這兩天來,他說得夠多,做得也夠多,下面低調一點就可以了。

蔡確、曾布他們,肯定也是不想看到自己忙前忙後,跟他們搶生意。

“玉昆你是站在高處不怕溼腳。”薛向的低聲一句,也不再多說什麼了。

薛向也不急。當初冬至夜時,他好歹也是第三位請立太子的宰輔。從時間上,比王珪早一步,從表現上,比王珪好得不只一點,就性質而言,他是功,王珪是過。

有這一份功勞,現在也不用跟人爭搶了。也就是當初排第二的張璪,就稍嫌貪心了一點。估計是想做宰相,以他的情況,也只有積累定策之功纔有一星半點的機會。

看着蔡確和曾布的表演,韓岡輕輕嘆了一口氣。

太子若是看到這一幕,心中肯定會留下一個疙瘩。不過也用不着擔心什麼,這是爲大宋好麼。

英宗當年重病垂危,幾位宰輔上去請英宗立太子、定遺詔。這明着對病人說你快死了、趕緊把遺書寫了的,英宗最後是“泫然下淚”,文彥博回頭對韓琦道:“見上顏色否?人生至此,雖父子亦不能無動也”,韓琦則回了一句,“國事當如此,可奈何?”

皇權纔是第一位的,縱使父子之親也抵不過權力的誘惑。同時讓國家順利傳承,也是對趙氏天下的恩德。只要明天趙傭順利登基,成爲大宋的第七位天子。這擁立之功,就是明明白白,誰也否定不了了。就算趙傭日後心中還有着疙瘩,但終究還是不能恩將仇報。

爲國無暇惜身,得利的又是太子,怎麼也不能說他們是叛逆吧?

所以他們不怕急,只怕慢。

帝位傳承上,就是抄家滅族的大禍。誰敢保證一點意外不出?就是萬分之一的危險,也沒有哪個宰輔願意去冒上半點。

看着面前的幾位宰輔,一張張急切的臉,再看看在後面肅然默立的薛向和韓岡,向皇后撒氣一般地道:“罷了,罷了,國事就國事吧,這名聲我也不要了!”

皇后終於鬆了口,蔡確、曾布等人大喜過望,趕着遣人去玉堂找值日的翰林學士寫傳位詔書。

“事不宜遲,遲則生變。明日早朝時,就讓太子上殿。”

“衣服呢?”章惇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太子還沒有衣服啊!”

章惇的話聽起來有些好笑,但每個人都明白他想說什麼。太子的衣服多得穿不完,只是沒做皇帝時穿的衣服。

登朝總要一身冠冕。

新帝登基之後,面見羣臣,肯定不能再穿着親王的服色。天子六服,六套用在各級典禮上的不同輿服。都做了皇帝,不能說衣服都不夠在大典上穿吧?

“輿服怎麼辦?現在做還來得及嗎?”曾布也慌了起來。

大宋開國一百多年,幾次天下易主,新帝都是因喪即位,沒有說老子還在,兒子直接就登基的。這內禪的禮儀,誰都沒經驗。現在忙得亂了套,要是趙傭穿了一身皇太子的服色上殿,讓羣臣朝拜,那就不是內禪,是笑話了。

連王安石在內,宰輔們都皺起了眉。所謂量體裁衣,這時候哪裡來得及招裁縫來量了尺寸,再去裁剪、縫製。又不是禿驢們的一口鐘【注1】,兩塊布縫幾針就能穿上身了。那是天子輿服,耗費多少人工和心血都是應該的。

若是正常的父死子承,新皇帝就要在梓宮前麻衣素服,不冠不冕,甚至披頭散髮,捶胸頓足,以示心中的哀慟之意。三辭三讓,不用急着穿上禮服。有足夠的時間製作新衣。以一干專爲天家服務的宮廷裁縫的手藝,要把天子所用的袍服都做好,也不過一兩天的事。只是現在只剩下半夜時間,哪裡還來得及?

“已經做好了一套。”皇后忽然說道。

殿中陡然間就靜了。

剛剛還很興奮的蔡確和曾布,就像是被冰水淋頭,一下都僵住了。

韓岡都不由得直了腰,驚訝地望着向皇后。

“去年官家中風後,清源郡太夫人入宮,勸吾說官家得天佑,當無大礙。但事有萬一,還是稍作準備,緩急間也不會誤事。這話吾覺得是有些不好聽,可終究是忠言,所以吾就讓人去做了一件預備着。”

皇后惴惴不安,畢竟方纔還議論得熱鬧呢,現在卻一個個都噤口不言,瞪着眼,讓她也感覺有些害怕。

不過皇后解釋了之後,冰結的空氣就緩和了下來。

宰輔們都反過來看蔡確。蔡確雖爲宰相,可惜年資淺薄,尚未得封國公,依然是清源郡公。而清源郡太夫人,便是蔡確的老母明氏。

什麼時候就打了釘子下去?皇后不說,還真是不知道。

韓岡看蔡確的表情,似乎也是吃了一驚。估計是沒指望他讓他母親出的提議,會被皇后聽從。

“先不管那麼多了,得趕快找人取來。”蔡確有點狼狽地大聲道。

章惇擡手壓了壓,示意少安毋躁,問向皇后,“殿下,做好的是哪一套?”

“通天冠、絳紗袍,哦,還有一套赭黃袍的常服。不過這半年,太子又長高了點,可能穿不下了。”

張璪鬆了口氣,“那就是兩套了。”

韓絳皺眉道:“至少應該做一套履袍纔對。就僅僅是絳羅袍,絳衫袍也行啊。”

正式的大禮服,是大裘冕和袞冕——玄衣、纁裳,以黑色外袍和赤黃色衣裙爲主色。次一級的禮服,是通天冠、絳紗袍,是正紅色。再次一級,爲履袍,黑革履和絳羅袍,衣服顏色依然是正紅色。直到作爲常服的衫袍、窄袍,纔有赭黃、赤黃、淺黃爲主色的袍服,同時依然有絳色的衫袍。

所謂明黃色的龍袍其實於古禮不合,在等級比較高的典禮上,並不會出現。只不過一年三百六十天,能有大典禮的次數實在不多。絕大多數時候,還是以衫袍、窄袍爲主,天子服黃的情況也就很常見。

“有赭黃袍也夠了。也不是沒故事的。”

蔡確沒明說出來,但大家都明白。

沒錯,的確是有先例——太祖皇帝。陳橋驛黃袍加身嘛。天下誰人不知?

天子六服中,通天冠、絳紗袍排在第三等,履袍則是第四等的禮服,赭黃袍則更差一級,前兩件在登基大典上都能用得上。但勉強點,赭黃袍照樣能用。反正只要主要的禮服不出問題就行了。

這就跟結婚一樣,連鞋子帶衣服,要一套套地換。沒有說一件從頭穿到尾,其中錯一點也沒什麼。只要接親和拜天地時的衣服不錯就行了。

朝廷的大典禮,只要皇帝主持,基本上都是一身接着一身地換。雖說是禮制,其實也害人。去年郊祀,如果趙頊坐在玉輅上時,也穿大裘冕,或許就不會中風,畢竟外面還有一件黑羊皮的大裘可以防風禦寒。可惜按照禮儀穿的是通天冠,外套一件絳紗袍,從裡到外透風。

不過現在是有什麼就用什麼了,還能有什麼挑揀?

“事已至此,也只能先湊合着用。赭黃袍就赭黃袍。有通天冠、絳紗袍,御正殿時能用了,其他時間,則穿赭黃衫袍。”

“那大小呢?”

“改衣服容易,量了尺寸,在這裡就能改!”

“量尺寸……得將太子請來了!”蔡確連忙道。

忙了一通,這才發現,他們將主角給忘了。

現在就要內禪,主角不能不來!

注1:一口鐘,指一種無袖不開衩的長外衣,以形如鍾覆,故名,又名“斗篷”、“蓮蓬衣”、“一裹圓”。

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下)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阻卜(中)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八)第三十章 虛實(十)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下)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十)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七)第二百八十八章 點畫(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一)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師(一)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四)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四)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八)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一)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七)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上)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七)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八)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二)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變故(十五)第五十八章 南北(十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二)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一)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上)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一)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四)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一)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八)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八)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中)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五)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上)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上)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九)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六)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下)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二)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四)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一)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遷(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七)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二)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