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二)

向皇后的話聲剛落,殿中羣臣同時擡起頭,瞅着太子,看向趙頊,還不忘掃了眼屏風。不過他們很快便將視線同時收了回來,目光相互交錯,又都避開去。

心中各自狐疑,太子看着沒事,是天子情況不對?還是皇后有什麼想法?

只有王安石和韓岡盯着宋用臣,宰輔的地位,給了他們更多的特權、膽量以及經驗。

宋用臣汗出如漿。

直視天子,是不敬之罪。殿上其他臣子都不敢冒瀆,但王安石和韓岡卻有足夠的權力去不在意。但王安石和韓岡盯着的是自己,角度的差別雖然很細微,可那隨着視線而傳來的壓力,卻讓宋用臣不會弄錯。

如果僅僅是宰輔盯着自己,宋用臣還不至於出冷汗,只是若再加上皇后呢?

天子沒事,是皇后有事。

皇后隨意插話,完全不合常理。而且還是出言打斷經筵,這更是讓人不得不心生疑慮。

丈夫在場的時候,哪裡有妻子隨意說話的份?像經筵這樣的場合,要不是皇后有垂簾聽政的資格,根本就進不了集英殿。就是普通人家待客,也很難見到主人還沒發話,做女主人就自作主張逐客的。母儀天下的皇后更不用說,規矩可要更重一點。可現在皇后卻做出來了,逐的還是包括宰輔在內的一衆清貴官。

當年郭皇后在跟受寵的嬪妃的爭吵中誤傷了仁宗,就被廢了皇后之位。而現在向皇后所做的,真要窮究起來,肯定是要比家裡面的小摩擦的性質更嚴重。

莫不是忍不住想要奪權了?

身在宮闈之內,自幼在皇城內長大,宋用臣就像熟悉自己的手腳一樣熟悉權力的爭奪。

天子病癱,歸根到底最後還是得讓皇后做主。

掌控大權半年多,國政上無所疏失,軍事上更是讓太祖太宗之後的幾位官家都望塵莫及,可皇帝卻總是不肯放開手,依然是每天都要聽人讀奏章,干涉國事。

但爲了防止皇帝心憂過度,遼國入寇的消息都是瞞着他的。弄得現在的奏章,都要設法改過一遍,讓上面沒有任何會讓皇帝心生疑慮的地方。只是撒的謊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難以彌補,爲了圓上一個謊,就要撒上三個。小心翼翼的時間久了,的確是會讓人心中感到不耐煩。

如果是當年的章獻明肅皇后,肯定早就發作了。當今的聖人雖說按宋用臣心中的印象,與章獻皇后差了太遠,性格強硬的地方,遠不及曹太皇和高太后。可人也是會變的,能忍到現在,也算是有耐性了。

可再怎麼想,也不該在有王安石這位平章軍國重事在的地方下手。

要是王安石站出來,天子再一配合,皇后肯定落不着好。

皇后這是弄錯了時間地點,換做在後宮中,想怎麼做就能怎麼做。現在殿上至少有兩位宰輔,雖說都遞了辭表,可地位怎麼也不可能因爲一兩封辭表被動搖。

就是韓樞密可能會站在皇后一邊,可那邊還有個王平章。

從他這邊往向屏風後,就看見劉惟簡的一張黑臉掛着,脣上青青白白,毫無血色,真是有些好笑的一副表情。但宋用臣現在笑不出來。他知道,自己臉上的表情只會是劉惟簡的翻版。

成了衆矢之的,宋用臣彎腰,瞥了眼沙盤,然後一咬牙,“皇帝有旨,今天經筵到此爲止。”

王安石眉頭一皺,想要有些動作,視線掃過殿上的其他人,卻又有些猶豫不定。

韓岡迎上王安石的視線,穩定有力地點了點頭。

“臣謹遵聖諭。”韓岡先一步轉過身向上面行禮。

他可不是忠心耿耿的臣子,且弄不清情況,隨便表態也不是好事。

王安石略一猶豫,也行禮恭送天子離開。

就像之前過來時一樣,趙頊被擡着離開了集英殿。皇后拉着太子,跟隨在後。

送走皇帝一家,臣子們才退出了集英殿。

“岳父。”韓岡低聲叫着走在前面的王安石。

王安石比韓岡叫他還要早上一步停下了腳。

當然不可能那麼簡單就回去,走慢一點,如果有什麼要招呼的,肯定會有人趕上了。

陸佃看見韓岡和王安石收住了腳步,停在集英殿外。但他這等小官卻不敢走慢一點。天子不豫的時候,宰輔們是可以隨意進寢宮,探視天子病情。其他人可沒這個資格。

看着程顥,與王安石和韓岡打過招呼之後,就先行離開,陸佃也上前,草草向王安石與韓岡行過禮,跟着大隊一起走。

天子到底是出了什麼事?陸佃心中翻騰着。

就是方纔沒有多想,現在看了韓岡和王安石的反應,他也知道不對勁了。

天子肯定是想要讓兩家聯手進剿韓岡,可這偏偏正中韓岡下懷。完全成了他的獨角戲。剛纔殿上皇后的插話,本以爲是給天子一個下臺的臺階,現在看來好像有別的原因。

陸佃暗自想着。皇后一直在經筵上拉偏架,要不然蔡卞也不會落得那麼慘。

這根本就不能算是經筵。本應是講授儒門經典,然後聯繫實際,以資天子治國。但韓岡是講他的那一套東西,然後東拉西扯到經典上——今天是《春秋》。

可世人不會想太多,韓岡在經筵上的勝利,到了明天肯定就會傳出去。

不過方纔的一幕讓他覺得,情況或許能有些變化。

……

“玉昆,天子怎麼了。”

待人都走遠,王安石問韓岡,語氣稍顯急促。

韓岡搖搖頭,“小婿不知。”

天子一直都是癱着的。除非是病情好轉,身子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動彈。否則就算是眼皮和手指的情況再惡化,也很難分辨得出來。他方纔在殿上隔了那麼遠,怎麼可能看得清天子到底出了什麼事?

“岳父也不用擔心,到了如今,情況還能再壞嗎?”他又反問着。

王安石沒有因爲韓岡的話而釋懷,以趙頊的情況,再壞一點,就只有一個可能了。

不過他也沒有太傷感,王安石其實跟很多人一樣,現在都有些麻木了。年過花甲,送走的親朋好友不知多少,早就看慣了生死。經歷的皇帝已經有兩個了,再多了一個,其實早已習慣。

天子苟延殘喘到此時,朝臣們也都習以爲常。每天上朝時,看到的是簾後的皇后,而不是正襟危坐的皇帝。且宰輔們經過了對天子的集體瞞騙,還能有多少忠義之心,其實也很難說了。希望京城內外大小寺廟的鐘聲早點敲響的,不會是少數。

王安石慢慢地走着,忽然開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想不到玉昆你格物致知最後格出了這麼一個道理。”

韓岡沒想到王安石會將話題轉移到方纔的經辯上去,“怎麼,岳父覺得不對?”

“不。”王安石搖頭,很慢地道,“是太對了。”

他慢慢地向前走,讓韓岡跟在後面,久久也不開口。

大宋的治國之術,其實是儒法兼有,王霸道雜輔之。熟讀經史,就會明白這一點。

而韓岡的物競天擇,說是與仁術相對。可就是放在大宋,放眼一望,也到處都是例證,人與禽獸之道並存於世。拿來做華夷之辨的證據,明瞭人與禽獸的分別,其實還不如說是通行於世的法則。

無論是物理還是算數,包括給韓岡鍍上金身的防疫之法,在王安石看來,依然只是雜術。研究得越深,就與張載所談論的道相背離。這是王安石始終維持着信心的緣故。

但今日再一看,韓岡卻當真往大道上走了。

現在新學的後輩一個都不成器,難道還能指望自己繼續壓着自家女婿?

那天韓岡過來拜訪後,留下的話等於是下了最後通牒,王安石一下被刺激,早就決定要跟氣學頂到底。

已經失去了壓制氣學的最好時機。或許說,機會從來都沒有來過。

王安石明白,今日同上經筵,雖然是草草收場,可最後得勝的,終究是韓岡。

這樣的結果,對王安石和程顥都是很大的打擊。

都想在經義上給韓岡迎頭一擊,但誰也沒能想到韓岡會從春秋中闡發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

說句實話,王安石也給弄得措手不及。他一開始根本就沒想到韓岡有在五經上與真正的儒者辯難的才能。

當韓岡提起春秋,程顥主動上去配合。可若是程顥不配合,王安石也會幫一把。

春秋講的是尊王攘夷,董仲舒最爲鼓吹的天人感應就是其中的重點。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有多少屬於《春秋》成分?《春秋繁露》說得又是什麼?還有春秋決獄,幾乎將春秋提到了五經之首的位置上。

氣學最大的破綻就在天人感應上!這是所有人共同的認識。

兩人都與韓岡關係密切,韓岡的根底別人不知,王安石和程顥卻是十分清楚的。都是儒學宗師,韓岡再怎麼隱藏,幾番書信往來,議論一下經典,他在儒學上的實際水平,早就被他們給看穿了。

不論韓岡如何改篡對《春秋》的註解,他最後都繞不過董仲舒去。韓岡縱然能別出蹊徑,有信心將《春秋》要義另作闡發,可王安石和程顥哪個不是對自己的學問充滿自信的?拉回到天人三策中又有何難?

可是韓岡給出的答案,遠遠超乎想象。

料敵不明,也無怪乎輸得徹底。

王安石在想什麼,韓岡多多少少也是能猜測得到。

不過他並沒有太多自滿的地方。

他所主張的學問,從目標,到綱領,再到實行的手段,以及由淺入深的學習路線,其完備程度都是其他學派所不具備的。

比起當世所有的學派,氣學本身的根基不在那幾本聖人編寫的經書上,而是整個自然。

這就是時代的差距,這就是眼界高度的區別。是有着一個世界幾百年千萬人的積累作爲底牌,差距之大,遠遠超乎王安石、程顥所能想象的極限。

王安石、程顥縱然再有能力,也縮短不了這樣的距離。

勝利是理所當然,唯一的問題只是實行者的水平,會在這一過程中造成的波折多寡而已。

“樞密,請留步!”身後聲音打斷了翁婿兩人的漫步,楊戩匆匆從後跑了過來,叫着韓岡,“樞密,皇后口諭,請樞密速至福寧殿。”

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四)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一)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三)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點畫(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阻卜(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暗潮(一)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六)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五)第三十七章 異鄉猶牽故園夢(下)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下)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九)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九)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八)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二)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七)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二)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八)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風(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一)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五)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四)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下)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六)第一百零四章 微雨(十一)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五)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下)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中)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二)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七)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六)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三)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九)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議(十一)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八)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五)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四)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二)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下)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五)第二十九章 虛實(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五)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一)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