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八)

這兩句都是張載親筆所撰。只要聰明人都會選擇了利用張載來攻擊韓岡。

張載的西銘中的乾稱父、坤稱母,跟韓岡講究以實證之,其中有着無法彌合的缺點。很多人都看到了張載的天人合一與韓岡的格物致知之間的問題。

不過韓岡並不是那種明知有問題,卻不知彌補,至少能在表面上說得像那麼一回事。

“先師曾有言,《訂頑》之作,只爲學者而言,是所以訂頑。天地更分甚父母?只欲學者心於天道,若語道則不須如是言。”

張載著西銘的本意“只爲學者而言”,將乾坤比喻做父母只是讓人比較容易理解,所以名爲《訂頑》。其實根本就不該分什麼天父地母。若直接講“天道”就不須這麼麻煩。

只是韓岡不這麼看,其實換一個角度,可以得到更能說得通的解釋,“不過在韓岡看來,則另有一份解釋。屋舍,木料、土石、磚瓦所集。江河湖泊,滴水所合。而萬物所成,也必是尤小於沙爍水滴的細微之物。細微至無法再分解,謂之原子。原子的類別之分,則是元素。”

韓岡的原子元素論,流傳得很廣。很早便與張載的虛空即炁,配合起來。炁凝爲原子,原子又以元素分,自由組合,拼湊成世間萬物。成爲支撐氣學世界觀的主體。

很多實驗已經證明元素論的正確,至少殿中對此沒有太多認識的,除了班直侍衛和一小部分內侍,就只有年方六歲的太子了。就是皇后,也多多少少了解了一點。更別說殿上的其他人,敵視氣學的新學和程門,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見識過其中一個或幾個實驗,其中最強硬的,也不得不承認元素原子論確有那麼一份道理。現在在韓岡面前,出來就是被反擊的份。

見無人出頭應戰,韓岡瞭然一笑,繼續道:“廚上烹飪,米飯、菜蔬、豬羊魚肉,若放置於爐竈上不加理會,最後水汽散盡,皆會化爲炭黑。可知稻麥、菜蔬、肉蛋,本原之中,大部是水和碳。人亦如此。組成人體的成分,也不過是水、碳等物。”

“飯菜魚肉,燒焦後蔡卞皆曾見,惟人從不知。樞密何從知曉?”

韓岡眼神冷了下來:“大戰之後,受傷截肢,不得不火烤封住創口的傷兵以千百計。上過戰場,又有幾人沒看過?烤到最後,也只會是碳。”“無一物不可在天地間可尋找到。並不比鳥獸蟲豸更多。身爲天地所成,人、物皆如此,‘故天地之塞,吾其體’‘物,吾與也’。”

成了衆矢之的。韓岡瞥了眼沉默的天子,現在的情況,當是他樂見吧。韓岡也是樂見其成。反正這樣的經辯其實吵不出個眉目,鬧到最後,一拍兩散,讓趙頊勞而無功就行了。

一切自然科學都可以是社會科學。關鍵是解釋權在自己手上。

呂大臨腳尖動了動,有點忍不住想說些什麼。

在殿中的官員,只有呂大臨對張載的西銘最爲了解,也最爲通透。韓岡能東拉西扯將氣學與他的學說掛上鉤,別人看不出破綻,可呂大臨就能從中看出問題來。

在呂大臨看來,這一次,韓岡爲了證明自己的見解,又再次曲解了張載的觀點。這是一個極難得的機會,呂大臨正想出來指斥,但他立刻發現韓岡正直視着自己。

僅僅只是將眉梢輕輕一挑,呂大臨卻不由得心虛起來。焉知這不是韓岡的陷阱?萬一弄錯了,讓韓岡趁機在集英殿上再來個丟石塊、吊鐵錘的實驗,這場經筵還怎麼持續下去?天子左袒,也是偏在王安石那一邊,而不是程顥身上。

現在韓岡很明顯的是想要把話題往實驗實證上引,若是自己一步踏進陷阱,自家的顏面不要緊,連累到師友可就是罪莫大焉。

呂大臨心中默唸着,提醒自己,在旁藝上不要跟韓岡爭辯。只要被拖進他的節奏,韓岡能立刻逆轉取勝。只有經傳,纔是他的弱點所在。

呂大臨針對韓岡準備已久,也自問尋到了僞“氣學”的致命傷。但他每次再見韓岡,都發現準備得不夠多。大多數的時候,是韓岡總能用實驗來證明,甚至就是他的陷阱。不過有的時候,則因爲韓岡太過肆無忌憚,對不合己意的經典直接否定。韓岡的理論最大的問題就是物化,凡事都從實證,眼見爲實,須知有些東西是做不到眼見的。

正想說話,韓岡搶先一步,“說到征戰,五經之中,以《春秋》所言尤多。”

“明上下之序,分華夷之別。《春秋》是也。”程顥說道,“《春秋》一書,無外乎尊王攘夷,明禮教綱常。征戰不能不多。”

在仁宗朝,以泰山先生孫復的《春秋尊王發微》爲起點,詮釋《春秋》的儒者極多。沒什麼好奇怪的,北面被遼國逼,西面爲西夏欺而已。

所以要尊王攘夷,明華夷之辨。既然武力上不能勝人,就在文治上來個精神勝利法好了。我打不過你,但我可以鄙視你。

世傳王安石不喜歡《春秋》,但確切點說主要還是不喜歡《春秋》三傳,認爲《春秋》自魯史亡,其義不可考。後人傳注,純粹是“一時儒者附會以邀厚賞”,“決非仲尼之筆也”。

故而當王安石的學生陸佃、龔原打算爲《春秋》做注,仿效孫復等人,王安石就直接批評說是“斷爛朝報”——這說的是陸佃、龔原所作的註解,可也足見王安石對《春秋》的偏見。就是現在的國子監,課程中也沒有春秋一科,國子博士中同樣沒有春秋博士。

不過對於程顥所言,他也是沒有什麼好批駁的。孫復對《春秋》本經的重新詮釋,在此時儒林,已是士人爲研習《春秋》的重要傳注,只比《公羊》《穀梁》略遜——僅僅比不了《左傳》——不管怎麼說,至少尊王攘夷四個字沒有多少人會質疑。

“夷狄者,禽獸也!人所共知。可論事,當據於實,本於理,方可謂之正論。韓岡敢問伯淳先生,爲什麼說夷狄是禽獸?道理何在?又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

沒有論據和合理的論證,怎麼將夷狄和禽獸掛上鉤?並不是每家夷人都會跑來打劫中國,也不是每家蠻部都有子蒸其母、兄亡收嫂的習俗。

華夷之辨,是儒家治平的關鍵。人與禽獸之別,更是世界上每一個哲人都要考慮的問題。

程顥對人禽之別、華夷之辨的觀點,是人至中至正,閤中庸之道,若有偏,那就是禽獸、夷狄了——“中之理至矣,獨陰不生,獨陽不生,偏則爲禽獸,爲夷狄,中則爲人。”

但在經辯上,卻不能這麼說當年張載在洛陽設虎皮椅講易,程顥與程頤登門挑戰,一戰成名。經驗十足。他很清楚,經辯勝負的關鍵是不要在對手之前露出破綻,持論要正,論述要穩,不要求新求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等待對手犯錯。

所以他選擇了很大路,在儒者中又無可辯駁的回答:“有禮者爲人,無禮者禽獸。”

“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這是晏子春秋中的話。基本上是儒家的共同認識。

蔡卞則更放恣一點:“‘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而父子聚麀,也就無禮如禽獸了……難道樞密不這麼認爲?!”

“什麼叫父子聚麀?”皇后小聲地問身邊的大貂璫。

劉惟簡張口結舌,出了一身白毛汗,將蔡卞恨到了骨頭裡。被皇后狠盯了兩眼,低低地顫聲解釋了兩句。

向皇后乍聽,剎時白皙的臉上一片紅暈,直燒到了耳朵上,隔着屏風,怒瞪了蔡卞一眼。就是出自聖人的《禮記》,也不當在太子面前說。蔡卞茫然無知,仍是正盯着韓岡。

“那只是表象,且並非人人如此。天下蠻夷千萬,都有這般風俗嗎?”韓岡瞧瞧趙傭,再看了眼屏風,有小孩子和女人在場,不好多說,“在韓岡看來,自然中之芸芸衆生,無論動物,植物,遵循的道理唯有一條。這亦是人禽之分、華夷之辨的大關節。”

牛皮吹破天了。呂大臨強忍住沒冷哼出聲。

韓岡的說法,等於將歷代辨析華夷之別、人禽之分的論述全都否定了,就連《禮記》都一口氣都貶到了底,口氣之大,都讓人想到井底的蛤蟆。

王安石心生,也覺得未免韓岡未免說得太過了。芸芸衆生,除人之外皆從一理。

大言不慚。這是蔡卞的想法。

“莫不是生老病死?”

“此四事,何人可例外?”

蔡卞恨自己嘴快,進士出身,又進了館閣,只是被韓岡氣糊塗了,一時氣話脫口而出。韓岡卻沒多理會他,只反問了一句,並沒追擊。

程顥心思一動,神情更加專注起來。韓岡的性格,他很瞭解,沒有充分的把握和自信,不會將話說得那麼滿。

“是什麼?”宋用臣代天子發問。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七)第三十章 虛實(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五)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四)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二)第三百零三章 不悖(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九)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變遷(十二)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五)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變遷(十二)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九)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一)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六)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四)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議(二十四)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三十七章 異鄉猶牽故園夢(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五)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上)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慶雷(中)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上)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九)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五)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一)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三)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下)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六)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無妄(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五)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二百一十五章 變故(十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八)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二)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下)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三)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中)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四)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四)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下)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三)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一)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中)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風(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