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七)

郭逵在保州坐鎮,已接近一旬。

自從九天前,他將帥府行轅再一次轉回到這座邊州時起,河北西半部邊境線立刻變得穩如泰山起來。保州中的士氣、軍心、民心、全都恢復到易州之敗前的情況。

但畢竟只是易州之敗前,想要再更勝一籌那已經是不可能了。河北軍無論士氣還是資源,不可能再組織起同樣規模的作戰。在軍心兵力比之前更勝一籌的遼人面前,即便郭逵,也只能選擇穩守。

幾天來郭逵常翻三國志,無論本紀、世家還是列傳,在多少人的傳記中,字裡行間都寫滿了無可奈何。曹操兵敗赤壁、劉備敗退夷陵、周瑜天不假年、諸葛亮悲嘆五丈原,許多時候縱然有雄心壯志,卻也只能長嘆一聲無奈。

“大人,李信已經到了,正在外面候着。”郭逵的次子郭忠義進了房來,向郭逵低聲稟報。

這位敗軍之將終於是回來了。郭逵放下手中的書簡,沉吟了一下,“請他進來吧。”

“知道了。”郭忠義應聲要往外走。

“等一下。”郭逵叫住了他,深深地盯了兒子一眼,“有禮數一點。”

郭忠義對父親的叮囑有些不以爲然,但他也不敢反對,畢竟李信背後還有個奢遮的表弟——眼下已經與自家老父同在西府的韓岡。真要開罪了李信,日後倒黴的只會是自己。乖乖地低頭應是,轉身又出去了。

兒子的心緒變化,瞞不過郭逵老辣的雙眼,重新拿起書,他甚至沒有多解釋的想法。他禮遇李信,不是因爲李信背後的韓岡,而是因爲他並不想看到軍中難得的將才受到羞辱。

縱然李信兵敗易州,但郭逵對他的評價依然沒有降低。在敗陣之後,以步兵爲主的宋軍能有大半逃過契丹騎兵的追殺,甚至還能維持基本的建制而沒有潰亂,無論如何都是主帥的功勞。

可郭逵還是免不了要遺憾,扭轉戰局的機會一去不再來,下一次再有機會,也輪不到他郭逵來主持軍務了。

決戰是決定勝負最終歸屬的會戰。佔據戰場的主動權,逼迫敵軍在不利的形勢下決戰,是每一個統帥是否稱職的標誌。

攻打易州,是郭逵反守爲攻的計劃。奪佔易州的確是能夠扭轉戰局,但逼迫遼軍趕來易州解圍,趁其遠來疲憊,將之戰而勝之,甚至不需奪佔易州,戰局便會就此抵定。

儘管遼軍也有圍魏救趙的手段,但易州離遼國南京析津府已然極近,郭逵確信耶律乙辛不敢賭上一把。更何況緣邊各州,無論保州霸州雄州,都已經證明了那裡防線的堅固。至於滄州,雖然面積廣大,但多是還沒有開墾出來的近海荒地,遠離河北的核心,若是耶律乙辛打算從那裡着手,郭逵樂得趁機攻下易州,這個買賣是大賺特賺。

在決戰之前,總會進行一系列小規模的交鋒。而在頻繁的交鋒中,官軍很順利的一步步逼近易州。到了易州之後,駐紮地營地也貼近了山勢,充分利用了步兵在地形適應性上的優勢。

從地形上看,大半地界就在太行山中的易州,遠比霸州、雄州北面,更適合步兵展開。進可戰,退可逃,不用擔心被騎兵利用馬上的優勢圍困。即使到了現在,郭逵也不認爲自己選擇的反擊地點錯了。

可惜這一計劃還是功虧一簣。

並不是主將人選的錯誤,而是誤算了耶律乙辛手上能動用的力量。

儘管事前郭逵已經儘量往多裡計算南京道的兵力,而且易州州城距離邊境亦不遠,但當遼軍以重兵切斷了李信軍後路的時候,郭逵這才知道,他還是把耶律乙辛手中的兵馬算得少了。

他甚至感到有些不可思議,這一場對雙方而言應該都是沒有任何準備的戰爭,耶律乙辛究竟是怎麼才能未卜先知地將東京道的女真人先行調來,這完全是不合情理。

郭逵忽而失笑,耶律乙辛真要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不說河北,河東那邊就不會讓韓岡戰了上風。

耳中忽地聽到一點動靜從門外傳來,仁宗時碩果僅存的名將雖已近六旬,依然耳聰目明。他坐正了一點,等着河東主帥的表兄進來。

……

李信的神色一如往昔,穩穩地走向郭逵所在的正堂。

行轅中往來奔走的官吏甚多,沒有一個不認識他李信,但他們的眼神則變得極爲詭異,絕無一分一毫的同情和善意。

敗軍之將,自是如此下場。

李信一步接着一步,腳步依然是毫不拖泥帶水。

在往日,李信麾下的將校對他不敢有半分不敬,但現在則同樣有很多變成了嘲笑。幸而李信還有個做了樞密副使的表弟,終究還是沒人敢當面嘲諷於他。

就如現在在前領路的郭二衙內,比過去幾次見面還要親熱了許多。

但李信想要的不是這一個啊。

穿過了中門,兩名在行轅中書寫文書的小官迎面而來。認出了李信和郭忠義後,立刻避讓到一邊。只是李信兩人越過他們之後,窸窸窣窣的碎語便從身後傳來,卻是在猜李信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置。

郭忠義似乎聽到了一點,李信就看着他有些緊張地回頭過來,但李信無嗔無怨,那些蚊蠅的聲音還不至於讓他動了火氣。

自家已經是掛名在樞密院的將領,已不再受三班院和審官東院管轄,想要處置他,得樞密院奏請天子來決定。李信很清楚以自己的身份和關係,決不至於有何重罰。

但若是事情最後變成了那般結果,可就真是丟人現眼了。

李信嘴角抽動了一下,他寧可像犯了謊報軍功的王舜臣那樣免官留任,以功贖罪。也不願自家的表弟拿着功勞和官位來抵償自己的罪過。

又是幾名官吏擦身而過,又是同樣的議論傳入耳中。

李信眼神更冷了點。都是帥府中人,有這個空閒還不如多關心一下河北的局勢。

易州之敗的傷亡數目並不算大,河北的局勢還是陡然緊張起來。遼軍接下來的動向讓人頗爲思量。

李信微微地搖搖頭。

其實根本用不着擔心他的這一次敗仗會造成河北防線的崩潰。以郭逵的老辣,怎麼可能不會去考慮失敗的後果?在兵敗之後,郭逵坐鎮的河北西部防線依然穩如泰山,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也正是郭逵的穩重,使得李信能動用的兵力明顯不足,順理成章的,也讓他所指揮的各部將校都缺乏在敵軍圍困下堅持下去的決心。

遼軍數量超過預計,這並不是失敗的全部理由。但易州大營和後方的聯繫被遼軍以重兵切斷了整整三天,則完全是遼軍利用兵力上的優勢而得到的結果。

無糧無援,甚至不通半點消息,軍心自然不穩。到了這一步,除非是韓信纔有背水一戰並且獲勝的能力,換成是李信,便不得不下令向南突圍。

意義如此重大的一次會戰,竟然不能得到全心全意地投入,李信不喜歡抱怨,但他終究不至於將責任都歸咎於自己。

李信確信,如果郭逵能多給他一萬人馬,甚至只要五六個指揮的騎兵來維繫道路,結果會迥然不同。

只是他也不想自欺欺人地去抱怨郭逵,換做他自己坐在郭逵的位置上,且事先又不知耶律乙辛能這麼快從東京道調來大批兵馬,那他絕對會跟郭逵做得一模一樣。

也因心中如此糾結,面對熱情得反而顯得虛假的郭二衙內的時候,李信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先在門外停了步,待到郭逵傳話出來,他方纔跨進正廳。

“末將李信,拜見樞密。”

向端坐着的郭逵行了一禮,李信便沉默地垂手站在廳中央,等着郭逵的發落。

視線落在了李信右臂傷處上,郭逵的目光微微起了點波動。他也是老行伍了,傷勢輕重與否他一眼都能看得出來,不比那些精擅金創的軍醫差到哪裡。

站起身,郭逵繞到李信身旁,看着夾板、石膏和繃帶裹起的右臂,帶着幾分關切:“胳膊上的傷怎麼樣了?”

“骨頭折了,不過及時上了夾板。過百十天就好。”

李信臉上閃過一抹黯然之色,這一回胳臂上傷了筋骨,日後他的擲矛恐難恢復到舊日的水平了。

突圍時李信親自領兵斷後,保住了大半軍隊安然撤離,加上配屬給他的騎兵並不算少,最後連同他所率領的殿後軍,也同樣從重圍中脫身而出。

只是在撤退的過程中,李信身中多箭,雖說因爲堅固的重甲並沒有受到大的傷害,但他的右臂卻還是在亂軍中捱了遼人手中鐵骨朵的重重一擊,以至於骨斷筋傷——這還是有盔甲的結果——不得不上了石膏夾板來固定傷處。

郭逵多看了傷處兩眼,李信心中清楚的,他也同樣看得出來。李信臉色一瞬間的變化,也沒瞞過他的眼睛。

李信的胳膊遠算不上是重傷,治療及時也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症,但他恃之以威震四方的投槍絕技,之後能不能恢復如初,那可就難說了。

“弓馬武藝僅是匹夫之勇,萬人敵方是將帥所求。之前老夫就想說了,義仲你執着於擲矛,並非是好事。霸王都棄了劍,去學萬人敵,你既與淮陰同名,豈能連霸王都不如?”

郭逵的口氣像是長輩叮囑自負才能的子侄,甚至親切地叫着李信並不爲太多人知的表字。

李信都有些愣,郭逵現在的態度是他事先沒有想到的。縱然自家身後有個同爲樞密的表弟在,以郭逵的性格,也不該如此討好。

“樞密……”

李信張口想說些什麼,卻被郭逵打斷了。

“義仲,勝敗兵家常事,不要太放在心上,日子還長得很。”郭逵咧嘴笑了笑,“易州一敗,責任不在義仲你身上。縱雖有過,但也有功。易州戰後,遼賊已無南犯之力,這就是你的功勞!之前老夫已經上了奏本了,向朝廷好生分說了一番。”

郭逵於戰前就考慮過李信失敗的可能,也做了相應的應對。在李信北上易州的過程中,河北北部各軍州堅壁清野的工作趁此良機而加速進行,河北邊防也得到了調整的時間。眼下遼軍就算衝破了邊境寨防,也要吃足了苦頭才能得到足夠的糧草補給。這些都是將戰事推到遼國境內的好處。

“樞密!”

李信的身子有些發顫,一直以來都是一張冷臉的他,也忍不住紅了眼圈。郭逵在朝廷上爲他這名敗將辯說,那不僅僅是一封奏章的問題,連自己敗陣的責任都要一身擔起。

“不要想太多。”郭逵轉身坐回座位上,“再怎麼說,老夫都已經是將遼賊的主力擋在了國界上了。在開戰前,朝廷的要求也不過如此。何況竄入內地的幾支遼賊,被老夫打得狼狽而逃,前後還丟下了一千多斬首出來。不怕什麼!”

郭逵不是充大方。李信這個人選是他提議的,如果把罪責全往李信身上推,郭逵本人也逃不了用人不明的罪名。往死裡開罪了韓岡且不說,日後他郭仲通也別做人了。哪位將領肯跟着個沒擔待的主帥?不能爲部將遮風擋雨,沒資格領軍!

郭逵一直以來都隱隱地有些看不起狄青,主要就是狄青性格軟了點。當年韓琦要殺焦用立威,而主將狄青不敢爭。正是這樣的性格,所以狄青日後纔會有憂懼之下,壯年而亡的結局。換做是自己,怕個鳥!

郭逵放聲道:“不論外人怎麼看,老夫這個做主帥的,就不能讓帳下的兒郎受委屈。”

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五)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二)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下)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六)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七)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下)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二)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六)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一)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五)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十)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八)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下)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中)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六)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中)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五)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上)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四)第一十九章 城門相送轍痕遠(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七)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四)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三)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雲(上)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一)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反撲(中)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三)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七)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三)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七)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四)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一)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七)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上)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五)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七)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下)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三)第二十六章 虛實(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中)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中)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四)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議(十八)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三)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六)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議(一)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中)